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宫之奇谏曰②:“虢,虞之表也③。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④,寇不可玩⑤,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⑥,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⑦,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⑧大王之昭也⑨。大伯不从⑩,是以不嗣⑪。虢仲、虢叔⑫,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⑬,勋在王室,藏于盟府⑭。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⑮,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⑯,而以为戮⑰,不惟逼乎⑱唧亲以宠逼⑲,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⑳。”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21),惟德是依。故《周书》曰(22):‘皇天无亲,惟德是辅(23)。’又曰:‘黍稷非馨(24),明德惟馨(25)。’又曰:‘民不易物(26),惟德繄物(27)。’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28),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29),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30)。曰:“虞不腊矣(31)。在此行也(32),晋不更举矣(33)。”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3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35)。
【注释】①晋侯:指晋献公,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在位。复:又,再次。假道:借路。指军队通过别国领土。僖公二年(前658年),晋国曾向虞国借路伐虢,这是第二次“假道”,所以说“复”。虞:国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北。周文王时始封。虢(guó):国名,这里指北虢,在今山西平陆东北。②宫之奇:虞国大夫,也作“宫奇”。③表:外表,这里指屏障,外围。④启:开启,这里指纵容其贪心。⑤玩:玩忽,轻视。⑥辅:面颊。车:牙床。⑦吾宗:我们的同宗。晋、虞都是姬姓,原为同一祖先。⑧大(tài)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一长子,一次子。⑨大(tài)王:指周太王,即周文王的祖父古公 (dàn)父。昭:与下文的“穆”都是指古代宗庙里神主的位次。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的神主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父子异列,祖孙同列。太王在宗庙中的位次为穆,故其子为昭。⑩大伯不从:太王得知其父要传位给小儿子王季,就与虞仲一起出走,没有跟随在父王身边。⑪不嗣:没有继承王,位。嗣:嗣位。⑫虢仲、虢叔:王季的次子、三子。⑬卿士:周王室的执政大臣。⑭盟府:掌管盟约、典策的官署。⑮桓、庄:桓叔、庄伯。是晋献公的曾祖、祖父。⑯桓、庄之族:指晋献公的同祖兄弟各支。⑰以为戮:即“以之为戮”,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鲁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尽杀同族诸公子。⑱不惟逼乎:不是仅仅因为他们对晋献公构成威胁了吗?⑲宠:尊位,权势。⑳据:拥戴,保佑。(21)鬼神非人实亲:鬼神不会亲近哪个人。实:是,指示代词,“人”的复指成分。(22)《周书》:周朝史书名,已亡佚。以下引文见于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篇。(23)辅:佐助,辅助。(24)黍:黄黏米。稷:谷子。馨:散发得很远的香气。(25)明德:使德行修明。以上两句引文见于伪《古文尚书·君陈》篇。(26)民不易物:民众进献的祭品是相同的。易:改变,变更。物:指祭品。(27)惟德繄物:神只享用有德者的献祭。繄(yī):语气词。以上两句引文见伪《古文尚书·旅獒(áo)》篇。(28)冯(píng)依:凭借依从。冯,通“凭”。(29)荐:进献。(30)以:率领。族:族人,家族。(31)虞不腊矣:虞国不能举行年终腊祭了。意谓等不到年底,虞国就将亡国。腊:古代年终合祭众神的祭祀活动。(32)在此行:在这次行动中。指晋发兵灭虢的军事行动。(33)不更举:不必再次调动军队。更(gèng):再。举:举兵,出兵。(34)馆:借住,寓居。用作动词。(35)执:捉拿,逮住。
【赏析】晋献公在位时,晋国逐渐强大,献公的扩张野心也随之而膨胀。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借道于虞而伐虢。围绕着借道与否这一事关虞国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宫之奇对虞公作了宝贵的谏诤。
虞公贪图晋国的“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可谓利令智昏;又轻信晋国、虞国本是同宗,必不加害,可谓愚蠢透顶。结果,竟置宫之奇讲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于不顾,借给晋路,晋灭虢后,果然就回师乘势将虞灭掉。
一篇短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两个主张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冲突;同时对晋、虞、虢三国之间的关系作了揭示。回顾历史变迁,笔笔有宗;几次引经据典,头头是道。由此不难看出宫之奇是一位颇具文化底蕴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宫之奇着重从两个方面批驳了虞公的谬误,其一是宗族血亲观念,其二是神权迷信思想。可惜的是虞公固执己见,不纳忠言,终于应验了宫之奇的“虞不腊矣”的预言,虞国被灭,虞公被俘。文章的结尾,是对事件结局的简要交待,寥寥十余字,对昏君的鄙夷不屑表露无遗,“袭”、“灭”、“执”等几个动词的运用,颇得“春秋笔法”的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