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一篇 对象

  • 小说:《资本论》基本理论在终篇的具体化:《资本论》终篇再研究
  • 作者:陈俊明
  • 字数:1089783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5:23

《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资本论》的最后一篇,故简称“终篇”)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是全书的结尾,理应是结构的终点。但是,从文字看,最后一章只开了个头,似乎没有写完。而且这一篇的标题是“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似乎只是前几篇的总结,只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联系较紧。这一篇由五章构成,其标题分别是“三位一体的公式”、“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竞争的假象”、“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阶级”,都没有明确点明终点范畴,并且第四十八章的手稿中断,与终篇篇名的联系也不那么紧,让人颇费思量。

撇开社会需要以及各个不同阶段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不说,单从经济理论的研究看,也许是因为手稿中断,也许是结构不好把握,也许认为该篇只是一个总结,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即终篇的研究甚少。在国内,除了有数的几部《提要》、《解说》、《讲解》等解说性的著作外,人们很少特地、全面地顾及它、研究它。虽然其中的某些论断已为人们重视而经常引用,但引用的时候,并没有把终篇理解为一个整体,没有把这里的整体性论述同第三卷乃至全三卷的相关论述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如果同人们对《资本论》起点的重视、熟悉、深入研究相比,反差就更强烈了。马克思说:“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1]照理说,经过全三卷详细深入的研究,资本运动总体的各种复杂规定都已经揭示出来,只要能理解马克思处理材料的方法,把握全三卷特别是末篇的联系,终篇应该更容易研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但人们对马克思在这里研究整体对象却不怎么感兴趣,至少是不重视,研究文献极少,很零碎。

所谓“已经发育的身体”,当然是已经典型化的具体的资本运动,就是19世纪中叶,已经达到自由资本主义较高发展阶段的英国资本运动。作为具体对象,它是客观的、复杂的、处于不断演化之中,是总体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统一的、客体与主体统一的对象和过程。在它身上产生、蕴涵、表现着许多方面或方位的规定。且不说这时的英国,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占有大量的殖民地,这决定着价值规律已经成熟而典型,决定资本有极其广阔的海外市场,——在《资本论》中这是暂时存而不论的。——这时,工业革命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即有资本机构成高的部门纷纷出现,各个部门有机构成的差别、资本周转的差别已经拉大,从而各个部门、各种资本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需要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各个资本家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生息资本家、土地所有者)的关系已经形成、稳定,银行有大量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并存,资本家的行为也有虚有实。经济具有周期性特征,危机频繁发生。还有,商品经济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商品扩大化,各种必要的机制、杠杆都已经典型化、发挥作用。资本家的观念在资本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流通的发展产生形形色色的假象,就像在激流中必然出现泡沫一样,内在关系在外化过程中被颠倒表现,并且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特别是资本关系已经典型而成熟,劳资两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尖锐化、长期化、深刻化。

对这种复杂的客观对象,只能经过“切近的规定”[3],将一些可能引起研究混乱的属于细枝末节的东西、混沌表象撇开[4]和处理之后,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对象进行研究。但也不是一开始就总体对象和盘托出,而是要从中抽出最基本的细胞开始研究,再逐步扩大到对象总体。由于对象是历史发展的,所以这样逐步扩大还要与对象的阶段发展紧密联系,并且要说明各个阶段的规定在阶段上升之后发生的变化。经过这样处理思想材料,使研究的对象范围不断地扩大,使之成为能够反映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逻辑体系,并在理论过程的终点处完整地再现“已经发育的身体”。

显然,《资本论》开篇研究的就是这个总体的“细胞”。或者说,开篇的研究是导向并最终要转化为对“已经发育的身体”的研究的。由此可见,终篇研究的必定是“已经发育的身体”,因而具有总体性。马克思说:“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5]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反向研究之后,自然要一步一步地接近并达到思索由以开始的“完成的结果”。

马克思发现,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运动的主体及其理论家研究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不同历史阶段的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既受客观过程的发展状况的制约,也受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的制约。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所说:从19世纪初资产阶级最终夺得政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两大阶级的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之后,“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6]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庸俗经济学大行其道,它的理论正好是本质规定的社会表象的忠实反映。对此,科学研究当然要进行深入的批判。对马克思来说,研究和批判是同时进行的紧密联系的。马克思经济学的这种特征在《资本论》终篇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的确如此,在终篇之前,马克思已经将其中的大部分规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逐一揭示,特别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和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已经分别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积累和再生产。但是,第三卷的这个末篇即全书的终篇对这个总体对象却有新的视阈。就像第二卷末篇研究再生产包含第一卷的积累一样,第三卷末篇也将第一、第二卷末篇所研究的积累和再生产过程包含在内,不过并非两者的统一,而是这种统一的社会表现。对此,马克思在第三卷开头处有明确的说明:“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7]这表明,他并不满足于研究“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还要再现现实运动的“具体形式”,要将这些“特殊的要素”与这些具体形式的互相对立联系起来考察。马克思说:“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8]这一方面说明,整个第三卷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另一方面也表明,终篇就是要全面再现“资本的各种形式……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由此可见,这个总体对象不仅具有综合性,还具有表象性。当然,这个总体“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9],这些规定和关系并非仅仅内在的,还包括它们的外化表现的规定。

只要纵观《资本论》全书,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二卷的末篇研究的都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10]根据理论发展的逻辑,在第三卷的末篇自然也要研究社会总资本。

诚然,终篇的篇名“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这使人们难于较直接地了解它与该篇的研究对象及其与全书总体对象的关系,因为它与全三卷中的其他各篇有明显的不同。在此之前,人们可以很容易从马克思所标示的各篇的篇名了解到各篇对象与总体对象的关系。但是,只要深入理解第四十八章“三位一体的公式”,就会发现,这一篇篇名所说的“收入”是指社会表面上所呈现的收入,不仅有利润、利息和地租,还包含着工资,而且在斯密以来的资产阶级学者都认为c部分会全部转换成(v+m),换句话说,所谓的收入,指的是全部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与此相联系,所谓的“源泉”当然是社会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存在于资产阶级意识中的观念,不仅有劳动,还有资本和土地。显然,这里说的实际上是对象总体的社会表象或折射。所以,马克思不仅要客观地再现它,更要揭示它与所颠倒表现的内在规定的关系。

了解了终篇所要研究和再现的对象之后,人们自然也就不会再囿于普通思维方式而从第三卷的最后一章即第五十二章中去寻找终点范畴,而遗憾“手稿中断”了。反之,就应会发现,终篇的各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阶段、逻辑单元,研究和反映的是总体性、综合性、内在性与表象性统一的对象总体。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