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八章 谁是说谎者

  • 小说:别对我说谎:FBI教你破解语言密码
  • 作者:【美】乔·纳瓦罗约翰·谢弗尔
  • 字数:169048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5:35

撒谎的人想要使别人觉得他言语可信,面不改色。一般人说实话时,会竭尽所能让其他人了解;反之,说谎的人则企图操控别人,因此会不自觉地在非言语及言语信息上露出欺骗的痕迹。遗憾的是,没有哪一种非言语或言语线索能百分之百有效地证明对方在说谎。事实上,许多研究都证明,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调查员,识别谎言的成功几率也只有一半而已。

断定真相的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直接查证已经获得的事实资料,而不是听信嫌疑人提供的信息。不过,也有一些非言语行为能成为测谎的间接方式,给调查员提供一个观察的指标,来判断对方是否隐瞒了什么。

识别谎言时常犯的错误

《说谎:揭开商场、政治、婚姻的骗局》(Telling Lies:Clues to Deceit in the Marketplace、Politics,and Marriage)作者艾克曼指出几个调查员在侦测谎言时常犯的错误:

★不相信真话,却相信谎言。

★欺骗的信号出现时,并不总是表示对方正在说谎。

★没有出现欺骗的信号并不总是表示他说的就是真相。

★一个以为自己不被信任的诚实的人,可能会产生与骗子相似的感受,进而表现出一些类似欺骗的非言语行为。

★调查者自以为有识别谎言的独特技能。

识别谎言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调查员必须知道哪些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属于异常行为;其次,调查员必须解释这些行为,以这些线索为指标,判断对方是否在说慌。

证人也有不想说的事情

无辜的证人可能会表现出欺骗的非言语行为,有时只是因为担心调查员不相信他们,不然就是隐瞒了一些与案情无关的尴尬信息。不愿意说实话的证人也会表现出与说谎者相同的言语及非言语信号,只是没有那么强烈。调查员唯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分辨出其中的差异。

不能说的秘密

一宗凶杀案的调查员找到一个见证者,这位证人坚决否认知晓案情。调查员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欺骗行为,因此,调查员推测他参与了谋杀。但是最后调查员发出,证人之所以撒谎,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谋杀,而是因为他在案发现场召妓,证人害怕的是如果他说出真相,那么他对妻子不忠的事实就会败露。

真相是由一个综合的整体构成。即使构成真相的各种事实拼接错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补丁弥补缺漏,还原真相。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真相是动态的,它可能与真正的现实不太一致,却依然可以为人所知。

谁是说谎者

说谎者是操纵利用他人的人。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撒谎。说谎者与同性的关系通常很差,与不常撒谎的人相比,责任感也较差。那些社会活动频繁的人说谎会更多,因为处在社会环境下,往往需要用到“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

精神状况正常的罪犯多半会有害怕谎言被戳破的疑惧。他不仅要为自己的罪行承受犯罪感,之后更因为遭到审讯而产生情绪焦虑。在面对调查员的讯问时,他必然会反复思索,以决定要说谎(攻击)还是什么都不说(逃避)。他们会怎么决定呢?他们会在心中暗暗评估调查员辨识谎言的能力。他们若是认为你辨识谎言的能力很高,他们显露的疑惧就会很强烈。

诚实的人认为被侦查、问话是合理的法律程序,但说谎的人则视其为生死存亡的大事。这种害怕谎言被揭穿的疑惧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出现说谎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所以调查员应该加深对方害怕谎言被揭穿的疑惧。

米勒法则

为了要了解跟你谈话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假定这个人所说的全部都是真相,然后问自己:这样的说法合情合理吗?

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词典,词典里很多对事物的定义都是个人化的,不见得与实际相符。调查者不仅要从被约谈者处获悉事实,还要获悉每个被约谈者对特定事物的定义。以下是一位检察官和一位法医之间的交流,说明了米勒法则的重要性。

三名男子在空地上殴打米尔顿·沃克,并致其死亡。第四个人与三名男子中的一人返回现场,以确定沃克是否真的死了。当他们发现沃克还有呼吸,就又继续用木板殴打他。第四个人的辩护律师认为他的当事人并没有犯谋杀罪,因为当他到达现场的时候,沃克已经死了,他只不过是在殴打一具尸体。这就与现有的证据产生矛盾,法医为第四个人作证时说,在他殴打沃克先生时,沃克先生已经死亡。仔细检查法医官的证词时,检察官发现法医官所说的“死亡”是基于他个人对死亡的定义。于是检查官和法医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交锋,显示出“米勒法则”的价值。

检察官:就确定死亡的原因而言,你一定熟悉脑死亡吧?

法医:是的,检查官。

检察官:有人可能已经脑死亡,但仍会有心、肺活动吗?

法医:是的,检查官。

检察官:当你说沃克先生已经死亡时,你是指脑死亡还是指心、肺活动也没有了?

法医:我说的是临床上的脑死亡状态。

检察官:所以,当你说沃克先生已经死了一小时左右,你指的是脑死亡,对吗?

法医:是的,检查官。

检察官:所以按照你的定义,即使沃克先生已经死了,但可能还有心跳?

法医:是的。

他没有说谎,但也没说实话

调查员一听到对方说“我说的是实话”时,会本能地反应道:“骗人,你在说谎。”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被约谈者的确说了实话,但同时也隐瞒了更重要的事情。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比较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是的,到目前为止你说的都是真话,我相信你。但是,还有很多事情你没有告诉我。我对那些你没说的事更感兴趣。”

透明度错觉

心理学研究,人们常会出现“透明度错觉”,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会被人注意到。说谎的人总以为别人其实早已看穿他们说谎的意图,所以调查员可以利用这种“错觉”,不露痕迹地暗示对方:你想要掩盖真相,但其实都是徒劳的。

设置障碍物

撒谎者经常使用汽水罐、计算机屏幕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物品,形成和调查者之间的障碍。以这种方式制造距离感、分离感,隐瞒不诚实的行为。

打破约谈屏障

当嫌疑人呈现出排斥的姿态时,表示他不愿意接受调查者的讯问。在约谈之前,调查者必须迫使嫌疑人改变姿态。调查者可以清除障碍,或促使嫌疑人改变姿势,如除去钱包或枕头等形成的阻挡。调查者可以强制嫌疑人改变姿势,比如要求其看一份文件,但不把文件给他,嫌疑人就得被迫靠得更近一些。

识别谎言的四象限模型

四象限模型(The Four Domain Model)是由本书作者乔·纳瓦罗研究发明的,并在佛罗里达州的圣里奥大学开设过系列课程。这个发明将侦测谎言的流程简化,只须评估四个象限,不用给单一的非言语或言语行为赋予特别意义。

四象限模型将沟通分为四种类型:(1)自在/不安;(2)加强语气;(3)同步性;(4)认知管理。如果四个象限的表现都不理想,就代表对方有欺骗的可能,但也有可能表示对方隐瞒了部分信息。

1.自在/不安人是否自在是判断对方诚实度的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有犯罪意识的人会显示出紧张和苦恼的迹象,因为他们有犯罪感的压力。试图掩饰有罪会造成压力,这是因为说谎者要不断进行编造,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他也必须要按照以前编造的内容来回答才不会被识破。

感到自在的表现:(1)模仿

当人感觉自在时,他们会倾向于模仿正在与他们沟通的人的肢体活动。如果你的身体向前倾,他的身体也向前倾,你把手插在口袋里,双脚交叉着站,他也采用相同的姿势,那就说明他的自在程度与你一样。

(2)开放的姿态

自在的人表现得更放松,容易露出他们手臂和腿的内侧。犯罪意识会令大多数人感到不舒服,而那些讲真话的人更容易表现出舒适的姿态,诚实的人无须承受隐瞒真相的压力。

(3)消除障碍物

虽然坐在办公桌边,感觉自在的人会主动将物体挪到一边去,以便没有东西能够阻挡他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向谈话的对方靠拢,使谈话双方可以不必大声说话。他们的呼吸节奏,乃至讲话语调、音高和举止动作都与谈话的对方相似。这些细微之处是很重要的,可以看出人是不是舒服自在。

感到不自在的表现:(1)生理迹象

当人们不喜欢他们周边的环境,或者面对不喜欢交谈的对象,他们就会表现出不安。如果人们不喜欢他们看到或听到的内容,或者当他们被迫谈一些他们希望隐瞒的内容,他们就会显示出不舒服的生理迹象,例如心率加快、头发直立、大量出汗和呼吸急促。

(2)坐立不安

人们的非言语行为会清楚地表明他们不舒适的感觉。当人恐惧、紧张或不适时,他们会挪动自己的身体,换一个姿势,或抖腿,坐立不安,用手指敲打某处等。

(3)“瞬间冻结(flash frozen)”的姿态

进行沟通时,说实话的人可能也会有些担心,但是他们的心态一般呈放松状态,显示出开放的姿态。而有罪的人通常会死板地坐着,以一种“瞬间冻结”的姿态表现出不适的感觉,也许在未经训练的人眼里,他们可能表现出的是舒适的姿势,但是却逃不过训练有素的调查者的火眼金睛。

(4)急欲离开

当嫌疑人希望审讯中断时,他会不停地看表,显露出他的不安。

(5)疏远的行为

当人们不喜欢他们周围的事物或者感到不安时,他们会倾向于远离那些令他感觉不舒服的人和事物。尽管是并排坐着的,人们还是会倾斜着身体,距离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人远一些。感到不自在的人通常会挪动身体,或者将他们的脚朝向出口方向。

(6)对方人为制造障碍物

嫌疑人利用他们的肩、胳膊或是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人为制造障碍。例如在一次审讯中,一个非常不安的、撒谎的嫌疑人通过放置汽水罐,以此制造他与调查者之间的障碍。在整个审讯中,嫌疑人一直在制造屏障,最后竟然摆置了一堵由汽水罐、铅笔盒、各类文件和背包组成的“墙”。他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7)触摸头部

摩擦额头,摸脸、脖子或后脑勺,嫌疑人的这些动作显示他们内心的不安。

(8)闭上眼睛

当我们听到不喜欢的消息时会闭上双眼,仿佛想把刚才听到的话阻隔在外。眼睛会传达不安的讯息,但调查员常忽略了这些信号。你要多留意被约谈者什么时候闭上双眼。当他面对困扰时,阻断视线的不安行为表现得极为突出。

(9)眨眼的频率

当人们陷入困境,感到沮丧、沉默,或者突然发脾气时,他们会垂下眼皮或快速眨眼。如果仔细观察审讯录像带,你会发现在严厉的审问期间,嫌疑人的眨眼频率从每分钟17次增加至每分钟84次。在面对不太激烈的讯问时,对方的眨眼频率也会随之下降。

在审讯期间,眼神接触和眨眼行为是重要的观察细节。调查者应先提出较温和的问题,以找出对方眼睛变化的正常状态,然后再提出关键问题,观察对方的眼睛有无显示说谎的变化。

人们对眼部活动的误解

眼神接触及眼部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美国文化以外的人通常将避免眼睛的接触作为尊重权威的标志。一些调查者错误地认为很少或没有眼睛接触,是经典的欺骗标志,特别是在激烈的提问期间也没有眼神接触,更是表明了嫌疑人在撒谎,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讯问的关键时期,直接的眼神接触不一定总是诚实的信号。富有心计的人会故意增加眼神的接触,来冒充诚信。

2.加强语气一般人说话时会自然加入不同身体动作以加强语气,例如手肘、双手、头部、手臂、身躯、双腿及双脚的动作。真诚而不造作的人,普遍会辅以动作强调重点,但绝大多数说谎的人并不会用动作加重语气。

说谎者需要思考自己要说的内容,并且琢磨如何进行欺骗,但他们却很少考虑谎言如何更好地表达出来。当人们被迫撒谎时,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强调重点,或者说话的时候怎么显得自然。

对调查者而言,对重点的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能准确地反映事实。说谎者试图编造一个谎言,但他们强调的重点会有些不自然或者有所延迟。说谎者很少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加重语气,相反,他们通常会强调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

人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会突出强调内容。言语方面,是通过语气、音高,或反复讲述来进行强调;非言语方面,则是通过人的胳膊、腿、头、上身和手来表露出来。简言之,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会投入到对话之中。

(1)强调的手势

有的人会以清晰明确的手势不时地强调自己所说的话,比如用手指轻敲或是拳头敲桌等动作来加强语气。手的动作能补充言语、想法以及真实感受;挑眉或是睁大眼睛也代表加强语气;一般人还会通过身躯前倾,表示关注或强调。

(2)对抗地心引力

人们利用对抗地心引力的动作强调重点或表达激动情绪,例如踮起脚尖,或在坐着时抬起膝盖,强调重要的观点。

有时当抬起膝盖时,人们还会通过拍打膝盖来强调观点,表达情绪的兴奋和激动。对抗地心引力的姿势代表强调的语气,一般是观点真实的表现,这些动作说谎者很少能做得出来。

(3)缺乏强调

没有加重语气或者缺乏肯定性的举止,通常的表现是讲话时用手挡住口,或是面部表情淡漠。

虚伪的人有时会故意表现出沉思的动作,如用手指触摸下巴或者抚摸脸颊,仿佛他们正在思考要说的内容,而不是在强调他们正在说的观点,也许这是因为他们正思考该说什么以及怎样说才不会被拆穿。

3.同步性在理想的状况下,约谈者与被约谈者的言语及非言语所表达的内容、当下的境况应该与谈话内容、事件和情绪等,存在同步性(也就是和谐一致),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同步性。两人的语调应该会渐渐互相呼应,而且说话的模式、坐姿、碰触的频率以及表情也会明显同步。

当调查者与嫌疑人没有“同步”时,他们双方会坐得比较远,说话的方式或语气会各自不同,即使不是完全脱节也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缺乏同步性是有效沟通的障碍,因为同步性是诚实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部活动被约谈者在做肯定回答时应显示出动作的一致性,头部的活动应与所说的话协调。比如,当他说“我并没有这样做”,而他却在点头,那么就是缺乏同步性,因为他的动作好像在说:“是的,我做了。”再如,当被问到“这件事你撒谎了吗?”虽然他们嘴里说“没有”,但是实际却在点头。一旦他们自己意识到动作与言语不一致,会试图马上摇头改正,这样反而会使缺乏同步性的行为更为明显。

说谎者回答问题的时间会有所延迟,而且在说出“不是我做的”之类的不实说法后,头部并没有做出强调语气的否认动作。这种不同步的行为可能代表他在说谎。

人们所说的内容和当前的事件之间应该有着明显的同步性。在审讯期间,嫌犯如果突然说出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应当引起调查员的警惕,要注意到其中不协调的东西。双方谈话的内容应该与事件本身相关,与所提及的问题相关。当答案和问题不同步时,对方就有可能是在拖延或编造故事。

事件应与情绪同步

当一个人声称他的婴儿遭到绑架时,事件(绑架)和报警的人的情感之间应当存在同步性。原告应当急于寻求执法人员的援助,会强调事件的每个细节,还会感到深度的绝望。他们渴望得到帮助,甚至甘于冒着暴露隐私的风险,重复讲述事件的始末。但如果报案时,当事人的情绪很冷静,好像在讲别人的事情,缺乏同步的情感流露,或者更关注个人的利益,那么当事人如此的表现就与情况完全不同步,也不符合正常的逻辑。

时空的同步性事件、时间与空间应该存在同步性。延迟报告重要事件的人,或者走到另一个较远的管辖区报案的人,理应受到怀疑,因为撒谎的人不会考虑事实的发生和事件的报告如何保持同步。

4.认知管理说谎者会试图误导调查员。

在非言语行为方面,他们会过于频繁地打呵欠,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要不就伸展手臂靠在沙发上,占据更多空间,让人以为他们很放松。

在言语上,说谎者会竭尽所能显示他们的诚实正直,表明绝不可能参与犯罪行动,尽量让调查员觉得他们没什么问题。他们可能绕开问题的重点,排除怀疑,例如:“我绝不可能伤害别人”、“说谎有失我的身份”、“我从来不说谎”或是“我绝不可能做这种事”;还有其他说法,如“坦白说……”、“老实说……”、“说实在的……”或“我从小被教导要诚实”,都是试图影响调查者对他们的认知。

其他形式的认知管理还包括,对方带着某位举足轻重的社会人士来参加问讯,或是在约谈中抬出所谓“高级官员”的名字。此外,说谎者可能先喝一点酒或服用镇定剂,让自己看起来从容不迫。他们也可能改变衣着或发型,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真诚,或者他们可能设法让外表显得不起眼等等。

识别谎言的四象限模型总结识别谎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调查者可以通过关注上述四个领域:自在/不安、加强语气、同步性及认知管理,来增强他们识别谎言的能力,而不要仅仅关注传统的说谎信号,因为后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误导。

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没有哪种言语或非言语行为能够明确代表欺骗行为。但是,如果一名调查员综合使用四象限模型,评估四个关键领域,就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在一个或两个象限里表现不佳是正常的,但是,四个领域都表现不佳则至少可以表明存在沟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自嫌疑人对调查者的反感,源自蔑视法律,源自犯罪,或者可能因为说谎而露出马脚。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