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关系是一门艺术,因而,如何达到自然美与人为美之和谐,对每个人或许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脉关系,就只能用一颗诚心去与他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人,他人才会感到真正的温暖。
真正的好人脉是不能勉强的,你可以主动积极,但是要随缘。有什么力量能凝聚人脉,那就是“真诚”。
一、用真情与人沟通
(一)坦诚地接受对方
现代社会,人们已认识到说话的方法、交谈的技巧、相互了解等对于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偏重于说话的技巧和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听话的重要性:听人说话,表示敞开自己的心扉,坦诚地接受对方,宽容对方,体贴对方,从而实现心灵的彼此沟通,这是处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面。以良好的态度,接纳他人的意见,才是处理问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周恩来总理之所以为亿万人赞颂,其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在听别人讲话时态度极其认真,不论对方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同样对待。对此,美国一位外交官曾评价道:“凡是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出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印象的是他的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他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有天赋。”我们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形象。概括地说,应该做到:
第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话,眼睛注视着说话的人,脑子里要设法撇开其他的事情,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别人谈话的内容上。
第二、耐心地倾听,不要轻易地打断别人的话,不要因对方的叙述平淡而漫不经心,也不要在别人结结巴巴讲不清时,流露烦躁和责怪的神情,更不应在别人讲不同意见时,听不下去而反驳或争吵、
第三、有响应地听,通过点头、微笑、手势、体态、语言等作出积极的反应,鼓励对方完整地说出他的意思?
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人,会让人感到他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并愿意与之相处,他与众人的关系也将日益密切起来。、
(二)理解和同情对方的想法
若想把问题处理得好,首先应该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尔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而若想知道对方想什么,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尽可能地去理解和同情对方的想法和动机,以便找到共同语言,打开对方的心锁。在此基础上。再顺势引导,说服对方,最终达到处理问题的目的。
印度著名的诗人泰戈尔,在去英国深造之前,曾到盂买一个医师家里学习英文。一次,抚养他成人的大姐病重。泰戈尔闻讯后十分难受,再也打不起精神来学习了。医师的女儿安娜得知诗人之姐对他的深情及寄予的厚望之后,动情地去安慰泰戈尔说:“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就应到外边见世面去,这会对你的诗歌有帮助。无论如何,你应当努力实现大姐对你的厚望呵!”一番话,打动了泰戈尔的心,从此,他终于安下心来,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亲人的病痛使泰戈尔一蹶不振,无法继续学业,这是因为他过分沉陷于亲人的痛苦中,而忘却了自己的理想与亲人的期望,如果想方设法让他重新意识到这被忽略了的—切,像泰戈尔这样有大抱负的人是不会止步不前的。聪明的医生女儿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泰戈尔重新走上了奋发之路。
善解人意,是在说理于同情之中的一种沟通方法,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兼备。使人易于接受。
(三)从感情上感化对方
人是有感情的。处理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理性上说服对方,而且要从感情上感化对方,与对方实现共鸣,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尽最大可能去理解对方,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表情和态度感化对方,以争取赢得对方的理解或同情。
林肯在任美国总统之前,曾经当过律师,一次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老妇人找到林肯,她是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土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维持生活。但是,出纳员却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竟相当于抚恤金的一半。老妇人要求林肯为她上诉。
法庭开庭了。原告指责被告的勒索行为,被告以证据不足而矢口否认,情况显得对原告不利。怎样扭转形势呢;轮到林肯发言了,他用抑扬婉转的语调,首先把听众带到了对美国独立战争那艰苦卓绝战斗生活的回忆之中。
突然间,他情绪激动了,言词直指那位企图勒索烈土遗孀的出纳员。最后,他满含激情地说:“现在事实已成了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代她申诉。不用说,这位老妇人曾经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也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向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听众被林肯的话感动了,一致要求法庭通过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老妇人胜诉了。
战争烈士的遗孀本来生活就很艰苦,出纳员却还向她搜刮高额的手续费,这确实令人气愤。在法庭上,林肯没有过多探讨收取手续费本身是否合理,而是采用了以情动人的策略,充满感情地回顾那场使老妇人失去丈夫的战争,引导人们进入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们去想像老妇人当年的年轻和美好,以及她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回顾以往,对照今天,人们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无法不对老妇人的不幸寄予特别的同情。
二、因人而异的话语带来人脉
与人说话,先要明白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率直,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崇尚学问,就说高深的话;他喜谈琐事,就说贴近的话,说话方式能与对方个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
(一)与老年人谈话要谦虚
我们常听到长辈教育后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很有道理的,有些老年人虽然接受的知识比你少,可是无论怎样,他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因此,在你与他谈话时,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
其实,与老年人谈话,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很喜欢谈话。他们说话常滔滔不绝,你要打断他,就会显出粗鲁无礼的样子。因此,有时与他们谈话很费时间,可是,只要你虚心地听,他们的话是极有裨益的。
(二)与年幼者谈话要保持深沉的态度
比你年幼的人,有些思想太超前,有些则知识不及你。在前一种情形下,你和他们谈话是毫不觉得困难的。你只需保持深沉慎重的态度就行,不要降低你自己的身份。假如你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再要把他拉回来,就很困难了。还要注意,不要给他们机会直呼你名,那是很不好的。
不要同他们辩论,也不要坚持你的权利。你只要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对你有适当的尊敬。你要知道,人们总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尊重你,尤其是那些年幼于你的人。
(三)与地位高于你的人谈话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你在与地位优越的人谈话时,须维持你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应该做一个“应声虫”。若你只说“是”,那么,你的话就可能会使别人不悦。
与地位高者谈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要表现出尊敬;
2、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
3、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
4、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
5、说话自然,不要显得紧张。
当你在与你的上司说话时,你要显出你自己是尊重自己的。
(四)与地位低于你的人谈话要庄重
在与一个地位卑于自己的人谈话时,你应使他觉得你对他所说的话感兴趣,而且,你必须请他说话,必须显得和蔼可亲。
与地位卑于你的人说话,应注意要庄重、有礼、和蔼,避免一种统治者的态度;讲话不要太多;不要太显亲密;不要以你自己优越的地位来阻止他。
(五)与女性谈话要以对方为中心
当你与女性谈话时,话题要以对方为中心,采取一种可使对方感情增加的谈话口气、态度和方式,这样,你与她之间的谈话,才能很顺利而愉悦地进行下去。女人们喜欢谈她自己、她的家庭以及她的癖好,更喜欢发表她的意见,又喜欢告诉人家,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所以她需要一个好的倾听者。假如你想用话来吸引女性的话,那么,你就不要有轻视她的态度。待她至少要像对待一个与你有同等智力的人一样。不要以为她们知道的比你少,或她们的意见毫无价值。这样,就能迎合她们自尊的天性,而使她们觉得与你谈话十分快乐。
和女人谈话时,你得先开个头,然后她就会接下去。询问天气;询问她的一个亲戚的健康;询问书籍、金鱼、花草或其他种种事物。总之,是她们所感兴趣的。
因人而异的说话方式不仅表现了你的素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得到尊重与信任。这有助于你交更多的朋友和人脉,现代人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三、妥善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
朋友之间也难免少不了一些“麻烦”,如争吵、别扭、意见不合、经济上的纠纷等。这些“麻烦”可大可小,说它“大”,是因为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向;说它“小”,是因为处理的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应记住,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一)与朋友发生争论时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通过反复的、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通过争论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正确的方式是不要正面冲突,使争论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了台,会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在朋友间出现争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持这样一个标准: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二)与朋友发生歧见时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并不因为双方存在歧见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有利于双方的歧见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歧见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总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即使对方确实错了,那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进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要让歧见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积极地想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来消除歧见,达成共识。歧见存在时间愈久,副作用愈大。
(三)与朋友关系闹僵时
与朋友的关系闹僵了,不要小题大做,认为这是断交的开始;也不要任其自然,爱怎样就怎样。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让自己的激动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成功者。
只有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那么,就要暂时回避一下,决不可贸然行事。
2、从自身找原因。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处理与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松。
3、谅解,不翻老账。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应相互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特别是不要揭别人的短,朋友之间翻老账是很伤感情的,它往往使人要么谨小慎微,要么敬而远之。
4、积极修好。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呈双向性,自己有责任时,应当主动承认错误,积极与朋友修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方成见的消除,继而会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四)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时
一般说来,与朋友间,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但对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往来业务而建立的朋友关系,就难免不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1、对症下药。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代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2、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决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3、共商解决办法。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还是能够找到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纠纷是不难解决的。
4、请求仲裁。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四、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很重要,其实这种友谊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互赖。事实已经证明,有着良好人脉关系,并且拥有几个真正朋友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胜人一筹。由此可见,这种情感上的互赖对于人生是必不可缺的。良好的互赖关系可以使人享有深厚丰富的情感交流,不断跃进的成长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机会。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健康的互赖关系呢?
众所周知,在银行里开个户头,定期向账户里存上一定数目的金钱可以应付紧急时的需要。同样道理,假如我们能开一个所谓的情感账户,储存一些可以增进人脉关系的“信赖”在里面,你和别人相处时,无形之间便多了一分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在当前的社会里又显得是多么的重要,要营建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没有这种安全感做基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能够作为情感账户投资的,是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它们能使别人对你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假如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这种信赖关系,即使你并不善于表达,也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误会,因为对方已经理解了你的用意。
与此相反,粗鲁、轻蔑、与失信只会降低甚至透支你情感账户里的“存款”。当人脉关系到了危险的警戒线情况时,你就好比走在布满陷阱的路上,处处都得小心翼翼。为了求得个人安全,有时不得已还要陷害别人,以至于人人自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这种话听起来挺吓人的,其实日常生活里屡见不鲜,许多家庭和团体都充斥着这种现象。就拿人类最亲密的夫妻间的婚姻关系来说吧。尽管一开始,双方结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夫妻之间恩恩爱爱,水乳交融。但是,假如双方婚后不继续向这个情感账户里投资,这种关系便有变化的危险。轻则同床异梦,勉强维持一种无爱的婚姻;重则恶言相向,大打出手,甚至劳燕分飞。
事实上,愈是亲密持久的关系,愈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情感投资。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种情感上的期待,这种期待需要不断地以情感来浇灌。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偶尔与故人相遇,虽然多年未见,但仍然能够重续旧情。而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反而要时时进行情感投资,否则就会变得如同路人,以前的投资付诸流水。
情感投资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投资。比如有的人在理解和宽容方面投资过多,但在一些必要的小节方面不太注意;还有一些人过分注意小节,而又不肯原谅他人的过错。他们最终都是情感投资的失败者,没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互赖关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投资呢。
(一)理解他人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可见人与人之间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理解别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之间多一分理解才有共同语言,才有可能走到一起来。这种理解在同龄人之间,可以唤起别人感情的共鸣,彼此之间的友谊很快得以建立。
(二)小节不小
我们大家都可能遇到过相似的经历,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也许为了一件在别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反目成仇。事实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比如说礼貌的忽视啦,不经意的失言啦等都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不快的阴影。
这种小节在谈恋爱的青年人之间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人不太拘小节,这往往成了其不断失恋的原因。比如,一位男孩子和他的女朋友一块出去约会,夜晚有些凉意,女孩子穿的稍稍有些单薄,不断给男孩子暗示有点冷,男孩子不但没有表示反而说了一通什么“要风度不要温度”,之类的风凉话,后来那女孩子再也不愿见那男孩子了,可怜的男孩子竟然还不知道为什么。
由此可见人们的内心非常敏感,无论外表多么坚强,内心都有些渴望别人关怀的情感。关怀别人的人,也一定能够得到别人更大的回报,正所谓感情投资,回报无限。
(三)信守诺言
信守诺言对于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非常重要,这不仅表现在朋友间、小团体间以及商业伙伴间,甚至在家庭关系中也显得那么必需。有人说“守信是一大笔收入,背信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话一点都不假。无论何时,一次严重的失信能使人信誉扫地,很难再建立起良好的互赖关系。
信守诺言是一笔巨大的情感投资,虽然其风险高,但是收益也比较丰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发展到了言出必行的地步,必将是极为成功的人脉关系。对于营造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四)开诚布公
情感投资里有一项叫作开诚布公,有人颇不以为然。既然大家都是朋友,有些事情自然不必斤斤计较。其实,这恰恰是人脉关系的一大误区。前文里已经提到,良好的互赖关系彼此间靠的是契约、是原则,而并不是什么情感的约束,并不是靠什么朋友或者哥们儿义气。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脉关系问题,都源于彼此对角色与目标的认识不清,甚至相互冲突所致。因此在处理人脉关系时,无论是在办公室交代工作,抑或在家里分配家务,都是愈明确愈好,这样做可以避免误会、失望和猜忌。
我们总是这样,对于切身相关的人,总会有某种期待,却错误地认为不必明白相告。比如以婚姻来说吧,夫妻双方都期盼对方扮演某种角色,但并不开诚布公地向对方声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抱着哪些期望都不清楚。这往往成了婚姻关系航程中的一座冰山,很容易就会把你的“泰坦尼克号”撞沉。
我们总错误地以为,关系既然如此密切就应该有默契。殊不知事情往往难遂人愿。因此,要想建立一种良好的人脉关系,就应该在开始的时候明确彼此间的期待,纵然有时会感觉有些难为情,可总比日后反目成仇要好得多。
开诚布公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投资,它的回报是久远的,因此绝对不要忽略了它。
(五)诚实正直
从开始受教育起,家长和老师都教给我们什么是诚实正直。可是,这世界何其大,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世间的芸芸众生中真正诚实正直的人仍然是比较少的。因此诚实正直的人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信任是建立良好人脉关系的基础。诚实正直是人脉关系中的另一项重要的情感投资。
诚实正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这在开始时比较难以做到,因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你不那样做,反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日久见人心,诚实正直的人最终会赢得大家的信赖。
(六)敢于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是否敢于承认错误。勇敢的承认错误也是一项巨大的情感投资。向别人道歉可以得到别人的宽恕,并且事情都是双方面的,你这样做,让对方有受宠若惊之感,因此对方便会对自己的行为也加以检讨。本来别别扭扭的关系反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加强。
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也就在所难免了。严重时,甚至给别人造成沉重的精神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道歉必须及时。即使不能马上道歉,也要日后寻找时机表示歉意。认错、道歉还要真心实意,不必找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即使确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最好在诚恳道歉之后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这样只会扩大双方思想感情的裂痕,加深彼此的隔阂。
诚心诚意地道歉,应该语气温和、坦诚直率、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不要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还会觉得你很虚伪。
一个善于理解别人,不忽视小节,信守诺言而又开诚布公的人再加上诚实正直,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情感独立并摆正了情感独立与情感互赖的辩证关系。可是如果行为不诚恳便会使前面这一切付诸东流。由此可见这一情感投资的重要性。
五、行善做好事不张扬
我们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做些好事,对别人施以仁爱。这样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善良的品质和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在为他人做好事的时候,必须记住:我们只是为了通过自己善良的行动为他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有恩于你”。实际上,你做好事的同时,你善良的本性已经使你感觉愉快——你仁爱的意义即在于此,所以千万别图回报。
既然要付出,就单纯地付出,不要图回报,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悄悄地为他人做点好事”的初衷。别人的感激与表扬并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义的回报是你无私奉献的热情——只要你有了这种热情,你的生活就更加美好,更加惬意起来。所以,下次你为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不要声张——你的心情坦然了,你就能体会到奉献的乐趣。这是一种跟你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处事方式,它不仅会带给你快乐,而且做起来也是那么轻而易举。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我们是有意或是无意的,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点什么,尤其是当我们为别人做了点什么的时候。比方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住在同一间寝室的人常说:“既然我打扫了洗手间,那么她就应该将厨房清理一下”;或是邻居之间“我上周帮他们家照顾了一下午孩子,这次总该他们帮我了吧”。而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我们所付出的已远远超过所得到的回报。
实际上,一个真正有智慧、内心充满平和宁静的人,每当他为别人制造方便的时候,他往往只想到要去做,而做了之后他就更会感到灵魂中的快乐。正如同适当地做一些运动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松一样,你所做的这些爱心行动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悦,你感觉上的回报就是你意识到你做了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别人做了什么而得不到任何回报,那么导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隐藏在你内心的互惠主义,它干扰你内心的平静,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我应当去索取什么。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图,也许好事会变成坏事。
有一位美国青年,曾从深井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众人的钦佩。不幸的是,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人们知道他的这一善行。随着岁月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他却念念不忘,越来越无法忍受人们如此对待他这样一个救人英雄,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自杀。
维吾尔族传说中最聪明的人阿凡提曾经说过:人家对你做的好事,你要永远记住;你对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记。或许,这位美国青年要能领悟到阿凡提的这一至理名言,这个悲剧或许能避免。
多在你的生活中试着真心真意地去帮助别人,别让你自己有意无意就想着“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你最好渐渐地摒弃这种想法。当这一切完全发自你的意愿时,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帮的人会给你什么样的报答,只是真心实意地告做你所能做到的将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就会感到这一切对于你心灵的回报——一种和平、宁静、温暖的感觉。
六、为人处事不露锋芒
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凡是处世已有历史,已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却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颇有位于人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其实颇有雄才大略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也不愿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上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中显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阻力,便也成为你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的相处,就是因为言语上露锋芒的缘故。言语上露锋芒,行动中显锋芒,都是遭人忌妒的根本原因。处世已有历史和经验的同事,大多都曾受过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以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人社会,还是那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导致自己做事处处不碰壁。不过,他觉悟很快,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后来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
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够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过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你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住,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因此,想要获得好人脉,在事业上一展才华,要记得千万别锋芒太露。
七、心地坦荡诚实做人
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互不信任。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无疑问,就是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内心则全非如此;表面上对你百依百顺,而实际上则是我行我素;嘴里说着对你的赞誉之词,而内心则是诅咒你不得好死;……试想一下,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些人当中,吃过几次亏之后,不论是谁都会增强戒备之心,对他的话加上几个问号;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了这样,都像戴着一副面具那样(即使是慈善面具),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都到哪里去找呢?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努力去扭转这个局面,要学会真诚,切不可做个口是心非的人。
口是心非,对别人不真诚,会使你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就像上面说的,你嘴不对着心,表里不如一,对别人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反过来,别人对你也会如此,仔细想一想,这样的生活你还会觉得有意思吗?每天都要去琢磨别人讲的每一句话,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时间会在你的眼前无声无息地流逝掉。生活中其他的事你就会无暇顾及。
口是心非的人最善于勾心斗角。因为他就是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表面应付别人,行动上又如何去算计别人。与这种人为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在文学史上,《伪君子》中的答丢夫是口是心非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已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他表面上是上帝的使者,虔诚的教徒,而实际则是个色鬼,是个贪财者;他表面上对奥尔贡一家恭维,而实际上则用最卑鄙的手段去谋害这一家人。可以说他是个表面上好活说尽实际上则是坏事做绝的最无耻、最卑鄙的小人。但是他最终的结局呢?他的这一套无耻的手段终于被人识破了,西洋镜最终被人揭穿,答丢夫成了万人唾弃的小人。他整天苦心于算计别人,最终倒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口是心非与虚伪可以说是等同语。因为口是心非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必然要用谎言去应付别人。谎言说多了,被别人识破了,他也就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一旦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个虚伪的人,那你的生活将是很痛苦的,到处是不信任的眼光,到处是不信任的口吻,转过身来人们对你应付一下,转过身去你将成为众矢之的,那滋味真是难受极了。
作伪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作用,但总之,其罪恶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作伪者决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作一点伪事,但后来他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于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总结起来,做伪事说谎话,口是心非大概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其一是为了迷惑对手,使对方对自己不加防备,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战;其三,则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这种人是最危险的。说谎者永远是虚伪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就像一只伪装成人的猴子一样,他要时刻防备被人抓住尾巴。其实,口是心非者最容易失去合作者,因为他对别人不信任、不真诚,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人格,毁掉了他人对他的信任。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失去人格更可悲、可痛的事了。
因此,做人就要做个真诚的人,要言行一致。“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这句话是很对的。对待别人要诚实,不要两面三刀。林肯讲过:“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是的,在工于心计算计别人中度过一生,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很累、很痛苦的事。坦诚的做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千万不要做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
八、言而有信遵守诺言
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罕曾经说过:“信用犹如一根细丝,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这个比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信守诺言的重要,然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假的终归是假的,终究是长不了的。言而无信,逞一时的口舌之能,贪一时的风光,只能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那些恪守信用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言而无信与信守诺言都是习惯问题,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或贫或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你的信用如何。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
下面是一个留传久远的历史故事。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着:“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赶到汝南郡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连忙跑回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埃及国王曾经派了一队人马到一边疆城镇,出发时,国王来给他们送行,并让卫兵抬出一个大木桶,国王对领头人说,七天之后你们才能打开它,你能做到吗?领头人答应了国王就起程了。
当天晚上,他们都嘀咕着这木桶到底装些什么,这时领头人也抛开了信用,用大铁棍撬开了木桶,里面全是水。
第二天,他们就进了沙漠,烈日下,地表温度很高了。没到第五天,他们带的饮用水全部用光,当他们开始去饮用木桶里的水时,木桶的水因为没有盖子全部蒸发了,第六天,这队人马就倒在了茫茫的沙漠中。
讲信用,守信义,是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对别人的承诺言而无信,不仅有害于对方,有时也会危及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承诺要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一个自己努力的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种情况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原谅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失信于朋友。
信用是一笔财富,有时比生命更具价值,它建立在人们相互之间对人品的了解和欣赏上,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友情。
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意大利国王。皮斯阿司被判绞刑,并定下了处死的日期。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无法为母亲养老送终了。这一要求感动了国王,允许他回家,但是他必须为自己找个替身,暂时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冒着被杀的危险主动答应了这一条件。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皮斯阿司还没有回来,刑期眼看就快到了。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灾乐祸的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不讲信用的小人皮斯阿司。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光着脚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放下绞索,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许多人还以为自己是在梦中。接着他们为皮斯阿司的守信而欢呼。刑场上的声音惊动了国王,国王听了这件事,也以为这是谎言,于是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刑罪。
皮斯阿司信守诺言不仅救了朋友,也救了自己。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高度竞争的时代,信守诺言就显得更为突出,与人相处,失信于人,终不会长久。信誉良好可靠,那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积累得越多,收获得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