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者也要会装弱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中讲到:海滩上有两种蓝甲蟹,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一种性格凶猛无比,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另一种性格温和,遇到敌人,很少做出反抗。而是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打它、踩它,它都像死去了一样,不跑也不动。过了几千年之后,那种性格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却繁衍的越来越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
后来,经过动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性格强悍的蓝甲蟹因为好斗和不知躲避,不是在相互残杀中死掉,就是被天敌吃掉了一半。而会装死示弱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才得以平安地生存了下来。
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将毫不示弱的精神称之为勇敢,但时时处处都毫不示弱的蓝甲蟹却渐渐被自然界淘汰出局了。由此看来,示弱不失为一种趋利避祸之法。
李康在《命运论》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草,流必湍之;行高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嫉妒”、“遭人非议”似乎难以避免。而示弱却是一种有效地趋利避祸的智慧。学会了“佯装示弱”不仅不会让你成为争名夺利的游戏中的受攻击者,反而会提升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亲和力,换来别人的尊重。
沈从文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小说写得好,享誉世界,还差一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修养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他却总是自认授课技术一般。于是,在每次上课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彩。
示弱,是与人为善,低调处事的表现,甘心“示弱”的人必是强者。越是放低位置,降低姿态,越会显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越能获得人格尊重。如此一来,更利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使强者更强。
而且,当你以较低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能减少一些冲突,还容易被他人接受。尤其在对峙双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请再说一遍”之类谦恭的言语,会使对方觉得你富有涵养和人情味,真诚可亲,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是讲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促成西汉中兴。汉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在臣子面前,向来非常“守拙”,才得到了老臣陈平、周勃等的忠心辅佐。
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装弱”的强者才能处处受欢迎,而那些大肆张扬,傲慢无礼的人通常是遭人反感厌恶的。柴斯特·菲尔德说:“如果你想受到赞美,就用谦逊去作诱饵吧。”可见“示弱”不仅是厚灰的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获胜的力量。
懂得示弱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是他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低的位置,不吝于向别人请教。
古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一个杯子,如果不能把其中的水倒掉,又怎么能接受新的甘泉呢?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在众人之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因而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可以说,“强者装示弱”不是虚伪,而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和修养。
在人生的舞台上,那些善于示弱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和成功的机会,那些妄自尊大、炫耀自己、贬低别人的人总是令人反感厌恶,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成功之路也因此处处受阻。
2.韬晦养身,伺机夺权
孔子在主张入世的同时,也提出了“隐”的观念,“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以理解为,在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中要积极表现自己,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善于忍耐,等待不利之时过去,就可能完全改变现状,解决问题,使困难变得无阻于你,甚至让困难给你带来全新的机遇。
隋末唐初的李密是一位乱世的枭雄,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难。他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公元618年,李密败在东部王世充的手中,因势力穷尽暂时归顺李唐。尔后又起兵叛唐,失败后被杀。
这不能不提到一位魏先生。他生于北周,除博涉儒家经籍外,对于乐章尤为精通,但其人生性淡泊,不喜欢当官,以琴瑟为友,以饮酒为乐。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期,他避世乡野,过着隐者的生活。
隋大业九年,隋朝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反隋,由于他很好地利用了时机,势力发展得很快。在短短的时间内,他集结了10多万兵力,并且围困了隋朝的东都洛阳。但是,杨玄感在此之后,却多次失去有利的战机,逐渐走入困境,后来,被隋军在阌乡击败。杨玄感战败身亡之后,党羽四散。李密作为他的谋士之一,是朝廷要捉拿的要犯,罪在不赦,无奈,只得只身逃往雁门。
三十六计走为上。对一个屡屡受挫的失败者而言,也只能忍一时,先保存自己。一次次遭受挫折和处于困境的李密,别无他法,只能先忍受住挫折、失败的考验,慢慢再图东山再起。
李密逃到雁门,为躲避朝廷的通缉,改名换姓,操起书本,当教书匠糊口;而魏先生恰巧逃避战乱也生活在雁门。魏先生与李密有同乡之谊,两人相叙之后,经常相互往来,并不时探究些音乐方面的问题,各自摆出与世无争的超脱模样。但是,任何超然的议论总难免透露出议论者的情志和性格。李密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而又生性聪明的人,在与魏先生的交谈中,便不自觉地流露出他的才能,流露出他失意之后的情绪。这一切自然都引起精于乐道又善于察人的魏先生的关注。
一天,二人又相聚于茅屋之中,屋外依然是和风清徐,但屋内的魏先生话锋已不似寻常。他以玩笑的口吻对李密说道:“我看你气色沮丧而目光不稳,心旌摇动而谈吐含混。请允许我对此妄作猜测:气色沮丧必然是因为事业破败所致,目光紊乱也必是胸无主见所致,心旌摇动则是精神未定的表现,至于谈吐含混、欲言又止,这必定是心中有事想找人商量啊!”魏先生这番话揭出李密的心底隐事,李密如坐针毡,外露不安之色。魏先生见状,知道自己所断无误,随即单刀直入挑开李密的真面目说:“今天朝廷上下都在搜捕杨玄感的党羽,你恐怕也是反抗杨隋暴政的人吧?”魏先生这一句话,如晴天霹雳,震得李密愕然良久,然而心中则深深地为魏先生犀利的目光所折服,连忙起身,对魏先生说道:“先生高明能识我,先生的睿智又何不能救我呢!”
魏先生见眼前的李密态度诚恳,便以诚相待,说道:“你既没有帝王的风姿,也不是做将帅的人才,恕我直言,只是乱世的雄杰啊!”然后,魏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分析了当时群雄争起的形势,指出李密要想富贵,唯一可以选择的是投奔拥兵晋阳的李渊。李密依计而行,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开国名将!
由此可见,等待是一门艺术。有许多事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等待中抓住时机,以体现一种坚忍顽强的精神。
忍耐是通过一定的修养获得的一种美好品格。世事纷繁、人心复杂,充满着偏见,也存在着误解,记住宋朝吕本中所说:“惟不能少自忍者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3.避其锐气,忍弱斗强
刘邦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楚汉战争以刘邦获胜告终,充分说明了刘邦在斗智方面的确超过了项羽。
刘邦东进之后,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项羽本来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彭城,急忙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汉军在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璧(今安徽宿县)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濉水竟被尸体堵塞了。只有刘邦和几十名骑兵奋力逃脱,但他的父亲和妻子吕后却被项羽抓获。
刘邦不得不吸取教训,认识到硬拼下去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不能这样玩下去了,要玩就玩虚的。老子说:“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刘邦开始动脑筋,三天两头与张良陈平一起谋划,什么奇招怪术都想到了。
刘邦斗智,做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在荥阳战役中,项羽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想答应刘邦,范增马上进行阻止,他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见范增从中作梗,就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等项羽派使者来劝刘邦投降时,刘邦就让人先摆出盛情招待的样子,送去精美的食品;等见了使者,又故意惊奇地说:“我们听说是亚父的使者来了,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接着就将精美的食品拿了下去,换来不好的饭食。
使者受到不公平待遇,非常生气,回来向项羽告状。项羽不知其中有诈,就怀疑老范在背叛自己,私下和刘邦交往,从此再不听他的计谋了。范增很痛苦,他对项羽说:“现在天下局势已定,大王您自己多保重,我还是回家做一个平民百姓吧!”范增一气之下离开了项羽。项羽刚愎自用,没有智谋,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假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
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相持不下,对峙达几个月之久。项羽急于和刘邦决战,因为持久战对他不利:刘邦的粮草供应顺畅,而他的粮草供应却常遭到彭越的袭击。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同时迫使刘邦投降,项羽就把原先俘获的刘邦的父亲押到了两军阵前,他对刘邦说:“你如果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
刘邦知道项羽在要挟他,便故意表现出自己的无赖:“我和你曾经‘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了。你要是一定要煮了我的父亲,那就请便吧。不过,别忘了给我也留一碗肉汤。”项羽听了气得咬牙切齿,下令将刘邦的父亲杀死。旁边的项伯赶紧劝道:“将军,现在谁能得天下还很难说,何况争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人生死安危的,杀了他的亲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相反倒会增加双方的仇恨。”项羽听了,只好命人将刘邦的父亲带回去。
汉四年八月项羽被迫与刘邦议和,约定以鸿沟(今荥阳东南)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机追击楚军于固陵,并调令韩信、彭越等人率兵围歼项羽。第二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处于弱势时,不能心虚力怯,一旦让敌手抓住你的弱点,攻击起来,你只有一败涂地。自己处于弱势,不惊慌,不恐惧,忍弱斗强,刘邦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打败了一个个对手。
暂时的让步,为的是规避对手的锋芒,可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处在弱势的时候最害怕的不是对手的强大攻势,而是缺乏容忍,自己先打败了自己。被人打败,除了骄傲与轻敌,就是把对方看得太强大了,不会利用“避其锐气”的战术。
自强不息所倡导的刚强有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的人生态度,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计后果地蛮干。积极进取的精神包含着智慧与谋略。弱者欲战胜强者,必须以智谋才能取胜。
4.伪装自己克敌制胜
想学厚灰,必须先学会伪装,尤其是在遇到强敌的时候,伪装自己,退让一步,等待峰回路转的机会。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才是能屈能伸、方圆做人的至高境界。
北宋年间,有一位孙员外开了一间典当铺,生意一直还算红火。这一年,年关将近,孙员外在店里间查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询问一番,原来是同乡的一个穷邻居张老叟正在与伙计争吵。孙员外一向谨守忍耐为上、和气生财的信条,便先将伙计训斥一番,然后再好言向张老叟赔不是。可是张老叟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
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掌柜的诉苦:“掌柜的,这个张老叟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在我们店里当了些衣物,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拿不出当衣服的钱。我刚想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怪我,您要替我做主啊。”孙员外听后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然后请张老叟坐到桌边,语气诚恳地对他说:“张老叟,我知道你的苦衷,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儿的衣服穿。这只是小事一桩,谁让大家都是街坊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什么事都好商量。”
孙员外不等张老叟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从张老叟典当的衣物中,找几件棉衣来。然后,孙员外指着这几件衣服说:“棉袍是大冷天里不可缺少的御寒之物,罩袍是你出门拜年时用得着的,这些孩子们的棉衣自然也是要穿的。你先都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急着用,可以先放在我这里。”但即使这样,张老叟似乎还是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往外走。孙员外也并不在意,仍然客客气气地含笑将张老叟送出大门。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张老叟当天夜里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当铺的街坊家中。张老叟的家人就颇为无理地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张老叟,与他打了好多年的官司。最后,那位开当铺的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很多银子四处疏通,好不容易才将此事摆平。
原来张老叟因为负债累累,家产早已典当一空,当他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孙员外的当铺里吵闹滋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孙员外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张老叟觉得要死也不能坑害这样的人,于是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一家进行敲诈。
事后,有人问孙员外怎么会知道张老叟会以死进行讹诈,从而忍耐让步,躲过了一场几乎难以躲过的灾祸?孙员外说:“我并没有想到张老叟会走上这样的绝路。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好汉不吃眼前亏嘛,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大的灾祸。”孙员外以惊人的忍让,避开了大的灾祸。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其和狗争道被狗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难免被狗咬伤,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暂时地伪装示弱,才能最终克敌制胜。
当年韩信挎着剑也曾一度落魄街头,遭到街霸戏弄,人家甚至让他钻裤裆。韩信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最终出人头地。而水浒好汉杨志曾经落魄街头,都到了卖刀的境地,结果还遭到街霸牛二的戏弄。杨志却不知好汉不吃眼前亏,一怒之下,将牛二斩杀,自己也因杀人获罪。
两者相较,韩信吃的其实是眼前的小亏,而避免了今后的大亏,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呢。但杨志恰恰相反,终究断送了前程。这也证明,真正的英雄好汉都是善于伪装自己,克敌制胜的。
5.以弱示强,以退为进
学会示弱,这并不能代表你的蠢笨,相反,正是此举让你达到了大智若愚的厚灰境界。
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乃至争权夺利的斗争极其复杂,有时瞬息万变。因此忍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是成就一番功业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隋朝的隋炀帝十分残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因为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所以导致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但是,唐国公李渊悉心接纳当时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很多人都来归附。隋炀帝对他颇有猜忌。有一次,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他,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在不高兴之余,多少有点猜疑之心。便向自己的妃子——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求证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于是更加谨慎起来。李渊曾多次担任朝臣和地方官,所到之处,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故意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李渊在自己的实力弱于隋炀帝的时候,在其面前假意伪装自己,败坏自己的名声,降低自己的威信,都是为了避免成为隋炀帝的靶子。忍了一时之气,便赢得了准备时间,最终异军突起,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无独有偶,明朝的名臣张居正也是低头不低人的聪明人。明穆宗去世后,遗诏由高拱等人为顾命大臣。但冯保篡改了诏书,改成高拱、张居正、冯保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
当时,朝廷中最有实力的就是丞相高拱和内宫太监冯保,张居正为了避免成为二人较量之中的靶子,总是表现得很低调,从不与之相争,甚至做出依附、谄媚之态,以求麻痹对手,为自己在暗中不动声色地广纳人缘,积蓄力量登上相位做着准备。
内宫太监冯保按顺序本当升为司礼太监,但因高拱推荐了其他人而落选,所以对高拱怀恨在心。冯保为人狡黠奸诈,但张居正依然以低姿态与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张居正在高拱未当首辅宰相之前,就尽心与他结交,两人互为钦佩,经常称赞对方的才能,等高拱做宰相之后,张居正又紧紧追随他。高拱为人性格直爽而倨傲,很多人因受不了他的役使而离开了,唯独张居正能够卑辞以事,始终没有离开。
高拱为了除掉内宫太监冯保,上书历数其专权的种种弊端,并作了其他准备,满以为可以一下子把冯保驱逐出朝。但张居正为了使二虎相争,暗中把一切准备情况都告诉了冯保,并表示会支持他。
这一天,朝廷大集群臣,宣读两宫及皇上诏书。高拱本以为计谋成功,谁知冯保早已向皇太后哭诉并列举了高拱专权的罪状,太后当场拟旨,历数高拱的罪状,解除了他的一切官职。
高拱又惊又怒,悲伤得趴在地上不能起身,张居正连忙把他扶起,雇了一辆驴车把他送走。此时的张居正,依然在高拱面前扮演着卑微的“随从”的角色,因为他知道,过早地暴露自己依然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只有长久地保持低姿态才能长久地处于优势之位。
果然,后来神宗亲政,重理高拱旧案,赠他太师头衔,追加文襄名号。张居正借机向朝廷请求恢复他的官职荣誉,神宗对张居正大加赞赏。就这样,张居正在宫内宫外,前朝今朝,都游刃有余,稳稳当当地升官、做官。
低头不低人,在强势面前低一下头,不仅不会让自己矮人一等,还能赢得别人的信赖,降低对手的警觉,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实在是最英明的选择。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该示弱时绝不示强。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著,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俗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没错,大丈夫能屈能伸,低头不低人。这是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啊!
6.绵里藏针,变被动为主动
轻易发怒的人,并不能占据主动,相反,失态般的说气话也只会让人蒙羞。所以在与小人较量时,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要被他的三言两语就给激怒了,而要绵里藏针,征服对方于无声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变被动为主动。
飞扬跋扈的拿破仑将军爱发怒是出了名的,而聪明的奥地利使者梅特涅,却巧妙地利用“绵里藏针”的方法,在与拿破仑的对决中,以弱克强,变被动为主动。
在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了反攻战争。拿破仑虽然仍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还是每况愈下。而此时,法国的盟国奥地利的态度则变得十分暧昧,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向拿破仑提出了种种条件,但拿破仑断然拒绝了这些条件。
一天,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利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俄国沙皇会谈的结果。
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拿破仑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得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拿破仑越说越火大,“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拿破仑已经因为愤怒,而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这头好斗的野牛。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
拿破仑被彻底激怒了,声称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战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备有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等等。拿破仑甚至激动地说:“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太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在梅特涅这无言的蔑视下,拿破仑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这明显是一种威胁,但是梅特涅无动于衷。
见威吓不成,拿破仑突然献媚地问道:“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你的易怒已经把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一贯以权谋多变著称的统帅拿破仑,竟然在梅特涅的面前因为暴躁、易怒而失去了所有的主动优势,真是不能不让人为梅特涅的巨大胜利而叫好啊!
可见,运用绵里藏针的方法,在争取主动权方面是多么有效的。面对对手,只要你能保持心情平静、适当的绵里藏针,然后巧妙的对付他,最后胜利的必将是你。
有一次诗人歌德的作品,被某一位无知的德国批评家进行了尖锐的指责,歌德当然不能示弱,于是也进行了反批评。结果是这位批评家对此耿耿于怀。
一天,歌德在公园里散步。那条小路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恰巧,那位批评家迎面走来。批评家冲歌德嚷道:“我向来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不慌不忙地让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说;“而我恰恰相反。”这个无知的批评家像斗败的公鸡一样,红着脸急匆匆走了。
无独有偶,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学者去访问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想污蔑一下海涅。他明知道海涅是犹太人,便这样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塔希提岛吗?”诗人说:“不知道为什么,你说吧。”学者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十分冷静地回答说:“不过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要是我们一起到塔希提岛上去,那时的情形将会怎样呢?”这个学者顿时语塞无言,十分尴尬。
发怒只会使你的主动权在发怒的过程中消耗殆尽,自尊心也会因此严重受挫;而聪明人则懂得绵里藏针,后发制人。所以,无论是企业家那刚毅稳健的气质,还是外交官那彬彬有礼的谈吐,或是政治家那稳重雄健的言论,都离不开绵里藏针的技巧,在这方面我们也不应该落于人后。
7.卧薪尝胆,等待最佳时机
精通厚灰之道者,定当甘于卧薪尝胆,忍人所不能忍,渴望成就一番大事者也大多如此。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一生难免要面对许多坎坷和不平,处于逆境之时,卧薪尝胆是必要而明智的,这不是懦弱,而是为了等待最佳时机出击,一击命中!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作为史官,生前没能完成著书立说的愿望,临死前嘱咐司马迁一定要继任史官,替自己完成著书立说的遗愿。父亲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他一刻不忘父亲遗志,于是开始动手编写《史记》。但天有不测风云,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宫刑。
司马迁为了不辜负父亲的遗愿,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竟之业。他在狱中给好友任安写信,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坚持写作《史记》的原因和完成的决心。
获赦出狱后,司马迁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55岁那年最终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古语说:“知耻而后勇。”能够做到卧薪尝胆,才是真正的勇者无惧。大丈夫宠辱不惊,面对巨大的屈辱,也能做到忍辱负重,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磨炼意志,以忍人所不能忍的坚定信念,造就战胜困难的强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为了保全实力以图反击,勾践决定忍辱负重,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忍一时之苦,图万代霸业。越国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越王穿着草鞋,戴着樵夫才戴的帽子,割草喂马。越后穿着已经都没了边的破衣裳,打水、扫地,清洗马厩。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夫差常派人观察越王夫妇的动静,见他们只是埋头干活,而无一点怨恨之色,终夜亦无叹气之声。因此,夫差以为他们已无思乡之心,渐渐放松警惕。
后来吴王夫差生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日夜服侍,不离左右。一天,勾践又到夫差的病榻前探视,正巧夫差大便,他上前揭开便桶盖子,反复察看,用手取了一块粪便放在嘴里,判断夫差的病情,然后跪下禀告道:“臣懂点医道,恭喜大王,龙体就要康复了!”吴王夫差本来害的不是什么大病,过了几天,果然病好了。吴王很感激勾践对他的一片忠诚,便决定放勾践回国。
勾践结束了在吴国的囚禁屈辱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国。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越后也完全抛弃了安逸的生活,亲自领导着宫女们到山上去采芋,在宫里养蚕,织帛……每天总是早早起来,很晚睡下;属下吃什么食物,勾践也吃什么食物。
越后甚至亲自带领着宫女们日夜不停地织布。织成的葛袍,上面用各色彩线绣着越国的山川、林木、珍禽、异兽……不但颜色鲜明,而且是生动鲜活,被一片连绵不断的蓝色和红色的彩霞衬托着,更显得艳丽夺目……勾践将葛袍连同其他许多奇珍异宝,一起晋献给了吴王。夫差见到越后亲自织的葛袍,非常高兴,愈加相信越国对吴国的忠心,同时将原来占领的二百里越国的领土,归还给了越国。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他国家打仗。他还听信伯嚭:吴国宰辅的谗言,杀了忠臣伍子胥。
而越王勾践和他的王后,经过20年的忍辱负重,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最终打败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从此,勾践确立了他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人所不能忍,吴国的失败早已注定。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间的经历的磨难,值得大家细细体味。
想学厚灰,卧薪尝胆的气魄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会在逆境中出奇制胜。
8.隐藏自己,敢示弱者强
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必然要有强者和弱者之分,而我们只能选其一的话,那么,无论是谁,都一定希望自己是那个强者。但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呢?是到处逞强耍狠的是强者,还是隐藏自己实力的是强者呢?相信懂得厚灰处世哲学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有一天,华盛顿身穿大衣独自一个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有一个认出他。在一个地方,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正在修筑街垒。
那位下士把自己的双手插在衣袋里,对抬着巨大的水泥块的士兵们发号施令。尽管下士的喉咙都快要喊破了,士兵们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不能把石头放到位置上。
士兵们的力气快要用完了,石块眼看着就要滚下来了。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上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适当的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并表示感谢。
华盛顿问那个下士说:“你为什么光喊加油而让自己的双手放在衣袋里?”“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那下士鼻孔朝天,背着双手,很不以为然地回答。
华盛顿听了那下士这样回答,就不慌不忙地解开自己的大衣纽扣向那个傲气十足的下士露出自己的军服,说:“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那个下士这时才知道自己面前是华盛顿本人,一下子羞愧到了极点。
华盛顿在傲慢的下士面前,甘当配角的做法,看似降低了身份,却得到了士兵的拥戴,实则高抬了身价。
隐藏自己同样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隐藏自己、低调处事,不仅会为自己赢得了人缘,也为积累能量做了充分的准备,为自己能够更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偶尔隐藏自己又有何妨呢?
实际上,隐藏自己表面上看是一种软弱,但实际上可以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从而更加信任你。如果你处处高调、处处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甚至很容易对你产生反感,使你们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为了赢得更多的朋友,也为了事业上进行得更加顺利,你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9.假戏真做,相对而动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自命不凡,他们心态浮躁,迫切地想用一些不实际的想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结果往往是眼高手低。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需要年轻朋友们学着厚灰一点,不要以为自己是硕士,是博士,自然就会比那些专科、本科生的起点要高,于是心比天高,不可一世。相反,要学会“装假”,以较低的身份和姿态,在那些平凡的岗位发挥自己的真水平,必定会让人眼前一亮,在惊喜连连中收获你渴望已久的机会。
左峻廷是博士毕业的高才生,在经过无数次的择业碰壁之后,决定换一种方法找工作。他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自降身份,去找一份工作。结果出乎意料,他很容易地进入了一家电脑公司,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
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左峻廷才华出众,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本科学位证书拿出来了,于是上司就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生水平差不多的工作。
没有多久,左峻廷在新的岗位上也游刃有余时,他又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从此以后,老板就开始注意他了,发现他应付现在的工作仍然绰绰有余,于是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左峻廷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这才明白怎么回事,更对他的低调和谦虚赞不绝口。理所当然地,左峻廷在这个公司里受到了重用。
你比别人强,还有比你更强的;你本科毕业,比那些专科毕业生有优势,可是站在你后面的就是硕士生,硕士生后面还有博士生。总之,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强者如云的队伍里,要想胜出谈何容易!当大家都争着向高处拥挤的时候,你不妨低调一些,让别人低估你,然后再凭借真本事一鸣惊人这就是厚灰学教你的“假戏真做,相对而动”的绝招!
要知道,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了!他们肩负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作假屈就”也是权宜之计。
崔建彬是一名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他到浙江某建筑公司当了建筑工人。在外人看来,像崔建彬这样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去做老师才对,怎么当起了建筑工人呢?
原来,在大学里学物理专业的崔建彬,毕业后,由于所学专业比较冷门,辗转于人才市场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和同学跑到浙江省,想在那里闯一闯。当他听说某建筑公司招工人的时候,他决定放低姿态,先从工人干起。虽然工作在基层很辛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从钢筋工人做到了管理层,当上了经理。
回首这一路走来,崔建彬感慨地说道:“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不过高估计自己,放低姿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因此,大家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追求“高薪”和“高职”,而是应该转变战略,放低姿态,等待时机。一旦等到假戏真做的那一天,出人头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10.“软弱”一点无妨
逞强好胜是人的本性,谁也不愿做“软蛋”,让别人捏,但是深知“厚灰学”的人,更愿意相信老子“柔弱胜刚强”这句话,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软弱”去战胜对手。这样的事例很多,这里,我们来看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是如何运用“软弱”这一招术,赢得商战胜利的。
1898年,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借当时还是西班牙属地的古巴发生动乱之际,以“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海湾爆炸为借口,发动了美西战争。而与此同时,“华尔街大佬”金融巨头摩根,也与“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由于美西战争的缘故,匹兹堡的钢铁需求高涨。而美西战争最后以美国胜利而告终,使得美国在国际上声望日隆。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向卡内基发动钢铁大战,其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野心勃勃的摩根,一心想主宰全美钢铁公司,所以一出手就先拿卡内基开刀。摩根首先答应了号称“百万赌徒”的约翰·盖兹的融资请求,合并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接着,摩根又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内基的订货。
原以为卡内基会立即作出反应,但与摩根的预想相反,卡内基却纹丝不动,好像“软弱可欺”。玩股票起家的卡内基,比任何人都明白:冷静是最好的对策。特别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面临的对手是能在美国呼风唤雨的金融巨头,如果此时仓促作出反应,那最后倒霉的将是自己。既然对方认为自己弱小,那么就承认弱小吧。
卡内基非常清楚自己的“分量”。他深知自己的钢铁业在美国所占的市场,这些市场如果失去了他卡内基的支持,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到那时,他并不愁自己钢铁的出路——你不要自然有别人要!
不久,摩根很快意识到在这事上栽了跟头,他马上采取了第二步骤:“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是否合并贝斯列赫姆,我还在考虑中,但合并卡内基钢铁公司,则是绝对的!”摩根向卡内基发出了这样的信息,甚至他还威胁道:“如果卡内基拒绝,我将找贝斯列赫姆。”
卡内基对别的挑战并不可怕,但是,一旦摩根与贝斯列赫姆联系,对自己显然不妙。在分析了形势、估计了发展后,卡内基终于作出了决定:“大合并相当有趣,不妨参加。至于条件,我只要大合并后的新公司债,不要股票,至于新公司的公司债方面,对卡内基钢铁公司资产的时价额,以1美元对1.5美元计算。”
1美元对1.5美元,这对摩根来说,条件太苛刻了!但摩根沉默片刻,还是答应了卡内基的条件。
很难猜测摩根在沉默片刻时想了些什么。也许,他是骑虎难下,而可能性更大的因素是,也许他自以为垄断后自己会得到高额利润。
商谈达成了协议,卡内基的钢铁企业归属摩根。按合约,卡内基的钢铁公司的价额以大合并后新建的联邦钢铁公司的公司债还清。
卡内基瞅准了摩根的心理,同时抓住了摩根的弱点:你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合并吗?行,我答应你,但谈条件要听我的。这样,以1∶1.5的比率兑换了卡内基钢铁公司资产的时价额后,卡内基的资产一下子从当时的2亿多美元跃到4亿美元!
卡内基对付摩根的办法看似“软弱”,当摩根采取第一步时,卡内基无动于衷;当摩根采取第二步骤时,卡内基更似乎未作任何抵抗便“就范”了。但是,卡内基的看似让步,而实际上却取得了一次大的飞跃,不能不说卡内基退了一步,而实际上进了两步。最后的真正胜利者,是卡内基,而不是摩根。
一个人的外在力量与内在力量是没有太多联系,甚至在某方面是呈反比的。一个人的内心软弱的时候,往往才会不停地用外在的强来压迫别人以让其他人承认他的强,其实更容易招致不自量力的失败。只有表面软弱、内心坚强,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势均力敌的同行竞争时谁也不让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在权衡利弊后,明智的一方主动作出让步,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让步不是盲目的屈服,而是在分析了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作出让步后,最终受益的是自己,才做出的正确选择。
11.争一世而不争一时
“争一世,不争一时。”人生有得意时就有失意时,在不利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要能委屈自己,要能不计眼前得失,把目光放远,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争一时长短,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那么眼前失掉的,以后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村子里,大多数打鱼的人,天天都能捕到一些小鱼小虾米,热闹快活。可是,有一个渔翁却总是一条小鱼也打不到。原来,大部分渔民都习惯于扛着鱼竿,东游西荡,哪里都去,池边、河边、湖边,多少总能有些收获。但那个渔翁不屑于去钓那些小鱼虾,他只到海边去钓海鱼,他用的鱼钩大得像船锚,钓鱼的绳子粗得像水桶。而且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悬崖上垂钓,历经风霜雨雪,虽然十年来一无所获,可他仍然坚定不移。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人很笨。十年来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可是没过多久,渔翁终于钓到一条大海鱼,鱼捞上岸后,被分割开来,许多人都享受了这条鱼的鲜美,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完。
这个“放长线钓大鱼”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寓言,但对我们不无警醒之意。选准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去做。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所迷惑,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不要去争一时之得失,计一时之荣辱,更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耽误了人生大事。
退一步是为进十步。这种忍让,不是无条件的软弱可欺,更不可能是人格的丧失和自尊的抛弃。只有目光长远、胸怀宽广的人,才能明白忍一时,是为了争一世的道理,不计眼前些许得失,才能终究成就大事。
忍让,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是一种丰满圆润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美德。争一世,不争一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不争一时之长短,在大形势面前要学会退让和吃亏。有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目光要放长远。能屈能伸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近代非常有名的蔡锷将军,对付袁世凯时所采取的就是争一世、不争一时的“退让”办法。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夺得了大总统的宝座后仍然贪心不足,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
为了笼络人心,排除异己,他把蔡锷诓骗到北京软禁起来。蔡锷将军心里明白,要懂得忍辱负重,不能争一时之长短,索性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终日声色犬马,袁世凯便真的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最后瞅准机会脱身回到了云南,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并联合各地的讨伐势力,最终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身处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这些机会和选择只是个人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冲突、竞争也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处处上,有时不仅要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还必须对一些自己颇为想要、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忍痛割爱。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不得不主动地让予他人。一句话,我们想要的常常无法完全获得,尽管它们本来应该是属于我们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那些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取到了他认为不错的机会,但实际上他可能陷于已有的机会中,而失去选择的主动权。相反,有远见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有时会失去一些眼前的机会,却为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稳操胜券。这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