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一、瞬间识谎术:CIA善于把握一闪而过的“微信息”

  • 小说:CIA超强阅人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教你快速读懂他人的秘诀
  • 作者:何跃青;刘秋炎
  • 字数:449492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5:15

1.“微表情”出卖你的内心一个间谍在偷取情报时不慎落入了CIA的特工手里,通过对他的审讯,CIA特工们了解到他还有两个同伙。但这名间谍怎么也不愿意供认谁是自己的同伙,这让中情局的特工们一时无从下手,审讯陷入了僵局。

CIA特工认识到,这个间谍的同伙是美国很大的威胁,必须尽快抓获。经过一番考虑,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向这个间谍展示了32张卡片,每张卡上都写着一个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而这些人中很可能就有他的那两个同伙。CIA特工让间谍在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所知道的这些人的情况,间谍坦然接受了这个要求。

从始至终,这名间谍的言谈之中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但负责审讯的CIA特工却奇迹般地从这次审讯中找到了线索,并顺藤摸瓜,挖出了间谍的两个同伙。

原来,让间谍讲述卡片只是一个幌子,负责审讯的CIA特工对间谍所讲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名间谍在讲述卡片时的眼神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微表情”,当间谍在看到其中某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有一种微妙的反应:瞳孔收缩,并下意识的眯了一下眼。显然,这个人是比较特殊的。

人在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细微表情,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这些细微动作可以透露出他们紧张、焦躁、恐惧或者厌恶的负面心理情绪。这就是CIA专家们所说的“微表情”。

所谓的“微表情”是无意识的。虽然,狡猾的间谍面对不同的人能够“装”出不同的反应,但微表情却会出卖他们——这是人体自然的反应,从这些“微表情”可以窥探出别人真实的内心。

可以说,对“微表情”的研究,是美国中情局专家的看家本领,他们把这些研究成果传授给CIA特工,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说谎或被谎言欺骗的次数之多令人震惊。甚至,美国麻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研究称,每人平均每日最少说谎25次。当然,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有的谎言是出于善意,对此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若是谎言出于欺骗和伤害,我们又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骗呢?

根据美国中情局的心理学专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即使最常说谎的人,当他的大脑转换成假装模式时,也会有下意识的信号可以被抓住,也就是“微表情”。它可以像测谎仪一样,抓住说谎者的口实。这项新的研究为帮助CIA特工审问嫌犯是否说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CIA特工在审讯疑犯时总能抓住其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从而识破对方的谎言,侦破案件。

(1)眨眼一瞬间

当某件事或某句话触动了一个人的心弦,即使他心态很好,面不改色,往往也会眨一下眼,这个“微表情”是下意识的,不受自己主观意识的控制。

在波多黎各的一家旅馆发生了一起纵火案,造成数名无辜者遇难。经过CIA特工仔细的调查,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旅馆的保安成了CIA重点怀疑的对象,因为案发地点就在他负责的区域。在审讯过程中,CIA特工问了保安几个细节的问题,比如“是否参与纵火”、“案发时你在哪里”、“失火前后你身在何处”等等。当被问到“案发时你在哪里”时,这名保安的眼睛眨了一下,而问到其他问题时,他都没有反应。由此,CIA特工决定将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重点审问,最后,保安终于供认出:当时自己离开了工作区域,去见自己的女友。事后证明,也就是在此期间,几名纵火犯溜进旅馆,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2)眼睛向右上方看

我们总认为说谎者是不敢看我们的眼睛的,其实这是种很老套的说法,现在早已不能作为识谎的方法来用。说谎者一般都知道这句忠告,所以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我知道你肯定又撒谎了,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这从小就教会我们,说谎者不敢看眼睛,所以人们学会了反其道而行,越是说谎就越是直视别人的眼睛,以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但这样也不是无计可施,CIA特工的方法更绝,他们知道,欺骗者看你的时候,因为注意力刻意集中,不一会儿他们的眼球就开始干燥,所以往往呈现出一开始眼睛一眨不眨,后来就过多地眨眼的情况,这个“微表情”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

另外CIA通过大量的阅人经验总结出:大部分人在撒谎的时候,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3)变大的鼻子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皮诺曹的故事,在《木偶奇遇记》里,每当匹诺曹说谎时,他的鼻子便会变长一分,还没有意识到诚实的重要的匹诺曹,鼻子很快就越变越长,并且麻烦的事情也接踵而至……

其实这个童话也是有一定生理学依据的,CIA专家称:由于鼻子毛细血管密布,对外界感应十分灵敏,尤其是在人说谎的时候,血液会在短时间内流到头部,人的鼻子也就随之变大,使人感到不适,产生异样,不由得伸手去抚摩。当然,血液上行,使得鼻头变大,虽然肉眼看不到,要用倍数很高的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但是由于短时间内充血带来的不适,人就会很自然地抚摩鼻头,这一点却是CIA特工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说谎者总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这个“微表情”是说谎的体现。

(4)真实表情的闪烁

CIA专家研究人的“微表情”时观察到,一个没有说谎的人,维持一个正常的表情会有几秒钟,但是当一个人撒谎时,在“伪装的脸”上,真实的情感也会有极短的停留时间,只要小心观察,也是不难发觉得。美国中情局的影像资料中,比尔·克林顿说到莫尼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5)真笑与假笑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杰夫里·考恩正在研究疑犯接受审问时,测量面部肌肉变化的机器。“我们可以说出每块肌肉动了多少次,它们停留多长时间才变化,受试者的表现是真实还是伪装。”他解释说。

不过你不需要考恩的机器就可以发现撒谎的男友或者心虚的小姑娘,因为说谎者虚伪的微笑在几秒钟就能戳穿他们的谎言。“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的两边是对称的,它来得快,但消失得慢,”考恩说,“它牵扯了从鼻子到嘴角的皱纹——以及你眼睛周围的笑纹。”

笑时只有嘴和脸颊变化,而没有眼睛的闭合动作(通常表现是没有鱼尾纹)属假笑。假装的笑容来得比较慢,而且有些轻微的不均衡,当一侧不是太真实时,而另一侧想做出积极的反应,眼部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恶人”冰冷、恶毒的笑容永远到不了他的眼部。

(6)脸部的触摸

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的脸部,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心理学家奥惠亚等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撒谎前、撒谎时、撒谎以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刚刚接受指示后,被实验者撒谎的时候,回答变得更加简短,而且还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自己脸的细微动作。所以,CIA特工认为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这类“微表情”而暴露无遗。

一次CIA特工抓捕了一名间谍,据这个人的供述,他是自己独立行动的,没有同伙。虽然CIA特工对他的话很怀疑,但怎么也问不出任何破绽来。正当CIA特工们无计可施的时候,这名间谍的一个“微表情”给了他们信心,证实了他们的观点,最终顺利查出了他确实还有两个同伙和他一起行动的,CIA特工经过仔细调查,也揪出了这两个同伙。这个泄露秘密的“微表情”就是,当警察问这名间谍“你们一共几人”时,他回答说:“就我一个人。”在说这句话之前,他的头一直是半低着的,而回答这句话时,他却将手抚在面部,抬头看了提问者一眼。就是这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动作表情顿时引起了CIA特工的怀疑,他们认为回答者试图用面部变化掩盖自己撒谎带来的紧张,同时还希望通过观察CIA特工的态度来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动向。

(7)说谎者常见的“微表情”

常扶眼镜,或把玩领带项链等小动作,可能显示自信不足,心神不宁。

惊讶的表情不会超过1秒,超过一秒就是假装的。

摇头之前先轻轻地点一下头,是谎言。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与人目光相遇之后埋头看地板,是有罪恶感的表现。

说谎的典型症状:他的手指指向一边,而他的眼睛却看向另一边,这是因为他要绞尽脑汁地捏造事实,而他的肢体则完全跟不上。

2.不受控制的身体——“微反应”无处不在1972年的一个夏天,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了一起暴力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座庄园的女佣人。经过一系列调查,警方将目标锁定在了该庄园的管家杰纳斯身上。

但是杰纳斯是个很顽固的家伙,他怎么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反而编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情节也很合理,力求表明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面对杰纳斯的狡辩,警方感到无从下手。而这时候,一个退休的CIA老特工出面,表示愿意帮助审问这个犯人,为那个可怜的女佣人讨回公道。

在审问室里,老特工重复了那个问题:“案件发生时,你在干什么?”杰纳斯不耐烦地说他当时正在回家的途中,并没有停留过,沿着一片棉花地向左转,然后就直接回家了。

上次也是这样的回答,毫无破绽,但是老特工锐利的眼睛却发现了问题。原来,在这次问答中,当男子说“向左转”、“回家”的时候,他的手却顺势做了个向右转的手势,而这个方向,就恰恰指向了案发现场。这是杰纳斯下意识的一种身体反应,如果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

由此,老特工确认了这名嫌疑人是罪犯,跟着以此为切入点,继续施加压力。杰纳斯看到自己内心的秘密被面前这个威严的老人识破,一下子慌了神,没过多久便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这个案件中,杰纳斯虽然编造出了逻辑严密、合乎常理的谎言,但是却被自己身体的“微反应”出卖,从而为CIA特工破案指明了方向。

CIA特工指出,当一个人在编造谎言的时候,他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先构思出一个成型的方案。这样在叙述的时候,他就会按照这个定型的方案来进行的。但是,事情的真相已形成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所以,说谎者一边重述自己所编造的故事,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但遗留在他大脑深处的记忆驱使他顺着事情的原本经过叙述,所以身体就出现了“微反应”。

严格来讲,“微反应”是个广义的“大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可以别扭地称为“微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但同时,“微反应”在通常汉语语境下,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身体的动作反应,即前面列举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微动作”。所以,“微反应”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作为一个狭义的“小词”来讲,用来专指人身体不易察觉的的小动作,以便贴近普通人的理解。

(1)不听话的双脚

研究证明,人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双脚的脚尖会不自觉的指向自己将要逃走的方向。CIA特工萨姆有一次这样的办案经历,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普通的游客,去接近一个正在逃亡的贩毒分子。在餐厅,萨姆选择了毒贩旁边的座位,装出很随意的样子跟他谈论起昨天晚上的球赛。然而,这个毒贩并不好骗,他用狡诈的眼光看着萨姆,似乎闻到了危险的味道。萨姆并没有放弃,继续和他搭讪,想拖延些时间,让附近的警察赶到。而毒贩也故作镇定地坐在那里,脸上堆满友好的笑容。但细心的萨姆却注意到他的双脚在不自觉的向外移动,脚尖指向餐厅门口。于是萨姆明白,自己的特工身份可能已经被对方所察觉,对方的身体正在做出逃跑的准备工作,于是他不再拖延,一跃而起,一个人用武力制服了毒贩。

人的双脚位于身体的最底部,与位于身体最顶端的大脑遥遥呼应。虽然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类身体行动的“指挥官”,但不可忽视的是,双脚也是十分敏感的心理风向标。一个人的思维是不可见的,所以要观察一个人下一步的动向,双脚就成了考察的重点。

CIA的特工们认为,当一个人在撒谎的时候,他的脚尖是带有指向性的,也就是说他是在作逃走的准备。因为撒谎带来了恐惧和未知性因素,所以在编造谎言的同时,说话主体也就会不自觉地作出随时撤退的准备。

(2)交叉的双臂

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防御来自眼前人的威胁感,保护自己不产生恐惧,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卫,也代表对眼前人的排斥感。

CIA特工认为,双臂交叉这个动作传达着“我不赞成你的意见”、“嗯,你所说我完全不明白”、“我就是不欣赏你这个人”等意思。当你和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对方忽然做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微反应”时,那么即使他不断点头,但内心其实对你的意见并不表示赞同。

对于双臂交叉这个动作还有多种解释。有一部分人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习惯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但是一般而言,具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上是属于警戒心强的类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画下一道防线,不习惯对别人敞开心胸,永远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冷漠地观察别人。

个性直率的人一般肢体语言也较为自然放得开。当父母对孩子说“到这边儿来”,想给孩子一个拥抱的时候,一定会张开双臂,拥孩子入怀。试试看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对孩子说“到这边儿来”,孩子们绝不会认为你要拥抱他,而是担心自己是否惹你生气,是否快要挨骂了。

防卫心强的人,大部分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亲充分的爱,比如:母亲没有亲自喂母乳、总是被寄放在托儿所、缺乏一些温暖的身体接触等。在这种环境之下长大的人,很容易表现出此种习性。

观察一下对方,是习惯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还是自然地放于两旁呢?CIA特工提醒大家,那些自然放于两旁的人,较为友善易于亲近,并且可以很快与你成为好朋友。但是,假如你有不想告诉他人的秘密,又想找人商量的时候,请选择习惯将双臂抱于胸前的人。因为太过直率的人守不住秘密,而喜欢双臂抱胸的人会将你的秘密守口如瓶。但是,要和这种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可能要花上一段很长的时间。

(3)手部小动作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公众面前说话时尴尬得不知道把自己的手放在哪里;很多人紧张时习惯捏自己的手指,两个手拧成一团;或者还有不知所措的人喜欢折手指,把手上的小关节折得啪啪直响。CIA特工指出,通过一个人手部的“微反应”,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对人的态度等等。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在交谈的时候习惯加上手势语,以增强语言气势。而这种动作往往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下意识的“微反应”,并不是刻意做出的。比如,喜欢把手指放到嘴边咬指甲或是吮吸手指的人,无论外表多么高大健壮,但他们在精神和心态上还是比较幼稚的,因为真正成熟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

CIA特工总结出,若一个人的手指不停地动弹,多是他目前正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中,而感到无所适从,凭借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心理。用手指轻轻地敲打桌面,暗示这个人可能陷入到某种困境当中或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处在犹豫之中,不知道某个决定到底是该下还是不该下,也有可能是这个人不耐烦,用这种方式来减轻一下烦躁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经常做出让人感觉到非常有力量的手势,说明这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凡事敢作敢当,能够承担一定责任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做事非常果断和坚决,一旦想做,就会付诸行动,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和毅力,不会轻易放弃。但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较无聊的手势和动作,说明这个人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且比较重视表面化的一些东西,虚荣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烈。

有一些人在听人讲话时,习惯把双手插进口袋里,这其实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表现,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在说错某一句话时,赶紧用手捂住嘴,做遮掩之势,这样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而且腼腆,说错话以后会非常后悔,并感觉不好意思,因而耿耿于怀。

(4)肢体也“说话”

肢体语言是一种间接语言,也是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具有极强的信息力与感染力,是人们在平时应该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CIA特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经常通过捕捉对手肢体的“微反应”来窥探其内心世界。

CIA特工对于人们肢体上的微反应总结出以下几点:

社会地位高者对地位低者,或是上司对下属多表现出宽舒的姿势;

全身僵直,如站立不动的人,多是源于内心强烈不安;

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肢体动作少,通常是有求于人的无助表现;

身体越是直接正对着对方(面对面),越显示善意的感情。

不过,从姿势推断对方心理,不能只凭一时观察就断章取义,而应该将前因后果均列入考虑。例如,激烈运动过后,疲劳而无力的姿态,当然不能视为向人求援的表示。

CIA特工摩利曾利用摄影机拍下亲密友伴间的谈话场面,在慢动作重播镜头当中,发现两人的肢体呈现协调互动的和谐画面,他将这一现象称为“姿势反响”。并总结说:人们只有在谈话十分投机的情况下,才会在姿势上产生协调。而如果双方都觉得场面十分扫兴无趣,彼此的动作也会呈现互不协调的画面。

3.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在说谎在纽约,一个名叫哈格顿的人因牵涉恐怖事件而被CIA特工秘密抓捕。在审讯的过程中,哈格顿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装作一副深受诬陷并且十分无辜的模样,把早已背好的一套说辞十分熟练地说了出来。这些说辞也都是经过精心处理的,说的全是一个正常的、合法的公民的诉说,没有一丝破绽,与恐怖主义丝毫挂不上钩。不管CIA的特工接下来怎样审问,哈格顿都是同样的回答,这令特工们一筹莫展,审讯只能暂时停止。

后来,经验丰富的老特工伯恩出马,再次对哈格顿进行审讯。在伯恩的审问下,哈格顿故伎重演,依旧说出了同样的话,但伯恩却从这次审问中发现了前几位特工不曾发现的问题,那就是哈格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好几次都下意识地用手摩擦眼睛,并把眼睛转向别处,这显然是一种思考的表现。由此,伯恩判断出,哈格顿在说谎,他对自己所说的一些话并不熟悉,只是在背诵,然而几天的审问已经让他的思想感到疲惫,对自己早已背熟的东西产生了一些僵硬的感觉。如果他说的话确实是他自己的经历的话,那么他根本不需要下意识地摩擦眼睛和把眼神转向别处。

随后,伯恩又加大了审讯力度。在强力的攻势下,哈格顿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承认自己所说的都是谎言,并道出了恐怖事件的始末。

CIA特工在工作中察觉到,一个人的眼睛不止能够泄露一个人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还能够透露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而CIA特工们甚至能够看穿连测谎仪器都无法辨识的谎言。

实际上,人们眼睛里传达出来的信息量和四肢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在人的身体语言中,脸部表情是最具代表性的,而眼睛的语言又是人脸部的主要表情之一。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认为,透过眼睛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CIA特工在调查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碰上这样的情况——对方在回答问题时不敢正视CIA特工的眼睛,并且会比较频繁地抬手摩擦自己的眼睛,还会把头低下或者转向其他的方向。这说明,这个人正在编造假象或者掩盖事实,这正是他把眼睛的注意力转向别处的原因。

因此,通过丰富的眼部语言来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不仅可以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

(1)“拒绝配合”的眼睛

CIA特工们发现,人在说谎的时候,语言是要和大脑同时运作的。他们先要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假想一个画面,然后再将头脑中的这个画面复述出来。根据现代医学阐释,人体的两个大脑半球当中,右脑是偏向于想象的,而且人的大脑右侧主管身体的左边躯干。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挖空心思,试图编造一个谎言的时候,他的右脑开始飞速运转,使左边躯干受到刺激,眼睛也就会下意识的瞄向左上方。

一个涉嫌诈骗的年轻人在接受CIA特工审讯的时候,特工们将一些连着线的感应芯片贴到了他的心口、腰、背上面,然后展开提问。这个年轻人顺利通过了前几个问题的测试,测谎设备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但在后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虽然测谎仪没有报警,但CIA的特工却看出了问题。原来,审讯他的CIA特工在提问的时候,一直都在仔细地凝视着年轻人的眼睛,而这名年轻人也在认真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以此来证明自己“毫不心虚”。但在这个问题上,年轻人在回答说“没有”的时候,抬起眼珠转动了一下,并向左面瞟了一眼,终于露出了破绽。

对于一个受过心理素质训练的人来讲,心率,脉搏、体热等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来掌控。但是编造谎言,是由人的大脑系统控制的,眼球的反应会下意识地拒绝配合说谎者的主观意识。

在一些案件的调查审理过程中,CIA特工也会非常注重嫌疑人的眼神变化。很多顽固的嫌疑犯都惯于采取“眼神下垂”的方式来抵抗审讯。如果放到平时,眼神下垂更多的指代是“退让”、“谦卑”,但用在这时候就是无疑一种隐藏了。因为眼皮下垂可以掩盖自己的眼部信息,是躲避审问者窥探自己心中秘密的一种方式。只要看到这个表情,CIA特工也就会明白,他们需要和对方打一打心理战了。

(2)“多嘴”的眉毛

人类的面部表情复杂多变,因此,即使是一些细微的差别,也会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有时候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还会传达相反的含意。因此,CIA一直以来都在与嫌疑人的交锋中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而眼眉的变化就是CIA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

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一处栽满小树的小径发现了一具女孩的尸体,经调查确认,这个女孩名叫丽莎,是被人从背后用手掐死的。经过不懈的努力,警察们终于将犯罪嫌疑人鲁克抓获。审讯鲁克的时候,警察问他:“在丽莎被害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鲁克从容地回答:“在丽莎被害前两个星期,我就来到了斯托纳为供电公司修剪树枝,在丽莎被害的时候我仍然在修剪树枝。”警察对他进行了测谎检查,鲁克顺利通过。证据不足,嫌疑人又不肯承认,这让警察一筹莫展。

CIA特工格雷介入此案,他在对鲁克进行审讯之前,先把位于凶案现场、丽莎头部附近的一块血迹斑斑的石头放在鲁克面前的矮桌上。格雷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非常了解,他知道如果鲁克就是凶手,那么他无法做到对带血的石头视而不见,而他的身体语言也会将他内心的秘密暴露无遗。

果然,自从鲁克看到了这块石头,就开始呼吸急促、头冒冷汗。更重要的是,他的眼眉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眉毛上挑,眼睛睁大,这分明是鲁克惊讶和心虚的心理的表现。看到这一情景,格雷知道,鲁克的心理防线已经十分脆弱了,于是审讯工作很快有了突破。

CIA特工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不经意间的眉毛动作也会向他人传达不同的信息,正因如此,CIA特工才能通过观察眉毛达到阅人识人心的目的。

女性在眉毛上下的功夫要远远大于男性,很多女性都喜欢拔掉眉毛,然后重新用眉笔画上高挑的眉毛,这种方式可以让女性更具吸引力;而男性则更加喜欢将自己的眉毛压得低一点,使眉眼之间的距离变窄,这样更容易给人们留下一种威严的感觉。

眉毛的一个很常见的动作就是抬起上扬,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眉毛抬起上扬,往往意味着动作的发出者对其看到的人表达肯定和尊重,或者表露自己的惊讶情绪。CIA特工们在长期观察总结之后发现,人们并非对所有认识的人做这个动作,通常来讲,人们只有在遇到与自己关系较为亲近的人或者自己比较敬畏的人的时候才会做出这个动作。相反,如果人们遇到了自己不喜欢或轻蔑的人时,则不会对他们做出这个动作,通常是皱一下眉头,表示厌恶。

眉毛的各种细微变化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表达人的不同心情。因此,学会通过眉毛洞察他人内心的变化,可以使CIA特工在各种场合轻松自如地操控他人的心理。

(3)瞳孔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他的眼神会向一边看去。但是,很多狡猾的犯罪分子在了解了眼睛的转动方向的秘密后,通常会反其道而行,故意以坚定的眼神看着对方。这时候,精明的CIA特工就不会单纯地寄托于观察对方眼神的变化,还会去仔细观察对方瞳孔的细微变化。

一个人的眼睛受到强烈光束照射的时候,他的瞳孔就会发生变化,而CIA特工经过研究表明,当人们的心理发生变化的时候,瞳孔也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处于积极开朗的状态,比如看到美景或美食等美好的事物时,他的瞳孔就会不自觉的扩大;与此相反,当人们看到战争、流血等痛苦或消极的事物的时候,他的瞳孔就会出现一定的收缩。

一次,CIA特工桑巴和朋友们打牌。他注意到对面的朋友在摸到一副牌后,脸上虽然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的表情,但眼睛里突然有了神彩,瞳孔也扩大了不少。桑巴猜想,这个人一定摸到了一副好牌,准备大赢一局,于是桑巴选择了谨慎的打法。果然,这位朋友最后打出了一个同花顺,狠狠地赢了一把。桑巴因为发现了他瞳孔的变化,所以并没有输多少。

观察一个人瞳孔的大小变化可以帮助CIA快速识破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当然,并非一切瞳孔扩大的现象都意味着对方在说谎,因为人们在恐怖、愤怒,兴奋等情绪的刺激下,瞳孔会明显扩大,但是在谈话过程中,如果谈话主题并不能激起对方的强烈反响,而对方的瞳孔依然明显扩大,此时几乎可以断定,对方在说谎。因此经验丰富的CIA特工在与犯罪嫌疑人周旋的时候不仅会关注其眼神的变化,还会密切观察对方瞳孔的变化。

CIA特工提醒人们,并非所有坚定的目光都是值得信任的标志,有时候,坚定的目光也会成为谎言的伪装。此时,人们就要从其他方面来判断对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而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就是主要线索之一,它可以挖掘出隐藏在目光背后的真实想法,使谎言和欺骗无处遁形。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