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一卷

  • 小说: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 作者:刘修铁
  • 字数:478490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6:11

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成大事的起点,很多有才华的人之所以一生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那种对成功势在必得的信念。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仅仅是具备了做成大事的可能,而真正要做成大事,还必须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也不退缩,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念”。信念不坚定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一个不断怀疑自己的人是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脚步的,更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我们自身的怯懦,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废人”,最好不断坚定自己成就大事的信念。因为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当你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贫穷不是上帝的意愿

福勒出身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家庭,他5岁时就开始劳动,9岁就开始以赶骡子为生。但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因为大多数佃农的孩子也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与那些孩子不同的是,福勒有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福勒的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这样悲惨地度日,她知道虽然自己的家庭很贫穷,但他们却处于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中。她深信一定有机会可以让他们摆脱贫穷。因此,她经常同儿子谈论她的梦想:“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开始想走上致富之路,他总是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心里,而把不需要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这样,他的致富的愿望就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

福勒把经商作为致富的一条捷径,并且最后决定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长达12年之久。后来,福勒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售价是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最终福勒和那家肥皂公司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期限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协议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要丧失他所交付的保证金。

在第10天的前夜,福勒筹集到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他还缺1万美元。当时他已用尽了他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深夜,他在幽暗的房间里,跪下来祷告,祈求上帝领他去见一个会及时借给他1万美元的人。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直到我在一栋商业大楼里看到第一道灯光”。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行驶。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里亮着灯光,他就走了进去。在那里,他看到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似乎认识他。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使得这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想呀,当然想!”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然后,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行动的情况。

那天夜里,当福勒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多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后来,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还在其他7家公司,其中包括4家化妆品公司、一家袜类贸易公司、一家标签公司和一家报馆,获得了控制权。当人们要求他谈谈自己的成功秘诀时,他用他的母亲在多年前所说的话回答道:

“我们是贫穷的,但这并不是由于上帝,而是由于我们的父亲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假如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地认识到它。例如,当你读书时,你将认识到一些良机将帮助你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

假如你出生在一个贫困之家,不要悲观,因为即使你的父亲是个穷人,并不证明你也会像他一样贫穷。只要满怀着致富的愿望,坚定地走下去,命运就会因你的努力而改变。

2

当你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在精神领域,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普通人在生活中,大多运用意识的力量。然而,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是意识力量的3万倍。”所以,很多时候潜能的开发,希望得以实现,都要依靠你的潜意识。运用潜意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想象,改变自我内在的一个影像和图片;第二种是要不断地自我暗示,或是所谓的自我确认。

每当你想要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就应不断地重复地念着它。假设你想要成功,就念我会成功,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假设你想赚钱,就念我很有钱,我很有钱,我一定会很有钱;假设你想要让自己的业绩提升,就告诉自己,我的业绩会不断地提升,会不断地提升,我的业绩一定会不断地提升;假设你想要存钱,就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很会存钱,我很会存钱,我很会存钱。

经过这样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反复地输入,当你的潜意识可以接受这样一个指令的时候,你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会配合这样一个想法,朝着你的目标前进,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很多人试了这个方法,却没有效果,原因可能是他们重复的次数不够多。影响一个人潜意识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再一次地重复,大量地重复,有时间随时随地不断地确认你的目标,不断地想着你的目标,这样的话,你的目标终究会实现。

在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详的青年,他已经30多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坐在公署里唉声叹气。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兴高采烈地找到他:“亨利,我看到一份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的一个私生子的儿子流落到了美国,而他这个私生子的儿子的特征几乎和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宁愿相信这是事实。在他拿起那份杂志琢磨了半天之后,他终于相信了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后来,这个叫做亨利的青年对自己的看法竟完全改变了。以前,他自卑自己个子矮小,而现在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个子矮有什么关系!当年我爷爷就是以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过去,他总认为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

就这样,凭着自己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亨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他便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派人调查自己的身世,却得到了——他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的结论,然而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当你把希望成功的信息输送给你的潜意识之后,你就会用全部的身心力量来达到这个目标,如此一来,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3

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很多年前,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个学院的礼堂里,进行着这么一场演讲:

“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她不能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尚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如果情况不随人愿,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去加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出身”。

演讲者轻轻地重复方才说过的话,“如果情况不随人愿,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去加以改变”。

“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演讲者以坚定的语气继续说,“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接着,演讲者的脸绽现出美丽的笑容:“我的名字是阿济泰勒·摩尔顿,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的确是这样,赢家都坚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只要你去行动。如果语言还不能打动你的话,不妨看看汤姆·邓普西的故事,他本身的经历就是这条哲理的最好例证。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是,他的父母从不会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军团行军5000米,汤姆也同样可以走完5000米。

后来,汤姆学踢橄榄球,他发现,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任何男孩子都远。他请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委婉地告诉他,他不具备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请他去试试其他的工作。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疑虑,但是看到这男子如此自信,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并收下了他。

两个星期后,教练对他更有好感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并且为本队挣得了分。这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赛季中为他的球队挣得了99分。

不久,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了66000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这时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汤姆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在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000名球迷屏住呼吸注视着,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厘米的地方越过,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圣徒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因为这是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令人难以相信!”有人感叹到,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了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了这么了不起的成绩,就是因为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很多时候,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如果我们相信并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好。要相信:人生之中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4

下一次就是你

从前,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父亲送到了体校学踢足球。在体校,这个女孩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球员,因为此前她并没有受过规范的训练,踢球的动作、感觉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队友。女孩上场训练踢球时,常常受到队友们的奚落,说她是“野路子球员”,女孩为此情绪一度很低落。

在体校,每个队员踢球的目标就是进职业队做主力。那时,职业队也经常去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时,女孩都卖力的踢球,然而终场哨响后,女孩却依然没有被选中,而她的队友已经有不少人陆续地进了职业队,没选中的人中也有悄悄离队的。

于是,这个平时训练最刻苦认真的女孩便去找一直对她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很委婉地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她坚定了信心,又努力地接着练下去。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再练下去了。她认为自己虽然场上意识不错,但个头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选人时,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中,因此上场后就显得紧张,导致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黯淡的前景感到迷茫,于是就有了离开体校的打算。

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了,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然而,第二天女孩却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立刻前去报到。其实,她骨子里还是喜欢着足球。

后来,女孩很高兴地跑去找教练,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教练这次对她说:“孩子,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句话不是真的,我是不想打击你,不能说你的球艺还不精,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啊!”女孩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在职业队受到良好系统实战训练后,女孩充满信心,她很快便脱颖而出,她就是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我国球星孙雯。

后来,孙雯讲述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一个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觉自己马上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黎明的前夜,只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肯定是一道亮丽的彩虹”。

“下一次就是你”,不仅给了人希望,还说明了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仍需努力付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时刻准备着,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再坚持一下,那么,下一次见到彩虹的很可能就是你。

5

帮你东山再起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在欧洲某国,有一个经理,他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投资在一个小型制造厂上。但是,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产。

金钱的丧失、工厂的倒闭,使这位曾经的经理大为沮丧。他认为是他害得家人失去了一切,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了一名流浪汉。但是,过去的一幕一幕时常在他的脑海中上演,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老是徘徊在过去,不肯为今后的日子打算,这使他越来越难过。到最后,他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流浪汉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的内容说的全是关于怎样能够把人的信心建立起来,在你的生活、工作崩溃了以后,如何重新恢复信心。当他看完之后,重新拥有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东山再起,重新创造辉煌。

于是,他便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了,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有能力帮助你。”这时,流浪汉的脸立刻变得苍白,默默地呆了几分钟,然后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又继续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流浪汉便跟着作者走到里边的卧室,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你只有靠这个人的帮助才能够东山再起。但是,你必须安静地坐下来,好好地看清楚他,彻底地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有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这个人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面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又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什么也没有对作者说就走了。

几天后,这个人终于出现在了街上。作者在街上碰见了他时,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看起来很成功的样子。

作者看到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当初的流浪汉很兴奋地说道:“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回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还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将走上成功之路了。”顿了顿,接着他又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您,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您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您,金额是空白的,由您填上数字。因为您使我认识了自己,幸亏您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够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原动力,没有了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有了这种自信,人才能充分认识自己,使自己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敢于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如果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不妨站到镜子前好好端详一下你自己。

6

别让过去的错误挡住前进的脚步

有一年冬天,彼德在一个小饭馆里等待一位朋友,他感到沮丧而消沉,由于在几个地方计算错误,使他一项相当重要的生意没有做成。因此,即使是在等待一位最珍视的朋友,他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感到振奋。

彼德的朋友约翰终于从街那边走过来了。他穿着破旧的大衣,光头上戴着一顶不成形的帽子,看起来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精灵,而不像是一名了不起的精神科医生。他的诊所就在附近,那天他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了话。

约翰已经快80岁了,但是还每天工作,他还是一家大的基金会的董事,他还喜欢钻到高尔夫球场去。

“怎么样,年轻人,”他直截了当地说,“什么事让你不痛快?”

对约翰这种洞察人心的本领,彼德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就向约翰倾诉了他的烦恼。约翰帮助彼德分析他在了整个事件中所有错误的判断、错误的行动,然后,邀请彼德到他的诊所去。

到了诊所,约翰从一个硬纸盒里拿出一卷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他对彼德说:“在这卷录音带上,录有3个来治疗的人所说的话,我不能告诉你他们的名字。我要你注意听他们的话,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了这3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两个词。”他微笑了一下。

在彼德听来,录音带上这3个声音的共同特点是不快活。第一个声音是男人的声音,显示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或失败;第二个声音是女人的声音,说她因为有照顾寡母的责任感,以至于一直没能结婚,她辛酸地述说她错过了很多结婚的机会;第三个声音是一位母亲的声音,她十几岁的儿子身陷官司中,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约翰关掉录音机,靠在椅子上,对彼德说:“在这盘录音带中,他们一共有6次用到了这两个词,而它们正是隐形的毒药。你听出来了吗?没有?好,这可能是因为你自己刚才在那家餐厅中也用了3次的关系。”他拿起装录音带的盒子,丢过来给彼德,“这两个词就在这盒子的标签上,是所有词语中最令人悲哀的两个词”。

彼德看到用红墨水写得很清楚的两个词: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约翰说,“你知道我坐在这里,听到过成千上万的人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恼恨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要他们停下来。有时候,我会要他们听刚才你听的录音带,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们不再说如果、只要,我们或许就能把问题解决掉!’”

约翰伸了伸自己的腿。“用‘如果、只要’这两个词的问题,”他说,“是因为它们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却使我们面对着错误的方面——后退而不是前进,并且只是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用这两个词成了习惯,那就很可能变成真正的障碍,成为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就拿你来说吧。你的计划没有完成。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有时能使我们长见识,但是,当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而为这个遗憾,为那个懊悔的时候,你并没有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彼德带着一点为自己辩护的口气说。

约翰说:“因为你没有脱离过去式,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从某些方面来说,你十分诚实,你内心里还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因为不论怎么说,你在述说过去的失败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你还是整个事情的中心人物”。

彼德惭愧地摇摇头说:“那么,有什么补救方法没有?”

“转变重点,”约翰立刻说,“以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自己泄气话”。

“你能提出一些这类的词句吗?”

“当然。不要再用‘如果,只要’,而用‘下次’来代替。”

“下次?”

“不错,就在这个房间里,我看到这两个字创造出的奇迹。只要病人不停地说‘如果,只要’,他就有不妥当的地方。但是当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下次’的时候,我知道他已经走上了克服问题的道路。这表示,他会把懊悔的障碍推到一边,向前进,采取行动,继续努力。你自己试试看,你就会明白的”。

约翰停下来不再说话,似乎是在给彼德独自思考的空间。彼德试着从心中除去一个词,换上另一个词。当然,这是想象,但是彼德却能够听到词句进入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果,只要”的态度只能使人沉浸在过去的错误中,从而变得一蹶不振,但是“下次”却表示对问题积极的、勇敢的出击态度。排除“如果,只要”的观念,采取“下次”的看法,你就具备了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且,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够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7

态度改变一切

有一位记者曾经到芝加哥大学访问过罗伯特·哈金斯校长,请教他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的。罗伯特·哈金斯校长的回答是:“我一直遵循已故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总裁朱利斯·罗森沃德的建议:‘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柠檬,那就做杯柠檬汁吧!’”

但对于那位芝加哥大学校长所采取的方法,一般人都没有办法领悟到其精髄。如果人们发现命运送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会立即放弃,并且对自己说:“我完了!我的命运太糟糕!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于是他与世界作对,并且陷于自怜之中不能自拔。如果是一个聪明人得到了一个柠檬,他会说:“我可以从这次不幸中学到什么?怎样才能改善我目前的处境?怎样把这个柠檬做成柠檬汁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倾尽毕生精力都在研究人类潜能的问题,他曾经宣称他发现了人类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特性——人具有一种反败为胜的力量。一位名叫瑟尔玛·汤普森的女士讲述的她自己的经历,正好验证了阿德勒的观点。

“战时,我丈夫驻防加州沙漠的陆军基地。为了能经常与他相聚,我搬到那附近去住,那实在是个可憎的地方,我简直没见过比那更糟糕的地方。我丈夫出外参加演习时,我就只好一个人呆在那间小房子里。那里热得要命——仙人掌树荫下的温度高达52℃,并且我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风沙很大,我吃的、呼吸的所有都充满了沙、沙、沙!

“我觉得自己倒霉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好可怜,于是我写信给我父母,告诉他们我要放弃了,准备回家,我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了,我情愿去坐牢也不想呆在这个鬼地方。然而我父亲的回信只有3句话,这3句话常常萦绕在我心中,并改变了我的一生。

“‘有两个人从铁窗朝外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另一个人却看到满天的繁星。’

“我把这3句话反复念了好几遍,感到十分羞愧。我决定找出自己目前处境的有利之处,我要找寻那一片星空。

“我开始与当地居民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令我心动。当我对他们的编织与陶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时,他们会把拒绝卖给游客的心爱之物送给我。我研究各式各样的仙人掌及当地植物。我试着认识土拨鼠,观看沙漠的黄昏,找寻300万年前的贝壳化石,原来这片沙漠在300万年前曾是海底!

“是什么带来了这些惊人的改变呢?沙漠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自己。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正是这种改变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我所发现的新天地令我觉得既刺激又兴奋。于是,我开始写一本小说——我逃出了自筑的牢狱,找到了美丽的星辰”。

有两个人从铁窗朝外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另一个人却看到满天的繁星。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是因为这两个人选择的人生态度不同。你要记住,态度改变一切,当你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回报给你的将是最美的风景——满天繁星。

8

一切成功都是从目标开始的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那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工作。然而,罗杰·罗尔斯却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当选为纽约的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人们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罗尔斯上小学时的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长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不可救药,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对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非常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板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罗尔斯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目标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在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目标开始的。”

有人说,目标犹如火焰,当阴霾蔽日之时,指引你奔向光明的前程;有人说,目标宛似温泉,当冰凌满谷之时,冲荡你身心暖融融;有人说,目标好比葛藤,当你向险峰攀登之时,引你拾级而上;也有人说,目标就像金钥匙,当你置身于人生迷宫之时,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

其实,目标并不深奥,它就是我们自己为之奋斗而所要得到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目标。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是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就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

有一年,在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上,一支探险队在那里负重跋涉,阳光很强,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水尽粮绝。水是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动力。

正在这时,探险队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在穿越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

那只水壶从探险队员手里依次传递着,沉甸甸的,每个队员脸面顿时洋溢起幸福和喜悦。

最后,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当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带给他们希望的水。他们拧开壶盖,悄然流出的却是细细的沙子。

在沙漠里,干燥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坚定的信念。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谈迁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都抬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了。

20多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就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那以后,谈迁继续奋斗了10年,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名留青史、彪炳史册。

对于人生来讲,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尾,不管这结尾是胜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只要厄运没有打垮希望,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纵观那些成大事的人,他们在其起步时就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巴甫洛夫曾说:“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尔基说:“只有满怀目标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目标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目标还站立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目标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呢?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字,用今天的话说,是“认识你自己”。这正是目标建立的前提。

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制定目标,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目标便由此树立并不断清晰。

目标好似引航灯,在朦胧浩渺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人们走向辉煌。高高举起目标之旗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相反,目标之旗倒下了,人的精神大厦也必然坍塌。而从来就不曾拥有过目标的人,更是对一切都会畏首畏尾,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抬不起头,挺不起胸,迈不开步,整天浑浑噩噩,看不到光明,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目标能够使人在积极肯定的心理支配下产生力量,这种力量能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从而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人生愿望。面对充满诱惑和多变的世界,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目标的人,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不动摇,用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9

让希望再给你一次机会

失败了,没有什么,让希望再给你一次机会,因为希望是我们永远的期盼和渴望,有希望就有一切!希望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发因素: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

希望,不一定是多么伟大的目标,它可以缩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小快乐、小满足,比如明天会看到太阳;明天要去听一场音乐会;下星期约了老朋友喝茶;下个月即将有一小笔奖金;阳台上的盆花,即将盛开;明天将穿一件新衣;购买一件想要的物品;完成一个崭新的计划……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些或许尽是微不足道的细碎小事,但是,对你个人而言,却能带来一些乐趣,也会值得期待,这也能给你带来喜悦和希望。

希望可能是明天即将公布的考试成绩得高分,或是金榜题名;希望可能是明天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或是获得自己渴望的答案,也可能是洞房花烛夜;希望可能是工作获得上级的肯定。希望是平平淡淡的满足,从从容容的期盼。

以前,有这样一个农家女孩子,出生在偏远的小村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喜爱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并且技艺高超。

这个女孩子无意中听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些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千里迢迢跑到山西的农家小院去买老太太做的虎头鞋,一双10美元,折合人民币几十元。她想,北京是首都,外国人多,如果能把自己的剪纸拿到那里,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18岁那年,女孩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她拿着省吃俭用攒出来的路费,满怀希望地到了北京。但是她没有想到,北京艺术品市场里的剪纸那么便宜,她带去的作品,一元钱一张都没人要,险些连回家的路费都成了问题。这次尝试得到的答案是:此路不通,结果是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上了一笔路费。此时,这位女孩应当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呢?女孩选择了坚持,她坚持继续学习剪纸艺术,因为她的希望还是那么强烈。

22岁那年,女孩为自己的剪纸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她苦苦哀求、软磨硬泡拿到了父母为她准备的1000嫁妆钱,交了省城一家美术馆的展览费。这一次更惨,她不仅赔上了自己的嫁妆钱,还欠下了一大笔装裱费,甚至成了乡邻茶余饭后的笑料。这样的后果使她无法承受,只好一走了之,为还钱跑到深圳去打工。打工的那段日子,尽管她过得很艰难,但除了每天拼命工作外,她还挤出时间去上晚间的美术课,处处留心实现自己剪纸梦想的机会。

后来,她做了一次又一次尝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她将自己所能了解到的途径都一一尝试。到艺术学校自荐、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和展出、给报纸杂志寄作品、报名参加电视台的节目、想方设法接触记者、联系赞助搞个人展、请工艺店和市场代卖、去印染厂推销自己的图样设计,等等。

她的尝试有许多都失败了,还曾被中介骗子骗走了所有的作品,也曾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每一次失败都使她狼狈不堪,但她每一次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始终把酷爱的剪纸艺术放在第一位。后来,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剪纸工作室,靠剪纸维持自己的生活。她满足了,快乐地认为自己获得了成功,因为日夜与她相伴的是剪纸艺术。最后,这位女孩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

无论我们失败了多少次,只要不放弃对希望的追求,我们就一定会在希望中找到让生命发生改变的机遇。

10

做你生命的主宰

一个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被一定的行为支配,而这种行为必须在自己的意识控制下,不能被别人所操纵。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别人所操纵,便会成为一个傀儡,那就无异于行尸走肉。所以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一定要成为一个统一的实体,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用自己的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为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奋斗。

国际著名的精神病学家V·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关进德国集中营。他曾是一个弗洛伊德心理学传统培养出来的宿命论者,这种心理学认为,人在孩提时代的经历铸就了人的品格和性格,而且基本上决定了人的一生。人一生的造化和大数已定,基本上可以说,人越不出定数。

弗兰克在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里,遭受了种种与人的尊严感格格不入的虐待,每当想起这些事都会使人不寒而栗。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或死于集中营里或被送进了毒气室。除了一个妹妹,他的全家都被杀害了。弗兰克遭受着拷打和侮辱,从来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是走进毒气室呢,还是置身于“幸免于难”者的行列,那就是搬运遇难者的尸体或铲除他们的骨灰。

有一天,当弗兰克被剥去衣服单独囚禁在一间窄小的牢房里时,他开始意识到了他后来称之为“最后一点人类自由”的东西,这种自由是纳粹看守们无法剥夺的。他们可以控制他的整个环境,他们可以对他的肉体肆意妄为,但弗兰克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他可以像一个旁观者那样注视着自己正陷入的境遇。他基本的同一性仍完好无损。他可以由他的内心来决定这一切将怎样影响他。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即刺激和他对这种刺激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他选择做出哪种反应的自由或权利。

每当他遇到这种残忍的虐待时,弗兰克就会设想自己处在不同的环境中,诸如想象他从死亡集中营获释后在向他的学生讲课。他会在教室里以他心灵的眼睛描述他的状况,并将他在严刑拷打中得出的训诫告诉他的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情绪和精神上的锻炼,弗兰克行使起他所拥有的萌芽状的自由,直至这种自由变得越来越大,直至他比看守他的纳粹狱守具有更多的自由。表面上,这些狱守具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即在他们所处的环境里进行选择的自由;而他则具有更多的心灵自由——即进行选择的更大内在力量。他成为他周围的人,甚至成为某些狱守的力量源泉。他帮助他们寻找蒙受痛苦的意义,寻找他们囚禁生活中的尊严。

后来,弗兰克得出结论:“只有一种东西是不可剥夺的,那就是人类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的自由”。

你在每时每刻都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要相信,你是你生活的主宰,你是你命运的主人。这是你的人生,你必须掌握对生活的主导权,因为你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你的未来。当然,也许你有一段不幸的过去,但这并不能否定你的未来,你的一生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去改变它吧!

11

没有谁能够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倒下了

那一年,李飞、林峰、张成和赵刚一同高考落榜,4个人从一个偏远的乡村到省城去打工。

他们带的盘缠快花光了,还没找到一份哪怕很苦、报酬很低的工作。李飞和林峰、张成都沮丧极了,开始张罗着回家,说即使呆在家里穷死也不出来打工了。

在繁华的长街上,他们4个人无精打采地走着。

忽然,一阵暴雨袭来,他们就近跑到一个极其豪华的大饭店门前的廊柱下躲雨。望着门前停靠的一辆辆高档的小车,看着一个个进出饭店的衣饰高雅的俊男靓女,李飞不无羡慕地说:“我这辈子怕是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生活了”。

张成说:“进这样的饭店吃饭,我儿子那一辈也许可能吧?”

林峰说:“咱们祖祖辈辈都是穷苦的乡下人,这样的饭店可能下两辈子也享受不起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刚才一直沉默的赵刚忽然对另外3个人说:“今天晚上我请你们到这个大饭店吃饭”。

另外3个人都惊讶地看着赵刚,认为他简直是在说天方夜谭,因为他是他们中间最穷的一个,大家凑份子都不敢进的饭店,他一个人怎么可能请得起呢?

然而赵刚却信誓旦旦地说:“不跟你们开玩笑,晚上见。”说完就丢下他们3个愣愣地站在大街上,独自消失在人流中。

晚上,赵刚回到他们的临时住处,一进门便大声喊:“走哇,上饭店。”

“别开玩笑了,那是不可能的。”林峰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不屑地说。

“不是玩笑,我说可能就可能。”说着,赵刚掏出一沓钱来。

“哪来的?”3个人同时吃惊地问。

“放心吧,这钱是干净的。”赵刚不容置疑地拉着他们去了那家饭店。

在那间高雅的饭店里,他们极奢侈地享受了人生第一次的高消费,品尝了从未听说过的佳肴,喝了只在广告中见到过的美酒,更悟到了书本中不曾得到的人生真谛。

酒酣时,赵刚的一句话让他们几个人一阵热血沸腾:“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敢想、肯做,什么奇迹都会发生,以后我们还会走进比这更高级的饭店”。

“对,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们大喊着,响亮地碰杯,碰出满怀的豪情。他们决定一同留在省城闯出一片天地来。后来,另外3个人才知道,那天晚上花掉的400块钱,是赵刚卖血换来的。

那是1989年秋天的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如今赵刚已是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总,林峰和张成也早已开上了自家的小车,而李飞则成了著名的自由撰稿人。

“不可能”只是我们逃避困难的借口,即使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只要搬掉心中“不可能”这块巨石,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踩实脚下的路,坚守自己的梦想,谁都有可能握住成功。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谁能够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倒下了。”

12

丢掉包袱,发现生命之美

一个夏日的下午,物理学家卡普拉在海边突然看到自己周围的一切像是“一个宇宙舞蹈”。他说:“我‘看到’能量像飞瀑一般从外太空倾注而下,伴随有韵律的波动而生生灭灭。我‘看到’元素的原子和我肉体的原子参加了这一场宇宙能的舞蹈。”

当然,这种超然感受并不常有,但是却和人们耳闻目睹的经验同样的自然。其来源有很多种,来自祈祷、诗歌与结识英雄人物;来自幸福与悲哀;来自勇敢与恋爱。它使人们超脱日常生活的繁琐,改变人们的思想与生存的方式;提供一些问题的答案,诸如为什么人要活在世上,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件工作,每桩乐事,都含有超然的意味。例如,你让孩子上床睡觉,她却总是慢腾腾的使你不耐烦。他向你望了一眼,那神情好动人,你不得不把他搂在怀里。在那一瞬间,你明白片刻的爱比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烦忧都更为重要。

并且,超然境界也能经由身体的动作得来。当她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她喜欢跑,只是为了从中得到充满活力的快感。她现在还能感觉到几乎像是飞翔的意味,不吃力地随着大地的节奏滑行。这种经验的意义好像就是人们使用自己最大潜力的时候,身心都“敞开”了,能有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

一个人们喜爱的象征也能引发超然境界,站在点亮了灯烛的圣诞树前,再或是看到本国国旗正迎风招展。超然之感也可能由于大自然的特殊之景色而来,看着冬天的月亮在雪地上照出阴影斑斑,或是秋天黄昏看见野鸭南翔,或许会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非大家所能理解,因为我们几乎可以听到拍着那遥远海岸的奇异的涛声。

很多年前,一个女青年住在森林中的一个夏令营地里。她爱那地方,可是在天黑之后,营地就只剩丈夫和她两个人,她便有点怕。有一天半夜醒来,林间月光筛下碎影在她脸上,她睡不着了。虽然害怕,她还是决定走出去,坐在门廊里。她听到林中有响动,好像很柔和并无恶意。惧念渐消,安全之感顿生。她想森林并非表面上的那样,树也并不是坚实的,它的枝干中布满脉络。她不明白树的性质,因为她用有限的眼光看,用有限的听觉听。然而,她感到了生命内在之美,也不再害怕黑夜和寂寞。

若干年后,她又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天,阳光照耀,她乘机旅行。俯视朵朵白云在闪亮的山谷上面展开,点缀成一片光明的尖塔和堡垒之乡。忽然她觉得飞机及乘客都从跟前消逝,自己仿佛走在闪闪发光的云上,她不再是个有肉体的人,而是轻飘飘的没有躯体。她独自一人步入宇宙,但不寂寞,因为她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和谐。

的确,在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错误与挫折,对我们来说,它们就像一个个大坑,阻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千万不要总去“回味”那些错误和挫折,也不要总把那些遗憾挂在嘴上。人生中会有数不清的遗憾,这本就是人生的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

大作家沈从文曾给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几条人生忠告,其中有一条就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你已经摔倒了,只要能记住这次摔跤的教训就行了,如果再继续“欣赏”这个坑,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也于事无补,还把心情搞坏了;其次,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头的概率反而会更大。

陶渊明说:“觉今是而昨非。”用今天的眼光与标准来评判昨天的事物,就会发现其中的诸多问题,有些遗憾可能还有机会去补救,但还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则永无机会去弥补了。

每个人在对每件事做决策时,已知的确定性因素是决策的依据,但总会有许多未知的、不可确定的因素,需要大家用经验、能力去分析判断,这种感觉与判断同样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现有信息的占有不可能完全充分,对未知因素的估计不可能完全正确,这就注定了摔跟头、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永不犯错的想法本身就是个错误。

但是,摔跟头、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驻足于你砸的这个坑前,忘记了前行或是不敢向前。你应吸取经验教训,养精蓄锐,再度向前走下去,前边也许会有新的遗憾,但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如果总是不肯放下过去的东西,就仿佛在身上背上一个又一个包袱,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些包袱会就越来越重,甚至最终将你压垮。只有丢掉包袱,轻装上降,你才能发现生命之美,看到人生价值之所在。

13

信念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一个病理的解剖》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关于上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这是一则关于信念的故事,我们都会从中得到启发。

卡曾斯与卡萨尔斯会面的日子,恰在卡萨尔斯90大寿前不久。卡曾斯说,他实在不忍心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的衰老,加上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才能穿好衣服。他呼吸急促,并患有肺气肿,走起路来巍巍颤颤,头不时地往下颠,双手有些肿胀,10根手指钩曲着。从外表看来,他实在是老态龙钟。

就在吃早餐前,他贴近钢琴,那是他擅长的几种乐器之一。他很吃力地坐在钢琴凳上,颤抖地把他那钩曲肿胀的手指抬到了琴键上。

刹那间,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透出了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跟着开始能动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强壮的钢琴家。卡曾斯描述说:“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他弹奏巴哈的一只名曲时,是那么的纯熟灵巧,丝丝入扣。他弹奏起布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似的轻快地游走。

“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卡萨尔斯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台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来更高,走起路来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罗宾曾经指出,人们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条,而它就真的只能在口中说说而已。但是,从最基本的观点来看,信念是一种原则和信仰,让人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的力量源泉,并且取之不尽;信念像一张早已置好的滤网,过滤大家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脑子的指挥中枢,指挥大家的脑子,照着大家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变化。

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多少思想家、传教士和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信心与意志的重要性。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指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坚持锻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这是希尔、斯通等成功学大师的伟大发现,是成功心理学的卓越贡献。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动意识,或者称做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和成果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亦然,消极心态、自卑意识,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也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源。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

克里会斯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美元丢进卖铅笔人的盒子里,就准备走开,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来,从盒子里取了一支铅笔,并对卖铅笔的人说:“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过经营的商品不同,你卖的是铅笔”。

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来到这位纽约商人面前,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记不得我了,但我永远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觉得自己和乞丐没什么两样,直到那天你买了我的铅笔,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

“推销员”在内心里之所以把自己当做乞丐,不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吗?然而从纽约商人的一句话中,他找到了自尊和自信,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中不难看出自信心的威力。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一事无成的主要原因。

一位美容医生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人如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那他也就成不了一个善良的人。

心理学家从一群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已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这位姑娘服务,向她大献殷勤,送她回家,大家努力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一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变得漂亮多了,连她的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愉快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有的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相信自己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人们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自己要有信心。请大家必须相信,对一件事情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伟大人物凭着超人的自信,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大音乐家华格纳遭受同时代人的批评攻击,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终于赢得了世人的认可。达尔文在一个英国小园中工作了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因为他相信自己已经找到线索。最后达尔文开创了“进化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济慈幼年就成为孤儿,一生贫穷,备受文艺批评家抨击,恋爱失败,身染重病,26岁即去世。济慈一生虽然潦倒不堪,但他却不受环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时代读到斯宾塞的《仙后》之后,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为诗人。济慈一生致力于这个伟大的目标,使他成为了一位名垂不朽的诗人。有一次他说:“我想,我死后可以跻身于英国诗人之列”。

斯通指出:“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里认定会失败,就永远不会成功。没有自信,没有目标,你就会平庸一生,一事无成”。

我们要树立自信心就必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大家都知道贝尔发明了电话,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贝尔之前就有人发明了电话,但他没有努力去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成果,终于被埋没掉了。贝尔发明了电话后,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宣传,终于把电话推广开来。

拿破仑·希尔指出:“凡事往积极的方面思考总会看到成功的曙光。”对此,罗宾深信不疑。

有一天晚上,罗宾独自漫步于波士顿考伯利广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广场的四周围绕着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各式建筑。他不由得端详起来。就在此时,他瞥见一个人摇摇晃晃朝他走过来。那人似乎流浪街头已有多日,浑身都是酒气,满面愁容。

罗宾猜想他一定会走过来乞讨几文钱。果不其然,那人走向罗宾开口道:“先生,能否给我一文钱呢?”起先罗宾有点犹豫,后来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一文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但罗宾觉得至少可以给他一个指点。“一文钱?你就只要一文钱吗?”那人忙不迭地说,“就一文钱。”罗宾把手伸到裤袋里,掏了一文钱给他,同时说:“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那人听了为之一振,然后转身离去。

如果你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你就会无所不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争取就必然能得到你所想要的。每个人都会遭遇同样的人生挑战,但每个人的境遇并不相同,区别就在于他如何去面对那些挑战。

14

让恐惧远离自己

在《成功绝非意外》这本书中,作者莱尔·李贝若博士有一段话的确是至理名言,而且不断在历史中重复得到印证。他说:“如果你继续做你向来所做事,你就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

多么强烈的忠告!有时候,为了在你的生活中创造正面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这个世界可不会突然改变态度主动来酬谢你。相反的,你必须改变你处理某些挑战的方式。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根本不愿改变自己的人,即使他们目前的努力并未奏效。这些人害怕改变,有时候他们会为自己的缺陷辩解说,“我向来如此”、“我不是那块料”,或“我向来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过,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行不通,像这样的声明既无用也帮不了你。应该记住的是,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你将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

或许你不是那种愿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人,你甚至对此引以为傲。然而,有时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如果你太顽固了,坚持认为“我不能那么做”,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大好机会。不胜枚举的例子说明,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或是不愿尝试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妨碍你达到成功。对你的顽固做个清单: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什么事只因你向来如此做,就继续这么做的?

“保持开放的心胸”无疑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然而,却很少有人真的能够保持开放的心胸。相反的,我们习惯于固守古老陈旧的陋习。

对有些人而言,恐惧的念头就像是一条精力旺盛的狗身上所拴的皮带。他们将这些人往回拉,不是偶尔,而是每时每刻。

如果我们收集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惧念头,客观地观察它们,试着找出它们对一个人有什么好处,我们就会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惧念头都一无是处。它们没有半点好处,它们干扰了梦想、希望、欲望和进步。

恐惧的念头有许多表现,有时候听起来很合理:“我只是比较谨慎,所以我要慢慢来。”其他时候,是受到过去的牵绊:“我已经试过了,可是没有成功。”偶尔,恐惧聪明地伪装为实际。“大部人都失败了,所以开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绝对把握。”然而,当你仔细、诚实地观察每一个恐惧念头时,却可以寻找到相似的蛛丝马迹。他们都是在解释或为某件事行不通而辩解。他们通常是为半途而废或迟迟未开始行动寻找合理的借口。

一些胆怯的人,会认为这个劝告不切实际,太单纯或愚蠢。表面上看来,他们似乎有些道理。我们向你保证,不是劝你忽略事实,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风险。我们也不是建议你,去尝试你全然没有资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梦想是进NBA打篮球,而你又已年过四十,体重超重,而且身高只有180厘米,那还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梦想成真的!

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直接妨碍你梦想成真。像这样的念头:“别人会怎么看我?我看起来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认为我做得到,我没有时间,或经验,或信心,或预算。”这些常见的可怕的恐惧念头,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梦想破坏者。

例如,有一个推销员。她的目标是增加1倍的收入,但他的“理性”恐惧以这样的面貌出现:“我不能在周末打电话给客户,因为我可能会得罪他们,或是占用了他们的家庭时间。”事实上,当然是她真的不敢打电话。所以,年复一年,她都没有打成电话,总是远远落后在她的目标后面。然后有一天,她决定抛开恐惧,拿起电话。她发现,由于周末在家的客户更多,心情也更放松。这其实正是打电话的最好时机。一旦她抛开恐惧,一切都那么轻而易举。她的收入不只是增加了1倍,而是3倍、4倍。

至于过于天真的风险,我们建议你去尝试某件可以改变你一生的事。我们应该尝试练习抛开或忽略任何浮上心头的负面和恐惧的念头。当恐惧浮上心头时,轻轻地但是坚实地将它们打发走。当它们回来时,再次打发它们走。这比你想的容易得多。

要想消除恐惧,只需要多一点勇气以及练习。一直努力,直到它们彻底消失为止。没有了恐惧念头的干扰,你将会发现,人生真的比较轻松,也比较有趣,而且更容易获得成功。

15

消除自卑感,适应环境

丽莎来自美国阿肯色州,她是镇里唯一个到哈佛读书的人。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之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遇。

但是,还没等丽莎的兴奋劲过去,她对自己的感觉就越来越糟糕了。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口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她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却又觉得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到哈佛来受这份羞辱,同时更加怀念在家乡的日子,在那里可没有人瞧不起她。

感到孤独无助的丽莎,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心理医生对她是这样诊断的:

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她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角惊恐地望着它们,哀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的成就,已经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

她习惯了做羊群中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中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来面对大学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但她固守过去,不知如何改变。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来东海岸的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想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同时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身材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色。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林高手”,她已再无优势可言。她长相平庸,学习又平庸,这就彻底打破了她多年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

她悲叹自己来哈佛是个错误。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进入了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抱怨的全是别人,哀叹的全是自己。难怪她会在哈佛有自卑的感觉。她只有跳出往日光辉的“怪圈”,全身心地投入“新世纪”,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总而言之,丽莎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被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为此,心理医生对她采取了3个治疗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帮助她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

丽莎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说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价值。心理医生一方面承认她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反映出来的情绪也是很自然的。同时,心理医生告诉她,对哈佛的不适应,产生种种焦虚与自卑反应,这在哈佛很普遍,并非只有她一个人这样。这使丽莎产生了“原来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啊”的平常感。

第二个步骤是,竭力引导丽莎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

丽莎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事事都不顺心,因而觉得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丑小鸭。她在来哈佛大学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到哈佛后,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4分。

以前,从来都是别人向她请教,但现在却是她要经常向别人请教。因此,丽莎当初那份引以为豪的自信已荡然无存。原先,丽莎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众人羡慕的对象。可如今,她已成为校园里最不起眼的人物。

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差,使丽莎产生了自己是哈佛大学多余的人的悲叹。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是因为在以往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尊与自信,但现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卑与自怜。

所以,心理医生竭力让丽莎懂得,在新的环境里,要学会多与自己比,而不是与别人比。如果一定要与别人比的话,还要透视到别人在学习成绩、意志等方面不如自己的一面。

最后一个步骤,心理医生开始帮助丽莎采取具体行动,理清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加以克服和改进。同时,他让丽莎参加了一个由哈佛本科生组成的学生电话热线,让丽莎在帮助别的同学的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丽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重新感到了自信心的增长,感到哈佛大学需要她,她不再是哈佛大学多余的人了。

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多人都会产生自卑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但同时也是可以避免的。自卑感会使一个人消极地面对世界,从而无法迈动前进的脚步,唯有适应陌生的环境,才能将其消除,才能重新走上成功之路。

16

一颗超越讥讽和嘲笑的野心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是却又很穷困的科西嘉贵族,他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里,与拿破仑往来的都是一些在他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贫穷的同学。这种讥讽他的行为,虽然引起了他的愤怒,而他却只能一筹莫展,屈服在威势之下。

后来拿破仑实在难以忍受了,就写信给父亲,说:“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富有却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在那里读书。”父亲的这一句话使拿破仑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他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点也不浮躁自夸,他只在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去使自己得到技能、财富、名誉和地位。

等拿破仑到了部队时,看见他的同伴正在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那并不健壮的体格使他决定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恼,而是在为自己理想的将来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他在选择图书时,也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

当时拿破仑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他想象自己是一个总司令,他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在地图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这是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现他能做什么。

拿破仑的长官看见他年轻好学,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工作得极为出色,于是他又获得了新的机会,从此,拿破仑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了。这时,一切的情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涌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到的奖励金;从前轻视他的,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揶揄他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实“拥戴者”。

难道这是天才所造成的奇异改变的吗?抑或是因为他不停的工作而得到的成功呢?拿破仑确实聪明,而且也确实肯下工夫,不过还有一种力量比知识或苦工来得更为重要,那就是他那种想超过戏弄他的人的野心。

假使他那些同学没有嘲笑他的贫困,假使他的父亲允许他退学,他的感觉就不会那么难堪。他之所以能成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完全是由他的一切不幸造成的。然而他学到了由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得到胜利的秘诀。

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认为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会使他闯出一番事业来,因为他有一颗超越任何讥讽和嘲笑的野心。

17

叩响成功的大门

一天,在西格诺·法列罗的府邸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主人邀请了众多客人。不料,就在宴会开始之前,点心制作师派人来说,他设计的大型甜点饰品被弄坏了,管家急得团团转。

这时,一个在西格诺府邸厨房里干杂活的仆人走到管家的面前,怯生生地说:“如果您能让我来试一试的话,我想我能用另外一件东西来顶替。”

“你?”管家惊讶地喊道,“你是什么人,竟敢说这样的大话?”

“我叫安东尼奥,是雕塑家皮萨诺的孙子。”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回答道,显然他是鼓了很大的劲才这么说的。

“小家伙,你真的能做吗?”管家将信将疑地问。

“如果您允许我试一试的话,我可以造一件东西摆放在餐桌中央。”小孩子开始显得镇定了一些。

仆人们这时都已显得手足无措了。于是,管家只好答应让安东尼奥试试,随后他便在一旁紧紧地盯着这个孩子,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看他到底怎么办。

这个厨房的小杂工要人端来了一些黄油。不一会儿工夫,不起眼的黄油在安东尼奥的手中就变成了一只蹲着的巨狮。管家喜出望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塑成的狮子摆到了桌子上。

晚宴开始了,客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餐厅里。这些客人当中,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实业家,有高贵的王子,有傲慢的王公贵族们,还有眼光挑剔的专业艺术评论家。但当这些人一眼望见餐桌上卧着的黄油狮子时,都不禁交口称赞起来,纷纷认为这真是一件天才的作品。他们在狮子面前不忍离去,甚至忘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结果,这个宴会变成了对黄油狮子的鉴赏会。

客人们在狮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细细欣赏着,不断地问西格诺·法列罗,究竟是哪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将自己天才的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熔化的东西上。法列罗也愣住了,他立即喊管家过来问话,于是管家就把小安东尼奥带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当这些尊贵的客人们得知,面前这个精美绝伦的黄油狮子,竟然是这个小孩仓促间做成的作品时,都不禁大为惊讶,整个宴会立刻变成了对这个小孩的赞美会。富有的主人当即宣布,将由他出资给小孩请最好的老师,让他的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

西格诺·法列罗果然没有失信,但安东尼奥并没有被眼前的宠幸冲昏头脑,他依旧是一个淳朴、热切而又诚实的孩子。他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着,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为皮萨诺门下一名优秀的雕刻家。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安东尼奥是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然而,却没有人不知道后来的著名雕塑家卡诺瓦的大名,也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机会不会自动地找上门来,你必须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目光,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因此,你必须勇于尝试,一次次地去叩响机会的大门,总有一扇会为你打开的。

18

在逆境中成功

米穆出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从童年起,他就非常喜欢运动。可是,因为家里很穷,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对任何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来讲,都是颇为难堪的。例如,踢足球,米穆就是光着脚踢的。因为他没有鞋子。他母亲好不容易想办法替他买了双草底帆布鞋,为的是让他去学校念书穿的。如果米穆的父亲看见他穿着这双鞋子踢足球,肯定会狠狠地揍他一顿,因为父亲不想让他把鞋子穿破。

11岁那年,米穆有了小学文凭,而且毕业成绩很好。他母亲对他说:“你终于有文凭了,太好了!”然而可怜的妈妈去为他申请助学金,却遭到了无理的拒绝!

这是多么不公正啊!他们不给米穆助学金却把助学金给了比他富有得多的殖民者的孩子们。鉴于这种不公道,米穆心里想:“我是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我要走。”可去哪里呢?米穆知道,自己的祖国就是法国。他热爱法国,他想了解它,但怎么去了解呢?他实在是太穷了。

没有钱念书,于是米穆就当上了咖啡馆里的跑堂。他每天要一直工作到深夜,但还是坚持锻炼长跑。为了能进行锻炼,他每天早上5点钟就得起床,累得他脚跟都肿了。总之,为了有碗饭吃,米穆是没有多少功夫去训练的。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米穆仅仅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训练。他先是参加了一万米冠军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决定再参加五千米比赛。幸运的是,他得了第二名。就这样,米穆被带进了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

对米穆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当时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想象不到奥运会是如此宏伟壮观。好像此时此刻全世界人都聚集在这里。不过,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代表法国。他为此感到自豪。

但是,有些事情却让米穆感到不快。那就是,他并没有被人认为是一名法国选手,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比赛前几小时,米穆想请人替自己按摩一下,于是他便很不好意思地去敲了敲法国队按摩医生的房门。

得到允许以后,他就进去了,按摩医生转身对他说:“有什么事吗,我的小伙计?”

米穆说:“先生,我要跑一万米,您是否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医生一边继续为一个躺在床上的运动员按摩,一边对他说:“请原谅,我的小伙计,我是派来为冠军们服务的。”

米穆知道,医生拒绝替自己按摩,无非就是因为自己不过是咖啡馆里一名小跑堂罢了。

那天下午,米穆参加了对他来讲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一万米决赛。他当时仅仅希望能取得一个好名次,因为伦敦那天的天气异常干热,如同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比赛开始了。米穆并不模仿任何人。然而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他的后面。他成了第四名,随后是第三名。很快,他发现,只有捷克著名的长跑运动员扎托倍克一个人跑在他前面。于是,米穆得到了第二名。

米穆就是这样为法国和自己争夺到了第一枚世界银牌。然而,最使米穆感到难受的,还是当时法国的体育报刊和新闻记者在第二天早上便在边打听边嚷嚷:“那个跑了第二名的家伙是谁呀?啊,准是一个北非人。天气热,他就是因为天热而得到第二名的!”瞧瞧,多么令人心酸!

令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在伦敦奥运会的4年以后,他又被选中代表法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了。在那里,他打破了一万米法国纪录,并在被称之为“本世纪五千米决赛”的比赛中,再一次为法国赢得了一枚银牌。

随后,在墨尔本奥运会上,米穆参加了跑马拉松比赛。他用1分40秒跑完了最后400米,终于成了奥运会冠军!

阿兰·米穆终于由一个咖啡馆的小跑堂成为了一名法国当代著名的长跑运动员。退役后,他在法国体育学院执教,他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他那颗顽强的心。

只要自己的信心不倒,不利的环境并不能阻碍一个人的发展。在逆境中,我们要知道,在得不到人们的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19

不要把期望留给明天

曾经有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孩给她的朋友写过这样一封信:“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夜大自考班,整天既紧张充实,又浑浑噩噩。我没有时间去看清晨的日出和彩霞,没有时间在晚上与星星谈谈心,更没时间驻足于草坪花丛中听听花儿、草儿生长的声音,我幻想着有一天我能放下这一切的俗务,到海南到西双版纳到夏威夷去度假,那时我该有多快乐。”

这封信让我们想起了一首叫做《我想去桂林》的流行歌曲,歌词这样写道:我想去桂林,可是我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

在给这位女孩回信时,朋友对她说:“你的幻想是很美丽的,足以让世上的大多数人动心,但也许它实现的机会很小。其实,要享受生活、要快乐,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条件,你现在就完全可以做得到。你虽然很忙碌,但完全有时间有条件满足你与太阳、星星、花草的约会,不要把这些享受留待明天。只要你今天有享受的心情你就完全能做到,明天会有明天的不如意和制约条件,等待时天那是靠不住的,甚至你还会懊恼今天没有好好享受年轻的心情与生活呢。快乐、放松与享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条件与借口,它最需要的只是一种你需要它的心态,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给自己今天的快乐,另外一个时空会有另外一种快乐,错过了今天,你也就错过了今天的快乐。而且不只是休闲娱乐中有快乐,工作、学习中也有快乐,它随处躲藏,需要你用心灵去体会,对吗?”

生活是难以捉摸而又与你形影不离的,如果你完全沉浸于其中,就可以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抓住现在,是玩耍的时间就尽情地玩耍,是休息的时间就畅快地休息,是工作的时间就认真地工作。怎么可以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抓住现在的时光,这是你能够有所作为的唯一时刻。不要期待在将来生活的某一天,会发生奇迹般的转变,你一下子变得事事如意,幸福无比。未来永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它仍然只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

有一个青年在上高中时说:现在真是太紧张了,没有时间和心情玩,等上了大学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上了大学他又说: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还得拼命学才能有份好工作,赚到了钱再去享受吧。工作后他仍然发现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玩去享受,结婚、房子、车子、孩子……也许等到要退休或临终时他还会在想:忙忙碌碌这一辈子,什么时候才可以放松享受呢?

回避现实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疾病。社会环境总是要求人们为将来牺牲现在。根据逻辑推理,采取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不仅要放弃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将来的那一刻一旦到来,而我们到那时又必须为将来做准备,于是幸福总是遥遥无期。而且终有一天,我们又会陷入对以往的追悔中。

还有另外一种典型的例证,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态。孩子小时,他们想现在真累真烦人,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大些了,上学了,还是有操不完的心。等到有一天,孩子不需要他们操心了,独立生活了,他们守着空巢,又在想:孩子小时候多可爱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乐趣都被他们错过了,他们就在这种明天与昨天的交替中失去了今天。

因为人需要忠于自己的良心,由此来对自身做真切的剖析与认识,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不仅快乐不应该留到明天,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有拖拉的习惯。

有一些人,就连只是将邮票贴在信封上粘好、准备寄出去,看看电话答录机是否有人留言,或是将上个月就应该寄出去的谢函,赶快补寄出去这些小事,竟也一样都没有做到!他总是常常将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一拖再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般人之所以会拖延一些重要的事情,多数是因为不自信,但是,如果连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小事也是一拖再拖的话,其动机就不只是这么单纯了。这种状况通常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有相当大的关系。

因为,当我们手头上总是有一些未完成的琐事时,往往就可以借此不断地忙碌,而分散掉所应该注意、但却不愿去面对的事物的注意力。如此一来,自然就有借口以较省力的方式处理一些极其简单的事物,这就是惰性所造成的结果。

表面上,我们会义正词严地告诉自己或他人:“我之所以这么拖拖拉拉,是因为有太多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所以,我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这些琐事!”但是实际上,你不但不做琐事,连重要的事也没法做,结果常常会以看一天的电视作为收场,你根本没做任何事。

你要改变拖拉的习惯,不妨试着将一些几分钟之内应该完成的事务,详细地列成一张清单,然后每天照表去执行。例如:“该做的事好多!”所谓“凡事开头难”,而当完成第一件事后,我们随之会发现,其实所用去的时间可能远比最初所列出的时间要短很多。

其次,从这些已经列出的需要处理的事情的优先顺序来看,我们会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琐事都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一些事情,也许得放上一段时间后再处理才会比较有效率,而另有一些事情甚至不用去理会都无伤大雅,所以,我们就干脆把它从清单上剔除掉算了。

这项练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训练自己如何对自己负责,因为每天规定自己做好两件不需花费10分钟就可完成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人之所以习惯于把事情放一放,其实只是不愿意做而已,并非不会做。

如果你认为那种每天被一大堆的琐事牵绊着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人生的话,那么你可能真的应该花上一些时间,好好地冷静地重新检讨一下人生真正所追求的目标何在。

举例而言,喜欢运动的人,却为了在办公室工作而放弃上体育馆的机会,也许你可以告诉自己:因为我太忙了。然而实际上果真如此吗?诚恳的面对自己吧!

有许许多多的动力必须由目标来激发,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因此,你现在就应该列出自己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它吧!

有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往往被放在一边,而去做那些琐碎而不重要的事情。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这就是惰性在作怪。如果有一件事你认为很重要,就应该立即动手,不要找借口将其推到明天。

20

别躲在角落里生活

在美国的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已病入膏肓了,他的家人也很痛苦。但医生仍认为病人还有一线生机,便按照平常的惯例来询问病人。

“先生,你想吃点什么吗?”

病人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先生,那你有什么喜好吗?”医生想用心理疗法来给他治疗。

但病人还是摇了摇头。

“那您对打牌、喝酒,甚至是交女朋友都不喜欢吗?”医生仍不死心。

病人这次用一种极其微弱的声音回答道:“没兴趣。”

医生想继续问下去,病人的家属在一边赶紧说:“医生,没有用的,就是他健康时都没有什么爱好,就甭说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医生听了之后,神情一下子忧郁起来,他叹了口气,转身走了出去。家属们一看,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追了出来很担心地问:“医生,是不是他的情况不太好啊?”

医生说:“我医治过成千上万的病人,每次我都是全力以赴的,但这个病人我想是彻底的没有希望了,因为他是一个失去了一切欲望的人,这样的人对生活没有留恋,也就不会有信心来活下去的,所以他并不是完全靠医生的医治就能好起来的”。

人生在世,有时候在事情结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之下,偶尔会有一种悲观的念头产生,这的确可以缓解一下失落的情绪。但是,若是持续地对于未来感到悲观,对于身心便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这往往也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或是早就对平淡的生活感到十分烦躁,因此,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些不好的念头,甚至期待它们发生,借此来刺激一下自己。结果,因为每天生活在悲观与消极当中,自然也就永远都快乐不起来了。

人生的确充满许多的不如意,而时时都有消极悲观的想法存在,只会让事情的处理更加棘手。因此,试着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期待所有的事情,来为自己填装精神子弹,以面对未知不确定的未来,就永远不会被彻底打倒。所以,当下一次再有悲观的念头闪过脑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马上想出一个比较积极乐观的念头,然后再冷静地权衡一下,也许,自己就会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来待人处事,而不会再那么地悲观了。

事实上,正因为人生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如何减少这些不确定性,才会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之路能否顺利平坦的关键,也因此,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所有事情的进展与结局,但是,我们却绝对可以将自己的思绪指向一个比较正面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所有人事的变化。既然如此,何不姑且一试呢?

也许我们会发现,从乐观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会和以消极悲观的角度所看到的事情完全不同!

人是灵与肉的结合,缺少其中的一种,都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人的灵魂需要放射出对生活的爱好、追求和欲望,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坚强,也才会有希望。没有航向的船只无疑是沉船,灵魂之中没有了希望,那必然是死亡。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