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弈中拿捏规则
处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与人的博弈。博弈并不简单,不简单才有乐趣,才能检验谁的能力大。博弈是有规则的,参与博弈的人不仅要遵守规则,还要掌握游戏技巧,能把规则与技巧结合,就可以轻松自如了。
杰出的音乐家懂得遵循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则:每当他们把一首新乐曲收藏进自己保留曲目的同时都要删除一个现有的曲目。他们知道,任何人,不管他有多么高的天赋,都不可能精湛完美地演奏许多截然不同的曲目。当然,他演奏各种不同曲目可以达到中等的水平,只有寥寥几首能达到最高境界。
犹太人处世特别重视规则,尤其生意上马虎不得。出口商比尔与犹太商人拉克签订了1万箱蘑菇罐头合同,合同规定为:“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出口商比尔在出货时,却装运了1万箱150克的蘑菇罐头。货物的重量由于比合同多了50%,所以犹太商人拉克拒绝收货。出口商比尔甚至同意超出合同重量不收钱,而拉克仍不同意,并要求索赔。比尔无可奈何,赔了拉克10多万美元后,还要把货物另作处理。
此事看来似乎拉克太不通情理,多给他货物也不要。事实不是那么简单。犹太人精于经商,深谙国际贸易法规和国际惯例。他们懂得,合同的品质条件是一项重要条件,或者称为实质性的条件。合同规定的商品规格是每罐100克,而出口商交付的每罐却是150克,虽然重量多了50克,但卖方未按合同规定的规格条件交货,是违反合同的。按国际惯例,犹太商人完全有权拒绝收货并提出索赔。根据联合国公约,出口商的行为是根本违反合同的。犹太商人此举是站得住脚的。
此外,还有个适销对路问题。犹太商购买不同规格的商品,是有一定的商业目的的,包括适应消费者的爱好和习惯、市场供需的情况、对付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如果出口方装运的150克蘑菇罐头不适应市场消费习惯,即使每罐多给50克并不加价,进口方的犹太商人也不会接受,反而打乱了他的经营计划,有可能使其销售通路和商业目标受到损失,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最后,还有可能会给买方犹太商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假设犹太进口商所在国是实行进口贸易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如果进口商申请进口许可证是100克的,而实际到货是150克,其进口重量比进口许可证重量多了50%,很可能遭到进口国有关部门的质疑,甚至会被怀疑有意逃避进口管理和关税,以多报少,要受到追究责任和罚款。
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遵守,这样既显得诚信,又能避免遭受意外损失。仅仅看见了眼前利益就不严格履行合同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回到现实中,为人处世的行为规则,不仅仅是道德规范,还属于我们的实际处世哲学领域,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
(1)在办公室尽量少说话,对人多微笑。
(2)不发牢骚(千万记住,无论自己再委屈,哪怕心理暗自骂领导的八辈祖宗,也不要发牢骚;哪怕他是个“小人”,要求如何不合理,也不要发牢骚)。
(3)不要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公司事务相混淆,自己家里的事尽量在公司不要提及,因为就算是你父母亲双亡,同事依然该吃该喝,不碍他们事。
(4)中午吃饭,一定要等到老员工走了,你要尾随其后,不要一下班就自己冲出去,无论你有多饿。
(5)下午下班的时候尽量看到总监不在的时候走(当然是你想准时下班的时候,而加班的时候则情况相反)。
(6)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快乐还是伤心,都不要表现出来。因为你伤心,别人会敬而远之。但如果你特别开心,而你的热情也同样会招来同事的冷水,因为毕竟你自己开心的时候不关他们的事;就像他们加钱了,不关你的事,他们在开心,而有的人却是暗地里在骂娘!
(7)时刻记得无论你是哪里毕业的,无论你是什么文凭,在新的大环境里,新来的就要被压制,挣钱的活轮不到你,别人不会教你任何东西。你的高学历和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只会让你在公司更加难于容身。
(8)对于同办公室的女人,不要指望你和她有什么共同语言。因此,对于和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做的只有敬而远之,当然如果你想鄙视那就在心里,无论怎么样,别人的做法得到了上司的认同,而且在现实中,别人也成功地获得了相应的物质收入。
(9)对于行政总监,我们只有一忍再忍,因为他负责平时的鸡毛蒜皮小事情,如果他想找你毛病,他可以每天跟着你屁股后面检查你的胸卡、公装、领带或是不露脚指头的凉鞋,你不可能365天都做到这些方面的完美无缺。
(10)对于一些没有能力的,又没什么学历的,但就是对你不屑一顾的人,一定要表示尊敬。因为别人拥有其最大的资本就是老资格,别人进公司的时间比你长,无论能力有无,在领导面前说上几句,也许你就玩完了。
(11)在办公室不要接私人电话,要接就直接出去。
(12)切记,在公司不要开QQ。毕竟QQ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种纯粹打发时间的聊天工具。不要说你要用QQ传资料,因为公司给你配置的有内部的交流工具。
(13)同事需要帮忙,如果不危机到自己的利益,而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还是要帮助的。因为“吃人家最短,拿别人的手短”。下次他想在领导面前栽赃你的时候,他良心会提醒他一下的。
厚黑学不是潜规则,厚黑学对短期有用,对长期无用;而“厚灰学”的处世规则却是从细微处见功用,从与人长远相处上着力。
2.不可漠视自己的责任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尽职尽责地履行义务,面对责任要勇于担当,这是你的工作,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露西和安娜同在一个公司做临时工。两个女孩都很努力、勤奋。可是,不久公司传闻要裁员。于是公司里人人自危,露西和安娜更是如此。一星期后公司正式宣布裁员名单,露西和安娜也在名单之内,因为她们是临时工。被裁人员一个月之后离职。
听到这个消息,露西很伤心也很气愤,在办公室大哭了一场。第二天,碰到人就抱怨:“我这么勤奋还要被裁,真是没天理。公司太不人道了!老板太狠心了!不要用功呀,你看看我,平时这么认真,最后却落个炒鱿鱼的结局!天下没一个好老板!”
在这最后一个月里,露西不再是同事们喜欢的那个女孩了,她也不再认认真真了。在办公室的时候,不是摔文件就是拍机器,弄得整个办公室的人战战兢兢的,好像是他们赶走她的。她不在办公室时就到处吐苦水,所以整个公司都知道有个“不幸”的露西。
一个月后,露西按时被裁了,但是她的“难友”安娜却从裁员名单中被删除了。
露西感到被耍了,于是怒不可遏地跑到经理的办公室讨说法。经理很平静地说:“这是董事长亲自定的。”露西大吃一惊。经理又问:“在这一个月里,你知道安娜做了些什么吗?”露西摇了摇头。经理说:“在你到处‘申冤’的时候,安娜不仅什么话也没说,而且仍然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事们不好意思再派遣工作给她,她却主动要求,还像平常一样跑到同事面前要事做,而且比以前还卖力。她说以前和同事们相处得很愉快,现在要分开了,她想在最后一个月里给大家留一个好的回忆,所以要珍惜这最后的一个月;而且事已无法改变,就顺其自然。但是工作不能因为裁员而不做了,既然公司给我们一个月,说明还是信任我们的,所以还是要做好。”
最后,经理意味深长地说:“不是公司不要你,而是你首先不要你自己。”露西听了,悔恨不已。
听说后来董事长在职工大会上说,像安娜这样的员工再多也不会嫌多。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抱怨,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不想尽力超出客户预期提供服务的人;对那些不服从上级指示,不能按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人;对那些总是挑三拣四,对自己公司、领导、工作不满意的人;最好的救治良药就是大声而坚定地告诉他: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委屈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
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不要忘记你的使命。一个轻视工作的人,他必将得到严厉的惩罚。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曾说:“工作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工作,我们又怎能去懈怠它、轻视它、践踏它呢?我们应该怀着感激和敬畏的心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得完美。
只要你还在工作,你就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工作。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试图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时,让这句话来唤醒你沉睡的意识吧: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3.借口越多,口碑越差
一个善于为人处世的人,必然口碑和声望都不错。赢得口碑的办法有很多,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与人相处,答应的事要去办,不能找种种借口拖延。不找借口,是人的一种良好的品质,这种品质自然会提升自己的人脉。
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悠久的传统,那就是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新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制度不近情理,例如军官问你:“你的腰带这样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反应必然是为自己辩解。但遗憾的是,你只能有以上四种回答,别无其他选择。
所以对待刚才上面的那个问题,你也许只能说:“报告长官,不是。”
如果军官再问为什么,唯一的恰当回答只有:“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这一方面是要新生学习如何忍受不公平——人生不可能永远公平,同时另一方面也是让新生们学习必须勇于承担责任的道理:现在他们只是军校学生,恪尽职责可能只要做到服装仪容的要求即可,但是日后他们的责任却关乎其他人的生死存亡。因此,“没有任何借口”!
从西点军校出来的学生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将领或商界奇才,不能不说与在西点军校培养成的“没有任何借口”的观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与其为了寻找借口而绞尽脑汁,不如坦率地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
这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齐格勒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要做的事情。”
所谓尽自己的本分就要求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承担与面对紧密相关,面对是勇于正视问题,而承担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责任,让自己担当起来。
因此可以这样讲,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承担就没有基础;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面对就没有价值。
假如一个人除为自己承担之外,还能为他人承担,他就会无往而不胜。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这种信念的真谛。
在日本的零售业巨头大荣公司曾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广为流传:两个年轻人刚进入公司不久,被同时派遣到一家大型连锁店做一线销售员。一天,这家店在清查账目的时候发现需要交纳的营业税比以前多了好多,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两个年轻人负责的店面将营业额后面多写了一个零!当经理问及此事时,两人开始都对此面面相觑,但账单就在面前,不容抵赖。在一阵沉默之后,两个年轻人分别开口了,其中一个解释说自己刚开始上岗,难免有些紧张,而且对公司的财务方案还不是很熟,所以……而在这时,另一个年轻人却没有作太多的解释,他只是对经理说,这的确是他们的过失,他愿意用两个月的奖金来作为对公司的补偿,同时他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走出经理室,开始说话的那个员工对另一名员工说:“你也太傻了吧,两个月的奖金,那岂不是白干了?这种事情咱们新手说说就行了。”后者轻轻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在这以后,公司里好几次培训的机会,每次都是勇于承担的年轻人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另一个年轻人开始坐不住了,他跑去质问经理为什么对待他们两个人如此不公平。经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他说:“一个事后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不值得团队的信任与培养。”
人们大都习惯于替自己寻找、搜罗各种借口,而很少有人敢于完全承担责任,所以,那些敢于说“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才是员工中的伟丈夫。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焦头烂额的经理无奈之下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
后来他又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员工:“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任何人都不要找借口。”
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马上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而是立刻把顾客的问题解决了。
没想到,后来这位顾客专门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享受到的出色服务。
他说:这次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辞令他颇感意外和惊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借口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才有可能产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个优秀员工,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勇于负责。
许多员工习惯于等候和按照主管的指令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或者将承担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而且永远不会将你列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
勇于负责表面上是为工作负责、为老板负责,实际上更是为自己负责。勇于负责并不是“盲目负责”。勇于负责就要彻底摒弃借口,建议那些爱找借口的员工都能像上面例子中的经理一样,为自己设立一个“无借口区”。
4.抵制压力,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不是一味地看领导眼色行事,而是诚心诚意地替领导着想,为团队考虑。或许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压制,但不改原则,用自己的心交出一份没有惭愧的答卷。
孟子认为,一个政府能不能尽到保民的责任,其实要看这个政府肯不肯用心去为人民做事,而和能力没有关系。为此,孟子向齐宣王打了个有趣的比喻,他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的力量可以举得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可以看得见非常細微的东西,却无法看见一整车的木材,请问你会相信他说的话吗?当然,这个比喻的答案是不相信,因为很明显,这个人举不起一根羽毛,看不见一整车的木材,是这个人不肯用心去做去看,而不是他的能力不够。
有人认为儒家的伦理,就是“责任伦理”,这不无道理。一个缺乏责任的社会,是不会有秩序的,是没有和谐的。所以,在儒家观念里,一个凭“责任伦理”原则行事的人在决定行动时,必充分考虑其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此后果负责。这个后果是指对社会的影响,而不是个人前途命运的影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可以奉献一切,包括牺牲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人不少,宋朝的包拯就是这样的人。
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诈勒索。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可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通百姓一样。过了5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尽职尽责,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做最有责任的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青天”。
今天,在法制社会,我们无论对于团队利益,还是国家利益,都应该以法为重,做事讲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忠诚。2008年乳制品业“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对行业和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的发生,就是由于一些人为了私人的利益、群体的小利益,而漠视国家和人民的大利益;就是由于一些人没有始终担当起责任,失去对团队、国家的忠诚;就是由于没有法律的监督与制约,使质量把关陷于混乱。
对团队的忠诚,更体现在对责任的忠诚上,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抵制压力,恪尽职守,执法公正,维护正义,保护团队的根本利益。
5.替对方着想一下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说:“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最好的沟通是替你要沟通的人与自己沟通。”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使你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
曾经有人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必须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就要失败。可是如果我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找到别人的诉求,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喜欢呢?
对于不易沟通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对方认为你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的。通常出现在这类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上的观众,以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常说的一句话是:
“如果我是你,我会原谅他,而且绝不与他分手。”
你千万别认为话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单纯的一句话而已,殊不知它能发挥的效力是多么不可限量!而这也是由于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可爱的”心理所致。
如果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这句“如果我是你”,就会弥补你言语上的过失,不仅如此,它还能促使对方做自我反省,并终于感觉到唯有你的忠言,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西奥多·罗斯福在纽约州当州长的时候,表现得犹如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他和那些政治活动家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又成功地进行了不合他们心意的改革。他是这样获得成功的:每当任命一个人担任什么重要职务的时候,他总是邀请一些政治活动家共同商讨。
罗斯福说:“首先,他们会推荐明显不适宜的候选人。我对他们讲,任命这个人政治上是不适宜的,因为社会舆论通不过。随后,他们又向我提出另一个人选,但对这个人既说不出他的长处,也找不到他的短处。通常我就说,舆论界不希望这种人占据这个位置。我请他们另举贤能。第三个候选人比较合适些,但仍不完全合适。最后我对他们表示感谢并请他们再考虑一下,于是他们就提出了我自己选中的那个人。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的同时,我宣布了对这个人的任命。我对政治活动家们说,为使他们满意,我是尽力而为了,现在该轮到他们助我一臂之力了。他们也没有忘记我对他们的帮助。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支持了我提的候选人。”
请记住,罗斯福是倾心听取他人建议的。每当罗斯福任命某人担当重要职务时,他总是让政治活动家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推选出来的候选人,体现了他们的意图。
威尔逊任总统时,爱德华·豪斯上校对美国的内外政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威尔逊向上校征询意见多于自己的内阁成员。这位上校运用何种手段使得他对总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和总统关系密切后,”豪斯说,“若想要他相信某个想法是正确的,最好不过的办法就是向他顺便说出这种想法,这样能使他对此感兴趣,使他觉得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当我第一次这样做时,我就发现此种办法特别有成效。我曾到白宫极力劝导总统承认他所赞成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几天后竟听到总统把我的观点当做他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真使我感到惊讶。”
“这不是你的想法,而是我的想法。”豪斯是否会这样打断总统的讲话呢?当然没有。他为人很机智、灵活。他时时在替总统着想,他要的是效果,他能使威尔逊总统把他的意见当做总统个人的意见,在某些时候,他竟然大声夸耀威尔逊的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要记住,每天同你打交道的人都同样存在着威尔逊的这种弱点,因此在生活中,你要像豪斯那样为人处世,替他人着想。
6.让对方在被拒绝后少点难受
当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时,对于那些无法办到的事情,你会深感头痛,可是拒绝,总让人难以启齿,以致自己左右为难。所以,学会拒绝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交代。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否定与拒绝,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但是,若掌握了否定的技巧,让拒绝的话语含蓄一些,就可以避免尴尬的出现。
你应该向对方解释自己拒绝的理由;拒绝的言词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能犹犹豫豫;不要把责任全推在人家身上。
但又不能伤害他人自尊心,否则,他定会迁怒于你,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出于万不得已,你对他很是抱歉。
有时,为了拒绝他人,可以含糊其辞去推托:“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不能决定,我必须回去问问我的父母。”或者这样说:“让我和老婆商量商量,决定了再答复你吧。”
但这种方法太不干脆了。可能有人认为这是解围的好方法,既不伤害朋友情感,而且可以让朋友体谅你的难处。但是这种敷衍的结果是,对方还会再二再三地来纠缠你。总有一天会发觉这是你的拒绝,以前的话全是托词、敷衍、骗人,不但会对你怨恨,而且也暴露了你的弱点:懦弱和虚伪。
如果换一种情况,你的上司或主管对某项措施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出于责任感必须反对或拒绝,又该如何应付?
我们认为,当向一位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或拒绝时,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要让说明的理由使他完全信服。不过,得讲究技巧的运用。比如,当你认为上司的决定不妥时,可先用“如果能这样,当然太好了”一句恭维话填平上司的不悦,同时也不使上司失去体面;然后再陈述自己更充分的理由,这样上司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所以,你必须记住,不要损伤他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觉屈服或难堪。你虽拒绝了他,还是让他感觉自己依然自满和得意吧。
有人向你提出要求,希望得到你的应允。然而,你心里确实不想答应他,但却又碍于情面难以拒绝。怎么办呢?这时需要“婉拒”,即委婉地加以拒绝。
我们在托人办事时,有时也会碰到别人托我们给他办事。有些人为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个好印象,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选择地加以接受。但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些事是自己根本完不成的。所以,当朋友托你办事时,你必须考虑,这事你是不是能办成,如果不行,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出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只会造成比这更糟糕的后果。
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又不得罪他、不恶化相互关系呢?
1.以幽默方式拒绝
罗斯福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时,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由于好奇向罗斯福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的情况。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对着朋友耳朵小声说:“你能保密吗?”“当然能,谁叫咱们是朋友呢?”朋友挺有诚意地回答。“我也能,亲爱的。”罗斯福一边说,一边对朋友做了个鬼脸,两人顿时大笑起来。
可见,如果以幽默的方式拒绝,气氛会马上松弛下来,彼此都感觉不到有压力。
2.以别的原因拒绝
当一位你并不喜欢的人邀请你去逛街或吃饭时,你可以有礼貌地说:“我老爸要我回家练钢琴呢!”这种说法隐藏了个人的意愿,而用其他原因做借口,从而减轻对方的失望和难堪。
3.以反弹方法拒绝
这种方法要求别人以什么样的理由向你提出要求,你用什么理由进行拒绝,让对方无话可说。在《帕尔斯警长》这部电视剧中,帕尔斯警长的妻子出于对帕尔斯的前程和人身安全考虑,企图说服帕尔斯中止调查一位大人物虐杀自己妻子的案子。最后她说:“帕尔斯,请听我这个做妻子的一次吧。”他却回答说:“是的,这话很有道理,尤其是我的妻子这样劝我,我更应该慎重考虑。可是你不要忘记了这个坏蛋亲手杀死了他的妻子!”
4.以别的建议拒绝
有人请你看一场话剧而你并不感兴趣,你怕直说会有扫他的雅兴,你不妨提个别的建议来表示你的拒绝:“谢谢,不过今晚的足球联赛已进入决赛,我们还是看足球吧,怎么样?”
5.以热情友好拒绝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请注意把你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来,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6.以岔开话题拒绝
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给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7.以替代方式拒绝
有一位教授问他隔壁的小男孩:“小军,你是愿意把梨子给伯伯吃呢,还是愿意把可乐给伯伯喝?”因为小军这时一手拿着雪梨,一手拿着可乐。没想到不到5岁的孩子竟说:“你快去,伯伯,我妈妈那儿还有!”
这小孩脑瓜真是转得快,教授将他的军不但没有把他难住,反而用了个替代方式将了教授一军。
拒绝别人不适当要求的时候,要以一种客气的态度讲话。对于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乐意接受的。如果你想婉转地拒绝,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其他建议,以表示这件事的不可能。
如果一位同事想把他的任务交给你去做,也许你会本能地回答:“你的事我可不在行。”这不是很好的拒绝方法。为了不伤和气,你试着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您的忙,不凑巧得很,我自己的那份工作还没干完。其实以你的能力和素质是完全可以做好那件事的。您不妨先干起来,也许我能帮你干点别的什么。”如此既有拒绝,又有相反的建议,建议他先干起来,对方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有时,对方与我们反目成仇,并非完全是由于我们拒绝了他,而更多的是我们拒绝的语言和方式伤害了他。人活一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别人施以援手,所以,多一个敌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我们避免不了拒绝的发生,却可以在拒绝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拒绝而树敌。
简单地说“不”,不叫拒绝,拒绝是要讲究艺术的,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同时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
7.原谅过错,正面引导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有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
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炼到家的圣人。和我们来往的都是感情丰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超人和圣人能够虚怀若谷地对待他人的批评,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当我们想说“你错了”时,应该明白,对方十有八九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就像我们自己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说“你错了”的评价一样。
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即使我们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有时,当我们犯了错误,并非没有意识到,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拿破仑对士兵的一次容忍,被传为佳话。一次他率领的部队宿营在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盛产葡萄,当天夜里,一个士兵感到口渴,一时找不到水,他悄悄地来到葡萄架下,顺手摘下一串葡萄,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第二天一大早,葡萄园主人发现地上的葡萄皮,立刻判断是来此宿营的士兵偷吃了葡萄,他找到拿破仑很生气地说:“你手下人偷吃了我的葡萄,必须查出来是谁干的!”
拿破仑一开始不相信,他与葡萄园主人走出宿营帐篷,一起来到葡萄架下,果然看见了满地的葡萄皮,他忙赔不是,并拿出钱给葡萄园主人,葡萄园主人这才停止发火。
拿破仑在回帐篷的路上很气愤,他一定要严厉查办偷吃葡萄的士兵。但他一冷静下来,告诉自己要容忍住,因为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处罚一个人是小事,但会影响到全军士兵的士气,同时他又从人性化角度为那个士兵考虑,长年累月的战争,士兵们吃了很多苦头,看见诱人的葡萄能不流口水吗?这样一想,拿破仑放弃了查办偷吃葡萄者的决定,他只是在早操的训话时,顺口说了一句:“有人口渴了,没有经上司批准,也没有跟葡萄园主人打声招呼,就摘取人家的葡萄吃,有失军纪啊。葡萄园主人找了我,我向他赔礼道歉,他原谅了,我希望像这类擅自拿老百姓东西的行为不要在我的部队中再发生。”说罢,他宣布早操集训结束。
事情到此却没有结束,当天中午,那位葡萄园主人竟拎着满满一篮子葡萄,来到了部队驻地,他是来慰问官兵的,并对战士们说,你们有这样一位长官真是荣幸,他爱护你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拿破仑对葡萄园主人的热情表示感谢,他掏钱给他,葡萄园主人不肯收,拿破仑告诉他:“我的部队从来不会无偿收人家东西,这是军规,请你不要让我们破坏这个军规,好吗?”
葡萄园主人立即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处罚那个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呢?”
拿破仑回答道:“眼下正是士兵出生入死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一直很优秀,如果拿一点小事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对错,那就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当时,在场的士兵无不感动,那位一直想隐瞒下去的士兵,控制不住感情,勇敢地站出来,他向拿破仑行了一个军礼,说:“葡萄是我因找不到水喝,一时丧失意志而偷吃的,请处罚我吧!”
拿破仑见此情景,心里很高兴,他想做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就要有容忍和宽容之心,假如我真要处罚这位战士的话,我的军队显然就会出现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士兵,这样我们将怎样实现打胜仗的计划呢?他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我能原谅你这一回,但以后要加强自我约束。”
那名士兵转身对葡萄园主人说:“对不起,是我偷吃了您的葡萄,我可以加倍赔偿。”
葡萄园主人说:“你的长官已经赔偿了,我感到不好意思,现在我把钱带回来还给长官。”说罢就要掏钱,拿破仑按住了他的手。
就这样,一场偷吃葡萄的事情就在拿破仑的容忍与宽容下平息了。那位士兵跟随拿破仑转战南北,每次战斗他都勇敢顽强,冲锋在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保持爱心,提高人生境界。用爱心来帮助他人改正过错,比责骂、教训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爱是种包容,是种关怀,它最具有力量。对人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表现的是耐心与爱心。
8.宽容最具人情味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胡适先生对待别人对他的谩骂曾有很精辟的一段话:“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替他们着急;他们骂得过火了,反损害他们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杨继盛在告诉儿子的书信中说:“宁可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容人,不要让人容我;宁可吃人家的亏,不要让人家吃我的亏;宁可受人家的气,不要让人家受我的气。人们有恩于我,就要终生不忘;人们有怨于我,就要及时丢掉。看到人们的好处,就对人称赞不已;听到人们的坏处,绝对不对人说。有人向你说某个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你毁谤你,就说他平常与我最相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我毁谤我的人听到后,他的怨恨就自然化解了。”
黄石公说:“小怨不放弃,大怨必然会产生。”《尚书·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不要苛求所有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宽容和接受自己,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虑。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却也不无现实启示。
9.让批评少点反弹
一个上司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对下属臭骂一通,下属会服气吗?下属或许会顶撞上司几句,上司也许会生闷气,而这问题完全出在上司身上,因为批评不当,导致关系紧张,下属工作热情自然会下降。相反,如果上司对下属宽容地一笑,说:“没关系,这次失误可以原谅,但是不要有第二次。”或者首先肯定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然后指出他的问题和责任,尽管态度严厉,想必他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发誓今后努力工作,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工作更加仔细勤勉。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批评者根据不同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根据人们受到批评时不同反应,将人分为迟钝型反应者、敏感型反应者、理智型反应者和强个性型反应者。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受到批评了也满不在乎;反应敏感的人,感情脆弱,脸皮薄,爱面子,受到斥责则难以承受,他们会脸色苍白,神志恍惚,甚至会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具有理智的人在受到批评时会感到有很大的震动,能坦率的认错,从中汲取教训;具有较强个性的人,自尊心强,个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遇事好冲动,心胸狭窄,自我保护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当面批评,并且也不会轻易改正其缺点。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应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取警示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切忌一视同仁、方法单一、死搬硬套,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对于个别现象就应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沟通,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生“矛头不集中于‘我’”的感觉,主动在“大环境”中认错。
同时,批评时不可全盘否定,一无是处,犯的什么错误就应对其错误加以批评,使其及时改正,不可一概而论。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干私活……”
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体”“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是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弹性。
当员工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时,身为领导无可避免地要对其加以批评。胡乱批评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极易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上司性情暴戾,动辄发怒。
美国某公司有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5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了此事,他心里十分紧张。许多人向董事长提出应把他革职查办,但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企业家精神的“副产品”,如果能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其他人。因为挫折对有进取心的人是最好的激励剂。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高级负责人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同等重要的新职。这位负责人十分吃惊:“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或降职?”“若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5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用坚强的毅力和智慧为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属犯错误时,不少领导人对此的反应常常是凶狠的训斥甚至责骂。这样做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既然错误已经犯了,就只能在如何减少错误的损害程度和避免重犯上下工夫,使错误成为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批评是一门艺术,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呢?
1.注意场合
批评时考虑时间、场合和机会。假设一位管理者带着下属到顾客那里去访问,当管理者发现下属在言谈举止上存在问题时,不能当着顾客的面提出批评。这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用高明的谈话方法,把下属的缺点掩饰过去。当没有旁人的时候,在车上或回程的路上对下属提出批评,是绝妙的时机。
2.对事不对人
恰当的批评指正的话,还应做到对事不对人。当发现不良苗头,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对责任者提出批评时,便可通过“点事不点人”或“点单位不点名”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既点出问题,令对方受到震动,又维护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有人批评人时总是说:“从你做的这件事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怎样?”这是批评之大忌。批评时,只能针对事情,而不能针对个人的人格、品性,拿事来说人。
3.先赞扬,后忠告
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对方压垮,不是整人,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伤害他的感情,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领导之所以善于运用批评,就是他们能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比如:
“小张,你的调查报告写得不错,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要注意……”
“小李,自从你调到这个单位来之后,你表现不错,对你取得的成绩,我非常赞赏。就是有一点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愿意改正的……”
如果对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评,要从赞扬其优点开始。这种方式就好像外科医生手术前用麻醉药一样,病人虽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麻醉药却能消除痛苦。
从赞扬开始,以忠告结束批评,问题也解决了,感情也没伤害到,真是奇妙的方法。
4.缩小批评的范围
人犯错后,最受不了的是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许会承认错误,但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这将使他对领导、对同事充满敌意,一旦有机会,将以牙还牙。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使别人反对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自我。即使你的动机是最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全科室的人要求他做出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一个人面对面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也是如此,何况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
5.不要翻旧账
话说三遍淡如水。要想让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当事人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纠缠。如果批评者被引发提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或改头换面地重谈过去犯的错误——揭人疮疤,令人不舒服,那么除非当事人又重犯类似的错误,否则,无缘无故地挑刺儿,他就会认为老板对他抱有成见,或者别有用心。要记住批评目标:使这方面的工作得以改进,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和解决,就忘掉它。一次批评,一次提高。当对方接受批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时,他已经在新的起跑线上了。
批评不是存款,时间越久,利息越多。总是翻阅别人的老账,唠叨个没完,于做事没有丝毫的帮助。批评别人时,宜“就事论事”,不要旧账新账一起算。在交谈结束时,说几句:“我相信你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诸如此类勉励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这不是有意打击,而是变失败为成功之母,不失为一次有益的经验。这样想过之后,他会鼓起精神,更加踏实地投入工作。
批评要因人而异,不可全盘否定,要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提出批评指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