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会辩——走遍天下

  • 小说:成功羊皮卷:成功口才羊皮卷
  • 作者:叶可行
  • 字数:452850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6:04

说话有时并不直截了当地阐明主题而是采取反证、说反话、先贬后褒等手法,迂回到达主题。在某种情况下,迂回法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说话效果。

香港作家陈告泉在小说《选美前后》中描写了“香港小姐”半决赛中的一个场面:主持人向一位参加半决赛的小姐提问:“杨小姐,假如要你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择一个做你的终生伴侣,你会选谁呢?这两个人一个是肖邦,一个是希特勒!”杨小姐立即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杨小姐的回答引起了听众和记者们的骚动。有人提问:“你为什么选择希特勒?”杨小姐从容地回答:“我希望自己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给希特勒,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发生,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嫁给希特勒”,谁也不会料到杨小姐会做出如此回答。正当听众震惊之时,“感化希特勒”,180°的大逆转又使听众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和惊叹。

在一次新婚喜宴上,新郎的好朋友应邀发表祝词:“刚才,大家对新郎大加赞赏,但据我所知,新郎并不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品学兼优。”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有人甚至怀疑这位朋友是不是要挑起不愉快的争端了。紧接着,祝词人介绍了新郎如何贪玩、如何疏忽大意的一些轶事。直到结尾时,祝词人才将话锋一转,“所幸新郎并没反对可能都是说话者独有的见解和思索。”因此,“引用”就成了说话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有效技巧。

(1)引用的主要类型

引用是人们常用的说话技巧。其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记住原文的可以引用原文,记不住原文的可以引用意思,具体说来,引用的主要类型和方式有如下三种:

①原文引用

说话者把要引用的材料一字不改地转述给听众,表现在书面上即是引用材料加上引号。原文引用的材料一般是简短的言论。如某省一位领导人在一次县处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同志们,老百姓是怎样批评我们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呢?他们有一段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发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就是政策不兑现。”(全场大笑)报告人随即利用与会者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强烈地抨击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②改造引用

为了简练和便于叙述,演讲者对要引用的材料进行某些归纳、删节和加工。改造引用的材料一般是有情节的事例,如毛泽东在说话时引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有时,演讲者也对人们所熟知的典故、成语、谚语等进行换意改造引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效果。如把“不学无术”改造成“不学有术”;把“人一走,茶就凉”改造成“人一走,茶不凉”等等。

③虚拟引用

说话者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拟某些言论或事例。如一位语言学家为了说明良好的口才是通过后天锻炼而培养的,就模拟了一些情节和对话:

……但就包括这些人物(指演讲家)在内,也要通过实践锻炼,只不过他锻炼时间提前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可能就是班长,阿姨进来了,他说:“小朋友坐好啦,阿姨发糖啦!”你在干什么呢?背着手等发糖哩!(笑声)到了小学校,再指三道红杠杠往袖子上一戴,放学时,同学们过马路了,他说:“同学们手拉手,不要慌,赶快走!”你在干什么?拉着别人的手放都不敢放!(笑声)

通过虚拟情节的模拟,惟妙惟肖地说明了高超的说话水平是通过锻炼而获得的。

(2)引用的作用技巧

说话者运用引用,决不是为了炫耀说话的学识,而是为了充分论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为所要阐述的主题服务。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著名文论家刘勰就引用的主要作用概括为“明理”和“征义”(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

曲啸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展开他的论点。

我记得杜勒斯临死前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共产党的第三代,改变他们前进的路标。我说,杜勒斯先生,你的预言落空了。

反面论点的引用震动了听众,这比从正面直接进入主题更为有力。

某全国重点大学实行考、教分离改革,大学生们对能否通过考试忧心仲仲。一位教授在考前动员会上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要‘天王盖地虎’!考试是‘地虎’,复习就是‘天王’。考10道题,我们复习100道。‘天王’盖住了‘地虎’,就没有什么怕的!”教授引用《智取威虎山》中的“黑话”台词,使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解除了思想负担。精妙的引用使语言生辉,蹩脚的引用则使听众倒胃口。运用引用要做到“三要”与“三忌”:

①要丝丝入扣,忌离题万里

说话要在深刻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引用材料。如果引用材料偏离主题十万八千里,说话者越是声情并茂,越是会增加听众被误导的可能性。

②要画龙点睛,忌喧宾夺主

说话者只能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高于“我”但为“我”所用的引用。说话中过多依靠引用,说话者的自我见解和个性特点就受到了排斥,说话者变成了有生命的傀儡。

个别说话者喜欢大量引用名人言论古典诗词,这又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卖弄学识、哗众取宠的嫌疑。

③要标新立异,忌陈词滥调

说话者只有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才能推出令听众耳目一新的引用。说话中引用一些平庸、陈旧的材料,反而会冲淡说话的意境。在同一场交谈或辩论中,多个说话者如引用同一材料,最易给听众留下笑柄。如某场演讲先后有七位演讲者引用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被听众讥讽为“我们的演讲者比国民党刽子手还残忍”。

所以说:“会辩就要辩的有理,辩得自然,让对手对你心服口服。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