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隐藏自己也是一种本事
“满招损,谦受益”,自古成大事者都是谨慎小心,善于隐藏锋芒之人。那些喜欢自我炫耀的人,虽然才华出众也难免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事实证明,善于隐藏自己也是一种本事。
龚遂是汉宣帝时期一名非常有能力的人。当时渤海天灾不断,百姓们不堪饥饿,纷纷开始造反,当地官员无法平定叛乱,宣帝就派年事已高的龚遂去完成平定叛乱的任务。
抵达渤海后,龚遂通过安抚政策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并鼓励农民开垦种田,几年之后,渤海一带的社会就安定下来,百姓温饱有余,生活安定。龚遂也因此声名远扬。
当汉宣帝将其召回京城时,一位姓王的属吏便对龚遂说:“假如皇上问大人是怎样治理渤海的,大人将如何作答?”
龚遂说:“我就说治理方法得当,重用贤材,执法严明。”
王属吏赶忙说:“这样回答不合适!这么说等于是夸你自己,让别人觉得你好像在邀功。应该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教导有方,并且回京后不要再提自己治理渤海的事情!”龚遂觉得他言之有理,进宫后按他的建议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要职。
做人,气焰不能过于张扬,曾国藩对“藏锋”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但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知道“不露才”的人却不多。很多人都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最终落得一场空的下场。
唐代的顺宗在做太子时,曾豪言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他曾对东宫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然而一位幕僚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问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而且改革一事很敏感,如太子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你父皇说不定也会起疑心,觉得你过多干涉他的事,到时你将何以自明?”一席话说得太子当即顿悟,于是立刻闭嘴不言。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而相比之下,隋炀帝的太子杨暕就因为过于显耀,处处表现自我,功高盖主,而最后功亏一篑。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太子却满载而归,加之以前杨暕对炀帝表现得不够尊重,这次更是激怒了炀帝,于是借机废了杨暕的太子名号。
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低调做人,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不暴露自己的目标,进而为人们所接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才有了立世的根基。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锋芒外露,于交友、处世都不利。倘若自恃满腹经纶,在人前口若悬河,人们难免将其视为狂妄自大之徒。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时时谦虚、事事谨慎,这样才能获得人脉与人缘。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2.不要被人当枪使
从善如流、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做人显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一味听取、接纳别人的意见,就有可能被小人钻了空子,让他们拿你当枪使。所以面对别人别有用心的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厚”着听取,“灰”着对待!
如果你是领导者,在你身边,溜须拍马者有之,别有用心者有之,拿你当枪使的也有之。所以,你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全凭自己的耳朵做判断。
齐威王当政以后,委政于卿大夫,九年之间,国势衰微,邻近诸侯纷纷来犯。齐威王下定决心,要彻底整顿国家政务。朝廷里,经常有人讲即墨大夫如何腐败。齐威王便派人到即墨去调查情况,发现物丰人喜,人民安居乐业,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边境也安宁无事。于是,再有人参奏即墨大夫,齐威王都是断言回绝,且怒斥之。
同时,齐威王听到的最多的好话都是颂扬阿城大夫的,说阿城大夫治理阿城如何井井有条。他打算把阿城大夫立为典型,作为群臣学习的榜样,于是,派人去搜集他的优秀事迹,可是那人回来向他报告说:“阿城田野荒芜,官府腐败,民不聊生。”齐威王当即下令将阿城大夫斩首示众。很多大臣都来为其求情,但齐威王对他们置之不理,坚决地将阿城大夫处死了。
事后才知道,原来那些为阿城大夫求情,说好话的人都是因为接受了阿城大夫的重金贿赂;而那些说即墨大夫坏话的人则是因为即墨大夫不向他们送礼送钱。齐威王大怒,把那些巧言饰非的人们都给予了严厉的处罚。从此,齐国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人们再也不敢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了,齐国国力也日渐昌盛。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个竞争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上,有的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会想尽各种办法,假装对你好,给你各种“好心”的建议,目的却是要拿你当枪使。所以,闯荡于复杂社会的人,都应该凡事留个心眼,不被假象所蒙蔽,哪怕是周围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的建议,也不能全信。
嘉莹所在的产品部门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拿出比以前更加出色的产品设计方案了,公司打算整顿产品部门的流言蜚语已经在公司蔓延开来。产品部门的经理老张听到口风之后,如坐针毡。
他找来了公司的嘉莹跟她说:“嘉莹,你也听到了现在公司里面的一些流言蜚语了,你刚刚来我们部门,所以有关这些调整都跟你没有关系,这个事情我要负一定的责任。我不希望因为这个事情让大家伙儿受委屈。所以,我已经向上面递交报告,说是我的问题了。你们也不用担心了。”嘉莹听到这些话,感动地说:“经理,就算是要负责任,也不用这么做啊?”老张说:“这没有什么,我是老员工了,不怕上面什么惩罚的,大不了就不干了,还能怎么样呢?一会儿公司开会的时候,问到你的看法的时候,你就说你一直在工作,什么都不知道。证明这件事情跟你没有关系就行了。”嘉莹说:“那经理就让你受苦了,其实我们下面的多多少少都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公司开会的时候,嘉莹就按照老张教给她的说法,跟公司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一直在工作。但是一个星期之后,被调职的只有嘉莹,而老张竟然还在自己的位子上没有任何损伤。
嘉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就在老张身上。
老张一方面运用了“以退为进”策略,他主动找到嘉莹,跟嘉莹阐述了自己已经向公司提出来,自己应该负这个事情的全部责任。由于嘉莹是新人,这个事情跟嘉莹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深受感动的嘉莹一定认为老张是个很会为属下着想的人,然后老张教嘉莹到时候开会就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行了。这个时候的嘉莹当然对经理言听计从。另外一方面,他同时又“先发制人”,在他跟嘉莹所提到的写给上面的报告里却说,这个事情的责任应该在嘉莹身上,由于嘉莹给了部门错误的信息,才导致三个月内大家走的都是弯路,所以没有什么成绩。但是在会上追查责任的时候,嘉莹却说自己一直在工作,以什么也不知道来推诿责任。由于嘉莹是个新人,所以这种背黑锅的事情,当然非她莫属了。
如果有人想要暗算你,那他一定会经过一番伪装。当有人跟你走得越来越近,并表示愿意帮助你度过危机的时候,自己要冷静地分析一下,会不会是人家先发制人,和以退为进的招数,尤其这个人是你的同事的时候,更要格外小心。
我们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充满着温馨怡人的亲情和友情,同时也存在着伪善和欺骗,所以,不要盲目地听信别人的话,对那些平时就爱搬弄是非的小人更应提防。别人的话不可不听,但也不可全听,要有自己的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再作判断,如此才能避免自己成为别人手中的“枪”。
3.对自己的老底要有所保留
也许今天他还是你的好朋友,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反目,为了防止这种不期而至的受伤,策略之一就是对自己的老底要有所保留。
宋胜在公司向来与他的好朋友李祥无话不说。一次,借着酒劲,宋胜对李祥说了一个他从来不曾对任何人开口的秘密。以前宋胜年轻好胜,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喝多了,邻桌的嫌他们太吵,就让他们小声点。宋胜听了不乐意了,就冲那人大声说:“碍你什么事了!”对方也是一年轻人,于是就吵起来,接着就打了起来。由于宋胜酒后出手不知轻重,把那人打成重伤,后来被判了一年刑。从监狱出来后,宋胜改过自新,考上了大学,才进了现在的公司。李祥听后坚决地说,一定替他保守秘密。
在公司,宋胜和李祥的能力都不错,业绩也都旗鼓相当,老板有意提拔他俩。在快到年度选任销售经理的时候,俩人实力都很强。但就在选任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公司就开始流传宋胜是“劳改犯”的事情。于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销售经理的位置被李祥夺得。宋胜这才后悔,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自己的底牌不可轻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
五代时,冯道奉命出使契丹,因为颇有能力,契丹王想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冯道不愿留在契丹,但又不敢拒绝,于是上奏了一篇文书给契丹王:“辽与后晋有父子关系,事子若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这话既抬高了契丹王,又提醒了契丹王这样做不合时宜。另一方面,冯道并没有表露出要回本朝的行动,反而,他还命令部下购置薪炭,以备在契丹寒冬之用。契丹王看见冯道如此忠义,且有隐衷难言,便允许冯道回国复命。
这时,冯道却故意磨蹭,滞留不走,经契丹王多次催促,才慢慢地收拾行李。对此,他的属下都不解地问他:“我们都归心似箭,为什么你却老是再三拖延呢?”
冯道说:“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但如果契丹王猜透了我的本意,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放我走了。所以,我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这样他就不会猜透了。”回国后,冯道因不念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的行动得到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八面玲珑,不露本色,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不论做什么,我们都要见机行事,匆匆亮出自己的底牌,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所谓枪打出头鸟,给自己留一点退路才是明智之举。
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为泄露了自己的底牌,而功亏一篑。宋文帝就是一个典型。宋文帝聪明仁厚、躬勤政事,可惜他把废立大事随便告诉潘淑妃,谋及妇人,致使天机泄露,最后遭来横祸,身首异处,遭古今帝王少有之惨祸,确实令后人叹惋。
做人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明白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可以说的。不应说的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对什么人都不能泄露,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不轻易亮出底牌的人,才无法让别人轻易攻击到你。
4.含而不露,把“愚憨”作为一种潜智慧
古人说“大智若愚”,现代人更是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得糊涂。表现得太过精明只会让人对你起防备之心,只有适时表现出一点“愚憨”,装作若无其事、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就能在对方毫无准备之下取得完胜。
日本航空公司派出三位代表准备与美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谈判,想以低价购得美方的产品。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次商业机会,做足了准备。他们挑选了能力极强的谈判高手,事先在谈判室里挂满了产品图像,还印刷了许多宣传资料和图片。他们这样做就是想在日方面前显示自己公司的实力和谈判能力。
谈判当天,美方一上来就展开了强劲的产品宣传攻势。他们用了两个半小时,三台幻灯放映机,可以说做了一场精妙绝伦的产品简报。在整个放映过程中,日方代表只是静静地坐着,全神贯注地观看。
放映结束后,美方高级主管不无得意地站起来,打开房间的灯。他带着一脸必胜的笑容,转身向三位显得有些迟钝和麻木的日方代表说:“我们的产品介绍完毕了,请问,你们有什么看法吗?”不料一位日方代表说:“我们没有看明白。”美方高级主管的笑容僵硬了,他压制住怒火问道:“你们说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哪一点你们还不懂?”
另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们全部没弄懂。”“从关掉电灯,开始幻灯播放的时候起,我们就不懂了。”第三位日方代表认真的语气让美方感到了严重的挫败感。不得已,他又重放了一次幻灯片,这次速度比前一次慢多了。之后,他皱着眉头问日方代表:“这次该看明白了吧?”不料日方代表还是一脸迷茫地摇摇头。
美方高级主管一下子灰心丧气地坐在椅子上,无可奈何地对日方代表说:“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你们都不懂……那么,那么你们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呢?”这时,日方代表来了精神。其中一位慢条斯理地将他们的条件说了出来,那位高级主管听得似懂非懂,竟然稀里糊涂地就应答了日方的条件,因为当时他的思维已经紊乱了,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显然,这次谈判,日本航空公司大获全胜。
适时的“愚憨”,可以将有为示无为,以装糊涂来迷惑对方耳目,就可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本事,特别是关键时刻,他总会故意装傻,以避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愚憨”之人,宋代宰相韩琦就是“真人不露相”的典范。
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一丝才智和胆识,对于这样的老好人,没有人对他产生防范的念头。但他却用这种良好的外在印象蒙蔽了他人,于无声无息中除掉了朝廷的奸臣。
任守忠为人老奸巨猾,经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还常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想制服这个奸臣,于是有一天自拟了一道空头敕书,只有参政欧阳修和赵概签了字,而未经中书省批准的情况之下就直接下达了命令。
韩琦坐在政事堂,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说完拿出空头敕书填写上,就让使臣把任守忠押走了。
任守忠想都没想到要验证一下敕书是不是真实可信,就束手就擒。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老奸巨猾的任守忠是绝不会轻易就范的。看来,再如何狡诈,也斗不过那些隐藏锋芒的人,因为你是聪明在表面,而那些装“愚”的人却是聪明在暗地里。就这样,韩琦轻易地除了蠹虫,还仍然不失忠厚。
“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技巧,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别人看不清自己,只有自己内心是透亮的。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故作“愚憨”实乃人生一大智慧。
5.不要先发脾气
古人说,刚过为悔,柔过为吝。凡事做过了头,出现了错误,便会后悔。既悔必吝,吝是失误后接着产生猥猥琐琐的消极状态。因为这种消极状态,不但会影响大局,还会疏远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中工作,还有谁会愿意跟着你真干、实干呢?
不怕人指出错误,就怕人故意刁难。有的人喜欢指出别人的过错,这种人是难得的,除非对你是恶意的指错,但只要你确实有过错,还得感谢他。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对指错的人发脾气,那么这种情绪会让下级对你更加不满。你是将怒气全部发泄到下级身上,还是自我反省,及时检查自己的过错?善处理人事关系的人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就应该及时去改正,而不是摆领导架子,依旧我行我素。否则,只会更增加一些下属的愤怒。
一些下属对你的领导工作心存不满,你是可以看出来的,如见到你之后总是表情十分冷淡,有时对你竟不予理会。作为领导,你自然会感觉很没有面子,心里多少会有一些不畅。但是,你要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
但也有故意刁难你的人,你对他可以不理睬,但如果他欺人太甚,就不能忍让了,你得与他理论理论,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心怀歹意喜欢刁难的人,你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教训他,最好有几个支持你的人为你说话,批评对方的不是。
不怕人批评,就怕被人逼得跳墙。虽然我们主张以柔和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人,用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对方知道自己的所为或对或错,但是有时也需要正面的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这可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所以对于别人的批评,应该虚心接受。即使对方批评错了,只要相互之间做到坦诚相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透露给对方,相信对方也会对你诉说衷肠的。因为你能以坦荡的胸怀对待别人,对方是会被感动的。
批评者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得理不饶人,抓住人的过失不放,把人逼得跳墙;尽管好话说了三千句,也不能让对方“放下武器”;你的态度诚恳得连老天都落下泪来,可对方还是不肯原谅你。到了别无选择时,你就要与其“正面交涉”了。你一旦害怕到不再害怕的程度,对方反而会思考你的话了。当然,任何时候不能用暴力手段,而是用自己想到的能够解救自己的语言去回敬对方;话说得重一点不要紧,手要放在衣袋里,以防它变成语言的辅助工具。
你应该主动与对方谈自己的想法,让对方原谅你的过错,如果一次交谈没有结果,或者没有达到你满意的程度,你也不要太灰心,更不能放弃。你要相信,只要友善地与对方保持经常的接触和交流,你与对方的关系也就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对朋友、对同事、对下属,或对其他人,产生矛盾,先要以礼相待,不要把对方逼急了,也不能让对方把自己逼急了。你不能发火,火发起来容易,扑灭就难了,即使扑灭了,而留下的疮疤一时也很难愈合。
对朋友、对同事、对下属,先要以礼相待,“柔”字当先,只有对方是一块化不开的顽石时,才可以开始把它敲开来看看,找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6.偶尔认输也是一个人的优点
好面子的人总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认为那是丢人的事情。其实,敢于大胆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失败,不仅不会让你丢了面子,相反是聪明之举。
李大叔酷爱下棋,常以棋会友,时间长了,干脆就在自家院门口摆了一个棋摊。不过他立了一个规矩,凡输了的,不输金输银,但必须说一句:“我输了。”当然,不说也可以,但必须从他那三尺高的棋桌下钻过去,以示惩罚。
既然是楚河汉界,就会有个胜负,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有些人宁愿钻桌子,也不愿说那句:“我输了。”赵大爷就是其中一位。
一日,一位棋友慕李大叔棋术高明,前来对弈。赶巧这天李大叔有事不能相陪,赵大爷恰好在场。于是,二人就开始了厮杀。赵大爷棋艺虽然不在李大叔之下,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他那天算是遇上了对手。一连三局,赵大爷都是输了。每次输后,他总是一声不吭,黑着脸,从桌子下钻过去。
后来有人问赵大爷:“你这是何苦呢?说一声输了,不就得了,为什么要钻桌子?”赵大爷把脖子一拧:“这输字能轻易说的么?你就是砍了我的头,我也不会说的。”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宁输一垄田,不输一句言。”可见我们很多人,只知道一味追求赢,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从来不肯认输。其实,即便你再聪明,你也不会是超人,也不可能事事都能争第一。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结果最后输掉了自己!故而,适当的时候,学会认输,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学会认输,就是承认失误、承认差距,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距、体力的差距、技艺和知识的差距,总是存在的。明知自己力不如人,却要与人家硬拼,不知后退,那就只有彻底输掉自己。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时是一种误导,是盲目的执拗,除了以身饲虎,并不能证明你的勇敢,只能说明你的偏激和愚蠢。
人非圣贤,在生活中犯错误,总是难免。学会认输,就是清醒地认知自己,审读自己,避免更大损失。也就是纠正错误,重新开始。学会认输,也是让你面对现实,回到原来的起点,另起炉灶。比如我们当初择业不慎,进错了单位,既不能扬己之长,又没有发展前途,那就赶紧回头重新选择吧。就像当我们发现自己搭的车,与自己目的地走向不对时,就应马上下车,及时更换新的车次。如果你不肯认输,偏要一条道儿走到底,那只能南辕北辙,距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远。
认输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的生命有限、知识有限,输在所难免。学会认输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敢于面对真实的生活,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事不能去做,如果硬着头皮不认输,而一味地去做,也只能撞破南墙;我们有太多的理想不能去实现,如果一意孤行追求,其结果可以预料,其奋斗的过程也只能是自讨苦吃;我们有很多计划在实施中搁浅,想尽了办法也无能为力,如果我们还在那里坚持,那结果如同瞎子点灯白费蜡;我们有一揽子的设想在条件的限制下,失去追求的可能或意义,如果我们仍然执著苦干,那也只能是苦了自己还累了别人,毫无价值可言。
有错和不足并不可怕,只要学会认输尔后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铸成大错以减少损失;只要学会认输,就能及时调整人生航向,去争取“赢”的机遇和时间。
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理解、评价自我和别人。在人生的征途中,常有竞争和角逐,也有奋斗和拼搏,着实需要百折不挠、矢志不移、永不言败……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认输。懂得认输,避开锋芒,急流勇退,不进行无益的竞争,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才是厚灰者所为。
总之,在我们尽力了却没有转机的时候,认输不失为一种策略,它使你彻底摆脱不健康的心理羁绊,使你适时地调整好位置,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重振旗鼓。
7.把喜怒哀乐装在口袋里
繁忙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压力,使得都市人群的精神承载力变得十分脆弱。再加上很多人并不善于用合理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坏情绪,以至不良情绪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不高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就要把怨气都写在脸上,让所有人都看见,并影响其他人的心情呢?明白厚灰道理的人是一定不会这么做的,他们知道这样做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把喜怒哀乐装在口袋里,然后尝试着自己去调试才是明智的选择。
老赵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在外面度过。前段时间,他无意中发现老婆有了外遇,和老婆大吵一架,没想到老婆不但没有一丝悔改之意,还向他提出了离婚,他心里面这个火,甭提有多大了。
吵架后的第三天,轮到他出车了。车开出去没多久,就出了点故障,老赵下车捣鼓了很久,也没修好,这时车上已经是一片抱怨声。好不容易修好了,心里有气的老赵恨恨地踩开了油门,这一段路不太平整,车有点颠簸。刚才的抱怨声还未平息,新的抱怨生又起,乘客们都将之归结在了司机身上。在一片怨愤声中,只听一位老人说:“行了,大家都别说了,车坏了也不是司机的错,这路不平更不能怪司机,不要再埋怨司机了,司机也想一路顺顺利利的。”抱怨声终于渐渐变淡了。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车要进入盘山公路了,老赵停车转过身对那位平息抱怨声的老人说:“你下车去吧。”老人很奇怪说:“我还没到站呢。”老赵脸色一变:“你到底下不下?”车上有乘客在小声地议论,老赵只是黑着脸,对老人吼:“我不想让你乘我的车了,你快下去!”老人无奈地下了车。
10分钟后,车到半山上,老赵把方向盘一打,车向山涧冲去……
老赵把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中,而几位有不良情绪乘客的言语激化了这种不良情绪,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也许,这只是一个特例,但类似的“情绪污染”,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一些人“最近比较烦”,并把自己的坏心情都表现出来,以致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上班族经常生气。耶鲁大学组织行为教授巴萨德也强调:“经常生气就像不断的小感冒,严重影响了工作。”
奥斯特瓦尔德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有一天,他由于牙病发作,疼痛难忍,情绪很坏。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
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拣出来重读了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
他在为作者的新思路惊讶不已的同时,也为自己因情绪不好险些埋没了一篇天才的科学论文而深感谦疚。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论文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以想象,如果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闪光的科学论文的命运就将在纸篓里结束了。同样,一个领导干部,如果遇有不良的情绪,而且又难以调节和控制,那么此时处理工作,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声誉和身体,而且会影响涉及全局的事业。
据有关专家分析:当人发怒和情绪特别不好时,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是正常人的五六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会不冷静以致判断失误。所以,当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急于去做自己计划中的重要工作,而应该先调节自己的情绪。
所以,心情不好、情绪不良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尽情地发泄,把喜怒哀乐表现无遗,而是要学会调试:
首先,不同的怒气区别对待。
怒气的来源是不同的,如上班前孩子的吵闹影响了你的情绪,或者路上塞车导致迟到又被老板批评而心情糟糕。这种在焦虑下引发的怒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负面效应较小,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化解,比如早点起床,妥善安排孩子,避开上班高峰期。
但是,另外一些怒气就比较难化解了,就是那种压抑很久的情绪,一触即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杀伤力很大。若是这样,就找个妥帖的方式,将其发泄出去,比如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喊,千万不要拿别人当出气筒。在日本,有个商人发明了付钱砸东西的“解脱室”,供怒气难扼又无处发的人宣泄,当然,客人是要对所砸东西付费的。
其次,转移注意力,暂时置身事外。
当你因某事烦恼时,最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记它,转移注意力,或者干脆暂时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缓一下紧绷的心情。如你可以花些时间,到公园或树林里走一走,享受林间、溪流或池塘的安详与静谧。或者,你也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清晨的沐浴,让清水流过脸颊,滑过身体,驱散所有的烦闷,仿佛重新获得了快乐……
第三,可以使用“情绪温度计”法。
我们知道体温计,可是情绪温度计却没有卖的,需要你自己设定。你可以将其刻度设定在0~10分。从早上开始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大小记录自己的得分情况,比如你因为起床晚迟到了,老板说:“怎么搞的,我都看见你迟到好几次了。”你一边暗喊倒霉,一边给自己打出了2分。上午工作出了一个差错,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还说要扣除你这个月的奖金,你给了自己6分。
这样忠实记录自己一天的情绪波动,并把具体原因写下来,记录久了,你会发现每天导致自己情绪波动最大的原因是什么?是外界的因素,还是自己主体的原因,然后可以对症下药,克服自身的弱点,加强对情绪的控制力。
8.得意时,心张扬而神不张扬
在这崇尚特色和自我的年代,表现自己绝没有错;但是过分张扬也是得不到好处的,只会处处给自己树立敌人,招人嫉恨。所以,要想与人和睦相处,也是要讲点技巧的,即使心在张扬,也不要表现出来。
在现代人际交往与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这并没有错。但是,表现自己要区分场合、讲究方式,不能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或是很别扭,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特别是在众多同事面前,只有你一个人表现得特殊、积极,往往会被人认为是故意造作、推销自己,常常得不偿失。
在同事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在工作上该出力的时候努力,全力以赴,才是聪明的表现。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张扬自己,自以为是“关心别人”,其实只会让同事觉得你虚假而不愿与你接近。
心张扬而神不张扬的正确做法其实很简单:
第一,过分张扬自己,不如什么也不表现。
有人以为喜欢自我张扬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羽毛一样正常,甚至有人说:“张扬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什么也不表现。
爱张扬的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突显自己的目的。这种人虽说可能被人高估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显得轻浮”或经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据说,丘吉尔虽然经常爱用夸张的词汇来自我表现,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会用说:“我们应该在沙滩上奋战,应该在田野、街巷里奋战,应该在机场、山冈上奋战——我们,决不感激投降。”请注意,他说的是“我们”,而非“我”!
善于利用张扬个性来表现自我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未露声色。他们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多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以距离感,而前者则使人觉得较亲切。要知道“我们”这个字眼,代表着“你也参加的意味”,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参与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异的人团结在一道,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
善于利用张扬个性来表现自我的人,从来杜绝说话带“嗯”、“哦”、“啊”等停顿的习惯,这些语气词可能被看做缺少诚意,也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敷衍、傲慢的官僚习气,而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张扬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在办公室里,本来同事之间就处在一种隐性的竞争关系之下,如果一味刻意张扬自己的个性,不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会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敌意。
第二,不要在同事面前显示你的优越性。
“张扬自我”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同事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我们在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开口就会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
这种人的失败多数就是因为太张扬,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办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位同事的谈话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给他自己造成了一种挑战与轻视,人们对他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陈思是一个人事部门的科员,在单位里,他虽然精明能干,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个朋友。因为他每天都在同事面前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如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不清楚名字的人昨天硬要给他送礼等等自认为的“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分享他的成就,反而很反感。他整天却自认为春风得意,骄傲得不行。殊不知,同事们早已开始厌烦他的自大和强烈表现欲,渐渐与他疏远了。
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张扬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厚灰之术强调做人要学会“心张扬而神不张扬”,特别是在同事面前,必须学会谦虚,不要太过张狂,要让自己的表现显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以避免让同事对你产生哗众取宠的印象,这是赢得同事尊重的有效手段。
9.戒掉不自量力的骄傲
生活中,人们从不会缺乏骄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种新发型,都能引起他们的骄傲之情,以致不经意间表现出傲慢的态度。但他们忘了,高傲的人只能让人厌烦,要知道人外有人,太过骄傲只能自取其辱。所以,一个人要想学会厚灰做人,先要戒傲,做到有才学而不张扬,有情趣而不肤浅!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至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一比高低。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寂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寂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寂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骄傲有很多的害处,但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变得更加虚荣。骄傲会遮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峰的顶点,再也没有爬升的余地,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山脚徘徊。所以说,骄傲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大敌。
曾经有一个学者,学富五车,精通各种知识,自认为无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骄傲。他听说有个禅师才学渊博,非常厉害,很多人在他面前都称赞那个禅师,学者很不服气,打算找禅师一比高低。学者来到禅师所在的寺院,要求面见禅师,并对禅师说:“我是来求教的。”
禅师打量了学者片刻,将他请进自己的禅堂,然后亲自为学者倒茶。学者眼看着茶杯已经满了,但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水溢出来,流得到处都是。“禅师,茶杯已经满了。”“是啊,是满了。”禅师放下茶壶说,“就是因为它满了,所以才什么都倒不进去。你的心就是这样,它已经被骄傲、自满占满了,你向我求教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骄傲是陷阱,只有克服和防止骄傲,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骄傲的人。
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去度假,但他并不是单纯地四处游玩,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瑞士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贝罗尼正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站在他身边看他画画,还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没有反驳,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又遇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此时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位英国女游客看到他,便朝他走过来,向他打听:“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致意,回答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又想起昨天不礼貌的行为,都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骄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不自量力是无知的表现。这种人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懂自己只是沧海一粟,最终贻笑大方。所以,精通厚灰之术的人,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