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简化他们的心思,满足他们的温饱需求,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化他们的筋骨。常使人民没有知识和欲望,让那些明智的人不敢胡作非为。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大治的了。
评析在本章中,老子认为要避免国家出现盗窃、战乱等现象,不能只是使用高压手段,而是要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老子认为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统治者们喜欢“难得之货”,正因为如此,人民才会投其所好,将国君所好之物当做自己所好之物。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要培养人民正确的认知,就必须从统治阶层做起。
故事简朴的汉文帝
话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宫廷内顿时血雨腥风。先是得势的吕后囚戚姬于厕,断其手足、去眼、割耳,名为“人彘”,随后鸩杀戚姬之子赵王如意。刘邦的八位王子被吕后同党诛杀、逼死六人(吕后的亲生儿子汉惠帝也抑郁而死)。待到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又起兵灭了吕禄、吕产等吕氏家族。杀来杀去,最后拥戴刘邦的第三子刘恒坐了龙椅,即汉文帝。百姓们总算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国泰民安的年代。
22岁的文帝登基后,实行仁慈亲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每每发生日食、地震、洪涝、蝗灾,文帝就下诏反省自己。他曾多次减免天下民众田赋,放粮赈灾。为鼓励农耕,文帝亲力耕作,将收获的谷物供宗庙祭祀;皇后亲为植桑,以奉祭服。
一次,有人向汉文帝进献一匹可以日行千里、飞驰如电的千里马,汉文帝看到这匹漂亮的千里马,十分喜爱。但是他说:“我在出行的时候,有仪仗队的旗子在前面引导,后边又跟着负责保卫的武士车队。出去巡视的时候,一天最多也只能走五十里路;出征行军,一天也不过走三十里。我骑着这样的千里马,独自一人跑在前面,将要往哪儿跑呢?”于是,文帝拒绝接受这匹宝贵的千里马。
文帝及后宫的生活、衣饰极为简朴,即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汉文帝曾打算在宫内建造一露台,工匠们一合计,需花百两黄金。文帝说,“百两黄金,是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我住在先帝的宫室里都觉得豪华太过,又何必建造露台呢!”遂打消了建造露台的念头。
一朝天子,如此克己自律,史不多见。文帝之后,景帝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