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十二章厚是察言观色,灰是眼活心明

  • 小说: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 作者:张笑恒
  • 字数:886176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1:57

1.学会看人眼色

评判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否够厚灰,首先就要看他懂不懂看人的眼色,察言观色是人与人之间圆滑交往的前提。你只有洞悉了对方的“底”,才能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交流,如何见招拆招。可见,看人脸色行事是多么的重要。

到底如何看人眼色呢?比如,同样一句话,你对甲说,甲肯全神贯注地听,你对乙说,乙却顾左右而言他。这就表明,甲乐于接受,那就对他说;而不要对不喜欢听的乙说。

当年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诉说秦二世的行为不对,劝李斯进谏,并约定乘二世有空闲的时候,代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二世正与姬妾取乐,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正言进谏,二世只好当场敷衍了一下。等李斯一退出,二世便开始发牢骚,说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在这个时候来啰嗦!李斯的杀身之祸也就是在此时埋下了祸根。

可见你要向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遭冷遇。

厚灰之人不仅要会看人眼色,还要知道在某些特定场合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对方的心境、场合等客观因素,才有利于沟通。

有些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个特爱讲笑话的人,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笑话。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见状也火了。可这个人却不自知,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最后,主人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这个青年的失言就是由于不会看人脸色才造成的。在喜庆场合卖弄自己的口才,说与场合气氛很不协调又不吉利的话题,难免惹恼人。

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出直入,惹人生气,结果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实在,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管什么场合环境就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别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葛大爷和刘大爷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刘大爷因重病住进了医院,葛大爷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刘大爷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他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个老头说这话也是好意,想给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就在于学会看脸色说话。

2.“读心术”读出对方的“痛处”

与人交往要学会“读心术”,尽早地看穿对方心中所想,以便在与人交谈时不至于触碰到对方的“痛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我们通过“读心术”读出的他人的“痛处”可能包括:

一、他人隐私。

当众谈及对方隐私错处,会使对方感到难堪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在必要时,聪明的女人会采用委婉的话语暗示自己已经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需“点到即止”,一般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在当面揭短,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用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二、对方的失误。

在交际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讲了一句外行活,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等。这种情况,对方本已十分尴尬,生怕更多的人知道。一般说来,不要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来做取笑的笑料。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会结下怨恨。同时,也有损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而敬而远之。

三、不给人留点余地。

有时应邀参加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比如下棋、乒乓球赛等。尽管只是一些娱乐性活动,但人的竞争心理总是希望成为胜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取胜把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不会把对方搞得太惨,而是适当地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也胜一两局。尤其在对方是老人、长辈的情况下,你若穷追不舍,让他狼狈不堪,有时还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让你无法收拾。其实只要不是正式比赛,作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文体活动,又何必造成不愉快的局面呢?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样,文体活动中,你固然多才多艺,但也要给别人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即使足智多谋,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一言堂”、“独风流”是不利于社交的。

四、试图参与对方的阴谋。

对方数人密谋某事,你若参与意见,发表议论代为决策,这种情况很危险。因为这么一来,你因多说几句而成了他们的心腹之患。

你虽然能遵守秘密,从不提此事,但若另有智者,猜得此事,对方会怀疑是你泄密,这是无法辩白的。所以与人交谈,当涉及某些阴谋和某些隐私时,你最好装聋作哑,以走开为好。千万不要图新鲜去打探、去参与某些密谋,也不要去评说,免得惹祸上身。

五、过早说深交话。

在交往中,我们有时结识了新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好感,但毕竟是初交,缺乏更深切的本能性的了解,你不宜过早与对方讲深交、讨好的话,包括不要轻易为对方出主意。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出力不讨好”。因为对方若实行你的主意,却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计较,但其他人则可能以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为几句话而感谢你。故除非是好友,否则不可说深交的话。

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口才是必要的,但是,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所以,一定要学一点“读心术”,在洞悉对方的心思的情况下,判断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首先,避免谈论政治、宗教等话题,因为这是可能人人立场都不同的话题。有些人虽基于礼貌并不会当场与你争论,但在心中一定十分不舒服;可能你无意中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自然也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了。

注意不要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发言,风趣幽默的谈吐一向为众人所欢迎,但你也要让其他人也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说笑话时,若有女士在场也应避免太露骨的黄色笑话,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太轻浮。

其次,避免询问他人穿着、饰物等的价格,尤其对于女人,此等话题一出,众人都会感到坐立难安。可以对他人的打扮加以赞美,但应适可而止不可太夸张,免得对方以为你在暗讽他。

再次,不可谈及他人的年龄,尤其是女士,这点大概大家都已知道了,但是请注意,女人也不可以问其他人的年龄。

最后,切勿形成小圈子,或者窃窃私语。社交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彼此认识、彼此熟悉,若是你只和自己熟识的人交谈,不但无法达到交友的目的,也会令人讨厌,若有这种情形发生,不妨以借去倒酒、上洗手间的方式脱离小团体,再伺机和其他人士交谈。

3.火眼金睛透视上司心理

当你费尽了千辛万苦,通过层层关卡,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公司,欢天喜地地准备开始你新的工作旅程时,可能会突然发现,你的职业生涯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几个月的工作让你察觉到自己和领导竟然那么不合拍,每次进领导的办公室你都会惴惴不安,生怕自己领会错了领导的意思。然而越担心越错,于是乎才上班没多久,极度的不安和紧张情绪就已经代替了开始的兴奋之情。

其实究其原因,就在于你对自己的上司很不了解。这可是个不小的问题,要知道,就算你再怎么热爱这份工作,如果不能与上司“心有灵犀”,就无法愉快共事,那么你美好的梦想恐怕也会变成噩梦。

夏甜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秘书,这天上午,她去张总的办公室送文件,张总当时正在打电话,见她进来,马上捂住了话筒对她说:“你赶紧把黄经理叫来!”说完就继续打自己的电话。夏甜听了马上出去给黄经理打了个电话,让他赶紧过来。结果等黄经理匆匆忙忙赶到张总办公室时,张总只是很诧异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有事吗?”

原来,张总是广东人,“王”和“黄”的发音差不多,他其实要找的是“王经理”,但是夏甜却听成了“黄经理”。结果,夏甜被张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连带地将黄经理也给得罪了。

真是祸不单行,到了下午的时候,夏甜又挨了次批评。当时她去张总的办公室送资料,而张总正在看其他的资料。夏甜进去后,他头也没抬就对她说:“把那份资料拿给我!”夏甜听得一头雾水:“哪份资料啊?”张总也觉得诧异了:“哪份资料?”他抬起头来盯着夏甜,认为她问得很多余,她没有理由不知道自己要哪份资料啊。于是又冷冷地说了夏甜一顿。

夏甜真是又紧张又委屈,她当了张总将近一年的秘书,可是直到现在,一进张总的办公室,她就莫名地紧张。她不知道要怎么样做才能与张总“合拍”,甚至想换一个工作。

其实夏甜之所以无法与张总“合拍”,完全是因为她对张总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上司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就很难领会到上司的意图,抓不住工作的重点,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便。

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和上司“心有灵犀”呢?如果你是职场新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你的上司,然后你才能知所进退,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第一,我们要了解上司的核心价值观。

通常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不会轻易妥协的,也不容易改变的,因此也往往最容易引爆我们的情绪。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呢?比如,有的上司非常在意守不守时,只要有人迟到,他就会开始跳脚抓狂;而有的上司则更注重诚实与否,所以当你言辞闪烁地和他说话时,就会引起他的极度不满或是反感。另外,还有的上司注重勤俭,有的更注重效率等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只要你能找多个同事们打听,并且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就能找出,并能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以便和上司配合,如此就不会产生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的惨状了。

第二,我们应当洞察上司的情绪反应。

平时仔细观察上司的言行举止、应对进退,了解什么事情会让他高兴;什么事情会惹他不快;什么事情会让他感到焦虑;什么事情又会对他产生压力等等。看看当他出现这些异常的情绪反应时,自己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情绪处理方式,每次发作时的过程也都差不多,因此,如果你能掌握上司的情绪反应,那么下次就会知道该如何避开风口,并且能采取更好的沟通方式,以免因自己的不慎让上司的情绪更加暴躁。

比如,你发现自己的上司原来是属于“猫头鹰”型,下午的时候精神更好,而早上往往大脑仍处于不太灵光的状态,那么就不要在早上向他报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样很容易招来上司的责骂。你可以熬一下,等到吃过午饭,他心情转好的时候再去报告。

第三,我们应当掌握上司的沟通模式。

有的专家发现,其实每个人最习惯的沟通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很多时候没有和上司沟通好,都是因为没有掌握与对方沟通的最佳渠道。在这方面,看上去差了一点可实际上差了很多,有很多冲突就是因此造成的。

沟通的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视觉型:这类型的上司说话速度较快,并常用视觉字汇,比如“我看不出来”等等。这类上司通常更喜欢通过一些书面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在和他沟通工作时,不要忘了准备一份书面报告。

听觉型:这类型的上司说话速度适中,他们更喜欢用“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等句子。这样的上司最好是用口头简报的方式来沟通,效果会很好。

感觉型:这类型的上司说话速度缓慢,他们更喜欢用感觉、掌握等字眼。与他们沟通时,情绪方面的气氛营造就显得非常重要,察言观色的功力也绝不可少。话要说得慢,只要感觉对味了,事情就一定可以搞定。

如果你仍不太有把握,不妨在上司心情好时技巧地问出来。当然,只要你掌握以上的几个要点,就一定能对自己的上司多一些了解,而聪明的你也一定能与上司相处愉快,深得他心!

4.摸清人情的迹象

人情的阴晴风雨变化,比实际丛林中的变化还剧烈,只不过这种变化既无声又无相。因此,对人情反应迟钝的人,免不了要吃一些亏。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对人情的变化不可不加以注意,也只有如此才可能有进有退。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变化。当然,了解人情变化不是为了刺探别人,而是为了了解你我之间微妙关系,使自己处在主动有利的位置。

有一天,一个叫阎敬铭的人送给曾国藩一封密信。曾国藩心想,这是一封什么信,如此神秘?他打开信一看,更加惊奇,信封上写的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胡林翼的大名。看了内容才知这是肃顺近日写给胡林翼的一封密信。信中说的是这样一件事:

江南大营溃败,皇上近来寝食不安;何桂清临阵脱逃,皇上更为愤恨。皇上打算在东南几省内选一个可靠的人代替何桂清,为此事垂询过几位亲贵大臣。昨夜,皇上对肃顺说,拟授胡林翼为两江总督。肃顺听后沉吟片刻,说:“胡林翼才学优长,足堪江督之任,但若调离,鄂抚一职则无人可代。”皇上问:“叫曾国藩任鄂抚如何?”肃顺说:“六年前,皇上命曾国藩署鄂抚,几天后又撤销前命,曾国藩想必心中不快。事隔六年,又叫他任鄂抚,显得皇上恩德不重,不如干脆叫曾国藩作江督。胡与曾是好友,必定会协调合作。那时上下一气,东南局面将有转机。”皇上点头说:“你考虑的是,就这样办吧!”

曾国藩掂量一番后,认为东南数省只有自己最有资格任江督一职,看来肃顺说的是实话。从咸丰三年带勇以来,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现在,这一天眼看就要到了。这个时候的两江总督,其实就是与太平军作战的最高统帅,也就是全国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要站在这个高度上作一番统筹全局的安排。然而,过去历任两江总督的怡良、何桂清等人,都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或者看到了,但手中无足够的可直接调配的军队,也当不成真正的统帅。曾国藩是可以充当这个统帅的。他有自己的嫡系力量——湘勇,他要制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大大扩充湘勇,指挥两江的绿营,做一个号令威严、三军敬畏的统帅。想到这里,曾国藩再一次涌起对肃顺的感激之情。

他要给肃顺写一封极机密的信,派人专程送到北京去。曾国藩抽出一张纸条,又慢慢地磨着墨。猛然,他记起了肃顺要胡林翼将信给他看的话,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肃顺要将这种绝密的事告诉胡林翼和自己呢?按理,他不应该泄漏出来。”

曾国藩心冷静下来。对于肃顺的为人,他是清楚的。肃顺精明干练,魄力宏大,敢于重用汉人,瞧不起满蒙亲贵中的昏愦者,但他为人骄横跋扈,独断专行。肃顺曾与恭王关系较好,后来他仗着皇上的宠幸,连恭王也不放在眼里。曾国藩想,今日的肃顺,不就是历史上的权臣吗?恭王以及在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势力很大,与他们相比,肃顺可谓势孤力单。皇上虽说年轻,但据说有痨病,万一有不幸,肃顺岂是恭王的对手?肃顺这样明目张胆地拉拢自己,安抚胡林翼,是不是心怀叵测?想到这里,曾国藩心中冒出一丝恐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的大事,还是以谨慎为好。

曾国藩停止磨墨,将纸收到抽屉里。他决定不给肃顺写感谢信,今后即使真的上谕来了,也只能按规矩办事,给皇上上谢恩折,不能与肃顺有私下的联系。

后来,肃顺被人弹劾下台,有人告曾国藩是肃顺的党人,但在肃顺处没有查抄到一封曾国藩与肃顺往来的书信。

老于世故的人不会把人情的变化说出来,也不会摆在脸上;你以为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可是真正一接触,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而实际上,这也不是老于世故的人喜欢故弄玄虚,而是他们熟知人性的游戏规则,懂得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先求保护自己,所以才不得不让他人猜哑谜。

难道“人情变化”就这么难以捉摸?不,其实人情变化也是有迹可循的,方法如下:

首先观察。观察人们平常的言语及行为,这些资料经大量累积之后,自然可理出对方若干思维模式及行为风格,这是“平常”;当发现对方的言行有了“异常”,如由亲而疏,或由疏而亲,由热而冷,或由冷而热时,用“平常”来检视这“异常”,必可了解“内中文章”。

接下来要求证,以免判断错误。求证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开门见山,又可以旁敲侧击,还可迂回向第三者进行了解,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看事件的性质,自己的目的及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过,一般来说,开门见山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你无法测知对方的反应,有时反而会把问题弄糟,甚至产生误会。最好是,能迂回尽量迂回,能旁敲侧击尽量旁敲侧击。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了解人情变化,可用来检讨自己的处世方法。因为人情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对方个人的因素,有时仅仅是他对于你的行为所起的反应,并不见得含有心机,这时,你若不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很可能就会失去朋友,失去机会。

了解人情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你我之间关系的变化,使自己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者。否则,一旦自己成为被动者,就不能掌握机会,也不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还很有可能成为人生旅途上的失败者。

5.发现下属的“软肋”

你的下属平时态度严谨,工作没有纰漏,人际关系也一帆风顺,试问,他会有什么“软肋”吗?当然,感情就是每个人的“软肋”,你的下属也不例外。所以,厚灰的领导都非常注重在感情上“收买”下属,他们明白,如果能够触动下属感情的“软肋”,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想让下属理解、尊重并支持自己,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这是进行感情投资时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下属与领导者之间的心会贴得更近,对工作会更加热爱和支持,如果仅在需要员工奉献时才临时抱佛脚,或者总是希望下属感恩戴德,从私人利益方面来求得报答,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不行春风,哪得春雨?感情作为维系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纽带,存在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这种感情是互相影响的。想让下属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你,首先你应懂得怎样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他们。

2005年,郑冰的父亲患胃癌急需一笔医疗费。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郑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六神无主地哭着找到了王总。王总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就让出纳给支了2万元,嘱咐他别有思想包袱,给父亲治病要紧。虽然事后郑冰的父亲因癌细胞转移病情加重去世了,但郑冰还是对王总感恩戴德。

2007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王总的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只剩下一幅空架子维持着。就在这时,郑冰在菲律宾的舅舅要来大陆投资办厂,听了外甥的介绍后,老人决定把钱投在人品信得过的王总经营的曙光鞋业公司上,并且还带来了大批新式鞋样、成套设备和许多订单。这样王总的公司在外资的帮助下又起死回生,并越做越大,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凡是人都希望别人能尊敬重视自己,关心体贴自己,理解信任自己。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是比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更高级的需要。物质只能给人以温饱,精神才能给人以力量。

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时候,你对下属百般关心,他们却是横眉冷对。但你应当坚信,“人非草本,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工夫到了,误会消除了,下属总会转怒为喜,你也一定可以培养出一批非常忠诚的下属。

6.听者有意,说者需当心

开口之前要关注别人内心所想。世间万象,人心万种,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把话说完,而忽略了“听者”余后之所想的话,哪句话得罪了谁,弄不好自己还蒙在鼓里呢。

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者之意”无疑是不好伺候的,而对说者本意的曲解也是最常见的,甚至会造成不良反应。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听到了也可能会有不同反应。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来,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在座的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就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只剩下最后一个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人的感官各有各的敏感专长。因思考而说,因听而思考,这两个敏感区的一来一去,耳朵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凡听则解——无论是曲解还是深解——“听者之意”一直成为众多“说者”心头之患,原因就是太多人不“慎言”,不同程度地吃过“听者之意”的亏了。

对于曲解者,说话的人总是感到很委屈,可能他本是好意,但听者却敏感过度,曲解了说者的意思,并为此闷闷不乐,甚至神经质地乱加引申,产生悲观和逆反情绪;对于喜欢深入挖掘型的曲解者,说者就更不舒服了,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请客之人,他怎么会想到,就连这么普通的对话,也会被一个个“有意”者“听”了而引出祸端来呢?其实归结起来,还是要怪自己的嘴太轻,管不住。

当然,从“听者有意”角度的要求人人都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天下最难的事。就连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圣罗兰和具有超人的组织能力的苏菲亚·罗兰,不也都有过因为自己的“无心”而得罪下属的经历吗?这就说明,在为人处事当中,说话的方式是要有所考究的。尤其是声量控制、遣词用句等方面要格外的谨慎小心,否则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厚灰之人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说话、做事从不锋芒毕露,更不追求完美。因为懂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而从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7.就你的坡,下他的驴

因为人人都很爱惜自己的面子,所以厚灰之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从不做让人颜面尽失的事情,相反,当对方遇到难堪的时候,还会主动制造机会,让对方“就自己的坡,下他的驴”把尴尬的局面从容化解。这样,对方定会对你感激不尽的。

而如果你做得正好相反,那结果恐怕就是朋友间的“拔刀相向”了!

小丁和杨子几天前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可现在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到了决裂的边缘。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两个曾经形影相随的好哥们儿之所以走到这一步,起因仅仅是因为一枚纽扣而已!杨子上个星期买了一套非常满意的西服,穿了不到两天就丢了一枚关键部位的纽扣。一日他无意间发现挂在洗手间上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服上的扣子,和自己丢了的几乎一模一样,遂乘人不备悄悄地扯下了一粒,打算缝到自己的衣服上,还得意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小丁。没想到第二天,同事都知道了杨子的这个笑料。因为小丁在大庭广众之下拿这件事跟杨子开玩笑,所有在场的同事都笑作一团,而杨子也终因丢了面子而恼羞成怒,也大揭小丁的许多“老底”。于是,两人越闹越僵,以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交友的方式有很多,但要想笼络朋友心,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就你的坡,下他的驴”,保住对方面子。估计谁都不会对得理不饶人,不留情面的人有好感。所以该给人台阶下的时候,就不要吝啬,否则,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与你渐行渐远。

著名诗人陆游曾给他的好朋友辛弃疾写过一首送行诗,结尾两句是这样的:“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霸亭夜。”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希望辛弃疾能胸怀宽广,不要去计较个人之间的恩怨,为国家效力。其中“不用追思霸亭夜”一句里涉及一个典故,说的是汉朝李广当年的小气行为。

李广有一段时期被罢官闲居在家,闲来无事就经常在晚上与人到乡间饮酒。有一次,喝酒过后,夜里回家时经过守护霸陵的亭驿,被守霸陵的官员呵止,不让通过。本来这件事是可以网开一面的,但事有凑巧,守护霸陵的官员偏偏在那天喝醉了,非要按章办事,还对李广出言不逊:“在任的将军尚不能犯夜行路,何况是你还是个被罢了官的!”于是,便勒令李广停宿在驿亭中。李广从此对此人怀恨在心。

后来,匈奴又来侵犯中原犯境,李广又被重用,带军反击匈奴。掌了权的李广仍然对当时不给自己留情面的官员耿耿于怀,于是找了机会把他给杀了。这种公报私仇的举动固然表明了李广气量狭隘,但是从那位被害官员的角度来说,他正是犯了“不给人面子”的大忌讳。如果他能够了解到面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的话,相信他不至于沦落到被杀的地步。

由此可见,“就你的坡,下他的驴”这是何等重要的问题!然而,很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只图一时的痛快,为了表明自己的“骁勇善战”,将对方奚落得体无完肤,而毫不考虑对方的面子。其实,凡事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他人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

史密夫是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多年以来,他一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查员打交道,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史密夫赢,但他所在的公司并没有赚钱,反倒赔了不少。他决定以后再不同审查员争吵。

这一天早晨,有人通知史密夫说,史密夫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开始卸货,并要求史密夫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拉回去。原因又出在木材审查员身上,他们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所以,他们不接受这批木材。

史密夫立刻赶去,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史密夫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并试图证明错的是对方。但这次他决定换种方式。

史密夫到了现场,看见审查员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而且要摆开架势准备和史密夫争吵一番。但史密夫没说话,而是陪他们到货车旁,之后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以便更清楚地看到木材的情况。当把货卸完之后,史密夫还让审查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史密夫就发现,对方审查员弄错了标准,他们以硬木的标准来审查这些白松。而审查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史密夫的专长。不过史密夫只是一边观察,一边问问题,而且提问态度非常好。没想到,史密夫的态度让审查员变得热情起来。最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并对木料重新审察。最后,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史密夫拿到了全额的费用。

试想,如果史密夫在发现了审查员弄错了之后,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即使审查员发现自己错了,也不会承认,那么这笔生意就会泡汤。而史密夫由于给了他台阶下,所以,他成功了。这就是“就你的坡,下他的驴”的好处。

8.客户最怕“真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客户也是一样。所以,如果能与客户从业务关系上升到朋友关系,那么双方就能像朋友一样相互照应,就这样,用感情收买了人心的同时,生意也就轻而易举地做成了。

郭家斌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几年后,他已经升任为该银行一家分理处的总经理。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分理处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作为总经理,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他提出了“要做工作先学会做人”,拿出像对待朋友的真诚来,与客户广交朋友。

7月份,一位外地建筑公司的老板有少量业务在分理处,通过柜面的交流,郭家斌与他交上了朋友。这位老板是江西人,刚来北京不久,人生地不熟的,郭家斌除了在业务工作上为他提供帮助外,还主动帮助他做了一些分外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生日的时候,又送去蛋糕与鲜花,让他感到了朋友间的真诚与温馨。

一天早上,郭家斌见该老板匆匆忙忙地来到分理处,脸色也不太好,便主动询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说,他爱人生病了,来取点钱去医院。郭家斌马上帮他提取了现金,并说:“我正好有朋友在医院工作,我陪你爱人去看病,有什么问题方便些。”

人心都是肉长的,该老板从此把郭家斌当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把几百万的业务都放到了分理处。不仅这样,他还介绍生意上的朋友把业务放到这里来。郭家斌通过与这些私人老板交朋友,拓展并稳定了一大群大客户。当然,这些客户也都是他的朋友。分理处在郭家斌的带领下,业务自然是蒸蒸日上,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好态势。

要想用真情来收买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成为朋友,像朋友那样去关心你的客户。

朱建新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今天他终于有足够的钱来买了。他走进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但那位推销员表现得心不在焉,似乎根本没把他当回事,他觉得很不舒服,便转身就走了。

当他刚一迈进第二家汽车店时,立刻就被这位推销员那充满真诚的笑容打动了。推销员十分热情,向他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和价格,使他感到十分满意。在和这位推销员的交谈中,他无意当中提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马上请他稍候一会儿。几分钟之后,他带来一束鲜花,对他说:“虽然我们才认识,但是我想以朋友的身份祝你生日快乐!”

这一举动让朱建新十分感动,最后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他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要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车的想法。

厚灰之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有了人情在,就不怕业务谈不成、生意做不大。这位推销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做生意的时候,用情感作为与客户联络的桥梁,让单纯的买卖富有了极大的人情味,使顾客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

常听一些老业务员这样说: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处交情。所以,在与客户谈合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放进去浓郁的情感,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关系,让他对你产生朋友式的信任感。

当然,朋友之情很重要,但礼尚往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送些小玩意给客户,以换取他们对你的好感。

王兴是一位冰箱推销员,在第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他并不忙着推销自己的冰箱。而是送给客户一支小型温度计,让他们把它放入正在使用的冰箱里。等到下次拜访时他便请冰箱的主人看一下冷藏温度是否符合标准。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很自然地就能引出是否需要购买新冰箱的话题。

张扬是推销饮水机的,他每天中午休息时间便进入各公司拜访,但他每次都会带着看似无意实则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有时是口香糖,有时是一颗酸梅,一一分送给在场的每个人。吃完饭后,来片口香糖或是一颗酸梅,精神格外清爽。

需要记住的是,你送的这些小东西不需要过于昂贵,以免造成对方的心理负担,使其敬而远之。比如别致的打火机、精美的记事簿、可爱的烟灰缸等,都可以成为你收买人心的小礼物。

这种小礼物,的确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媒介,将你与准客户之间的围墙逐日清除殆尽。小小的一份礼物能产生莫大的效果。而这种方法之所以能赢得客户的好感,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心中或多或少的占便宜心理。它可以调节客户的思想情绪并为之创造出一个主动进行合作的气氛。

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你只有得到了客户的心,他才把你当做朋友,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你的生意也会直线上升。

9.把人哄得开心十足

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得懂些处世之道不可,必须赢得好人缘。然而,好人缘并不是自封的,而是靠会共事而成的。可以说,会共事是讨人青睐的有效良方。

会共事的人,很大程度上是长于察言观色,显出八面玲珑。

李莲英于咸丰七年(1857年)进宫。初进宫时他起名叫李进喜,得宠后,经慈禧太后钦赐,改名“连英”。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八品太监,一跃升为二品花翎总管,其升迁之速,待遇之高,在清代270多年的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李莲英之所以能够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迅速获得成功,其秘诀并非是由于传说中讲的他掌握有高超的梳头技巧,而是由于他时时刻刻地揣摸主子的心理性格、脾气秉性、习惯爱好,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讨取主子欢心的原因,说开了也就是会共事儿。

李莲英的值班房离慈禧太后的寝宫很近。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独裁者,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在她性格的另一面,感情也同样是十分脆弱的。她最害怕的是孤独和寂寞,时时需要有人能陪伴她消磨除了从政以外的无聊时光。几十年来,在她身边的所有奴婢中,除了早年被丁宝桢处死的安得海外,唯有李莲英最能善解人意了。晚清宫廷太监刘兴桥、赵荣升等人回忆说:“清代末年,女主里寡妇多,当权的西太后,虽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日子过得也是怪无聊的……能解西太后心烦的是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最会服侍她,成了她离不开的人。两人感情看起来非常密切。在闲暇时,慈禧太后有时也到李莲英的值班房转一转。每当这个时候,李莲英都是受宠若惊,他想尽各种办法来表示他对慈禧太后的尊敬和忠心。比如,凡是慈禧太后到他那里坐过的椅子,他都用黄色缎子布覆盖起来,不许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再来使用。”

我们且不论李莲英是奸是滑,就他的共事术而言,可以说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过60岁生日。各级文武官员,都纷纷向这位掌握大权的最高统治者贡献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希望能讨取“老佛爷”的欢心,从而加官晋爵。李莲英想大异于各官所为,耍个新花招,讨慈禧欢心。

李莲英十分了解慈禧的心理活动。以往每年过生日,慈禧都要将一些鸟儿、鱼儿“放生”,以积阴德,显示自己的慈善仁德。李莲英想抓住“放生”的机会露一手。于是,早在几个月前,李莲英就冥思苦想筹划这件事。

李事先买了许多黄鸟、画眉等,专门进行驯养,以鸟食作诱饵,让其进笼、出笼,让其听从指挥。久而久之,他驯养的鸟儿,只要笼子一打开,就飞了出去,但在外围绕房屋或树木飞上几圈后又仍然乖乖地飞回笼内觅食。

慈禧太后60岁生日那天,果然不出李莲英所料,慈禧太后如往年一样,在众多太监、宫女的簇拥之下,缓缓地来到万寿山下,表演她的传统节目——“放生”。

人们纷纷把早就准备好了的鸟笼提到慈禧眼前,而此时的李莲英却“礼让三先”往后躲。慈禧一连“放生”了数十笼鸟儿,各鸟皆腾空而去。人们不断报以笑声、欢呼声赞誉这位大积阴德的老佛爷。眼看“鸟儿放生”将要结束时,李莲英提着鸟笼,双手举过头顶:“请老佛爷放生!”慈禧用同样的动作去打开这最后一个鸟笼,鸟儿和其他鸟儿一样飞出了笼子。但是,奇异的现象发生了:放出去的鸟儿在宫殿绿树之间飞了几圈后,又飞回了原来的鸟笼!

在场的人们一看,知道李莲英做了“手脚”,但都不敢吭声。慈禧太后心中纳闷,就问李莲英:“你的鸟儿为何放出去又回来了呢?”

李莲英见有阿谀奉承的时机,立即像背书似的说道:“老佛爷皇恩浩荡,恩及鸟兽。鸟儿感恩戴德,不忍离老佛爷而去。老佛爷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其实,慈禧太后在此时也知道“鸟儿放生回归”是李莲英搞的鬼,不过李莲英的阿谀之词听起来十分顺耳,特别在自己六十大寿这一天听到这种话也很开心。但为了表示自己的圣明,慈禧太后还是故意斥责说:“大胆的奴才,竟敢拿些驯好的鸟儿来让我放生,难道你敢欺蒙我吗?”

周围的人们都面面相觑,特别是一些平时与李莲英有矛盾的太监在暗暗高兴。他们想:这次你李莲英要倒大霉了!他们都在静候慈禧太后如何发落李莲英。

这个时候,只见李莲英不慌不忙地上前叩了一个响头说:“奴才万万不敢欺蒙老佛爷。自古以来,有驯鸟的,但没有驯鱼的。昆明湖不是也有100桶大鲤鱼正等待老佛爷放生吗?请你放鱼后再治奴才的罪不迟。”

慈禧太后本来就不想治李莲英什么罪,听李莲英这么一说,便顺水推舟,说:“那我们就去放鱼。”

慈禧太后在人们的簇拥之下,来到昆明湖畔,走到预先准备“放生”的鱼桶前,用手摸摸鱼桶,说声“全部放掉”,太监们七手八脚地将鱼倒入昆明湖内……

可是,令慈禧太后和众人感到奇怪的是:放进昆明湖内的鱼在湖内打了几个转转,绝大多数又都游回到岸边,并且自动地排成一个大横排,头朝着慈禧太后,摇头摆尾,嘴巴一张一合,好像在向慈禧朝拜……

慈禧太后被这种从未见过的现象弄呆了。在场的众人也捉摸不透。

就在这个时候,李莲英见谄媚阿谀的机会又到了,便突然跪倒在地,兴高采烈地大声说:“恭喜老佛爷,贺喜老佛爷!老佛爷寿诞之日,天降吉祥,放鸟,鸟不去;放鱼,鱼不走。老佛爷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其他太监、宫女见状也跟着一齐跪下,大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慈禧太后在六十大寿这个日子里,被这班人这么一哄闹,闹得心花怒放,飘飘然起来了。她觉得自己似乎真成为顺天应人的圣主了。自然,在她的心目中,对李莲英印象最深。

那么,“放鱼,鱼不走”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来,爱新觉罗·溥佐道出了鱼儿不肯离去的奥秘:李莲英在筹划如何让慈禧太后在生日那天开心时,便想出了一个鱼儿不肯离去的办法。李莲英事先弄来许多活鱼虫,将其装进一个个纱布口袋中。然后把纱布口袋并排固定在准备“放生”的湖边水底。鱼虫不断地从纱布口袋的网眼中渐渐游出,这就在湖边水中出现了肉眼看不明显的“鱼虫带”。鲤鱼放入水中后,发现了鱼虫,就游回岸边吃鱼虫,鱼自然就按照“鱼虫带”的方向排列。岸上的人猛然一看,就如同鱼在列队朝拜一样。应当说,李莲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这一招是很绝的。

李莲英利用慈禧迷信和愿听臣下颂扬之语的特点,煞费苦心地制造了鸟儿不肯飞去,鱼儿不肯游去的假象,神化了慈禧,讨得了她的欢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待人温和坦率,却没有一个知己朋友;有的人看似性格暴躁,却有许多肝胆之交。究其原因,还是会不会处事的问题。

会处事的人一定会识大体,通世故,懂人情,知进退,表现出八面玲珑的灵性来。当然,我们讲八面玲珑,并不是要人在共事中学会虚伪和奸猾,去欺骗别人、坑害别人,而是有必要在不同的场景下,更好地处理事务,以追求人际关系的更好发展。

10.玩点“小骗局”

1991年,俞洪敏离开北大教师的岗位,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他在一所学校里租了一间房子招生,可一些学生在填报名表时,见上面一个名字都没有,便产生了怀疑,认为“新东方”不行,就不想报名接受辅导。对此,俞洪敏琢磨了一番学生的心理,然后拿起笔在空表上一口气写了30个名字。这一招真管用,接下来,来报名的学生再也没有顾虑了。

可见,人做到纯粹的诚实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人摆脱不了功利,如你不可能不去求职、不去办事,想成功就可能在朝自己有利的方面设计一点“谎言”,甚至搞点合法合情合理的“小骗局”。

例如,我们在求职中,必要时可以用善良的“谎言”去获得别人的信任。或以“谎言”掩盖真实(自己的短处),或以部分真实(自己的优势)来掩盖谎言,从而取得成功。

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可见,说谎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又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生存计策。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施展的“小骗局”有三种表现方式:

其一,以虚掩实。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真实(对你求职就业不利的地方)。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和“实”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了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求职。在表现你的优势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善意的谎言就是表现方式之一。

一位中文硕士为了能在外贸部门谋得一个理想职业,说自己是外语系毕业的硕士生。当然,他的外语水平的确可以,通过“过五关、斩六将”,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他是外语系毕业是假,中文系毕业才是实,他的外语水平远不如中文水平,也是实。如果他告诉主考人说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实话,那么在众多的真正外语系毕业的求职者中,尽管他的水平出类拔萃,恐怕连第一关也过不了。但不管怎么说竞争还是凭实力的,为了让你的实力被人承认和欣赏,是可以用“以诈取诚”这一手段的。

其二,以实掩虚。

有时需要用部分真实(也包括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来掩盖谎言,使说出去的谎言能够掩盖虚假之处,给人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

比如,身材矮小的人易给人一种真实感,因为身材矮小是对方当场就能看到的事实,这是一种真实,通常容易使别人产生错觉,觉得他所说的话也是真实的。有一个小个子年轻人就喜欢说:“我们矮人不说大话。”实际上他是用身材矮小的真实掩盖说话中的虚假之处。

其三,虚实相间。

我们常听有人抱怨他人或自己的朋友说,不知他说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说话时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虚实相间,真假各半的。

所以,这种小骗局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虚实相间。

要想把“小骗局”之计运用得恰到好处,还有两个要诀需要掌握。

第一,要“斩钉截铁”。

即讲话时要语气坚决,态度明朗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这样可以使讲话具有强烈的表达力。说话时要有一副千真万确、信心十足的样子。比如在参加竞选时,经常用“我所说的话,一定会付诸实现”“我绝不会辜负各位的信赖”这样的语句,人们在听到这充满信心和斩钉截铁的语气以后,就会逐渐为你所说服。相反,语气较弱的话语,说服力就减低了许多,听上去真实感也不那么强烈。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有时要借用别人的话,把无根据的话说成有根据的话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不是你直接得来的消息或情报,你故意先说出“我也是从某方面听来的”这句话,然后再透露消息般地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人们就容易相信,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第二,醉翁之意不在酒。

要学会以忠告对方的态度,让对方接受不利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获得对方的信任,达到你的目的,这是劝告的技巧,也是搞“小骗局”之计的具体运用。

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了解自己的烦恼和感受的人的劝告,而且易产生一种“知我者你也”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你要先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心中不说,假装出一副若无其事而又倾听对方讲话的样子,聆听对方的不满和烦恼。在对方将自己心中的话都宣泄出来后,再以谅解的语气去说服对方,使对方感到你是为他着想,使他产生开放的心理。当这种心理出现以后,纵使你提出不利于他的内容,对方也会轻易接受,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而劝告只不过是你取得对方信任、达到目的的技巧而已,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要忘了,“小骗局”之计的运用永远是有限度的,只能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运用,又要有适当的手段。为人处世仍要永远以诚为本。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