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正式审讯,应该是等双方建立良好关系之后才算正式开始。如果被约谈者几乎毫无戒心地对你侃侃而谈,那是最好的。如果约谈遇到阻力,调查者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技巧与工具。调查员不仅必须知道如何使用各种技巧,还得了解每种技巧的局限。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单独适用,就常规情况而言,一次约谈中调查员大概会使用至少六种不同的审讯技巧。
压力技巧
真正的审讯不同于电视上所展示的场面,那种严厉的审讯很少会取得效果。压力通常会强化嫌疑人的防御意识,使其下定决心不予配合。
耐心技巧
审讯的过程是缓慢的,获得被约谈者的招供需要时间。调查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每次约谈的时间不会少于两个小时。经调查表明,通常要超过四个小时的约谈才能让罪犯坦白真相。
沉默技巧
当对话中止时,一般人会感到很不舒服。彼此沉默的时间越长,填补会话空白的压力就越大。这种情况下被约谈者通常会主动开口打破沉默。
设置高期望值的技巧
人们总是不愿意辜负别人的期望。在约谈开始时,调查者应给被约谈者设置高期望。高期望会给被约谈者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不自觉地想要力求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
设置高期望值
(1)调查员:“你看起来像是一个诚实的人,我希望你说实话。”
(2)调查员:“你看起来像是一个能够承认错误的人,而且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3)调查员:“你看起来像一个不管发生什么都只做正确事情的人。”
(4)调查员:“我很佩服那些说真话的人。你看起来像一个有道德感、信仰坚定的人。”
让对方熟悉你的问答模式在约谈开始,就要让被约谈者进入一套回答问题的模式中。你可以从搜集个人资料与背景着手,提出一长串比较中性的问题。等到对方熟悉了这个问答的模式,再逐渐提一些敏感而重要的问题。
强有力的证据
掌握强有力的证据及嫌疑人对证据的反应,是预知嫌疑人是否愿意招供的重要因素。
讲故事的技巧
讲故事可以调动嫌疑人的情绪,动之以情。调查者的故事应该有启发意义,提供被约谈者该怎么做的方向,让嫌疑人可以效仿类似的行为,给他起到示范的效果。
动之以情
调查者:“你的情况使我想起了我妹妹曾经惹上的麻烦。她是银行出纳员。有时缺钱,她就从现金抽屉里拿上几美元。开始时她还总是设法还上钱,因此没被抓住。但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挪用的钱也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露了馅。她没有说实话,反而撒谎,试图隐瞒。结果事情更糟糕,虽然她最终说出了真相,但为时已晚。她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因偷窃遭到银行的起诉。我妹妹直到事情不可收拾时,才来找我,但我也无能为力了。如果在事情一开始她就说实话,那么她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失去工作而已,而现在她却可能为此坐牢。你的情况与我妹妹的情况类似。你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了事情不可收拾的时候,我也帮不上你了。”
让嫌疑人提出二十个问题
一些嫌疑人是带着满腹的疑问来接受约谈的。调查者可以利用嫌疑人的好奇心,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嫌疑人典型的回答是:“是你找我谈话,我怎么知道是为什么?”调查者回答:“猜猜看我为什么找你谈。可以让你问二十个问题,找出这次约谈的原因。”有意思的是,清白无辜的人不太可能真的提出二十个问题,因为他们根本不知从何问起。但是犯了罪的人却会非常清楚该从哪里问起。
猜猜你为什么在这里
(摘自一次真实的审讯过程)
嫌疑人:为什么我在这里?
侦探:你认为为什么你会在这里?
嫌疑人:我不知道。
侦探:为什么你不试着猜一下?你可以问我“是不是”的问题。我将给你二十次提问的机会,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嫌疑人:这与工作有关吗?
猜猜你为什么在这里
侦探:是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嫌疑人:这与公司的电脑有关吗?
侦探:是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嫌疑人:因为我的电脑里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
侦探:是的。三个问题了。
嫌疑人:跟色情图片有关吗?
侦探:是的,不止这些。
嫌疑人:儿童色情图片?
侦探:你猜对了……
嫌疑人:我想也是。
侦探:……在五个问题内你就找到了答案。现在告诉我,你电脑中怎么会出现儿童色情图片吧。
你当老师,他当学生
调查员应该在审讯室里装上图板。当谈话陷入僵局时,你应该站起来,向嫌疑人及律师说明案件调查的整体概况。调查员应该在图板上画图说明,并不时停下来询问被约谈者与律师是否了解重点。你要借机扮演老师的角色,建立实际的支配地位,将约谈对象及他的律师演变成学生角色,以此占据心理的支配优势。如此一来,对方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可信的人。
化零为整
如果嫌疑人不肯说“我确实做了”这句话,调查员也仍然可以让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供认一些内容。调查者应将嫌疑人的罪行分解成几个基本的部分,让嫌疑人一一承认,从而获得完整的口供。
试探与解释
坦率地指控嫌疑人所犯下的罪行,或者咄咄逼人地质疑他的诚信,是非常有效的讯问方式。不过,有时这种技巧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激怒了嫌疑人。当这种单刀直入的技巧不起作用时,调查者可以对嫌疑人进行简单的解释,借以缓和对方的负面情绪。
情景模拟:平息他的怒火
调查员:“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我问了一些令你难以招架的问题,而且毫不留情。作为一个调查员,这是我的工作。坦率地说,我刚认识你,搞不清你说的是不是真话。这件事很严重,如果你不能据实相告,我就无法找到事情的真相,也就意味着我工作上的失职。假如你是案件中的受害者,你也会希望我竭尽全力地破案。所以现在,你能告诉我在罪案发生的当天你在做什么吗?”
化解证人的道德困境
有些案子,证人明明知道真相却没有说出来,或者在之前的约谈中对调查员说了谎,那么他们多半会陷入“道德的困境”。因为如果现在说实话,就得解释当初为什么没有立刻据实相告;但如果继续说谎去掩饰当初的谎言,则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这种道德困境会令证人陷入两难的处境。此时你可以给他提供唯一的出路:做正确的事——马上说实话。
利用“做贼心虚”的心理
大脑会自动填空。“连连看”的儿童游戏书就是例证。成人的大脑会将点连成线,不用铅笔在点上画上实际的连接,也能够正确地识别图形。
调查人员可以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在心理上暗示或向嫌疑人提出可用的证据,让嫌犯以为调查员已经掌握所有事实。即便证据与嫌犯的关联度不大,甚至根本不存在,心虚的人也会自动填补空白,以为你已全盘掌握,也可能令其自首。
退而求其次
如果嫌疑人不直接承认犯罪,那么就试着让他们承认确有犯罪的可能,等于把嫌疑人更进一步引向供认。
情景模拟:退而求其次
(1)调查者:“你说过你也不知道那些儿童色情图片是怎么进入到你的电脑里的。但事实上,你的电脑确实储存了儿童色情图片。我们可以假定这些儿童色情图片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地进入到了你的电脑里。我知道你不会故意的。那么是不是当你在下载其他的文件时,意外地下载了儿童色情图片?”
(2)调查者:“可能是你在网上访问了色情网站,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下载了儿童色情图片?”
(3)调查者:“可能是当你看到色情网站时,浏览这些网页后才离开了网站?”
(4)调查者:“可能是你在收到宣传色情网站的电子邮件时,因为好奇心的驱动,点击了这些网站链接?色情图片分销商总是会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希望能引诱到好奇心重的人。所以你这么做并不奇怪。”
调查员可以对嫌疑人说:“意外连接色情网站与蓄意找色情网站有本质区别。如果不是不小心下载,那么就是儿童性侵害犯。只有这两种可能,你自己选。你是因为好奇,还是儿童性侵害犯?”
这样一来,调查者就给嫌疑人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项,将嫌疑人置于一个进退维谷的位置。在上面的示例中,嫌疑人要么承认他意外下载了色情图片,要么承认自己是一个猥亵儿童者。嫌疑人有可能拒绝承认自己是猥亵儿童者,那么他只能承认自己意外下载了儿童色情图片。
假装菜鸟
调查员可以假装菜鸟。菜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可以问问题,问很多基本的问题。嫌疑人不太可能愤怒,因为调查者只是一个新手,新手本来就不太熟练。因为调查者看起来不像是审讯方面的专家,便可以自由地问许多问题,包括一些愚蠢的问题。如果嫌疑人有所担心,调查者只要说:“这方面我是一只菜鸟,也许你能教教我。”通过假装菜鸟,有经验的调查者可以打着菜鸟的幌子任意发问,尤其是那些非常敏感而关键的问题。
装笨
这种技巧在需要进行多次约谈的复杂案件中相当管用。嫌犯可能会告诉调查员,整件事情实在太复杂了,所以他根本无法弄清楚案子的内情。此时调查员假装知之甚少,反而请对方指点。等到第一次约谈结束,你可以问对方能否担任此案件的调查顾问。这种做法具有启发意义,并能给对具体行动的方向,同时也给了你可以接近他的机会,既可搜集情报,又能建立良好关系。等到调查员获得充分的信息,就能用事实质问他,并劝说对方的自首。
“微动作”的技巧
如前文所说,嫌疑人在讲到事件的关键处或想隐瞒的地方,就会用跳跃式的说法一带而过,这时调查者可以使用“微动作沟通”来弥合信息空隙,对嫌疑人所说的时间和行为进行系统地清查,从而收集更详细的信息,揭穿谎言。
“微动作沟通”的技巧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让无辜的人感觉不到压力,因为他们说的是实话;有罪的人则会把自己置于自我封闭的心灵枷锁之中,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不断地寻找隐瞒信息的方法。
由于自我施加的压力增加了,嫌疑人忙于逃避,相关的非言语提示就可以作为衡量真实的指标。
“微动作”技巧示例
以下摘录来自于事故调查员和司机之间的交谈记录。警方借用“微动作”技巧找到了这宗意外的真正原因。
调查员:请描述一下当时发生的情况。
司机:我抬头,看见一辆汽车朝我开来,然后我试图躲开。
(“抬头”表明当事故发生时司机并没看路面。)
调查员:那辆车向你开来后发生了什么事?(“微动作”技巧1)
司机:我的两只手都放在方向盘上,然后试图避开撞上这辆车。
(这个词“两只手都”表示在意外发生时司机并没有把两只手放在方向盘上。)
调查员:你再回想一下。你把双手都放在方向盘上,然后发生了什么事?
“微动作”技巧示例
司机:我踩刹车,然后车子就失去了控制。
调查员:你的脚已经踩在刹车上,但正是失去控制上,是这样吗?(“微动作”技巧2)
司机:刹车不起作用。
调查员:我有点不明白了,你用力踩刹车了,车子却没有慢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微动作”技巧3)
司机:手机掉在刹车下面了,一定是我抓方向盘的时候掉下去的。
调查员:这么说的话,事故发生时你正在用手机通话喽。
(调查员使用推测性语句印证他的假设。)
司机:是的。
调查员:你掉了手机,想去捡手机,结果汽车就失去了控制,是吗?
(随着司机的供认,调查员继续采用推测性语句。)
司机:当时我觉得挺安全的,所以才去接电话。
最后期限
每当调查者给被约谈者提供了建议,都应该附加最后期限。最后期限会制造出一种紧迫感。调查者应加快讲话的节奏,强化这种紧迫感。调查者可以说:“在离开这个房间之前,你必须决定要不要和我们合作。”
建立同一立场
调查员可以拟定一套剧本,让你与嫌疑人似乎站在一个立场上,变成“我们”,一起对抗政府、上级或行政官员(他们)。这样会让你与嫌犯站在同一边,合力对抗那个模糊不清的“他们”。
让被约谈者主动请求测谎
如果是调查者提出测谎的建议,被约谈者可能不会接受。因此,调查者应该设计一种情境,让测谎成为必然的解决办法。这样的话,被约谈者可能别无选择,只好主动要求测谎解决问题。
事先安排好测谎准备,并且让负责测谎的人员就呆在附近的房间待命。
主动要求测谎
调查者:好吧,我没有可说的了。(调查者耸耸他的肩膀,背向后靠在椅子上。)但我的主管不会因为你说没有做过就让我简单地了结这起案子。我相信你,但还需要证据。我必须给我的上司提供客观的证据,证明你没有做过这件事。你换做我,会怎样做呢?
被约谈者:我不知道。
调查者:一定会有办法的,让我们想一想。(停顿。)我们得找一些我的上司无法反驳的证据。
(调查者和被约谈者开始交换了想法,但调查者总能找到借口否定被约谈者的建议,直到他提出测谎。)
被约谈者:进行测谎怎么样?
调查者: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我不想让你的案子拖得太久。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被约谈者:测谎挺客观的。
主动要求测谎
调查者:没错,如果你通过了测试,我的上司会让我了结这个案子的,我敢肯定你会通过的。(停顿。)就这么办吧。我的一位朋友是测谎专家,他欠我一个人情。我给他打个电话,看看他能不能处理。
(调查者拿起电话,在被约谈者能听到的范围内打电话。)
调查者:嗨,我是××(调查者)。你现在忙吗?
测谎专家:(测谎专家的话嫌疑人听不到。)
调查者:很好。我请你帮个忙,今天能为我做一个测谎测试吗?
测谎专家:(测谎专家的话嫌疑人听不到。)
调查者:我知道时间有点紧。但你欠我一个人情,上个月我可帮过你。
测谎专家:(测谎专家的话嫌疑人听不到。)
调查者:花不了多少时间,我相信这个人真的没做。
测谎专家:(测谎专家的话嫌疑人听不到。)
调查者:谢谢,我们这就来了。
(调查者挂断电话。)
主动要求测谎
调查者:我们运气不错,他刚好取消了一个测试,可以马上给你做测试。老弟,你真走运。这个测谎专家非常能干,而且公正开明,乐于倾听。他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你是否在撒谎。我们走吧。
被约谈者:谢谢你的帮助。
调查者:为帮助讲实话的朋友,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每个人都会犯错
告诉嫌疑人,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无知,并不是主观故意。调查者应当强调好人犯错和坏人犯罪之间的区别。
情景模拟:开导嫌疑人
(1)调查者:“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铅笔都会有橡皮擦。”
(2)调查者:“你犯了一个错误,但没什么要紧的,负起你的责任,你的人生还要继续。”
要说服不要谈判
谈判含有对立的意味,而且一定会有赢家和输家,没有人愿意成为失败者。而说服是一个过程,由调查者引导嫌疑人做出决定的过程。通过劝说,使嫌疑人觉得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从而获得嫌疑人的供认。
低姿态
调查员是问讯的主导者,是拥有实际操纵权的人。但有时你可以将这种主导权假装给予嫌疑人,等到完成约谈目的后,再将权力收回,让对方不知所措。
当被约谈者拥有很多重要信息或表现出自恋、精神病的人格特质时,这种制造给予对方权力的假象效果最好。因为对方会产生自己很优越的错觉,产生过度自信的幻想,以为能欺骗调查员而不被发现。自信的错觉让他们有了动机,愿意配合调查员进行多次沟通。
使用这种方法的最大障碍,就是调查员的心态。为了在过程中给予对方虚拟的权力,你必须表现得卑躬屈膝,甚至得忍受对方的冷嘲热讽。这种做法看似让嫌疑人控制局面,但其实不然,调查员仍然在实际上掌控一切。
创造言外之意
当人们听别人讲话时,往往会探究对方的言外之意。因此,调查员可以与嫌疑人谈论这项罪行的最高刑罚,暗示对方后果会严重;反之,当调查员提到最轻刑罚时,暗示对方会从宽处理。
交换秘密
调查员:“这件事我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但是你的情况使我想起了我在小时候做过的一件事。我想攒零用钱买一辆新自行车,每周的零用钱都被放在一个存钱罐里,妈妈告诉我到年底就可以买一辆新自行车了,前提是要我保证不拿这些钱去买糖果或其他的东西。我无法做到,但可以做家务赚钱,比如修剪草坪和铲雪,这样就可以还上从存钱罐里取出的钱。那意味着取出的钱越多,要修剪的草坪就越多。有一次我从存钱罐里拿了五美元,当时是冬天,所以我就祈
交换秘密
祷下雪,好让我能通过铲雪赚些钱来补足,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下雪。这与你目前遭受的压力一样:当你开始偷拿钱,想以后再把钱还回去时,这种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很不幸的是,在你还回这笔钱之前你就被抓住了。”
突然袭击
当审讯处于停滞期间,或当双方漫无目的地交谈时,调查员可以突然直视嫌疑人的眼睛,并严厉地问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态度从友善突然转变为严厉,而且提出非常关键的问题,可能会让嫌疑人无意中透露出意外的线索。
逼他认罪
调查者告诉嫌疑人,很明显他犯了罪,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他。
你可以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醒了,但是街道、地面和屋顶都是潮湿的,看到这些谁都知道下过雨了,即使前一天晚上你并没有看到或听到暴风雨的迹象。同样,我虽然看不到你犯罪的过程,但是所有的证据都证明是你干的。你现在才拿伞挡雨已经太晚了,因为你已经被雨淋透了。”
再次约谈
如果在第一次约谈中,调查者不能确定嫌疑人说的是否属实,就应该再进行第二次讯问,然后比较两次交谈中对方供词不一致之处。这是调查人员识别谎言最常见的方法。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嫌疑人都适用多次约谈。调查时间漫长而且案情复杂时,多次约谈对证人或嫌疑人会有帮助。如果嫌疑人性格复杂,多次约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第一次约谈的主要目的是与嫌疑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不具威胁性的情境,同时尽可能多地搜集个人信息,为后续的讯问做准备。
如果调查者每次约谈之前都能精心拟定脚本,确立具体的目标,那么多次约谈更有可能达到效果。每次约谈结束时,调查者应明确已实现的目标和尚未实现的目标。基于从上一次约谈中获得的信息,调查者应为下一次约谈设置特定的目标。每次约谈都应该以破案为目标,推动调查向前推进。如果不能事先仔细规划,它们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有的多次约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嫌疑人是否有可能在未征询律师意见的情况下就接受第二次讯问?答案是“有可能”,但不管是暗示还是明示,调查员一定要给嫌疑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让他再次前来。每个嫌疑人的动机不同,因此调查员必须根据嫌疑人的个性与生活环境,想出一个让他愿意回来的理由。
多次约谈技巧的具体使用
第一次约谈可以选择在嫌疑人的家里进行。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一般人在自己家里会感到自在,自以为可以控制局面。进入嫌疑人的家,调查员要表示恭敬,如眼睛向下看,握手时手心朝上,谈话过程中目光不直接接触,说话语调轻柔,而且让嫌疑人坐在比较高的位置上。简而言之,似乎嫌疑人完全掌控局面。甚至,当嫌疑人的妻子回家,问发生了什么事,嫌疑人会轻松地说:“我同他们聊得挺开心的。”而此时调查员会不好意思地点头微笑。
多次约谈技巧的具体使用
第一次可以收集到有关嫌疑人的性格及生活方式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让嫌疑人变得过度自信,以为能够控制调查员,不用费多大力就可以摆脱困境,因此大幅增加了第二次约谈的可能性。
第二次约谈选在警察局的审讯室进行,里面只有三张椅子。调查员以主导支配的握手方式迎接嫌疑人,口气严厉,而且不让嫌疑人偏离主题。同时有条不紊地拿出证据,并提出让嫌疑人选择的选项。嫌疑人会坦承部分案情,并同意隔天进行第三次约谈。
第三次约谈要在同一个审讯室进行。审讯期间,嫌疑人会恭维调查员娴熟的审讯技巧,并表示他在第二次约谈时,就明白自己心理防线瓦解了,于是愿意将案情和盘托出。
多次审讯的缺点就是,嫌疑人会逐步地熟悉调查者的手法,能够解读调查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有备而来。这样的话,调查者的技巧就不是那么有效了,反而会被嫌疑人操纵。此外,与同一个嫌疑人进行多次约谈的调查员,会越来越觉得嫌疑人诚实可靠,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嫌疑人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会模仿诚实的人,因而造成判断偏差。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后续的约谈换另一位调查者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