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
宋代,是一个除却巫山云雨、剪下半阕瘦词的时代。摒除了唐的大气浑雅,而独爱梅的幽韵冷香。正如南宋人赵师秀所形容:“但能饱吃梅花数斗,
胸次玲珑,自能作诗。”由此可见宋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深。
这首“墨梅”诗是一首将禅意融入诗画中的作品。“墨梅”即为“画梅”,也就是画中之梅。“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简单的四句诗将我们带回一个充满回忆的画面,那是虚舟普度大师常常有的一个关于梅的遥想意境。
虚舟普度是南宋江都人,俗姓史。少年时,他虽然学习儒家经典,但是颇有向佛之心。有一天,他在学堂中读书,因天气燥热,不觉睡着,梦见自己到各处游览。梦里有一个术士给他相面,说:“公乃玉堂金马中客,何堕于僧数?”他则唾之而答曰:“我既登释谱。不受你辈雌黄也。”醒来以后,他“汗流愧悚。于是废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后来,他正式步入法门,寻求另一种智慧。
关于梅的诗,我们不能不提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性情孤高自傲,隐居在杭州的西湖,他结庐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超然世外。林逋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边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互往还。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细细读来,梅花的清幽香逸与淡雅娴静似乎浸透了整个时空,无怪乎被誉为千古咏梅之绝唱。
多年以后,另一个凄冷的黄昏,虚舟普度遥想当年林家之梅,那是怎样的精妙高雅,令人神往啊。于是他挥毫泼墨,寥寥数笔,一幅绝妙的梅花图已跃然纸上。可是再细细斟酌,“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那“疏影横斜”是跃然纸上了,而那“暗香浮动”终是缥缈虚无,不可触摸的。
虚舟普度不禁怅然,抛笔转身,走出房间,独自徘徊在幽然小径,落寞踌躇而对天长叹。纵使当年多么风华绝代,如今早已清香不在,风雅无存。宣纸上的描摹再形象、再生动,也是花之易画而香之难形,终是如道,不可说不可破。凡能言语叙说的、落纸能摹的,终落下乘。
身处红尘中,日日为无尽的烦恼所困扰。很多烦恼其实只因为我们执于偏见,执着于世界之“形”才生成的。我们需要修为。修为之路,不是要我们远离尘世,只需要我们在都市之中,在工业品、机械化的生活和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嗅得那一缕梅花香。
然而,很多人日日诵经,时常修道,恐怕也难以超脱。这只因为他得了文字的皮毛之“形”,而难获禅家精髓之“香”。修为的路,我们终究不能只得“形”,还是得达到“意”之境界。
当经历无数挫折磨难与困苦,我们再睁开布满沧桑的双眼,心已平静至极时,回首来路,那绚烂至极的青春,早已化作风轻云淡,那人生路上的阴霾也已悄悄散去,唯留一片水色微蓝。蓦然发现,那丝丝缕缕的幽然寒香早已深植心头,飘散不去。
让我们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种植下这一株寒梅,时时沐浴在它的幽幽暗香中。当我们终能了悟世间、了悟生活,得“意”而忘“形”时,我们就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知否知否,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