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五章 切勿恃才傲物,大可和逊恭谦

  • 小说:低调做人有学问:决定一生的6种做人智慧
  • 作者:王峰
  • 字数:479260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1:37

谦虚是低调的兄弟,和逊是低调的姊妹。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骄不躁、不亢不卑。满招损,谦受益,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容易招致灾祸,谦虚和逊处世、虚怀若谷待人是高明的做人技巧。

1.盛气凌人者,终为人所弃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有些人自恃某方面高人一等,言行之间盛气凌人,显得很不可一世。这样的人,尽管有他们的长处,却不知道低调做人,故难以被人们接受,往往是为人所弃时才如梦初醒。

一些人,或有才,或有势,或有名,或有钱,因此就觉得高人一等,处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言行举止高傲自大,态度盛气凌人,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即使起初有人与其结交,但时日一久,终将为人所弃。相反,低调处世、和逊谦虚,就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大家的欢迎。

人不可没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骄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某一丁点优势而洋洋自得则更让人鄙夷。不要随时摆出一副“伟人”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而不可一世,更不要时时都是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满自得不是明智的表现。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很可能导致名誉扫地;才高也是好事,但如果处处显摆、自以为是就会伤人伤己,不受人欢迎;权重也是件好事,但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远离群众,则惹人厌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谦逊低调,放低姿态做人。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虽然积极能干,思路敏捷,能言善辩,但他讲话,别人都不愿意听,做事也没人愿意合作。为什么呢?因为他狂妄自大,言行举止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别扭,跟他在一起太压抑。因此,即使他能力出众,即使他的建议很到位,观点很有价值,别人也很难接受他。这种人大多都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卓越之处,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表明其与众不同。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在社会交往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低调谦让的人更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那些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四处碰壁。

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交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不是去欣赏别人的表演,更不是去卖弄露丑。如果对方过分地卖弄,使劲地显摆,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之中就打击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更是对自我意识的一种挑衅,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因此,即使双方都不是有意的,但一方盛气凌人的表现可能会摧毁一座本可建成的友谊之桥。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尽可显示在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去惹人讨厌,招人嫌弃,即使确实有能力,有资格,也不要使别人感到相形见绌,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在交往中,低调、谦和的态度无疑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礼貌和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据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机灵善辩。但是年轻时的他自恃口才了得,知识丰富,神态盛气凌人,言语尖酸刻薄,凡是跟他有过交流的人,对他的知识和口才都非常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却很不以为然。时间一长,跟他交往的人便越来越少,人人对他都避而远之,怕被他用尖酸的言辞奚落。

后来,他的一个长辈看不过去,私下对萧伯纳说:“你说话幽默,言辞风趣,常常会让人喜笑颜开,这是优点。但是大家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更轻松。因为别人都觉得比不上你,而且你一贯喜欢讽刺别人的缺点,有你在,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口,怕在你跟前丢丑。你的知识、口才确实比他们高明,但时间一长,你的那些朋友都将弃你而去。你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长辈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幡然醒悟,他开始明白,如果长时间这样,而不彻底改变以前的行为作风,整个社会都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这么简单呢?所以他立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对人要低调谦和,即使对方有什么错误需要纠正也要言语委婉,态度诚恳。要把能力发挥在擅长的文学上。这一席谈话不仅改掉了萧伯纳的做人处世作风,而且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谦和低调的为人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盛气凌人者,多半自我感觉良好,骄傲自大。但是比别人多点优势,不一定就非要显摆给他人知道,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碘——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只是把自己或者自己的那点长处看得无比宝贵,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他们却不明白,社会是个群体,如果没有人欣赏,即使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比不上一块带给人快乐的普通的石子。

大家都看过河边的鹅卵石,一个个圆溜溜,光滑滑,十分好玩有趣,可是据说在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

很早以前,河边的鹅卵石也跟别的地方的石头一样,浑身长满尖锐的棱角。一天,因为一个鹅卵石不小心被别的鹅卵石用棱角刺了一下,双方大打出手。结果,你碰我挤,导致所有的鹅卵石都开始了一场混战。每块鹅卵石都像疯子一样,用自己身上最尖锐的地方向伙伴们狠狠地刺去,大家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很长时间以后,遍体鳞伤的鹅卵石们没有精力再打下去了,就不约而同地一起住手了。然后在河滩上四处一看,鹅卵石们都傻眼了,不仅很多鹅卵石粉身碎骨,没有了踪影,而且幸存的鹅卵石们一个个也都变得光滑圆溜,身上所有尖锐的棱角在这次混战中都给磨掉了。蓦然,所有的鹅卵石都欢呼起来,因为它们没了可以刺伤别人的棱角。自此,河边的鹅卵石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光滑、圆溜,惹人喜爱。

低调做人的智慧:

盛气凌人的态度就像是鹅卵石身上的棱角,刺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最终还是落个被抛弃的下场。低调处世,谦和做人,就如同去了棱角的鹅卵石,为人所喜爱。

2.不要炫耀自己

枪打出头鸟,过分炫耀自己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相反更容易招致不测。“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低调,是做人高明者应该具备的心态,更容易赢得人心;自以为是、过分炫耀最终为人所厌,乃处世之大忌。

每个人生来都是不一样的,家境、相貌、身高等等,这些都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即使现在比别人略有成就,也未必就是自己能力所得,即便是自己能力所得,也没有必要处处炫耀。做得好与不好,自然有别人看着,用不着自己去大声宣传,一副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样子。炫耀,就是自以为高明,是挑衅,是很明白地告诉人家,你比人家强。

没有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差,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别人蔑视的眼光里。即便是确实不如别人,也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低人一等。炫耀,就是抬高自己,也是无形之中贬低别人的一种极不理智的做法。

每个人有了成就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希望有人赞扬,因此,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展示自己的长处,殊不知,这实际是在自己头顶悬了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落的利剑。

“当夜幕开启,富凯攀上了世界的顶峰。等到夜晚结束,他跌落了谷底。”著名作家伏尔泰这句话说的其实是一个因为过分炫耀而招致灾祸的故事。

法国的财政大臣富凯为了博得国王路易十四的欢心,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宴会,他费尽心思筹划准备,邀请了当时欧洲最显赫有名的贵族和学者,甚至著名的剧作家莫里哀为这次宴会还专门写了一个剧本。

这次宴会极尽奢华之能事,有许多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食品和水果,庭院的装修、室内的装潢、烟花的设计乃至莫里哀的戏剧表演,甚至是宴会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不让嘉宾们大开眼界。人人都从心底发出感叹,认为这是所参加过的最为完美杰出的宴会。

然而,就在第二天,人们还在回味富凯举办的盛宴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国王逮捕了富凯。三个月后,富凯以窃占国家财富罪被关进了监狱,他人生最后的20年都是在单人牢房里度过的。

这就是炫耀的结果,很多时候一时的炫耀都会为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不管炫耀的是知识,财富,学识还是容貌。富凯本以为国王观看了他精心安排的表演会感动于他的忠诚和能干,可以让国王明白他的高雅品位和受人民欢迎的程度,从而任命他为宰相。然而事与愿违,每一个新颖壮观的场景,每一幕精彩绝伦的表演,每一位嘉宾的赞赏和微笑,在国王看来,都是财政大臣的炫耀,这深深地刺激了路易十四,傲慢自负、号称“太阳王”的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怎么能容忍富凯超过自己,夺去属于国王的光辉呢?

于是,便有了富凯的不幸结局。

处世低调,不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富凯如果懂得这一点,恐怕就不会身陷囹圄,在牢房中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20年了。

能力不是吹出来的,成功也不需要处处炫耀。谦和的心态、低调的作风更能让人们印象深刻。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激烈的血战,南军战败认输,李将军签订了降约,美国内战结束。

看看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他谦恭地称赞对手:“李将军这次虽然战败了,但是这与他卓越的才能没有一点关系,他依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他态度仍旧一如既往的镇定,身穿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而像我这种矮个子,身穿士兵的破旧衣服,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是相形见绌。”

格兰特不但大度地赞美了李将军的仪表和态度,也没有因对方战败而诋毁对方的军事才能。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胜利和李将军的失败,是天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说:“这次胜利来得很幸运,当时他们的军队在弗吉尼亚,那里几乎天天下雨,行军作战异常不便。而同时我们军队所经过的地方,差不多每天都是好天气,老天都在帮助我们,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没几天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而不是自己战术指挥的高明,也没有因为胜利而炫耀自己的军事才能,而且面对战败的敌人,也没有趾高气扬,这也正是他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成王败寇,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格兰特也不是不可以吹嘘自己如何如何厉害,怎么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维护了战败者的尊严,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尊重。

生活当中,也许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就能像话语那样明显地告诉别人——你错了,即使他真的错了,他就会同意你吗?不会!因为你的做法直接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贬低了他的智慧,伤害了他的感情。就算你多么能言善辩,理由多么充足,逻辑多么严密,都难以让他心头舒畅,因为你是在炫耀,而衬托的是他的无能和无知。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在最高法院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因为一件事情使他在若干年后,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在庭审过程中,一位老法官突然说:“海事法追诉的期限是6年,对吗?”这位律师一愣,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明白他为什么搞错了,看了那位法官半天,然后很直接地回答:“法官先生,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法庭内顿时安静下来,那种感觉有些吓人。”他后来讲述当时的情景回忆说,“屋内的温度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也坚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绝对没有搞错。但我没有尊重他的感受,我当时似乎是出于一种证明自己或者说是炫耀的感情,至少我没有用讨论的方式来说明我的观点,而是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

“当时他没有说话,也愣了一下,显然有些事情让他难以接受,而且很显然的是,他已经明白了他的错误,但是他仍然脸色铁青,显然是对我的话耿耿于怀,不是内容,而是说话的方式,这伤害了他——一位老法官的自尊,这是他不能接受的,即使我说得再对。”

是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一句最简单的话也足以表露你的心思,炫耀有时候更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有这样一位女演员,她在成功摘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小金人后,又凭借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登上领奖台时,却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另一位演员,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因为你,我事先并没有想到能够获奖。”她就是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作为这一至高荣誉的获得者,并没有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的努力,更没有炫耀自己的表演是多么精彩,反倒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惜赞美之词,极力维护了失意者的面子。如此做人处世,难怪她能为世界人民所喜欢。

低调做人的智慧:

有才有能自然是好事,让人羡慕。但是如果因此而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好事也有可能会变成坏事。

3.三人行,必有我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也都有他的缺点和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低调谦虚的人因为善于学习而获得进步,走向成功,盲目自大的人自以为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知道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古代的大学问家尚且如此谦虚,自认为无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所知道的东西就更加有限了。倘如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有了点成就就到处炫耀,而不知道学习,不但是无知,简直是可悲。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又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认真揣摩,任何东西都有它的长处,何况人呢?

相传孔子带着他的门人弟子去参观鲁桓公的祠庙,注意到一个看起来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很随便地放在地上。

庙宇的守护人告诉孔子他们:“这个能用来装水的东西叫欹器,用处和座右铭差不多,是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听了以后说道:“我以前也听说过这种器皿,只是没有真正见识过,没有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听说这个容器在没有装水时就会歪倒;水装得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端正正,稳稳当当;而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又会翻倒。”

守庙的人说是这样的,在场的人都赞叹孔子的见识过人。

孔子在确定这个东西以后,就让他的学生一个个地倒水进去试试。于是,弟子们一个个舀来了水,慢慢地向这个器皿里灌水。果然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稳稳当当地立在那里,一点都不歪斜。但是水灌满以后,它就翻倒了,容器里面的水就流了出来。等到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自动爬起来,跟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了。

见了这样的情景,孔子不由得大发感慨,说道:“骄傲自满的人容易栽跟头,就和这个容器是一样的啊,世界上哪会有太满而不会倾翻的事物呢?人也一样啊,处世为人应该谦虚谨慎,骄傲自满是要不得的。”

几千年前,孔子从一个容器里就能有“做人不可以骄傲自满,为人要谦虚谨慎”的认识,难道今人还不能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吗?恃才傲物要不得,和逊恭谦好做人。

笛卡尔是法国乃至世界上有名的数学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曾经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你如此博学多识,还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谦虚过度了?”

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笛卡尔引用了哲学家芝诺的一段话说:“我画了一个圈,圈内是已经知道的东西,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道的东西越多,圆圈就会越大,圆周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

不知道自以为是的人听了这番话以后会作何感想。这个比喻实在是高明极了,懂得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看似矛盾,其实一点儿不矛盾。芝诺的比喻十分形象。知识多的人,在于他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人,在于他根本就什么也不知道,当然他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浅薄。

西方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骄傲自大的人更喜欢见到依附他或谄媚他的人而不喜欢结交高尚的人。结果这些人把他由一个笨蛋弄成一个狂人,而他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

成熟的果实总是把头弯向大地,无论在任何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妄自尊大、自鸣得意。不管别人把你评价得有多么高,永远都记得要向别人请教,请好好记着这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都要清醒地对自己说: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低调做人的智慧:

人类有着几千年浩瀚的文明史,相比之下,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如同沙漠里的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就算是再怎么努力的人,也无法掌握其万分之一,更别提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了。只有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谦虚上进的心,才能尽可能把自己知识的圈子放大,接触到更多。

4.不骄不躁,善于自嘲

骄傲像一座冰山,让人无法接近;自嘲像一座桥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嘲是智慧和教养的体现,自嘲能缓解矛盾,减少烦恼,增加快乐。善于自嘲、低调处世、不骄不躁的人,人生更愉快。

幽默是交际中的润滑剂,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是面对生活困境创造出来的文明。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自嘲,是高度智慧和有教养的表现,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它能够弥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缓解人生压力,化解生活困境。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多半都是善于自嘲的好手。

罗伯特是美国著名的演说家,为人豁达开朗,风趣幽默。但是他有一个很不雅观的外形,是个秃子,在他头顶上很难找到几根头发,可谓“聪明绝顶”。有一次他过生日,许多朋友来为他喜庆寿辰,来的人大多都有些身份,所以宴会显得庄重沉闷。罗伯特的妻子看见来了这么多人,就悄悄地劝丈夫戴顶帽子,以显得庄重体面。罗伯特却对宾客们大声说:“我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以显得体面庄重,可是你们没有一个人知道秃着头该有多好,每次下雨我都是第一个知道的人!”这句自嘲的话引得满堂宾客哄堂大笑,一下子使聚会的气氛轻松愉快起来,罗伯特的光头似乎一下子也可爱了许多。

设想一下,在类似的场合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机智、胸怀?如果不能,问问自己为什么。试着改进一下,也许不久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嘲真的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自嘲不仅能使现场的气氛轻松愉快,还可以化解尴尬,走出困境。林肯,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位伟人生来长相不佳,甚至可以说是很丑陋,但是林肯不仅从来不忌讳这点,还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相貌开玩笑,以柔和的方式化解竞争对手和反对者对他的刁难讽刺,赢得人民的认可。在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他的对手攻击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经常搞一些小动作。林肯听了以后指着自己的脸说:“大家来评判一下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面孔的话,我会用现在这张吗?”众人都被逗乐了,于是很轻松地化解了对方的指责。还有一次,一个议员,存心想找林肯的难堪,他走到林肯跟前挖苦说:“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您说得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如您所说的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呢?”问者哑然,听众微笑,一来一回间,把林肯的机智、豁达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们对他心悦诚服。

自嘲能够以愉悦的方式体现人的真诚、善良、乐观的心灵,可以在初次见面的时候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1990年,台湾影视明星凌峰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个大型晚会,那个时候,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观众对他并不熟悉,可是经过凌峰精彩的开场白之后,立刻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凌峰是这么说的:“我叫凌峰,但是和文章所描写的那个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的称号,但我以长相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妙不可言的话顿时让观众笑开了锅,他的风趣幽默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次不久,在另一个文艺晚会上,凌峰再次出场,只见他笑呵呵地对观众说:“很高兴见到你们,很不幸你们又见到了我。”观众闻言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仅仅依靠这简单的几句话,凌峰的名字迅速响遍全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自嘲还能够缓解紧张关系。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双方情绪对立时,适时的自嘲可能将一些矛盾冲突消灭于无形,让彼此的关系和好如初。

在某高校的新生寝室里,刚来的新生开始争着按大小排定座次。经过了一番唇枪舌战,心直口快、好开玩笑的老七见比自己小了几天的老八终于不再争辩,甘陪末座,就得意地说道:“好啦,你是老幺,排在最末,就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八的脸色立即难看起来。原来老八长了满脸疙瘩,俗称“青春美丽疙瘩痘”,正为此伤透脑筋,此时听到这话,不由得是又气又恼,脸色立即“晴天转多云”。老七是个机灵鬼,转眼就看出症结所在,心中大骂自己嘴巴臭,表面上却不急不恼,揽镜自照说道:“‘蜷在两腮旁,偎在鼻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哎,老八,我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老七也跟他一样,满脸的青春疙瘩。

老七的方法不能不说是高明,他在无意中冒犯了别人之后,马上含蓄地进行自我调侃,还巧妙地通过诗句点明自己也是满脸疙瘩,表明自己并非冒犯,同时这句自嘲还是对自己口无遮拦惹来风波的含蓄自责,从而谈笑间化解了本来极可能产生的矛盾,博得了老八谅解的一笑。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足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的心态和胸怀,没有出类拔萃的智慧,是无法做到的。

自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自嘲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智慧及宽广胸怀的结晶。善于自嘲的人不但能帮助人清楚地认识自己,战胜一些不好的心态,化解外来的压力,还可以给人增添快乐,减少烦恼,摆脱生活中的种种失落和不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嘲笑自己,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且改正可以不断地完善自我。

任何事情都应该乐观面对,即使遭遇挫折、身陷囹圄也要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行事作风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而不是斤斤计较,过分较真。

低调做人的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低调、平和、豁达的心,不能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更不能在众人的喝彩声中迷失了自己,变得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要多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经常自我嘲笑、自我反省,在任何时候都不骄不躁,谦逊做人。

5.谦虚和逊得人心

谦虚不是故意贬低自己,也不是虚伪地应付,谦虚的态度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低调做人,谦虚说话,都是最受人欢迎的。

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举世公认,可是他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未曾接触。牛顿能够闻名世界,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还要归功于他谦虚和逊的为人作风。

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还成为美国总统。他早些年曾担任驻法大使,前任驻法大使是富兰克林。杰斐逊上任以后,就去拜访法国外长。

两个人礼节性地寒暄之后,法国外长问道:“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

“我只是接替他的工作,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认真地说。

托马斯·杰斐逊用谦虚而发自内心的话表达了对前任,也是另外一个伟人的尊敬,同时他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谦虚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虚伪的、过分的谦虚不但不能让别人心存好感,反倒容易让人产生不满。

获得了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之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体育晚会上,有记者问夺冠功臣郎平:“你们得了冠军之后,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

郎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想最好能睡三天觉!”这样的回答含蓄地表明了女排姑娘们拼搏的辛苦,却没有一点夺得冠军的张扬,而实实在在的话语更是打动了电视观众的心,现场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倘若郎平执意谦虚一番,讲一些“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类的场面话,可能会给人味同嚼蜡的感觉,起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越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很少,这是一条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就如芝诺所作的解释。浅薄的人总以为天下地上无所不知,无所不懂,而富有智慧的哲人才深感学海无涯,自己永远是个学子。

丘吉尔,英国首相,20世纪的伟人之一,他曾经率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丘吉尔多才多艺,他不只是英国政府的领导人,还是个伟大的演说家,一生之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演讲,有个故事,曾经被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过,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晚上,丘吉尔要去广播电台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说。但是他的车子坏了,所以他出门后,就挥手叫了一部计程车。

丘吉尔很客气地说:“司机先生,可不可以麻烦您载我去BBC广播电台。”

计程车司机摇下车窗,伸出头来说:“先生,很不好意思,我不能载您去。请您另外招一部计程车吧。”

丘吉尔疑惑地问:“为什么呢?现在不是还早么?难道您不载客了吗?”

计程车司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是这个原因!因为BBC广播电台太远了,如果我载您去了那里,那么我就来不及回家在收音机里收听丘吉尔的演讲了。”

丘吉尔听了之后,心里实在很得意,就感动地从口袋里掏出五英镑给了计程车司机。

司机看到丘吉尔给他那么多钱,立即兴奋地叫着,“先生,上来吧!我现在就载您去BBC广播电台吧。”

丘吉尔诧异地问:“那么您将无法收听到丘吉尔的演讲了!没有关系吗?”

计程车司机一边利索地打开后车门,邀请丘吉尔上车,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去他的丘吉尔,现在您比他的演讲可重要多了。”

……

从此以后,丘吉尔在演讲时,经常会讲述这个故事。一方面消遣自己以娱乐听众,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自嘲以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自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名的人,有点成就就自我感觉良好,就太过自我膨胀,否则很容易闹出这样的笑话。丘吉尔能够名垂青史,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与他的自身努力有关,但是同他的谦虚和逊低调的为人也不无关系。

拥有优点,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优点反倒容易成为前进的障碍,并非优点出了问题,而是因优点产生的自大心态阻碍了成功。没有人喜欢一个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相反,也没有人不喜欢谦虚低调的人。

低调做人的智慧:

拥有能力且能时刻认识自己,处处保持谦虚低调自然容易赢得人心,以前如此,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

6.不可居功自傲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往今来,功高震主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别提居功自傲,处处显摆的人了。居功而不自傲,有能力而不炫耀,为人处世要低调谦和,才能让成功更为长远。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楚汉战争时期,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为刘邦争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又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魏、平赵、破齐,最后韩信带兵在垓下一战将项羽击败,使其在乌江自刎,为汉朝江山的建立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如果没有韩信的话,今天的历史究竟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未央宫中为吕后所杀,下场非常凄惨。究其原因,刘邦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自然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韩信居功自傲、不知进退也为他被杀埋下了祸根。

在韩信平齐之后,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屡遭险境,处境艰难,派人要求韩信带兵援救,韩信却居功自傲,乘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让刘邦很是恼火,但是考虑之后仍然封韩信为齐王,这件事情也让刘邦对韩信起了很大的猜忌之心。韩信,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最终因为不明白低调做人的道理,居功自傲,而窝窝囊囊地死在吕后的手中。

韩信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背水一战的胆识,十面埋伏的战术,可谓战无不胜。但是他功高自傲,最终在未央宫为吕后所杀,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不能不让人惋惜。相反,西汉的丙吉居功不自傲,深受皇帝宠信,得以善终。

丙吉是西汉时期鲁国人。丙吉自幼聪明,从小就学习法律规章制度,长大以后先是担任鲁国狱吏,后来因能力出众、屡次立功受奖被提拔到朝中任职,后来又被调到长安任狱吏。

汉武帝末年,宫廷发生内乱,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追查所有与此案有牵连的人员,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也在其中。后来卫太子因为这件事情被迫自杀,全家也被抄封,连刚生下来几个月的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也因此被送进长安监狱。当时担任狱吏的丙吉奉诏检查监狱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丙吉知道卫太子的案情不是这么简单,卫太子被害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很有正义感的他很同情这个小皇曾孙的遭遇。于是身为狱吏的丙吉就暗中让人喂养这个可怜的婴儿,并且每天亲自去检查孩子的情况,更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因为这小孩天生体弱多病,而且出生时没多久就遭遇了这么一场变故,因此身体很差,丙吉特意为这个婴儿取名病已,意思就是病祸已经去了,以后无灾无难的意思。在丙吉的悉心照顾下,小皇曾孙在长安监狱里慢慢地成长起来。

几年以后,有一个会看天象的人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之气。”这就意味着在长安监狱里待着一个天子,汉武帝于是就派人连夜来到监狱,准备将监狱里的囚犯统统杀掉,以绝后患。丙吉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即关闭了监狱大门,不准汉武帝派来的人进去,并且义正词严地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皇曾孙,是个婴孩而且体弱多病。但是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呢!”于是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不让来人进去。双方僵持了一个晚上,天亮以后,来人还是没有办法进监狱杀人,只得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诉说了丙吉大胆抗上的行为。汉武帝听了禀报后,心里有所感触,就下令把长安监狱里的死囚全部免去死罪,也没有追究丙吉的责任,皇曾孙的性命也得以保全。

小病已在监狱里一天天地长大,丙吉知道把孩子长期放在监狱中不是办法,于是就四方打听寻找合适的人选收养病已。后来他听说有个叫史良娣的人忠厚可靠,就亲自驾车把皇曾孙送到她家抚养。在这几年时间里,先是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继位,不想没过几年,汉昭帝也死了。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使得王位继承人出现了问题。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二人便商议如何解决皇帝的继承人问题。这么多年来,因为丙吉做事认真,尽职尽责,颇有功绩,已经升迁到了大将军府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等职务。这时候丙吉见到皇位继承人出现了空档,觉得小皇曾孙病已的机会来了,他就向大将军霍光建议说:“大将军现在是朝廷的支柱,国家百姓的前途命运也掌握在您的手中,我知道皇曾孙病已寄养在民间,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听说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而且行为端正,为人谦和,是皇位继承人的理想人选。大将军如果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让天下人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后,再辅立即位,无疑是为国为民立下了大功。”大将军霍光接受了丙吉的建议,竭力辅佐皇曾孙病已登基,登基以后称之为汉宣帝。

丙吉虽然先是抚养汉宣帝于襁褓之中,又不顾生命危险拯救汉宣帝于死亡的边缘,而且后来亲自为汉宣帝找来可靠的人将其抚养教育成人,就是登基继位也是在他的大力促成之下才成功的,说他对汉宣帝有再造之恩也毫不为过。但是丙吉为人深沉忠厚,处世低调谨慎,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汉宣帝和朝中大臣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一直到霍光因为专权被诛灭,汉宣帝亲政以后,一位宫婢说她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于是诏令官员查问这件事,宫婢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丙吉还能依稀认出这个宫婢,但是她不是在长安监狱里喂养过皇帝的乳母。丙吉说:“我那时候确实是让你照顾过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另外两个人才是对皇帝有抚养之恩的人。”这时候汉宣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丙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再一细查,才得知丙吉对自己所做过的那些事情。汉宣帝大为感动,立即召见丙吉,称赞他有恩于皇帝却不加宣扬,有功于社稷却不自满,实在是一名贤臣。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汉宣帝给丙吉加官进爵的时候,丙吉正得了重病,不能起床。皇帝就让人把封印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但是,丙吉不愿意接受,一再辞谢。当他病好后,正式上书谢绝皇帝对他的赏赐,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人的本分,也是一名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好夸耀的。汉宣帝非常感动,但是更加坚定了他重用丙吉的决心,他说:“我封赏你,是因为你沉稳谦厚,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如果我同意了你的辞谢,就显得我不但知恩不报,而且忘恩负义。况且现在天下太平,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劳,只要你安心养病,把身体保养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担心。”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出任丞相一职。

丙吉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皇曾孙并将他抚养成人,还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些事情丙吉却绝口不提。这一方面说明了丙吉具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高明的处世智谋。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都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事情太常见了,历史上多少人因为居功自傲落得不好的下场,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低调做人的智慧:

为人低调,待人谦和,不居高自傲,才能免得让人嫉恨,有个比较好的结果。

7.恃才放旷易吃亏

有才之人往往自视甚高,目无余子,但是这样的心态很容易让人吃亏,恃才放旷的杨修被曹操一句“扰乱军心”所杀,清高傲世的嵇康倒在了礼教之下,这不能不让今人引以为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睿智,为人所不及。当然,聪明确实值得所有人羡慕,它能够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洞察人的心意,推测事情的发展演变。但是利刃在手,不好好使用,不但易伤人,更容易伤己。

《老子·八十一章》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过于注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不自以为是,反而可能超出别人;不自夸成功自吹自擂,反而进步明显,为人所不及。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自大自傲、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固执己见、好大喜功、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一般都很难有所作为。

才能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恰到好处地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从来都不会自以为是,也不会恃才傲物,不到关键时候绝不随便炫耀显露自己的才能。乍看貌似平常,实则深藏不露,为的就是避免他人眼红。所谓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无助于取得成功,往往还是招灾引祸的根源。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为过于恃才放旷而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么说的:

刘备亲自率军攻打汉中,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迎战。两军在汉水一带摆开阵势,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攻打却不分胜负。曹操屯兵时间长了,感觉进退两难,正在帅帐里皱眉苦思对策,适逢吃晚饭时间到了,厨师为他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底有块鸡肋,想到眼前的战事,不禁有感于怀,正在这时,有将士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曹操的口令以后,就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人大为惊讶,向杨修请教。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没有肉,扔掉呢又有些可惜。现在我们的形势是上前攻打不能取胜,退兵又害怕被人嘲笑,既然如此,在此无益,明天魏王肯定班师回朝。”大家听了以后觉得杨修说得很有道理,营中诸将便纷纷打点行李,准备回朝。曹操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推出辕门斩首。

第二天,曹操举兵进攻刘备,结果大败而归。想起杨修所说的话,痛悔不已,于是为杨修举行盛大的葬礼,然后班师回朝。后有人作诗感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种说法切中杨修的致命弱点。原来杨修为人聪明,素有才学,智慧过人,但是他恃才放旷,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成了曹操心头的一块石头。

曹操曾经出兵潼关,到蓝田拜访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还为匈奴人生了两个儿子,因为思念家乡作了一首《胡笳十八拍》,传入中原。曹操很可怜她的遭遇,就派人去跟匈奴王把蔡琰赎回来了。回来以后,曹操就把蔡琰许配给董祀为妻。那天曹操去蔡琰家拜访的时候,看见屋里悬挂着一碑文图轴,上面有“黄绢幼妇,外孙杵臼”八个字。曹操问手下众谋士谁能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众人都不知道,只有杨修说已经知道其中的含义。曹操叫杨修先不要说破,等他再思考一番。离开蔡家以后,曹操上马走了三十里,方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幅图文中包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是夸奖碑文内容的,众人都赞叹杨修博学多识,曹操表面上虽然也点头称赞,但心中却不以为然。

曹操曾经建造了一个花园,建成以后曹操前去观看,什么也没有说,只取出笔来在门上写了一“活”字就走了。众人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去请教杨修。杨修说:“门内加一个“活”字,是阔字,丞相的意思是嫌花园大门太宽阔了。”众人听了以后觉得有理,于是重新翻修,曹操再看以后很高兴,但他听说又是杨修的看法以后,就显得很不高兴。

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在盒子上,然后放在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以后,就直接取来和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杨修为什么这样做?杨修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在盒子上,我们怎么敢违背你的命令呢?”曹操听了以后虽然表面在笑,实际上却十分讨厌杨修。

曹操生性多疑,在董卓专权的时候,他自己曾经筹划暗杀董卓。在他执掌朝政的时候,也担心别人暗杀他,就吩咐手下人说,他在梦中经常杀人,任何人在他睡着以后都不要靠近他。有一天他睡午觉,不小心把被子蹬落在地上,跟前值班的侍卫慌忙拾起给他盖上。不料曹操突然跳起来拔剑杀了近侍,接着继续睡觉。醒来以后大家告诉他这件事情,曹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了这个侍卫。众人都不知道,还以为真是曹操在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曹操的心意,并一语道破天机,曹操更加不喜欢杨修。

凡此种种,杨修自恃聪明,屡屡道破曹操心机,让曹操心里很不高兴,这次抓住机会,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砍头。

杨修所作所为,足见其人确实有才,但是他不懂得收敛,多次触犯曹操忌讳,终于惹来杀身之祸。在历史上,跟杨修性格相似、命运相同的还有嵇康、祢衡等人。

嵇康是谯郡县(今安徽宿州)人,名列“竹林七贤”的第一位,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文人学者之中的影响非常大。

嵇康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勤奋刻苦,而且天资聪明,很有才华,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文人。在曹氏当权的时候,他做过中散大夫。后来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氏当政专权,嵇康也就没有做官,回家干活去了。嵇康做官的时候也很清廉,辞官后家里的情况非常不好,因此常与朋友向秀一起打铁,以此谋生。

当时有一个贵族公子名叫钟会,这个人很有才能,能言善辩,但是人品却不怎么样,嵇康为人耿直,因此很瞧不起他。钟会曾经写了文集想请嵇康指教,却没有勇气登门拜访,把文集塞在嵇康家的窗户里就跑了。

后来钟会得到当权的司马昭的器重,做了大官。有了一点资本的钟会觉得可以在嵇康面前抬起头来了,于是就领了一群人前来拜访嵇康,顺便想显显威风。不料嵇康根本就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就像钟会不存在一样,把他晾在一边。钟会在旁边傻呵呵地待了好长时间,见始终无人理睬他,非常尴尬,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为人狠毒、气量狭小的钟会自此暗暗记恨上了嵇康。嵇康常常对时政发表一些看法,钟会借此常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加上嵇康在当时文人学者中的影响实在太大,这也让专权的司马昭非常忌惮。后来嵇康因为朋友吕安一案被牵连入狱,在钟会的鼓动下,最终被司马昭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嵇康的死,主要是因为他的个性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嵇康恃才傲物,随意指点江山,又对钟会这类人物不假辞色,因此不仅当权者难以容他,而且被他羞辱过的小人也在时刻寻找置他于死地的机会。可以说,杀嵇康者,一是当时的社会,再就是他恃才放旷的个性,即使没有钟会,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小人暗中诋毁他,直到嵇康倒下为止。

大凡有才学的人,都比较有个性,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孰不知,碰到一些气量宽宏、有容人之量的人自然可相安无事,而碰到一些小肚鸡肠、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吃亏,杨修如此,嵇康亦如此。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一些,谦和为人,再辅以才能,想不成功估计都难。有才能,但不宜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也不要出不必要的风头,无所顾忌。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事小,罢职丢命可就得不偿失了。

8.三思而后言,不可口无遮拦

话语不当,好事变坏事,话语得当,能扭转乾坤。从一个人的说话中,能看出他的性格、才能、素养。为人处世低调,说话也应三思而后言。

苏张之口,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本事。一言九鼎,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分量。话语,有时候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有人曾经这么描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天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尽可能避免信口雌黄,自吹自擂,说话不走脑子,做到三思而后言。

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要慎重。话语是即时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要是说错了话,即使事后千般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影响。

有位电讯公司的基层职员平日里工作认真、踏实勤奋,业绩也名列公司前茅,公司本来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准备调升其为部门领导。只因他以前说话不小心,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没有被重用,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位年轻人素来好交朋友,跟公司的同事关系处得很好,尤其是跟一位男同事,更是称兄道弟,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准备了一些酒菜约了那位同事在屋里喝酒谈天。俩人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投机。喝得半醉的他向那位同事说了一件本不该告诉别人的事。

“我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有一段时间没事干,闷得心里发慌。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几辆自行车,看见四周无人,朋友就撬开锁,然后我们把车给开走了,接着几个月里,又偷盗了几次。后来,那位朋友盗窃时被警察逮住,送进了派出所,他供出了我,结果我也被判了刑。进了监狱我才如梦初醒,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于是改头换面,好好做人。刑满释放后我四处找工作,但是谁肯要一个盗窃犯啊?后来经朋友介绍我才来到这里。这里待我们不错,现在咱得好好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

在公司一年多后,因为他确实够努力,而且表现极为突出,公司根据他的表现和业绩,把他和那位同事确定为销售部经理候选人。总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厚望。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那位同事任经理,给他另外安排了一个工作岗位,当然这个岗位不但和销售部经理不能比,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做业务员。

事后,他才了解到一切都是那位同事从中捣鬼。原来,在部门经理候选人名单确定以后,那位同事便找到总经理,向总经理谈了他曾被判刑坐牢的往事。不难想象,一个曾经犯法坐牢的人,公司怎么会重用呢?尽管在知道真相后,他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事情是自己说出去的,那位同事虽然不厚道,但是要是他自己不说,不就没什么事情了。既然秘密是自己的,那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同事讲。如果讲给了别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别人以此为把柄反过来攻击,使自己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所以,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说话的分寸,才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要在脑子里想清楚,做到心里有数。不然,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出言不慎只是断送前程的话,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口不择言胡乱说话而断送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19世纪早期,俄罗斯国内爆发了一场革命,革命者要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制度。沙皇尼古拉一世自然不那么好说话,派兵残酷镇压了这场叛乱,还逮捕了大部分革命者。经过调查审判,将他们的领袖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受刑的人站在绞刑台上,没想到绞刑开始后,经过他的一阵挣扎,绳索突然断了,这位本该被绞死的革命者摔落在地上。浑身尘土,满身是伤的革命领袖摔得有些迷糊,惊魂未定的他慢慢从地上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揉揉脖子,确信自己没有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就这一句要了他的命。他说:“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当时,在信奉天主教的俄国,类似这种情况常常被当做是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不管什么样的犯人通常都会得到赦免。

守在刑场的士兵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沙皇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气愤,但还是依据习惯写了一个赦免令。在准备发出赦免令之前,沙皇问了一句:“事情发生之后,他有没有说什么?”

“尊敬的陛下,”士兵战战兢兢地回答说,“他说……在俄国人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既然如此,”沙皇说,“那我们就证明给他看看,看我们俄罗斯究竟会不会制造绳索。”于是撕毁了赦免令。随后这位领袖再次被推上了绞刑架——当然,这一次绳索没有断,他被绞死了。

虽然革命者之气慨可歌可泣,然而,如果他能忍耐,留得青山在,或可为革命做出更多的事情。

会说话,小则增加交流、沟通情感,大则保全性命、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引发争执、招惹矛盾,大则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大多都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而言由心生,说什么、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思索,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先要动动脑子,要三思而后言,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一番思考,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容易引起麻烦的话语千万要打住,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人长了嘴巴,不说话自然是不正常的,除了在说话之前要三思而外,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自吹自擂不好

不要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不管是知识、财富、威望还是权力,自我吹嘘不能让这些东西增加一星半点,反倒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无谓的争辩,说长道短也不好

动不动就揭露别人的短处或隐私不但会损害别人的名誉,而且显得自己很没有素质。生活中跟别人出现口角之争是很常见的事情,倘如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争得面红耳赤,或者是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而没完没了,就显得很不理智。不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也让自己的形象受损,还会伤害别人的自尊。

(3)语气不要太强硬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语气不要过于强硬,即使身居高位,职属领导,说话用语也应该尽可能的温和,就算对方出了错误,批评的语气也要委婉一些,这样便于对方接受。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旦出口,再想收回是不可能的。

低调做人的智慧:

由此可见,做人应该低调,不要张扬,能少说就不要多说,需要说话的时候一定得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否则轻则惹出矛盾,伤害感情,重则影响前程,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9.敬人者,人亦敬之

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人与人的交往,实则是心与心的交流。你对别人无礼,别人自然不愿意,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反之,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但是即使这样,领导和平民,富翁和穷光蛋,教授和文盲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平等的。就算是再有知识,再有权力,再有钱,不尊重别人也照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即使是文盲,平民,穷人,只要自尊谦虚敬人,照样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而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就问:“要是我给你二分之一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在这个笑话中,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望、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低调做人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三国时候的刘备本是一个贩夫走卒,但是他尊重人才,不以身份自重,能礼贤下士,结交有才能的人,从而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的成功与他低调做人、尊敬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能体现这一点。

汉朝宗室刘备本是一个卖草鞋的,后来因功做了将军。因为徐庶和司马徽很推崇诸葛亮,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是一个治国安邦的贤才,再加上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接走,也被迫离开刘备。刘备就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卧龙岗,位于今河南南阳城西)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做事。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先后三次拜访了诸葛亮,前两次连诸葛亮的人都没见着,无功而返。在第三次拜访的时候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发自内心的诚意,以及对诸葛亮所表现出来的尊敬深深打动了诸葛亮,使他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那时,刘备身份显赫尊贵,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已,而且并没有显露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话,刘备就不辞劳苦,三顾顾庐,用至诚的精神,十足的敬意,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的低调谦和以及对诸葛的尊敬换来了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刘备低调做人,尊敬名士的态度不仅让他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力帮助,同时也帮他获得了大批人才。其中他折节下交益州名士张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早有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原本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他。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自己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高级将领赵云接到驿馆去住,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谋士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三天。刘备的盛情把张松感动了,于是他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去攻取西川,说他愿意做刘备的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这两件事情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刘备为人低调、谦和敬人,因此也获得了诸葛亮、张松等人的敬重,奉他为主,为他流血流汗、鞠躬尽瘁。

低调做人的智慧:

谦和敬人者,人亦敬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谦和敬人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10.给人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

人一生难免有缺点和不足,能够谈笑间巧妙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是做人的高明之处,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后路,而揭人短如打人脸,必然引发矛盾。

有人认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名誉,不是权位,而是面子。这种看法虽然有偏颇之处,但是从某方面也反映出了面子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低调做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关键时候照顾别人的面子。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但是他本人却很忌讳这一点。推翻元朝做了皇帝后,昔日家乡的一些亲朋好友自然少不了来京城向他讨要一些好处。这些人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一起长大、同甘苦共患难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享享荣华富贵。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大多数人都见不到他。

有一天,他小时侯的两个穷哥们来到南京,经过几番波折之后终于见到朱元璋。其中一个性格直爽,出言无忌,和朱元璋一见面,就很直接地说:“朱老四,你看你现在做了皇帝多威风啊!还记得以前的事情吗?那时候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把牛放在一边,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破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煮熟,你就抢着吃,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汤也泼了。你只顾从地上抢着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梗在喉咙里,差点没把你噎死。最后还是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进嘴里,才把那根红草带下肚子里去……”还没等这个人把这些事情说完,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就连声大叫:“哪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说八道,赶紧推出去砍了!推出去砍了!”

杀完一个人之后,朱元璋满脸杀气地盯着另外一个穷哥们,问他有什么要说的。这个人比较会说话,见此情景顾不得害怕,赶紧说:“我主万岁!想当年微臣跟您东征西讨,记得有一次去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之后,跑了汤元帅,最后拿住了豆将军,不料红孩儿当道,多亏小的叫来了菜将军救急。”朱元璋一听,见他虽然说的也是这一件事情,但是说得好听,保全了他的颜面,于是转怒为喜,立刻封他做了一个大官。

在这里,两个人说的本来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前一位因为不会说话,直接揭了朱元璋的底,伤了他的面子,最后不仅没能得到官职,还被砍了头;而后一位因为说话巧妙,既维护了朱元璋的尊严,又恰到好处地点明过去一起玩闹的事情,勾起朱元璋的回忆,最后被封为大官。

其实,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如果谁不小心揭了他的短,戳了他的痛处,无疑是被当面扇耳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就跟朱元璋一样,后一个伙伴维护了他的面子,因此得到了好处,而前一位朋友虽然说的是事实,但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颜面无光,自然就倒了霉。

在生活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无意间就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了伤害,而自己还莫名其妙。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的是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赵姐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有时候真是过分,一点都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更不愿意照顾老人,嫌这嫌那的。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瑜马上站了起来,满脸的不高兴:“说话注意点,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瑜平素与婆婆关系处得不好,就不喜欢别人说婆媳关系怎么样,最近因为闹得不可开交,刚从家里搬出去另住。赵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瑜。很多时候,因为没有了解情况,无意之中说话得罪人的事情很多,所以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发表一些有消极评价的意见,否则,很可能周围就有人“对号入座”,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相处本是缘分,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五湖四海,西北东南,素不相识的人慢慢地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陌生人到朋友。然而交往中,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产生一些矛盾,闹出口舌纠纷。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些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用一些恶毒的难听的话去攻击对方,揭露对方的隐私、嘲讽别人的缺点。这样往往会激化矛盾,把小纠纷搞成大矛盾。

然而会做人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尽可能地维护别人的尊严,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做人要谦和,即使有了矛盾,出现争执,也要维护别人的面子,有理有据,有进有退,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死缠乱打、蛮不讲理。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意思是说,有时候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问题的实质,也许会发现其实人家也不是没有道理。有句话曾经这样描述跟人争吵的后果: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人们得到的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谊,彼此将日渐疏远。

何必呢?可能到最后才发现,你所竭力证明的东西根本一点都不重要,相反还让你又多了一个“敌人”。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卡耐基也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因为你输掉了形象,失去了跟人友好相处的一个机会。”所以,适时而退,给人留足面子,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更不能侮辱别人的人格。不然,就算获得了胜利,结果只不过是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都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争执往往使得人失去了自制,这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的,因为失去自制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就算在表面上吃一点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过去。否则就算将狗杀死,被它咬的伤还是疼在你身上。”社会中好多事端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纠纷引起的,在不知不觉中酿成大祸。即使在争斗中获胜,但是又得到了什么,失去的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低调做人的智慧: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与人相处,低调谦和,给人面子,维护了别人的尊严,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多的退路。

11.放弃固执,不逞口舌之快

得理不让人,是得势而失人心,拣起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理而不逞口舌之快,得饶人处且饶人,看似吃亏,实则赢得人心,反而能获取更大好处。

与人交往,意见不和是正常的事情,出现误会也避免不了。因而产生争执,闹起矛盾,引发口舌之争的状况是随处可见。有一种人,他们头脑灵活、牙尖嘴利、好胜心极强。工作、生活中只要是有人与他们发生冲突,不管是大事小事,不管有理无理,都要与对方展开争辩,不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低头认输绝不罢休。他们言语犀利,经验丰富,善于抓住别人语言漏洞,所以即使理在对方,也能颠倒黑白,把理争到他们那方去。

这种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般的人都不喜欢跟他们交往,因为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太较真,太固执。也许在辩论会、谈判桌上,他们是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会遭人冷落,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并不是辩论场,也不是谈判桌,平日里和他们打交道的,只是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和伙伴以及邻居。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邻居朋友是个炮仗,一碰就炸,更不希望自己的工作伙伴是个刺猬,挨着就受伤。

为人处世中,有些人总是仗着自己实力强大,说话得理不饶人,把人说得面目全非,批判得一无是处,好像身边的人个个都不如他,结果招来了他人的嫉恨与疏远,也在无形中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因此,现实生活中,做人应该有雅量,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时时提防自己出口伤人。

想那弥衡,傲岸不羁,因为曹操待他无礼,就出言讥讽,把曹操的文臣武将贬得一文不值。曹操心生怨恨,想杀掉弥衡,又怕担负杀害人才的骂名,就派弥衡去劝降刘表,想借刀杀人。刘表识破曹操意图,再把弥衡送到粗暴的黄祖那里,弥衡最终因为讥讽黄祖而惹来杀身之祸,如果弥衡能放弃固执,以其聪明才学,不难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却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也不是所有人都固执己见,得理不让人,下边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因为谦让而化解矛盾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梁国和楚国是邻居,彼此之间常有矛盾,龃龉不断,关系搞得很紧张。因此为了防备对方,也为了适当地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两个国家就在边界处分别设立了界亭,并派了兵丁把守。

双方不断发生纠纷,好在还没有达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所以双方界亭的士兵也都相安无事。守亭期间,各方在各自的地界内开垦了一些荒地,栽种上一些西瓜秧,既可以调剂生活,又能给士兵们解解馋。西瓜秧种上以后,梁国的士兵吃苦耐劳,勤奋干活,每天除草浇水,因此瓜秧的长势非常好。楚国的士兵比较懒,把瓜秧埋进土里以后,就不管了,让其自然生长。如此一来,不到多长时间,双方地里瓜秧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楚国人很不服气,但是他们又不想劳动,因此想了一个损招,在一天夜里,偷偷跑到梁国的瓜地里,把西瓜秧全部折断。

第二天去地里除草浇水的梁国士兵一看,非常愤怒,赶紧报告了边亭的县令,并建议说也去把楚国的瓜秧全部弄坏。县令听了以后,劝阻他的手下:“既然楚国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还要去学习,那不是在学坏吗?从现在开始,我们帮楚国人把瓜秧弄好,这不是显出我们的好了吗?”梁国界亭的人听县令说得有理,就同意了。楚国人本以为折断了梁国人的西瓜秧肯定会被报复,谁知道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相反自己地里的西瓜秧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一调查才发现是梁国人每天半夜里帮他们除草浇水。楚国界亭的人赶紧把这一消息报告了楚国的边亭县令,县令听了十分感动,就把这事情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得知这件事情以后,为梁国人的大度以及睦邻友好的精神所打动,亲自准备了厚礼向梁王致歉,这件事情也让两国的关系变得友好起来,双方很长时间都互相帮助,关系很密切。

“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给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有回旋的余地。梁国县令低调,看似吃亏的做法不仅感动了楚国,避免两国间的纷争,还显示梁国人的气度,赢得楚国国王的尊敬,让他特备厚礼致谢。如果梁国人得理不让人,一味去指责楚国人或者扯断他们的瓜秧,很可能导致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引发两国间的战争。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把对方“赶尽杀绝”,有可能激起对方的斗志,狗急了还跳墙呢。把人逼急眼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可能是“不择手段”,结果肯定会造成伤害,就像把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家中的器物、家具。如果放它一条生路,老鼠“逃命”要紧,便不会对屋里的东西再造成伤害。

低调做人的智慧:

对方无理狡辩,明显理亏,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放他一马,他自然会心存感激,来日相见也好说话。相反,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争三分,不仅给人的印象不好,让人觉得涵养不够,而且影响人际交往,这绝不是一个心智高明,谦和低调的人所能做的事情。

12.好为人师不如虚心求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才能本是好事,但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却不值得嘉许。反之,低调做人、虚心求师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在公园的跷跷板上,一个人上则一个人下。在社会交往中,也是如此,两个人本来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显得高明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自然就会被比下去。每个人都有荣辱之心,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就可显得比别人高明,好为人师就是其中的典型。

为人师的潜台词就是比别人高明,而好为人师则是不管别人有没有需求,愿意不愿意,都主动表现,但结果往往有可能使对方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可能采取不友好的态度。

有一个寓言说的就是这样: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天,一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当它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饮水,便立刻走上前去,很严肃地说道:“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就没了。”老山羊害怕大鸟不听劝告,还反复地讲了许多大道理。

大鸟没有吭声,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大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自己胡子长就冒充懂道理,还喜欢指点别人。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也许是出于一番好意,却没能得到大鸟的认可——表面答应,背后就讥讽,原因就在于它“好为人师”。

一次,小王在小区里见到有人争执,便上前问明缘由。原来,是一位下棋者和一位旁观者之间发生了矛盾。

下棋的时候,旁观者本应该保持沉默,但这位旁观者却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总爱指指点点。后来因为和下棋的人意见不和,因而引发争执。二人怒目相视,就差拳脚相向了,后来在众人劝解下,才将一场矛盾化解。

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好为人师的人总是喜欢指点、纠正别人的观点。

在生活中每每见到一些人看见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先在旁边观望,后来感觉不过瘾,干脆上前指手画脚,如此这般地指点一番方能尽兴。

经常能看见小区里边有下棋的,旁观者围成一圈,见到情势危急的时候,早就不记得“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句话,七嘴八舌开始支招,更有甚者,越俎代庖,直接上去参战。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比较高明,可以为别人指点迷津,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种“好为人师”的表现不见得就有人领情,因为这种自显高明的做法,无形之中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看起来是好意,实际上损害了别人的自尊。

“好为人师”的人有的是出于一番好意,主要是想帮助别人纠正错误,助人为乐,有的则是为了显摆,出风头,炫耀自己的能力,是为了表明自己高人一等。

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也甭论观点是对是错,好为人师的行为基本上是不怎么受人欢迎的。中国古代有个叫钟弱翁的,就因为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成为笑柄。

钟弱翁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能书会画,却因此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贬低当地挂在碑匾上的字画,总喜欢把原来那些字画消除掉,自己想一些新东西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他的水平并不是很高明,写出来的东西很一般,人们对他这个习惯非常反感。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地方,那里的山中有个寺庙,寺庙里有一个修建得很漂亮的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阁楼下面,欣赏风光。阁楼上有个匾,上写着“定惠之阁”,旁边题字人的名字因为年代久远,蒙上灰尘而看不清楚。

钟弱翁老毛病发作,又开始肆无忌惮地评说匾上文字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匾来修改,可他把匾擦拭后仔细一看,却发现这字是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钟弱翁见状赶紧转弯说:“像这样好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呢?”就命令为字刻了一个石碑。

好为人师者多半都自以为是,为显示自己高明不顾别人感受肆意去贬低他人,实为做人处世之大忌。

好为人师是人际关系的障碍,每个人都有排他性,因此,即使知道自己不对还极力去掩盖。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别人的指点和帮助,但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指点别人在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但不可强求,更不能让别人坚决服从:

要么你德高望重,在某些方面已经是权威,如此一来自然没有显摆之嫌,而且对方即使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会尊重你的看法,愿意把你的看法作为借鉴。

要么你和对方关系极好,从朋友的角度出发你可以直接告诉他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么做会更好,对方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一起探讨。

要么你是长辈和上司,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们你的经验和处世之道,也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否则,如果是出于显摆自己这个意图的话,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免得像寓言中的老山羊那样——出了力还不讨好。

低调做人的智慧:

好为人师,不如虚心求师。与其处处显摆自己,惹人讨厌,还不如降低姿态,虚心求师。每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寻找别人的长处虚心请教,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仔细询问,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13.批评他人要低调

批评是对对方错误言行的一种否定,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改正错误。低调谦和的态度、诚挚中肯的语言显然要比讥讽挖苦、训斥责骂来得更有效一些,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难免会出现错误,如果同事、伙伴、朋友、下属在工作生活中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时,该如何去让他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呢?

一阵狂风暴雨的训斥责骂?一通绵里藏针的讥讽挖苦?还是一番谦和诚恳的劝诫引导?

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胡老师遇见了早年认识的某文艺评论家。这位仁兄向来不讲原则,所写的评论乱七八糟,胡乱吹捧。胡老师于是想跟他开开玩笑,略微批评一下这位昔日的朋友,在两人见面问好之后,就对这位评论家说:“好久不见,没想到您对天上的星宿也很有研究,还是一个天文学家,最近几年发现了很多星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这位评论家听了有些发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胡老师搞错了,忙说:“胡老师,您可真会开玩笑,您知道我一直是搞文艺评论的,根本不懂得天文地理知识,更没发现什么星星,您大概是弄错了。”

胡老师很严肃地说:“我怎么会弄错呢。在您这几年的评论文章里,经常看到您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这不是好多的星星吗?想不到您还有这一手,悄悄地做了非凡的‘天文学家’。”

听了胡老师的这番话,评论家的脸是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了。

本来胡老师是想用幽默的语言,善意地批评一下这个胡吹乱捧、不负责任的朋友。但胡老师的话饱含了讥讽,充满挖苦的意味,显得过于尖锐,看似幽默风趣,实则尖酸刻薄。他的奚落嘲笑大大伤害了这位文艺评论家的自尊心,根本让人无法接受,因此两人闹了个不欢而散。假如胡老师能用温和劝诫的语气,谦和诚恳的态度,也许他们之间就不用搞得这么僵,那位评论家会接受胡老师的意见也说不定。而现在这么一来,朋友肯定是没得做了,很可能还成了仇人。

如果别人出现了什么错误,委婉地指出来,尽可能采用劝导的方式让他纠正错误,即使批评,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尽量谦和低调,不能讥讽挖苦、嘲笑辱骂,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谦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不仅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使得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飞行员,名叫胡佛,技术一流,胆识过人。曾经做过多次飞行表演,在美国的飞行员中非常有名。现在可能听说这个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件差点要了胡佛命的事情却广为流传。

有一次,胡佛出去参加飞行表演,在返回的途中发生了意外。在距离地面300米高空的时候,胡佛发现飞机的发动机突然熄火了,这往往意味着机毁人亡。胡佛的飞机里还有两个人,也就是说三个人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了。胡佛不愧是著名的飞行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把飞机降落在机场,虽然飞机严重损坏,可是人却安然无恙。走出飞机驾驶位置的胡佛立即对飞机作了检查,原来是因为燃料加错了。

回来以后,胡佛说要见一下那位帮他维修飞机的机械师,人们都以为他要狠狠地批评那位粗心大意的机械师一顿,毕竟这么大的失误,一架造价昂贵的飞机基本上报废了不说,差点还让胡佛三人一命呜呼。胡佛见了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以后,完全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做,他走过去揽住机械师的肩膀说:“为了相信你不会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明天要起飞的F-16还要你来维修。”依然沉浸在紧张、沮丧、痛悔情绪中的机械师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胡佛离开以后还没醒过神来。当然,胡佛成功了,他给了这个机械师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诲,同时也让自己的形象刻在人们的心中。

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不但能够让犯错的人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而且能体现个人的境界。胡佛的做法肯定让机械师一辈子难以忘记。相反,暴风骤雨的斥责可能会激起别人的反抗,绵里藏针的嘲讽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就算他们认识到了错误,在改正的时候也会有抵触情绪。

低调做人的智慧:

恰到好处的批评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处世技巧、做人的智慧。要想达到这一步,低调谦和的为人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14.虚怀若谷,人亦近之

孟德斯鸠说:“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低调为人,人们喜欢接近;骄傲狂妄,自以为是,无形之中就被人拒于千里之外。

现在社会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有能耐,于是就自以为是;认为什么都懂了,自以为天下才学无人能出其右。但是实际呢?下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范。

有一位年轻人,自幼聪明好学,三十刚出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志得意满,自我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因此找工作总是挑三拣四,这个感觉不好,那个也看不上眼,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仍旧待业在家。他父亲看他这样子深感焦急,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倒是这个年轻人脾气依旧,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慧眼识英才的伯乐,等到时机一到,自然就能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了。

一天他父亲接到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说需要几个人帮忙管理农场。这位父亲一转念,想到这个眼高手低的儿子,就把年轻的博士生叫到跟前,问他是否愿意去农场待一段时间。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想到可以去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农村,立即来了兴致,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去了那个农场。

到那以后,农场的主人先带他去周围参观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四处走动走动以熟悉地形。过了几天,年轻人来找农场的主人,依旧是很高傲自大的样子,问道:“你这里有什么新鲜有趣、值得我去做的事情吗?”农场的主人早就从他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他的性格,也想趁机磨磨他的性子,就说道:“挤牛奶比较有意思,你会做吗?”

年轻的博士生很不屑地说:“不就是挤牛奶吗?有什么难的!”

农场的主人就给了他一个铁桶,一个凳子,跟他说:“你去把铁桶挤满了以后就回来吧。”

年轻人带上铁桶和凳子,兴冲冲地去草场那边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年轻的博士生没有回来,两个多小时,他还没有回来,一直等到天黑了,农场的主人发现他还没有回来。于是农场主人就拿着灯去找,眼前的场景让他哭笑不得。

只见博士使劲地拽着一头奶牛往凳子上按,奶牛拼命挣扎,博士生累得气喘吁吁。他的身上到处都是泥土,衣服也破了几处,就连脸上也不知道是碰的还是摔的,有几处淤肿,眼镜也不见了,情形说不出的狼狈。再看看铁桶,里面什么也没有。

农场主人叫住了年轻的博士,把他领回了屋子,等到洗漱了以后,才心平气和地问:“挤牛奶不是很容易吧?”

洗漱好、回过气的年轻人把头一昂,胸脯一挺,不以为然地说:“挤牛奶还不简单,难的是怎么让奶牛坐到凳子上去。”

骄傲的年轻人碰到了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他劳心费力也不能把牛奶挤进桶里,但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谦虚的意思,不能不让人摇头感叹。

相反,孔子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去多多学习,尤其是有着骄傲情绪的人更应该借鉴借鉴。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他周游列国时,在一次外出的时候,却被一个小孩子难住了。

那个孩子非要让孔子回答他两个问题才给他让道,孔子没有办法就答应了。于是小孩就问他,为什么鹅的叫声那么大?

孔子不以为意,觉得这个没什么难的,就随口说,那是因为鹅的脖子长。不料小孩紧跟着问,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那么大呢?

孔子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这件事情过去以后,他惭愧地对学生说:“这件事情上我确实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还有一个故事,也跟孔子有关。

据说孔子一次去各国游历,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不知他们为何争得面红耳赤,他就好奇地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更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要远一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刚好相反。

孔子问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大,像马车上的轮子一样,等到正午时候就变得像碗口那样小,我们看东西不都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孔子考虑了一会儿,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另一个小孩不服气地说:“太阳刚出来时气温很低,天气凉爽,但是到了正午以后非常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这不正是说明了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快吗?”

孔子听了以后,觉得这种说法也没有错。

两个孩子于是问孔子哪个说得对。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就老老实实承认他不知道,结果被两个孩子嘲笑了一通。

孔子的学问知识不用说,那是很渊博的了,可是他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仍然坦白地承认,即使面对的是几岁的小孩子,就算被嘲笑,也没有自以为是,强词夺理。与那个年轻人的骄傲自大相比,孔子的虚怀若谷很值得人们敬重和学习。

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尤其是在稍微有点成就的时候。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就写道: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同时巴甫洛夫也认为: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低调做人的智慧:

“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宽阔。只有空,才能容得下东西,才能容得下别人,才能让别人接近你,而自满,除了你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想想那个年轻人吧,再回忆一下那些先贤们,为人不可恃才傲物,大可和逊恭谦,人生的路会更好走。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