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与人互动,恰到好处
一个人在市场上看到一只鹦鹉会讲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会4门语言,售价400元。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灵活可爱。该买哪只呢?这人拿不定主意。接着他又发现一只毛色暗淡的老鹦鹉,标价竟是800元。他不禁问:“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8种语言?”卖鹦鹉的人回答:“不。”这人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又老又丑的鹦鹉反而高价出售呢?店主告诉他这只鹦鹉是另外两只鹦鹉的“老板”,它们都尊重它,听它的话。
人不一定非要自己能力有多强,如果你具有亲和力,能结交各种能力的人,懂得识人、善于择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并且珍惜友情,信任别人,那么自身的价值自然通过良师益友而得到了提升。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些能力非常全面的人不一定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或者老师,人与人相处,贵在以心相交,你要找的良师益友是对你做人做事有帮助的人,是你可以向他推心置腹的人。
识人先要对人感兴趣
不对人感兴趣,怎么知道别人的长处与优点呢?自负的人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最聪明的人,所以对他人不屑一顾。这种人遇到困难后,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他的生活中没有良师益友。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这无可厚非。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那就更好了。可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
只有使别人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他认为他在你心里很重要,或者有价值,他才会感激你、欢迎你。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和巩固与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捷径。
对对方感兴趣才会去了解对方;不了解对方,就不可能与其相处好。现代企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识人才能用人”。人海茫茫,你怎样才能识人?一些人除了自负冷漠这种处世障碍之外,还存在其他障碍。识人的客观障碍有:
一是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的表里未必如一,因为人心不同,就像人的外貌不同一样;人的内心活动,未必就流露出来。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二是人的思想行为,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人的情绪波动大,有时这样,有时那样,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也有所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所以,往往一瞬间改变一个人。并且每个人的情况又各有不同。
识人的主观障碍也有两点:
一是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具有良好印象时,对他的品质评价就高,反之亦然。因此,往往憎恨一个人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喜欢一个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所以,对于爱憎之间,要特别慎重。如果喜欢一个人并且知道对方的缺点,憎恨一个人并且知道对方的优点,做到“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了。有时领导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的能力,或私心自用,忌恨直才,喜欢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结果埋没了很多人才。
二是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容易被埋没。如果把狡猾的人当作忠诚的人,把恶人看作善良的人,把愚蠢的人看作聪明的人,那么必然误人误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要想知人善任,就必须先消除识人的障碍。对他人多感兴趣,愿意去接触、了解他人,一定会从中发现人才,找到你人生征途上的良师益友。
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总结了独到的方法:“烦使之而观其能,卒能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态,观其好恶而知短长,观其交友而知贤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举其所美观其所终,远使之而观其终,近使之而观其敬,屈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你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珍宝,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你在与人合作共事时,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识别和利用。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不能用物质利益引诱他,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不能用艰险去强迫他,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不能假装诚信去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被引诱——不可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关注和欣赏他人
前面已经说过,你对人感兴趣才能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你对对方的关注,更是你重视对方的一种表现,这会让对方感之于心而发于情,从而对你产生很深的好感。
王嘉廉是一位美籍华人,CA公司的创始人。作为软件界的大腕,他被誉为是“华人中惟一可与比尔·盖茨抗衡的人”。在他的公司,员工的忠诚度相当高,令其他企业界人士十分羡慕。他建立员工忠诚度的办法是什么呢?除了给予员工高于同行的待遇外,还有一个秘诀:让员工时刻感到受重视、受关注。
比如,琼是一位台湾出生的普通电脑程序员,在一般公司,像她这种基层人士是没有多少机会跟高层领导打交道的。一次,她跟王嘉廉以及王嘉廉的哥哥碰巧在电梯中相遇。王嘉廉向哥哥介绍她时,她发现,王嘉廉对她的工作及个人状况相当了解,这让她产生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不禁受宠若惊。还有一次,在闲聊中,王嘉廉问她会不会烧冬瓜。她说会,并且说这是她很爱吃的一道菜。过不久,她收到王嘉廉在自家后院种的一只巨无霸冬瓜。这虽然是件小事,却让她非常感动。
另一位华裔林女士说:“王嘉廉比我们的直接上司还容易相处。他知道你是谁,关心你的生活,他能照顾到每一个人,这真是很不容易。我的一些朋友在大公司做事,上层管理人员知道员工名字的很少,而查尔斯不但知道关于你的一切,还和你轻松地开玩笑,这是很令人开心的事。”
有一次,王嘉廉在公司餐厅表扬总部30多位任职满10年的员工,每人赠送一只昂贵的劳力士表。林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当有人问及林女士拿到劳力士手表有何感受时,她说:“戴劳力士或戴三块钱的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但在精神上却深感满足。你知道只要认真做事,老板就不会亏待你。直属上司知道你在做事,老板也会知道。在公司内被上司认可与重视,比物质上的回馈更为重要。”
一位社交高手告诉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并不难,只要你真的把他放在心上,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其中,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他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这很重要。”
而我接着想起了小说《飘》中充满积极人生态度的梅兰姑娘的一句话:“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漠视别人,你就不会有心情“逢人先说三个好”。能让你随时可以说出“好”字的原因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平常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得到他人的赏识,往往是促使人努力奋进的动力。关注和欣赏,会促使人迸发出意想不到创造力,取得成功。不信你可以尝试,真诚地欣赏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对方备受鼓舞。这时,你就会发现,欣赏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或气质……表现你真诚的欣赏,对方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好感,何乐而不为?
有一次,维克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见此情景,维克心里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
维克问自己:“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维克仔细寻找着,立刻找到了能让他欣赏的优点。
当工作人员在磅秤上称维克的信件时,维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那人听后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说:“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
维克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光泽,但看上去仍然很好看。”
那人听后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长处,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感激欣赏自己的人。
当然,欣赏别人,如果变成了廉价的吹捧,无原则的夸奖,那就成了拍马屁,而不是恰到好处了。欣赏别人,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要欣赏别人,必须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就像伯乐相马一样。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欣赏别人。欣赏别人,需用心去体会,发出由衷的赞美。
欣赏别人,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在一个无暇沟通的生活环境中,学会欣赏别人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份融洽,少一分隔阂。
主动与陌生人交往
采矿者需要矿脉,处世者需要人脉。人脉蕴藏于芸芸众生中。可是不少人对陌生者有一种抵触心理,只看到别人的表面,如这个人夸夸其谈,我不喜欢,或者这个人深沉高傲,我不欣赏,或者这个人孤僻冷漠,我很讨厌,等等,按自己的喜恶观,贸然对陌生人进行定型、定性。
其实陌生人第一次走进你的视野,给你看的不一定是他真正的那一面;你也不一定就能看准了他真实的本性状态。所以在与陌生人初步交往时,你要有宽容互补的心理去接收他,发现他的兴趣、思想和爱好。同时要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总是把自己坚硬的一面像盾牌一样举起来抵挡着对方对你的亲近。
所有的人都是从陌生到认识再一步步发展成为朋友的。就拿参加宴会来说,怎样与陌生人接触,让其成为朋友呢?说起来太简单了,那就是要主动靠近对方。在陌生人的宴会上通过互相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然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你一言我一语,你趁机询问对方的情况,并介绍自己,这样很容易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朋友或准朋友。“一回生、二回熟”呗。
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地干自己的,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写作,他只需要天才的大脑创作更多的幽默小说。然而,马克·吐温实际上有不少朋友,并且与朋友相处得非常好。他曾说过:“一个人,惟有善于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并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因此,只要你掌握了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说话技巧,把他变成朋友就不成问题了。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觉得无从谈起。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被陌生人身上的某一面所遮障而没有勇气与他交谈。
同陌生人交谈,要学会在交谈中没话找话的本领。与陌生人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与陌生人交往时,还可以在交谈时先引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然后循着对方的回答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而对方回答的是“老同事”,那也可以谈下去。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如果能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并且循着其兴趣发问,便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果对方喜爱象棋,你就可以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会谈得投机。如果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满足对方“当老师”的虚荣心。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出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只要你深入地与陌生人交谈下去之后,你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方面,而不是一开始你判断的那一面,在交谈中对方也会调整视角,进一步审视你,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等方面碰撞后,就有可能感到“这个人可以交朋友”、“他值得交往”,于是互送名片,甚至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从而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不要漠视小角色
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存在歧视和偏见,否则一些本来最可以值得信赖的人却因为你的冷落而离你而去;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也许正是有着敏锐目光的不凡之人,等待你去发现。
在一家大型港资企业,有1万多名员工,朱小姐的工作是负责一个成品仓库的进口货物统计。一个部门也有百十号人,一些人对她不太配合,明明可以由装卸工验点的报告数字,朱小姐只是负责记录,他们却总是让朱小姐自己去点验填数,按道理她完全可以向上司反映,但是她只是笑笑,主动去核查验收。一次,出口部转来一批货品,要求马上装箱发往海外。依照惯例,这样的货品已有人核点过数量,统计员只需要照单记录就行,但是朱小姐仍然重新点验了一遍,发现数量好像不对。她告诉负责人,他们都不相信,觉得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差误,一定是朱小姐的错误,而且,本部门只是负责装箱发运,没有复核数量的责任,朱小姐完全多管闲事。朱小姐也不争,重新复点了两遍,仍然发现数量不对,坚决不同意登记出货。装卸员警告朱小姐,这批货可是发往公司最大的销售商,如果时间耽搁了,谁也承担不了责任。朱小姐坚决不签名,以沉默回应同事们嘲笑与指责。
第二天,出口部经理匆匆跑过来,焦急地问起那批货品。人们猜想出口部一定是为货物拖延不发着急了,纷纷等着看朱小姐的好戏。当出口部经理得知那批货物还没有发出时,焦虑的神色才轻松许多,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原来,由于工作失误,这批货确实短了几个包件,订购这批货品的是公司最大的客户,要求也最为苛刻,如果按这个差错数量发过去,公司将承担巨额赔偿。幸亏朱小姐不怕别人冷嘲热讽,坚信自己,顶住压力,以一个小角色的风度,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再来看一个小角色的“威力”。百事公司派史坦芬·艾勒到加拿大分公司任总经理,正要离纽约总部时,副总裁维克把一个很强壮的助手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史坦芬·艾勒很看重他,把他当作最信任的人使用。
史坦芬·艾勒任期满了准备回到总部。这个助手却不想跟他一起回去,反而要求辞职离开百事公司。史坦芬·艾勒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维克先生身边的助手,跟了他多年,我知道他的为人,他叫我跟着你,无非是把他认为的最好的人带着我,你几年来在加拿大一直为公司忙着,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差错。我辞职后去老总们面前说你的好话,也就不会让他们怀疑,我是想以后在你手下工作。”
史坦芬·艾勒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件事就心神不宁。幸亏自己的确在工作上不敢丝毫松懈,否则这样的公正无私的助手把我在加拿大的所作所为都如实汇报给总裁,我就完蛋了,多吓人啊!可能职位就难保住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可轻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在他们面前表现好非常重要。这些人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
当然,这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一个事例,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被下级认真地监督着,若不知他们的厉害,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或者以为下属只会保护自己,那就错了,往往因此导致自己职位不保。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重视下属,讲究和他们说话的策略,是与下属保持良好关系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林顿·海曼先生曾向人讲过他报复主管的故事:我曾经在公司的营销部工作过,受尽了主管的气,后来我找到总裁要求调换一份工作。总裁从人事部了解到我过去的业绩不错,便调我做了秘书。按理说,此时营销部主管应该认真反省一下,向我表示一下歉意,可这位主管没把我放在眼里,仍然对我怀恨在心。因此,每当我到营销部了解业务情况要找主管的时候,他却不予以合作,总是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回答说“无法安排”。所以,每当总裁关心到他的情况时,我每每连忙说“不、不”,说他工作如何如何的差劲,还目中无人,恶意地对待下属,有着记恨的德性。总裁感到这个主管大脑有问题,不会有能力去发挥团队的作用,于是免去了这位主管的职务。直到最后,主管也没弄清是怎样得罪了总裁先生。
所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绝对不是一桩小事,越是下属越是得罪不得。
平常无论是待人还是用人,一定要记住史坦芬·艾勒的一句话:“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角色。”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说不定,你心目中的小角色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
在某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的正副经理都是博士毕业生,年龄相仿,经历差不多,都可谓极富才华。不同的是,一位经理为人和善,善于和员工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恩威并施,分寸得当。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从不放松,但偶尔出了什么差错,他却总能为下属着想,为下属担担子;出差回来,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给每一个下属一份爱心。而另一位经理对下属严厉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例如一位平时从不误事的下属因为父亲急病而迟到了5分钟,这位经理还是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处以罚款若干。不久,公司内部人事调整,一位经理不但工作颇有业绩,而且口碑甚佳,更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而另一位经理尽管工作也干得不错,但领导认为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笼络人心,不利于留住人才,于是取消了原打算提携他的意图。
可见,“小角色”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角色”。所以你不要轻易得罪“小角色”,不要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角色”合作,展示自己的魅力。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小角色”的关系,不要平时怠慢人家,等到你需要他们合作的时候才去动员他们。应记住:你平时花在他人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作用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回报。
如何与成功人士接触
生意场上,初创业者往往起步艰难,如果能得到事业有成的人帮助,一定会飞得快,跑得远。因此,你的交际圈子中有几位大老板为你“呼风唤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你这个“小字辈”又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如何让他们喜欢你呢?
首先,必须掌握成功人士的社会关系。大公司知名企业家是很少与一般小企业主或普通人士会面的,但是,如果能与他们合作或与他们交上朋友,那真是很荣幸也很珍贵的,因为从他们那里你会大开眼界,学到许多平常学不到的东西。
要与成功人士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别是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成功人士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他的祖辈、父辈,也可以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等那儿认识了解他。
从业务上了解大企业家也是一条走近对方的好途径。例如他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些公司的经营者是谁,他多长时间会查看分公司、子公司,等等。
从兴趣爱好上了解大企业家。他喜欢什么运动、什么物品、什么性格的人,他喜欢或经常参加什么聚会,他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哪些,常到什么地方去,等等。
总之,要结交一个大企业家又没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去了解,总会发现一些机会的。
其次,制造初次见面的氛围。当你发现了或者创造了与成功人士见面的机会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制造一种特殊的会面氛围。因为,在众多的人物当中,也许你本身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说不定连话都跟他说不上。
在共同出席的会议或聚会上,选择位置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与成功人士尽可能近的位置,以便他能发现你,并且一有机会便可搭上关系。
同时,要以穿着表现自己的个性,因为与人第一次交往,别人往往是从服饰上得来第一印象。着装要表现个性、特色,给人舒服的感觉。
要针对对方关注的事予以刺激,要尽快发现对方关心注意何事,找到适当的话题,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刺激对方对自己的兴趣。话语要力求简洁、有独创性,使对方产生震憾,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最后,适当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赢得成功人士的青睐。例如大企业家一般都爱才、惜才,如果你一贯表现出对他意见的赞同,不敢表现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会反感你的。因此,适当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才干,是会受大企业家喜欢的。当然,你不能表现得太过于锋芒毕露,让人一见就觉得有喧宾夺主之感。
与大企业家有过几次接触,并感觉到他对你态度不错,那么别出心裁送赠礼品是联系情感的重要方式。这要针对对方的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委托他人。礼物不一定昂贵就好,要赠送,就要送他特别喜爱的东西才是。同时在赠送方式上也要别出心裁,从包装样式、赠送仪式上都要显得别具一格。
写信是交流思想、联系感情的好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开发,很多人的联系都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很少再看见以书信的方式交流了。你用书信方式向对方请教问题,交流思想,他会感到很亲切,所以这是你结交成功人士,如大企业家的恰当的方法之一。
巧借别人的力量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成就大事的人,都不是孤军奋战者,他知道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微弱的,“好汉也要三个帮”,众木成林,众志成城。
刘备原本是一个编席卖鞋的小贩,靠的就是借人之力,而三分天下的。他先是投靠军阀,后又桃园三结义。但他最大的成功是利用了诸葛亮。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是荆襄一带的士族首领,具有相当号召力。得到诸葛亮,等于得到一大批文臣武将,刘备的实力因而大增。在这些高级人才的帮助下,他才确立了自己的战略方针,继而一步步走向胜利,最后终于在大西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通常来说,聘请人比较容易,让人竭尽全力发挥出能量却不容易。这需要很强的领导艺术。首先要敢于信任人,把责任和权力大胆交给那些值得信赖的人,给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其次,要对他们做出的业绩给予公平的评价,并支付合理的报酬。这是用人的两个基本原则。
通用汽车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这句话极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否有实力不要紧,只要他善于用人,照样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理查德·西尔斯原先是一个代客运送货物的小商人。后来他开起一家杂货店来,专做邮购业务,即顾客通过邮件订货,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由于资本太少,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种商品,他做了5年,生意仍无起色,每年只能做三四万美元的业务。他想,必须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把生意做大。
说来凑巧,当他萌发出合作的念头后,过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伙人。那是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西尔斯到郊外散步,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儿,一个骑马赶夜路的人来到西尔斯跟前,向他问路。此人名叫罗拜克,想到圣·保罗去买东西,不料途中迷了路,此时已是人困马乏。
西尔斯将罗拜克请到他的小店中住宿。当晚,两人谈得很投机,遂决定合伙做生意,并成立一家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西尔斯·罗拜克公司。西尔斯有5年经验,罗拜克实力雄厚。两人联手,可谓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40万美元,比西尔斯搞单干时增长了10倍。
西尔斯和罗拜克都不懂经营管理,做点小生意还能凑合,生意大了就招架不住,两人都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决定寻找一个总经理,代替他们进行管理。
他们费心搜寻人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人选。此人名叫陆华德,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把公司大权全部授予陆华德,自己则退居幕后。
陆华德接受任命后,果然不负重托,兢兢业业地为公司效劳。他发现,做邮购业务与传统生意不同,一旦顾客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调换很困难。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顾客就会放弃邮购这种方式,公司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阻碍。为此,陆华德严把进货质量关,决不让劣质品混进公司的仓库,以保证卖给顾客的每一件商品都“货真价实”。
那些厂商认为陆华德对质量的要求过于苛刻,竟联合起来,拒绝向西尔斯·罗拜克公司供货。
这是一件决定公司前途的大事,陆华德拿不定主意,赶紧去找两位老板商量。西尔斯从内心深处赞赏陆华德的做法,给他打气说:“你这些日子太辛苦了,如果能少卖几样东西,不是可以轻松一下吗?”
陆华德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严把质量关的决心。那些厂商见抵制无效,担心生意被别的供货商抢走,最终不得不接受陆华德的质量标准。
陆华德刻意追求质量的经营策略,使西尔斯·罗拜克公司因此声誉日隆,10年之中,它的营业额增长了600多倍,高达数亿美元。
西尔斯作为一个外行,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商人,变成一个全美国知名的大富豪,得益于他用人的成功。他的用人之法其实很简单: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然后授予全权。
搞好人际关系,是借别人力量的关键。只要双方投缘,哪怕非亲非故,也能走得很亲近,对方也乐意帮忙。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7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6个是行伍出身,惟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的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他凭什么出人头地呢?应该说他不是个傻瓜,真才实学是有的,但他发迹的主要原因还是得贵人相助。
徐世昌特别善于“做缘分”,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想结交,总能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比如,他出生在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于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这算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这些有权有势的同乡,都帮过他不少的忙。
你跟任何一个人都有潜在的缘分,只要你想跟对方走近,就能造出缘分来。一旦你掌握了这项本领,何愁得不到他人帮助呢?
利用机会求人办事
有时你看准的人,他却不一定愿意与你相处,与你共事,为你效劳。怎么办?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没有感动不了的人。你求人帮助,尤其求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那些身怀绝技的人,那些个性特立的人,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清光绪某年,镇江知府大人想为他的母亲做80大寿,消息传到周炳记木号,周老板愁眉顿开,高兴万分。周老板为何高兴?原来那时镇江木号的木材,大部堆在江里。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木号的老板们为了放宽税贴,只好向知府大人送礼献媚。可这位知府自称清正廉明,所赠礼品均拒之门外。
周老板正在设法寻找接触的机会,听说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寿,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对老夫人的话是百依百顺。只要打动了这位老夫人,也就等于说服了知府大人。
周老板派人打听老夫人喜欢什么,得知她最喜欢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来的鲜花呢?周老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老夫人做寿这天,周老板带着太太一行早早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一下轿,丫环们就用绿色的绸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周太太在地毯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开”到老夫人的面前,祝老夫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老夫人听了笑眯眯的,连忙请他们入席。
宴席期间,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换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缭乱,眉开眼笑。直到宴席结束,周太太才说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宽木行税贴。老夫人正在兴头上,忙叫儿子过来,吩咐放宽周炳记木号的税贴。既然母亲开了“金口”,孝子不能不点头答应。
从此,周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来都“借花献佛”。那孝顺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难违,就对周老板另眼相看。
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为你做贵人的,这就要想办法,让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像周老板就很会想办法,他先从老太太入手,给知府大人施加压力,使知府大人不得不做自己的贵人。
当然,这种逼人上轿的办法,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最善之策。如能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前提下,让对方自愿效劳,是为上策。
直接求人帮忙,如果未蒙应允,于事无益,心中反而留下芥蒂。不妨利用机会,请第三者帮忙说合,一来成功的机会更大,二来也可以避免下不来台的尴尬。
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这已是他当上中将的第14个年头。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随之取消;上将则是终身制。时任总统的蒋经国并不打算给蒋纬国晋衔,为此蒋纬国不得不另想办法。
蒋介石的丧事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定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前往送行。蒋纬国特地提早赶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佩带了全套勋章勋标,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以前,蒋府每年逢蒋介石、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举动觉得奇怪。
蒋纬国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今天给妈妈送行,特地让妈妈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宋美龄追问道:“为什么?”蒋纬国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军中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
宋美龄从来不问军中之事,限龄退役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蒋纬国说:“那是上将,终身制。”宋美龄终于明白了。
这时,蒋经国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蒋经国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蒋纬国还未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可以吗?”
蒋经国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宋美龄问道:“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办退役手续?”蒋经国这才知道是为这门子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马上准备交代给他办升上将的事。”就这样,蒋纬国总算从中将升为上将。
蒋纬国升为上将所借之“光”有直接的,比如他的身世,也有其他类型的“光”,如他的口才、衣服等等。具体地讲,一个人可借光的来源不一定是直射的,有些“光”虽令人觉得不那么明显,却也仍具威力,不可小瞧。
送人虚名,给人实惠
在生活中找到你的合作伙伴,你的良师益友,是你的福分,不仅需要一双明眼,一张巧嘴,还得善于为对方付出以体现你对他的敬重。你想得到别人的支持,送东西给对方,但是要送得恰当。
◎送出虚名求实惠
许多人爱出风头好虚名,老想显示自己的存在和证明自己的重要。而明智的人,他始终考虑实际的好处,而不会在乎这些虚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获得成功,终会有一天实至名归。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钢铁大王”卡耐基是一个不好虚名重实际的人,只要对事情有好处,他就不吝于将出风头的事让给别人。
有一年,卡耐基结识了一位名叫佛里克的青年。此人经营煤炭业,号称“焦炭大王”。卡耐基的钢铁公司需要煤炭,而且他对佛里克的胆识与才于非常赏识,如果跟佛里克合作的话,对他的事业无疑是有好处的。
卡耐基知道佛里克为人十分自负,如果不把他的面子照顾到很周全,即使他明知对自己有利,也不会合作的。于是,他将佛里克请到自己家里,热情接待。其时,卡耐基已年近50,比佛里克差不多大一倍,他的财富则比佛里克多无数倍,但他仍然在佛里克面前保持着礼貌和谦逊。尽管佛里克是个骄傲自负的人,也不禁对卡耐基产生了好感。这时,卡耐基才提出合作成立一家煤炭公司的建议。他还大度地表示,新公司的总价值是200万美元,佛里克的焦炭公司约值32.5万美元,其余160多万美元都由他支付,股份双方各得一半。
只出四分之一多一点的资金,却能得一半股份,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佛里克却还在犹豫。如果公司以卡耐基的名义运作的话,他是不乐意的,因为他是一个“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人。
卡耐基看出他的心事,补充道:“新公司的名称是‘佛里克焦炭公司’。”
佛里克再无疑问,当即爽快地同意了。此后,佛里克成为卡耐基的合作者,日后更成为卡耐基钢铁公司的高层领导之一。
卡耐基始终认为,作为商人,当以求利为本。利来而名自至,根本用不着考虑一时的虚名。卡耐基不务虚名,但他把事业做大了,把做人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人们都乐意传诵他的名,于是他就名扬全球。这比那种争虚名想露脸的做法无疑高明多了。
◎送实惠得到更多的实惠
不少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相互你好我好地走到一起,结果是大打出手地分手,前后反差太大了。
有人问小巨人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回答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对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嫌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经验。
◎把便宜留给别人
从心态上来看,你老不愿吃亏,老占别人的便宜,会把自己弄得很猥琐。因为便宜被你占尽的时候,也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再有,捞朋友的东西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他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势必影响自己的境界,缺乏向远处、高处看的意识和能力,而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也难以成功。
人际关系中,每件事情是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好的人际关系,都希望与别人相处融洽,沟通意见,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好的人,人们称他人缘好。人缘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为人处世的基础。一个微笑,一束鲜花,一句问候,一声赞叹,一次帮助,都能为你赢来好人缘。
与人相处,不仅利不能贪,功也不能贪,名也不能贪;不仅功要让,利也要让,名也要让。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慢,就多一份侮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分灾祸。一个人,对于事业上的失败,能自任这方面的错误,就能让人感德;在有成就时,能让功于人,就能让人感恩。老子说:“事业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仅成功让功,对待名誉也要让名,对待利益也要让利,对待善也要让善,对得也要让得。凡是坏处就归于自己,好处都归于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这个人;他人得到利,我得他这个心。二者之间,轻重怎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寸了。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这样,他从做人上来说就吃了大亏。因为你已经处处抢先了,你从来不等别人想到你而总是主动跳出来为自己谋每一点你看在眼里的利益,那么你周围的人就再也不会主动为你着想了,反而要处处对你设防,那么,你岂不是吃了大亏?而且,这样的人,心情经常会处于比较恶劣的状态,因为你很爱占小便宜,日久天长,便宜不会都让你占尽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再有,太多计较小利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你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它势必影响你向远处看向高处看,去获取大的成功和利益。所以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吃点小亏对你自己的利益其实不会有什么损失。人心是一杆秤,如果你能使自己做到不斤斤计较,对别人不过分苛求,待人宽厚,你周围的人就会信赖你、尊重你,你就会有一个宽松而和谐的生活氛围,你就会时时有很开心的感觉。这就是“吃亏是福”的真谛。
《诗经·商颂·玄鸟》篇中说:“京都幅员广阔方圆千里,许多百姓都愿在那里居住。”《诗经·小雅·绵蛮》篇中说:“黄鸟鸣叫着‘缗蛮’,栖息在那多树的丘冈。孔子读了这两句诗感慨道:唉,黄鸟起居时,都知道栖息在它所应当栖息的地方,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仪表堂堂端庄谦恭的周文王,他光明的美德使人们无不崇敬。作为国君,他的言行要做到仁政;作为属臣,他的言行要做到恭敬;作为儿女,你的言行要符合孝道;作为父亲,他的言行要体现慈爱,与国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诗经》里讲敬、孝、慈、信,是人们交往的一个最好的准则。人际关系中,每件事情是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既然吃亏有时无法避免,那又何必去计较别人的境遇比自己好,最明智的方法是避免与人比这比那。而应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能做,我也可以做”,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不公平”,你就会有一种好心境,它也是创造未来的最好生产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的善良和爱心,只要凭良知做事就行了。不必担心别人辜负了你,只要时时在照顾别人就是了。
生活的辩证法时时处处启迪着人们: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给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些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当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