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二、“阅人”与CIA任务职能的关系

  • 小说:CIA超强阅人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教你快速读懂他人的秘诀
  • 作者:何跃青;刘秋炎
  • 字数:449492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5:15

1.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背后的神秘机构由于与FBI相比,中情局的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情报获取之上。所以有资深评论家曾发表评论说,CIA的工作就是提前获得有用信息,将那些还在谋划当中的敌意统统消灭掉。事实上,由于工作的这种特殊性,中情局培养出来的特工有一大部分从事间谍工作,潜入世界各地,打探有用的情报。同时,还要确保美国本土不被间谍渗透,也就是反间谍。而不论是间谍或是反间谍都需要CIA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研究目标对象的心理变化,阅读人心,以便顺利的完成任务。

对于中情局的特工来说,“阅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们因为任务职能的关系,几乎每时每刻都是在与人打交道,为了套取情报必须要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越是了解对方,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诧异地发现,自己在CIA特工的眼里,几乎是以一种透明状呈现出来的,简直就没有半点隐私可言。这一点在美国民众,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眼中都形成了固定的看法。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和CIA特工发生过直接接触,但是在传言中,CIA特工就有了“超人”的影子。人们常说,CIA局长办公室里面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掌控信息最多的人。其实这一切都归功于CIA特工们的专门训练和翔实调查。

在二战期间,当时的美国情报机构在盯上了德国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之后,美国的间谍就曾使出各种各样的招数,从希特勒异乎常人的身世到与众不同的性取向,都曾经成为过CIA特工攻击的目标。

被称为“美国中央情报机构之父”的威廉·约瑟夫·多诺万就曾得到过这样一个可靠消息,有线人报告说希特勒在性取向上表现得极其不正常,他的一些怪异癖好都被美国间谍记录了下来。多诺万根据这一份报告推断出:希特勒是一个色情狂!于是,多诺万建议总统将这个角度作为打击希特勒的一个辅助方向,总统在看过报告之后,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美国军方出动了大批的飞机,将大量色情传单空投到德国人的驻地,以此来扰乱希特勒。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的龙头人物,希特勒的保护措施就如同其他所有的重要人物一样,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的,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许多保镖或明或暗地保护着。同时,为了避开对手的眼线,这个疑心颇重的家伙还专门为自己挑选了替身,这些替身无论是从外貌上看,还是走路、说话方式上,都和希特勒本人十分接近。这些替身都是由德国高级情报官马格达·泽特非德负责挑选的,一共有4个,必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以希特勒的身份出现在幕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希特勒死亡的消息传遍了世界,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就连斯大林都不知道希特勒是否真的已经毙命了,要知道,当时对外公布希特勒死讯的可是苏联人!直到2009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组在提取了希特勒头盖骨样品进行DNA分析时,发现这只头盖骨的主人是一名20—40岁之间的女性!可见,当初CIA提供的希特勒的情报的准确性是勿容置疑的。

当然,越是能挖掘出不容易得到的情报,就越能够体现出CIA特工的过人之处。在信息挖掘这一点上,CIA特工们毫无疑问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从历年来公开的CIA特工的“作案”工具中就能够看出来,它们可谓是五花八门、巧之又巧,如,安装在手表里的照相机、隐藏在项链上的窃听器等等,这一切都使得CIA特工在收集信息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同时,这些工具的使用,无疑能够令CIA特工对一个人的情报有了更加完整详尽的收集,进而为自己能够读懂目标对象的内心世界提供帮助。

CIA特工凭借着自己通过训练获得的能力和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阅人和情报收集以及秘密活动的进行,为美国人消除了不少的隐患。1966年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切·格瓦拉之死,就是CIA的“杰作”。

在很多人看来,切·格瓦拉是一位类似于加里波第那样的传奇英雄,他不惧艰险、勇敢机智,是一个万人敬仰的好汉。他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959年,切·格瓦拉随菲德尔·卡斯特罗攻入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政府,美国长期扶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倒台了。

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切·格瓦拉在政治上同美国人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他成了美国心头的一块顽疾,必须除去。在美国高层看来,卡斯特罗等人赤化古巴无疑会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威胁。出于自身的安全起见,CIA当局在美国总统的授意之下,决定铲除这些危险人物。切·格瓦拉作为古巴第三号人物,也在黑名单上占据着一个席位。

1965年,在古巴革命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之后,切·格瓦拉放弃了自己在古巴的地位,踏入了玻利维亚。中央情报局很快就得到了这一消息,在他们看来,切·格瓦拉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自寻死路。当目标被锁定之后,切·格瓦拉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处于CIA的严密监视之中。在美国的授意下,玻利维亚政府还广泛通知自己的百姓,如果发现切·格瓦拉的行踪,就要立刻上报。这样,伟大的古巴英雄陷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1967年10月8日凌晨时分,由CIA幕后主使的玻利维亚特种部队发现了切·格瓦拉,在短暂的交火之后,他们成功地抓捕了“匪首”。在被捕的当天,切·格瓦拉就被美国当局操控下的玻利维亚政府杀害了,CIA特工们将他的头颅和日记原件带回了美国。

可以说,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中情局特工在世界上的秘密活动是非常多的,如捕杀切·格瓦拉、多次试图刺杀卡斯特罗、卡扎菲等。像这样的国家高级领导人,当然并不是轻易就能够下手的,但也正是在和这些人缠斗的过程,令CIA特工们遇到了最多的困难,也受到了最为充分的历练。

2.CIA特工每天都在经受心理考验CIA特工每天都在与那些犯罪分子、国际间谍打交道,还有激情洋溢的政客、不苟言笑的上级官员,以及自己的同事、亲朋好友等。不论是面对上述的哪种人,他们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内心揣测,以此来为自己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而且,由于身份所限,很多时候CIA特工们都不得不隐瞒实情,用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人,这对CIA特工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心理考验。

有人说,一个一流的特工就是一流的骗子,因为特工是不会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去做任务的。事实上,由于CIA特工们从事的是情报工作,而这份工作的性质注定了特工人员每天都处于危险之中,随时有被人发现身份的可能,因而,欺骗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无论是情报搜集还是安全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进行着无止境的欺骗。或者可以说,在这一行里唯一真实的可能只有情报了,只不过有的时候就连这一点也很难得到保证。所以说,每一个CIA特工都必须学会编织谎言,懂得怎样伪装自己,让自己能够理所当然地说出谎话并且内心对此深信不疑,只有这样才不容易不被人识破。

应该说,谎言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欺骗手段。对于谎言,最重要的就是可信,只有合乎逻辑的谎言才可信。同样,对于他人可能的谎言,在你没有证据证明真伪的情况下也是根据逻辑进行判定。符合逻辑的话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不符合逻辑的话一定就是假话。

撒谎是一件需要胆量的事情,因为其他欺骗方法都只是做出一个假象给人看,而不是厚颜无耻地说假话。对于经过训练的CIA特工来说,假话说多了也就习惯了,并且会相信为了达到目的,进行欺骗是合理和必需的。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很多CIA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对外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的,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配偶和亲人也不能告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工作信息。这无疑会对CIA工作人员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曾经就有一个结婚16年的CIA特工,他的妻子直到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名特工,而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需要经常出差的公司销售人员。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出,从事这份工作无疑很难保证自己对伴侣的真诚,有的时候甚至会给家庭和睦带来严重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大一部分CIA秘密特工都是没有配偶的,因为在女士眼中,这些人“没有固定工作”而且“行踪诡秘”,所以都不大愿意和他们交往。但这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IA特工对于配偶的忠诚度,因为他们深知“来之不易”的道理。

有一个名叫哈瑞的特工,由于经常在外执行任务,而对妻子只说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但是由于哈瑞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使得他的妻子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到底在外面做什么,甚至为了了解自己这位“神秘”的丈夫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妻子还曾经雇佣私家侦探跟踪过他,使得两人之间的感情一度出现危机。对于妻子的这种猜疑,哈瑞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一点直到哈瑞从CIA光荣退休,才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所以说,CIA的工作人员,不管是秘密特工、间谍、还是分析专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国家机密,都是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保密的。所以,不论在面对什么人的时候,都必须能够面不改色地介绍自己虚假的职业和其它个人信息。

CIA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要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在情报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威胁和压力,因此一名合格的特工就需要有足够的胆量才能够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从事特工这样职业对个人的心理素质是有很高要求的。

在特工的心理素质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和镇定。如果在情报工作中,特工的情绪容易受到所发生事件的影响,比如容易变得兴奋、愤怒、悲伤、紧张、恐惧等等,那么相比于冷静的人就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无法做出判断,因为这些情绪将大大削弱特工的思维能力。要做到保持冷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忽视周围发生的事情,尽量地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剥离出来,说白了就是让自己变得冷漠。这也许很困难,或者不可理解,但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特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任务必须要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包括了一名特工身为人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生存。

不论是欺骗还是胆量,都要求CIA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这也是确保他们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一个保证。但除此之外,CIA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阅读能力来辨别他人,因为有的时候,他们所谓的亲朋好友,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1991年1月的一天,一名在CIA工作的特工詹姆森发现自己华盛顿的家旁边的房子中搬来了一个新的邻居,这个名叫埃米的新邻居是巴基斯坦人,他机智幽默、洒脱不羁,很快,他就和当地人混熟了,甚至就连一向谨慎的詹姆森和他那些在CIA工作的同事们也喜欢上了这个人,并和这个外乡人交上了朋友。

一转眼到了1993年,埃米已经在这里住了有两年的时间了。但是最近詹姆森发现埃米有些举动不是很正常,因为他总是能够看见埃米在一旁自言自语,而且出奇的和气、友好。詹姆森凭着自己做特工训练出来的直觉认为埃米的情绪不是很稳定,但是后者却一直声称自己很好。有一次,詹姆森看到埃米自己在一间小酒吧里独饮。在看到詹姆森后,埃米伸出手来,表示要请詹姆森一起喝酒。由于两人的关系一直都还不错,詹姆森便坐了下来,同他一起喝了一杯。但是在结账的时候,詹姆森发现埃米竟然付给了服务生20美元的小费,虽然詹姆森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他心中对此感到十分的疑惑,因为他所了解的埃米一直对服务生都是比较小气的,但这一次却是异常的大方,这难免会引起詹姆森的猜疑。但是詹姆森也不能据此就轻易的做出判断,于是他打算再试探一下埃米,便问他今天的酒味道如何,埃米回答说很好,并且还打算要再来一杯。这又是一个反常的举动,因为在詹姆森的印象中,埃米在结账之后是不会再次掏腰包的。

埃米又叫了一杯酒,詹姆森也陪着他又喝了一杯。喝完这杯酒之后,埃米似乎有些醉了,开始唠叨个不停,说了一堆詹姆森完全听不懂的乱七八糟的话,并且还没有缘故的冲着詹姆森和酒吧里的服务生大发脾气,令詹姆森感到很是尴尬。詹姆森意识到,埃米的这种行为是一个精神偏执分子在发作之前的一种惯常表现,于是他决定对埃米做一个更深层次的调查,不料,几天之后,也就是1月25日,还没有等到詹姆森做更进一步的举动时,埃米在中央情报局的大门外,对一辆载有CIA工作人员的轿车进行了袭击,一名情报分析专家和一位特殊工作人员当场身亡,另外还有3人受伤。

虽然在案发之前,詹姆森已经发觉到了埃米的异样,也觉察到了这个人的危险性,但是他并没有将对方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从而没有能够阻止埃米的行动。虽然行凶的埃米在经历了3年的潜逃之后,终于被美国政府抓捕归案,但再也无法挽救那两位特工的生命了。

所以说,特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必须时刻都保持一种警惕的状态,而对人的观察也是一种必要的技能,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引起自己的注意,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一些小细节才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大秘密。即便是在和上下级交往的时候,CIA特工们也必须能够解读对方的心理频率,否则也有可能会犯下大错。可以毫不过分的说,每一名CIA的工作人员不论是执行任务还是日常生活,几乎每天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考验,而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超的阅人本领无疑是分辨一个特工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3.CIA特工通过“阅人”来获取和分析情报1977年2月的一天,一名中情局派驻在苏联的外交官刚刚下班准备回家,当他走到自己的车子旁,吃惊地发现在自己汽车的雨刷下面压了一张字条,上面的大概内容是说,字条的主人愿意为美国提供苏联的军事情报,上面还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

这一突如其来的“好事”让这名外交官有些不知所措,他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中央情报局总部。收到这个消息后,着实让中情局的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包括当时的局长斯坦斯菲尔德·特纳在内的很多高级官员都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骗局,他们打算将这则消息进行冷处理。

中情局当时的局长斯坦斯菲尔德·特纳,按照他履历上的说法,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同时他的身份还跨越了好几个领域,他既是系统分析专家,还是一个作家、教授,更是一个舰队司令。虽然他有过类似于越南战争这样的亲身经历,但是这位学院派的局长在实际与间谍打交道这一点上,还是有着很大缺陷的。他只凭借着自己的直觉,便认为对方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骗子。

但是中情局派驻在苏联的间谍头子、长期在外工作的哈撒韦却并不这么认为。哈撒韦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时候,甚至是当对方刚一开口,他就已经知道这个人想要说什么了。所以,依靠自己常年和苏联人打交道的经验,他果断地告诉特纳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试一下,我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由于有了谍海高手哈撒韦的力保,中情局最后决定相信这个字条的主人。CIA的特工通过调查得知,字条的主人叫做阿道夫·托尔卡切夫,是一名苏联飞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人员。在后来的日子里,托尔卡切夫为美国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情报,由于他的背叛使得苏联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自然,美国也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通过买入苏联先进的飞机研究情报,美国当局就节省了200亿美元,这笔钱如果放到现在,可是一个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巨额数字!

托尔卡切夫可以说算得上是美国人可遇而不可求的超级间谍,但是由于他的身份特殊,身处CIA总部办公室的高官们并不相信他,还是把他当做苏联的间谍,而在苏联长期工作的哈撒韦则目光如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他不是苏联间谍的结论,并力主将其招致麾下,这一举动无疑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由于托尔卡切夫不是一名真正的特工,只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训练,所以在自我保护上,这个人的能力明显太差。在第一次接到哈撒韦的信件时,他就给后者寄去了有关苏联雷达技术的相关资料。而在随后的交往过程中,他还毫无防备的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背景等都统统交代了出来。这样愚蠢的做法使得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眼里毫无秘密可言,作为一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兼职间谍”,他的做法无疑是在玩火自焚,而这也最终导致他命丧黄泉。

通过出卖大量的国家情报,托尔卡切夫获得了大概200万美元的报酬——这笔钱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但是托尔卡切夫显然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将自己伪装得更好,或者说如何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从美国人那里销毁。于是没过多久,苏联安插在CIA总部的超级间谍奥尔德里奇·埃姆斯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托尔卡切夫这个背叛者。这个幼稚的间谍最终因为自己的幼稚行为而落入了法网。锒铛入狱,在1986年的9月24日,苏联对这个叛国者判处了死刑。

这只是经验丰富的CIA特工通过阅人来分析自己所能获得的情报是否真实的一个小故事,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经验丰富的CIA特工和间谍都能够通过自身所训练和培养出来的阅人能力来看清一个人所说的是否是真话,这不仅仅只局限于在国际上进行间谍活动刺探情报的过程中,在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同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几乎任何一个案件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对嫌犯的审讯过程可以说也是CIA特工们收集相关的情报和资料的过程。阅人经验丰富的CIA特工能够通过目标人物的言行、动作,甚至是微小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所得出的信息结论十分正确。

2005年在加拿大曾经发生过一起谋杀案,正在此执行任务的CIA特工也参与了案件调查,并且凭借着自己的阅人经验通过观察凶手面部表情的瞬间变化而最终侦破了此案。

2005年6月的一天,一位男子来到警察局报案称自己怀孕的妻子失踪了,希望警察能够帮助找回已经怀孕的妻子。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三天后警察依旧没有任何头绪,这名男子再次来到警局,表示自己对警方感到十分的失望,因为警察并没有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妻子,他怀疑已经失踪多天的妻子可能已经遭到了毒手,他认为这都是由于警方的失职造成的,于是他宣布自己将不再借助警方的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到妻子。这名男子的行动十分迅速,他很快就招募到了一大批志愿者与他一起开始了寻妻之路。结果警方花费了三天,派出了最有经验的探员都没有能够寻找到他的妻子,而他仅仅用了不到两天便在郊区的树林中挖出了妻子的尸体。虽然他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妻子,但很快却被警方以二级谋杀的罪名逮捕并被法院宣布罪名成立。原来,CIA特工从他向公众招募志愿者的录像中发现了疑点,当他在讲述他与妻子的往事的时候,虽然他的脸上布满了悲伤的表情,但每当讲述一件生活中与妻子之间的甜蜜事件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会出现厌恶与愤怒的表情,CIA特工以此推断出他并不是真正地爱着他的妻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厌烦。所以,通过自己的分析,CIA特工认为这名男子很可能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他的这一切行为不过是想要通过如此的一个表演来洗脱自己的罪名,将自己从一个杀人凶手伪装成一位有责任心的好丈夫而已。后来的审讯结果也证实了CIA特工的这一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从一个人的表情阅读出他的内心,这对于CIA特工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特工组织,CIA在犯罪行为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按照以往的经验,警察会把犯罪分子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有组织犯罪”,一个是“无组织犯罪”,再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犯罪分子。所谓的“有组织犯罪”,就是指凶手会在案发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作案过程按部就班,条理清晰;与之相反的就是“无组织犯罪”,这一类罪犯在作案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因为他们将现场搞得一团糟,从主观上讲,这一类犯罪是临时起意、随机行事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犯罪”,则是兼有双方的共同特点。

实际上,对警察办案来说,能否区分这种“有组织犯罪”和“无组织犯罪”是十分重要的,一位“有组织犯罪”的主角,大多是身背多起命案的恶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甚至还会是一个好公民、好榜样。相比较而言,“无组织犯罪”的罪犯,大多都生活混乱,仪容不整,马虎大意,精神分裂表现得非常突出。可以说,一来到犯罪现场,警方就需要确定自己面对的对手是一名惯犯还是初犯、其他的案件是否和眼下这起案子系同一个人所为、以前的卷宗是否能对侦破这起案子有所帮助等。

大体说来,CIA特工认为,那些“有组织犯罪”的主角,在现实中都是井井有条、生活合理的,他们的智商都不会太低,这体现在他们清晰合理的语言交流和逻辑缜密的思辨能力上,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往往都是衣着光鲜、乐于助人的;至于“无组织犯罪”的凶手,则很多都患有心理疾病,在外人看来,他们离经叛道、遗世索居、不交朋友,也没有人会喜欢他们。因为孤僻怪诞的性格,他们大多数没有正经营生,或者干脆就没有工作。

以上这些成果都是CIA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有了这些理论上的依据,特工们一赶到犯罪现场,就能够很快地对凶手进行分类,明白他们是什么性格的人,有没有精神病史、是否服用违禁药物,是劫财、劫色,还是一时兴起,在作案的过程中心理波动情况如何,会不会再次回到案发地点、是否藏有相关的新闻报道等等。在掌握了这些资料之后,等到他们和真正的凶犯正面交锋时,只要凶犯一开口,他们就对这个人了解得差不多了。

事实上,为了解读这些人的心理特征,美国的特务机构还专门组织了一批分析专家。这些专家所研究的项目十分具有针对性,他们的工作就是分析监狱当中犯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以此为CIA的特工们提供帮助。

CIA局长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档案库,因为这里面存放着详尽的资料文件,任何时候,只要有需要,他都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来。当然,这里面也存放着不少科学调查组上交的分析报告。

事实上,在西方世界早就兴起了一种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侧写的做法,它是基于侧写师本人丰富的个人办案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简单说来,这种做法就是犯罪心理学家对于作案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分析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其年龄、性别、肤色、外貌特征、职业等,同时他们还会预测和推理罪犯将于何时何地进行下一次作案。

FBI的探员罗伯特·雷斯勒所创建的行为科学调查组对美国的心理犯罪调查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虽然他的身份一直是一名FBI探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被CIA特工广泛地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在美国的一部分州,死刑是废止了的,所以有很多变态杀手都被判了终身监禁,这在工作上为这些罪犯心理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

通常,只要有必要,他们就会派出一流的心理学专家,对那些罪犯进行采访。当然,这些材料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因为有一部分患有妄想偏执症的杀人犯都喜欢在愚弄警察中寻找乐趣,从而编造一些故事来玩弄警方。当然更多时候,犯人的话还都是可信的,所以,同杀人狂魔的直接交流当中得来的资料对后来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作为全世界最一流的特工组织,不管是CIA,还是FBI,他们在罪犯的心理研究上都很有建树,而且得到的成果也是可以共享的。

有了强大的心理学专家负责研究,再加上部分遭到终身监禁的活素材,使得CIA特工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效卓著。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