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觉得凡事无己不行,有己便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过分自我膨胀,注定会失去很多。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其人极有才学,经天纬地无所不通,由于不善交往,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他性格极孤,凡遇知音便与其高谈阔论,与常人则缄口无言。刘备兵取荆州时,请他做了从事官,不到三十岁,又提拔他做了长沙太守。
孔明早知廖立之才。当初刘备兵伐西川,孔明镇守荆州时,孙权曾遣使与孔明通好。孔明在与吴使论及荆土人才时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与世业者也。”廖立见孔明知其才学不凡,与庞统齐名,心中甚慰。
荆州失陷于吕蒙时,廖立脱身而走,奔西蜀归刘备。刘备惜其才,也未责怪他,安排他做了巴郡太守。及至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又召他做了侍中,后来刘禅继位后,又迁他做了长水校尉。
廖立觉得,凭才学他仅亚于孔明,可现在却在李严等人之下。虑此心中一直怏怏不快。一天,丞相传李邵、蒋琬来到他府上闲议,廖立说:“军师屡出祁山,你们在他府下宜设法阻劝才是。当初,先帝刘备不伐魏却与吴人争荆州,结果不仅荆州失就,且劳民伤财,徒劳无益而还;昔关羽沽名恃勇,治军无法,一意孤行,导致屡次丧军;如今在用人上,何朗,文恭只是一般俗吏,却用恭做了冶中,使朝中纲纪乱弱;何朗不过是侍奉马良的兄弟,却捧其为圣人让他做了长史;郭演长是个什么大事也不能干的从人材料,却用他做了侍中、中朗将。在如今世弱之际,用这种人实在是不应该呀!”
后来,李邵,蒋琬把这席话传给孔明,孔明上奏天子说:“长水校尉廖立,妄自尊大,贬否群臣,诋毁国家不用贤人而用俗吏,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当有人说我国兵众简练部伍分明时,他却说:‘何足挂齿。’诸如此类诋毁国家之语举不胜数。羊之乱群,还能为害呢,更何况廖立居大位,中下层的人不识真伪,听了廖立之语人心岂能安定?’于是天子便废廖立为庶民,徙往汶山郡。
廖立被贬后,携家带眷自耕自种食于陇中,只望知其才的孔明再度起用他。谁知,孔明竟在六伐中原时逝于军中,廖立知此情后叹曰:“知我之人无矣,看来我只好当一辈子庶民了。”此刻,他才认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训,心想,国政不可随意妄加议论,牢骚不能随便去发。我正面议政,反却遭贬,看来此际为朝廷唱赞歌的人是宠臣啊!言之无谋也要毁却一生啊!
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的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聪明的人知道,为人处世中,如果真的拥有才华,踏踏实实地做就好了,不要趾高气扬地用嘴说出来。那些惹祸上身的人,往往都是太过张扬的人。孔融自负伤人害己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变通,绝不能力微而负重,那样虽出尔英豪,但只会身败名裂,给自己带来不幸。智者以为,不取也!
孔融仗着自己的才干与名望,屡次戏弄、嘲笑曹操,随便发表议论,褒贬人物,多与曹操意见不合。曹操因为孔融名声很高,所以表面上容忍他的言行,而实际上在内心里十分厌恶。后来,孔融又上书给献帝,提出:“应该遵照古代的王畿制度,在京城周围一千里的地方,不可建立封国。”
这就更加触犯了曹操的利益,曹操发现孔融的议论范围越来越广,而且更加肆无忌惮。
当曹操欲兴师讨伐刘备时,太中大夫孔融进谏说:“刘备乃汉室宗亲,千万不可轻伐。丞相若兴师前往,恐失天下人望,担上不义之名。”曹操怒气冲冲地说:“刘备乃逆王命之臣,讨之有何不义?如有再谏者,定斩不赦!”说罢令人将孔融逐出。
孔融出府仰天长叹道:“以不仁伐至仁,此取败之道也!”正巧,这时御史大夫郗虑的家客正由此路过,听了这话,便向郗虑说了。
郗虑心想,孔融平时就瞧不起我,常奚落我。我为什么不借此机会整治一下他呢?于是他暗地里向曹操上奏说:“孔融从前担任北海国国相时,看到天下大乱就召集徒众,准备图谋不轨。后来与孙权的使者谈话,又讥讽、讪谤朝廷。另外,他从前与平民祢衡在一起的时候行为十分放荡,又互相标榜,祢衡称赞孔融为‘孔子不死’,孔融称赞祢衡是‘颜回复生。’这些所作所为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应该处以极刑。”曹操心想,方才他进谏所以没有杀他,是恐阻我言路,如今他蛊惑军心,杀之有名了。于是,曹操下令逮捕孔融,连同他的妻子儿女一起处死。
等到孔融被杀后,没有人敢去收葬孔融的尸体。脂习前去摸着孔融的尸体哭着说:“公平时刚直太过,目中无人,出语伤人。我常警你此乃取祸之道也,吾屡劝不听,今果然遭小人暗算!”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这一点,硬是挺着去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显然是出力不讨好。比如一个皇帝承担举国之重,一个莽撞汉面对千军万马,一个外行客却要授业解惑,等等,莫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轻则损己,重则损国,不自知,乃大祸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