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天,我去看望家乡的一个老朋友。在奥地利,五月是一个连空气都洋溢着浪漫的月份。朋友的女儿一直是个美丽快乐的女孩。她一走进房间,整个人就显得神采奕奕,笑容是那么灿烂,眼睛闪闪发光,步履轻盈。后来我才知道,她恋爱了,而且这是她的初恋。
两天后当我又见到她时,她的笑容已不复存在,双眼无神,脚步沉重。这个女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她的初恋结束了。她眼前的生活不再充满阳光,无尽的黑暗几乎要将她吞没,她说她将永远、永远不再快乐。
“如果爱情让我们充满伤悲,我们又为什么要陷入爱情?”她哽咽着说。
“你不能要求得到爱情。”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考分析说,“因此,命令爱情结束也是无济于事的。”
为什么情感来去自由而我们却无法掌控它?这其实并不稀奇,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当脑垂体开始发送激素信号,我们身体里的某些器官便开始分泌性激素。这个过程一旦开始,我们便无法逃脱。谁又能对抗自然力?青春期是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身体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让我们忐忑不安,心智也逐渐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使青春期结束,也不能保证这种不安同时结束。“心,是你灵魂的归属。”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早在500年前就曾说过。如果心碎了,灵魂便失去了归属,所以你会有失落感。
“如果生长在美国,又会怎样?”很多中国人问我。其实,美国孩子也有同样的忐忑不安,没有哪个美国男孩或女孩会在某天早上一觉醒来就意识到自己是个成人了。无论出生在哪儿,我们都是同样的人类,不同的只是环境。
生活在纽约或波士顿会不同于生活在经常把宗教作为道德规范的美国中西部乡村,因为美国有很宽泛的自由,但它也有很严苛的道德约束,正像有些青年所说的“倒退并守旧”。无论生长在中国还是美国,终究都会有一个崭新的成人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第一次恋爱会让你开心,而第一次失恋也会让你心碎。
当你认识了某个让你心跳加速的人时,彼此想法接近、交流顺畅是你们交往的重要基础。一旦情感占了上风,你所看到的往往就不是真实的一面,而只是你自己的幻想了。如果这时你还能想起你为自己设立的那些原则,那将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个时候,你恐怕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了。
你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吗?有共同的价值观吗?有共同的目标吗?他(她)是那个能真正倾听你声音的人吗?你的家人赞成还是反对你们的关系?初恋通常不会持久,因为当中有太多幻想的成分,缺乏维持长久关系所需要的联结因素。
但如果一切都太迟了怎么办?如果你已处于一场爱情剧的结尾处,该怎么办?我知道,无论谁跟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他们都无法减轻你的痛楚。但如果你说出来或者写下来,也许能起点作用。把你失去的爱化作一封信,将一切情绪都放入其中,比如你想拿东西扔他、指责他、骂他,或求他回到你身边,所有你想做的事都可以写在信里。这封信不必寄出,重要的是,你要借此卸下心中的包袱。
虽然你现在不信,但其实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恰恰是你在找到那个真正“对”的人之前的一种重要体验。我很喜欢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爱的本质”的观点:我们都曾经是那个整体的一半,上帝嫉妒人类的快乐,于是把人分成两半。从此,每一半都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在某个地方,你的另一半正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