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工匠,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中国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然巍然屹立至今。李春不愧是中国古代工匠的杰出典范。还有再早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因为他勤于劳动和思考,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发明。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推敲、试验才制作出来的。鲁班也因此成为后世公认的“工匠始祖”。
近现代,我想起了让全世界人不得不敬佩的德国品牌,如奔驰、宝马等,现在,德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均工程师比例最高的国家。还有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是在工业化方面精益求精,在许多方面领先全球。
以上成果、荣誉等都离不开工匠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匠在推动人类文明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匠是勤劳、敬业、稳重、干练以及遵守规矩、一板一眼、说一不二、一丝不苟等美好词语的代名词。因此,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绝不可缺少的,应该予以大力弘扬。如果忽视工匠精神,那么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工匠精神这股有生力量推动人类进步的愿望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这本书以一种通俗而又严谨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工匠才是一个合格工匠,做一个合格工匠的基本素养和他需要怎么样的付出,合格工匠的心态怎样保持平衡以及怎样才能发挥出优秀的工匠精神等。
作者从中外大量的事实中阐述了他的观点,文章夹叙夹议,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客观严谨,这就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谈到工匠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时,他用一位大提琴师下岗后做一名葬仪师和家喻户晓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普通工匠对工作的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喜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说明了工匠的技术是多么的炉火纯青和登峰造极啊!工匠的一举一动不仅表现出高超的技艺,还融合了他们骨子里的一种职业精神。
面对现代极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社会,我们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在这里,我想就工匠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广大读者朋友交流一下:
劳动的重要性。在古代,等级制度让人深恶痛绝,“士农工商”的顺序延续了不知多少年,“士”在古代代表做官或读书,“工”仅排为第三位,可见工匠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之低的,工匠是不被看重的职业。尽管如此,最可贵的是许许多多的工匠仍然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拿李春来说吧,他是隋代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出生年月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得知。人们仅从唐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篇描写赵州桥的铭文中才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可悲的是,我们看到,现代社会仍然有对工匠持有偏见的现象,有些人骨子里还对工匠另眼相待,在许多方面的不公正表现真让人感到痛心。人们仍然普遍认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荒唐观点,对工匠职业缺乏一种尊重心态,更谈不上敬畏和仰慕了。如果持有“惟有当官高”、“惟文凭论英雄”的错误观点的话,恐怕我们今天就不能阅读这本书了,因为本书的作者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仍是一个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学生”。我们这个社会也就少了一位可爱的、专注的、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懂得知足、完全依靠自己的一种工匠精神打拼成功的管理培训师。那将是这个社会多么大的悲哀,是这个民族多么大的悲哀!
谈到各种各样的职业,就不得不谈一下工匠的劳动平等和高低贵贱之分的问题。我们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动鼠标的总比动泥瓦刀的重要,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职业和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劳动的分工是不同的。谁也不能说一个屠夫就没有一个摄影师重要。作者在本书中列举的一名葬仪师的事故,让那些看不起工匠职业的人听了后要跌破眼镜的。
劳动一般分基本劳动、基础劳动和高级劳动。基本劳动是你求得生存的最基本活动,比如说你得动用筷子,才能吃到饭。基础劳动是一个人通过劳动,体现出了价值,从而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基础劳动里有高级劳动的成分,基础劳动做到极致,就会变成高级劳动,比如说把普通的刺绣变成为高级的、精工的刺绣,就更能体现出高级劳动的价值和才能。基础劳动和高级劳动做不好,将会一文不值。基础劳动和高级劳动里会诞生不同类别的工匠。我们不能用谁识字、谁不识字来划分工匠的劳动,工匠在任何情况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可以肯定地说,一个葬仪师的工作与一个院士的工作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劳动的交换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劳动的不平等,杜绝没有创造劳动价值的人欺负创造了劳动价值的人,杜绝不劳而获的人以任何不公正的方式对待勤劳敬业的工匠的努力付出。只有大力弘扬和提倡劳动是平等的,才能对各种各样的工匠的人格给予尊重,才能使工匠们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才能使他们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工匠劳动的不可替代性。工匠的劳动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个科学家的工作就不能代替一个油漆匠的工作,一个博士也完全不能代替一个木工。但是不管是基本劳动,基础劳动,还是高级劳动,勤劳是必须具备的,勤可补拙,所有的事情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完成。一个人如果懒惰了,那就不要对他抱有太大希望了。因为他好逸恶劳,就一定会走捷径,一定会不务正业,一定会让人失望的。只要勤劳,他起码不会挨饿,起码不会找不到工作,起码不会不受到尊重。尽管有些优秀工匠在某些方面具有天生的才能,但大多数工匠并不一定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只能靠长期从事某项劳动并进行长年累月的积累,把一件事做得游刃有余了,他才能成为出色的工匠。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只有文凭越高,才越能凸显劳动的价值和地位,这是极其可怕的、扭曲的认识!
工匠精神的分类。读完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在阐述工匠精神方面,基本上将工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在各自岗位上勤劳、敬业、投入和全身心奉献的普通工匠;另一类是以稻盛和夫、乔布斯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现代社会既需要普普通通的工匠的默默付出,也需要领袖式人物来领导和开拓。因为有工匠的出色表现,才出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游刃有余”、“鬼斧神工”、“胸有成竹”、“出神入化”等词语的诞生。而谈到领袖式人物时,则更多地讲述了他们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品质和毅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批优秀团队的品质和精神。领袖式人物一般也在某些技艺方面表现出超常的造诣和功夫,并且把这种造诣和功夫恰到好处地融会贯通到其他方面。
工匠良好的职业心态。作者提倡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时,始终关心的是工匠的心态问题。他用“三减三增”清楚地回答了工匠如何才能体现出工匠精神,如何把工作变成幸福的问题,即“利己心的日减,利他心的日增;攀比心的日减,感恩心的日增;索取心的日减,给予心的日增”,奉劝工匠要“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机心”,并以自己生活中引导和教育一位朋友的真实事例告诫人们,人不能有投机心态。作者用了较大篇幅,旁征博引来论述心态的问题,足见做一位合格和出色的工匠,其心态问题是何等的重要!作者认为,作为工匠不仅要自身拥有一定的优势并加以合理利用,而且还要有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心态还表现在工匠要有正确的金钱观。作者用正反事例说明工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只要是正当劳动的付出所得,就是应该获得的;但非正常的或者极其贪婪的追求得到的钱财,最终只会带来麻烦甚至是祸害。读起此书,就像一位大师在谆谆劝导一位懵懂的孩子如何做人做事一样,能让人深深品味其中的道理。工匠绝不能为金钱而不顾一切,昧着良心一味地去追求那种膨胀式的规模和效率的发展。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怪现象,恐怕绝大多数原因都是一些人违背工匠做人原则,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才做出的伤天害理的事,造成了大量无法挽回的损失,实在让人揪心,也让工匠精神的光芒黯然失色。
工匠价值的体现。美国兰德公司曾花了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人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但现在,我国的主流教育在培养人方面,往往推行应试和精英教育,过分强调白领和公务员教育,而对蓝领和特种职业的教育不够重视,没有非常好地倡导和推行,远没有认识到培养合格“工匠”的重要性。尤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距离“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这说起来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我们绝不能回避这一重要话题,更不能不大力弘扬工匠的职业精神。在此大背景下,作者以积极和迫切的态度,以工匠为主题阐述如何弘扬人类最基本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的工作上升为修行,这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对于21世纪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说,这本书的思想一定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资深的培训师不只是在讲堂上慷慨激昂地演讲,而是表现出他具备浓浓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谁越能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谁的竞争优势才能越强大,谁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谁才能永远在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祝愿所有读者都能享受到一位优秀的工匠在取得某些工程或工作的成功后志得意满的惬意和荣耀,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生活。找到做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让中国大地处处弘扬和彰显优良的工匠精神,我想这也是作者通过多年来的培训实践和总结来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吧。希望本书出版后,能给予现代社会整天劳心劳力劳神的人们以正能量的启示!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与文化中心总经理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