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晚上,大平正芳举行告别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外交部长姬鹏飞、副部长韩念龙,外贸部长李强、副部长柴树藩,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交通部副部长于眉,邮电部副部长申光,农林部副部长郝中士,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图,有关方面负责人林丽韫、张香山、王芸生、乔培新、王笑一、林林、王文林、杨公素,以及访问过日本的新闻、体育、文艺界人士。
日本驻中国大使小川平四郎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大平外务大臣的随行人员,出席宴会作陪。
在洋溢友好气氛的宴会上,大平正芳外务大臣首先讲话。他说:
我们这次访问尽管时间短暂,但昨天和今天同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以及各位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有意义地会谈。特别是今天早晨拜访了毛泽东主席阁下,能够有机会向他问候,这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光荣的事。
大平正芳接着说:
日中两国之间在今天签署了贸易协定,并就交换新闻记者的备忘录达成了协议,这样日中关系迎来了前景非常广阔的新的一年。我在这里向中国方面有关人士的热心合作表示深厚的谢意。
通过这次一连串的会谈,我确信日中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是巩固的,这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这样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关系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前年日中两国邦交的正常化。我深切地感到日中两国联合声明的精神今后应该日益发展下去。
大平正芳的话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接着,姬鹏飞外长在宴会上讲话中说:
大平外务大臣一行这次访问我国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大平外务大臣,进行了友好、广泛地谈话。周恩来总理同大平外务大臣也进行了友好交谈。两天来,我们双方还就国际形势、中日关系以及其他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今晚,我们即将在中日贸易协定上签字。我们高兴地看到,大平外务大臣阁下的这次访问,对加深中日两国相互之间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姬鹏飞最后说:
让我们遵循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为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进而为改进亚洲局势而共同努力。
1月6日,大平正芳在北京就访华结果向日本记者发表谈话。
大平正芳指出:
双方就航空协定、海运协定、渔业协定等业务协定今后的谈判进行方法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要尽早地缔结业务协定。关于航空协定谈判的问题也加深了基本的认识。
双方还就日中两国之间的其他共同关心的事项友好而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最后,大平赞扬两国之间以往一直由民间进行的文化交流的实际成绩,并表示:
今后在政府方面也要和民间方面相配合,去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他说,他已邀请姬鹏飞外交部长访问日本,姬鹏飞外长已表示接受。
大平正芳的这次访华,直接推动了中日各项协议的签订,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邓小平说中日谈判进展太慢
1975年,周恩来总理已患重病,但他依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着。当年,周恩来还在会见稻山嘉宽、保利茂、藤山爱一郎各代表团时,谈到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其设计的问题。
但终因病情沉重,周恩来总理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这样,中国领导和主持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任务就落在了邓小平身上。
在1974年一年间,邓小平会见了14个日本代表团,纵谈当时的国际形势、美苏争夺的战略部署、中国的国内形势。
关于中日间缔结4个业务协定与和平友好条约问题,邓小平在每一次会见中都会谈到。
1975年1月,邓小平会见木村武雄率领的自民党议员一行。
在谈话中,邓小平说:
建交以来,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还是正常的,但有些事情搞得慢了一些。业务协定在1973年谈定一个,航空协定的签署看来有希望了,但还有两个协定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没有解决,希望在1974年搞得快一些。
此后,邓小平同志同别的代表团会见时,还提出不必在谈定4个协定后才开始条约的谈判,也可以平行作业。
邓小平还指出中日谈判拖延的原因,他说:
这不是由于我国,也不是由于日本人民,至于田中首相和大干外相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予以积极的评价。困难是由一小撮人造成的。他们是岸信介、佐藤荣作、椎名悦三郎以及青岚会等这些鹰派和台湾帮,他们从台湾得到好处,死抱住台湾不放;此外还有那些仍然抱着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也许早一些,也许晚一些,中国的领土能长期不回到祖国的怀抱吗?祖国不实现统一行吗?
邓小平的话,受到日本朋友的赞赏。
谈到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问题时,邓小平说:
必须从政治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中日关系。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是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它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有些问题可能成为尽快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障碍。如钓鱼岛问题,可以摆一摆嘛。否则谈上10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是谈不拢的。
在谈话中,邓小平听说一些坚持中日友好的日本政治家和群众团体的领导人说,他们为推动政府尽快缔结条约,已掀起了国民运动。
邓小平感到很高兴,他说:
这个运动很重要,我们两国建交,也是经过日本的国民运动,推动日本政府采取行动,同中国签署《联合声明》的。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也是一样,没有民间方面的推动是不行的。田中首相、大平外相还是热心的,但他们遇到了阻力,有一个比较广泛的国民运动来推动,对他们也是一个帮助。
经过中国政府和邓小平的敦促,并经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终于又缔结了航空协定和海运协定,只剩下一个渔业协定没有签署,但双方同意原来由民间签定的渔业协定延长一年,以便在今后一年间完成签署政府间的渔业协定。中日陆续签订四项协议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和外交部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签署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该声明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关系和扩大人员往来,根据需要并考虑到已有的民间协定,同意进行以缔结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
中日联合声明规定,双方应缔结贸易、航海、航空、渔业4个协定。
当时,中方希望在这4个协定缔结之后再启动关于条约的谈判程序,可就在这时,日本国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影响了中日之间的谈判。
1974年,日本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败,田中内阁受到巨大冲击。
为避免条约谈判因此受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于7月向日本外相木村俊夫提出尽快展开中日和约谈判,日方表示同意。
在中日谈判的过程中,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直接推动了中日友好条约的最后签订。
早在1973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总局和日本国邮政省关于建设中国和日本国之间海底电缆的协议,在北京签字。
中国电信总局局长钟夫翔和日本邮政大臣久野忠治分别代表中国和日本方面在协议上签字。
久野忠治大臣的随行人员,日本驻中国大使小川平四郎出席了签字仪式。
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中国电信总局、国家海洋局和外交部的有关方面负责人申光、曾庆良、李玉奎、马克绍、刘澄清、彭洪志、周绍棠、王晓云、沈韦良等。
协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总局和日本国邮政省,为适应随着中日两国间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而增大的通信需要,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建设中日两国之间海底电缆达成协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