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即使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也很难维持长久,所以要逐渐养成健康的好习惯。
1、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在大大小小的公园里,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跳舞,有的练太极剑……这充分说明人们的运动观念已经有所改变,都已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已经把运动当成了一种习惯。
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也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生命在于运动,人若不运动就会生百病,敌不过自然界各种疾病的侵袭。但运动必须合乎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去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否则,盲目地做一些不适合自己身心健康的运动,不仅得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健康,助长恶习滋生,这样就违背了运动的初衷。
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延年益寿、增强体质的最佳方法。应把健身锻炼融于日常生活中,如每天抽出15分钟慢跑或20分钟步行,长期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卡耐基说:“我发现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你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你惊讶不已。这种方法对我极为有效——当我开始运动时,烦恼也就消失了。”
“运动是健身的法宝。”在很早以前,体育运动就被认定为健身延年、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养成运动习惯的人,其死亡率比不参加运动的同龄人低。
美国学者巴芬勃格尔在研究运动学和死亡率的关系中得出:时常做适量运动的人其死亡率,男性比没有参加运动的人低30%,女性低50%,可见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那么应该如何去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呢?有专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方法,不妨作为参考: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又易行的运动法,运动量不大,但健身效果却很明显,而且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限制。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这两种说法足以说明散步在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的一些长寿老人,他们都把散步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九旬时,仍坚持日行500步;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在暮年每天还散步3次,每次3里路。这对朱老的“老而强健”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散步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养成习惯。
冬泳可以降低体温,延年益寿。冬泳活动,早在建国初就有人进行,但是作为一项群众性的运动,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过对冬泳者体质与健康状态的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冬泳运动对健康确实有益。
简化太极六段拳,也是健身的好方法。太极拳巧妙地融合了气功与拳术的长处,动静结合,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尤侧重腰脊及下肢的锻炼。它的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既适用于强健者增强体质,又适用于多病者康复锻炼,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强身抗衰,故成为中老年人锻炼的黄金项目。
研究报告表明,长期坚持练太极拳,不仅对骨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等运动系统有益,而且对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简便易学的保健功十六法、养生十六宜、自我健美按摩等。当然对于行动不便者,静坐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静坐可使人心血平和,阴阳平衡,还可以祛病强身,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也可润泽肌肤,达到美容的功效。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只能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对一般人来讲,运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夺冠。所以,选择一项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不是多么的困难,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选择了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去完成,相信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效果。开始时,许多人或许会把运动当成负担,但长期坚持下来后,运动便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培养了意志和毅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介绍的各种运动,虽然方式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符合习惯的要求。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毅力,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在古罗马时代有这样一句话:“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这说明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净化心灵,才能修身养性。而健康的身体,则需在运动的基础上形成,而运动同样受习惯的制约,如果不能养成勤于运动的好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了。
2、热爱劳动,提高健康指数
一位美国健康运动专家说:“体力劳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脑力劳动有益于心智健全。”这说明劳动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与运动又有一定的区别,劳动指除体育运动以外的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人们渐渐地变懒了。除了为衣食所迫还保持着劳动习惯的人以外,许多人已经对体力活嗤之以鼻。
这在青年人中最普遍,他们希望做一个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金领”,而不是做一个卖傻力气、穿工作服的“蓝领”。许多身体发福的中老年人,也不太爱劳动,但搓起麻将来可以彻夜不眠……
如果说,以前人类社会的许多事都需要用体力劳动来完成,那么由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这些事已被机器所代替。
人们的手脚、肌肉,包括一部分大脑功能在被解放的同时,也闲置了下来。许多长年坐办公室的人,已经不大知道“汗流满面”或“汗流浃背”是什么滋味了。
许多人知道劳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也明白长时间不锻炼会导致许多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可是,人们宁愿选择打网球或做健美操,也不愿参加劳动。其实这就否定了劳动与健康的直接关系。
从目前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体力劳动还是大量存在的,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对生活有利而无害。现代人变得“四体不勤”,也变得好逸恶劳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对投机取巧的认同、对不劳而获的膜拜、对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世界、创造财富价值观的蔑视。
人们不应该因为社会进步了,就疏远甚至蔑视体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使人类有了直立的双腿,有了灵巧的手指,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开发。
如果没有劳动,人类可能还只会在爬行。如果没有劳动,人类在进入文明史的几千年中,不会越来越聪明、健壮。
今天,如果人们放弃体力劳动,人类社会将会因缺乏衣食而无法延续下去,人们也会变得弱不禁风或头脑迟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人们不应该轻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如乌申斯基所说,这有利于一个人的完善。首先在体格上,适宜自己的体力劳动,将起到锻炼身心、保持健康的作用。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本来体弱多病,可后来体力劳动却使他健康起来了。当年,他除了学习和给患者看病外,还经常进入深山老林采药,在艰苦的劳动中,原本多病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并成了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劳动正是智慧和才干的源泉。
科学研究也表明,经常动手操作或制作东西,会促进大脑的功能,包括反应功能、协调功能、记忆功能等。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劳动将会使人们的道德更完善。你可以为了健康而从事体育锻炼,但你不可因此而厌恶和逃避劳动。
和体育运动相比,劳动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并且,劳动还为自己和社会带来财富。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一个人如若不劳动,就像没有合法的、正当的财产,他就不能够生存,就要腐化堕落,变成兽类。”
“不劳动者不得食”。当人们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时,心里会非常踏实。工人、农民、鞋匠、木匠等,所有靠体力劳动谋生的人,都是可亲、可敬、值得赞扬的。当然,脑力劳动也是一种劳动,也创造着财富,同样也是伟大的。但一些人却抬高脑力劳动而贬低体力劳动。这是不对的,这些人实际上并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在他们心里,瞧不起任何一种劳动,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这也就是今天一些人不愿做“蓝领”,甚至也不甘做“白领”,而日思夜想地要去做“金领”或者更高的什么“领”的真正动机。这些人蔑视了劳动,也就蔑视了做人最基本的品德。
一位阿拉伯智者说:“靠自己劳动挣来的食物最好吃。”一位西方哲人说:“我一生绝不坐食一片面包。”
劳动之所以使人高尚和伟大,就在于劳动者是自己养活着自己,而不是靠依赖或盘剥他人而生活。
不要使自己脱离劳动,不要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依赖父母或他人的劳动而生活。
如果你是个学生或坐办公室的人,应该做一些体力劳动,比如植树、打扫卫生、铲雪、手工制作、修理门窗等等。这不但有助于你的健康,也有助于培养坚韧、细心、顽强的品质。
当你体会到稼穑的不易,知道了制作的艰辛时,也就会懂得劳动的真正含义。不暴殄天物,才会对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产生真挚深切的敬意以至热爱。而这一切都是劳动带给人们的。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被誉为“世界生理学家的领袖”,他在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上都有独到的发现。
他从小帮着父母在菜园和果园里干活,在厨房洗碟子,因此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而且一生都没有改变。他始终把劳动当做一种美德,提倡以劳动获取报酬,反对游手好闲和不劳而获。他特别看重体力劳动。他在住宅周围开辟出菜地和花圃,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在地里干上一阵。他也很愿意做实验室里的粗活。他说:“体力劳动永远使我感到真正的愉快。”
人们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如果你本身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那很好,只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健康快乐将会属于你。
如果你是个脑力劳动者,不妨把参加体力劳动当做一种习惯,闲暇时动动手,流些汗没有什么不好。
任何人都不应该鄙视劳动,相反,应该主动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没有恶心的劳动,只有恶心的劳动态度。任何卑微、平凡的劳动都值得人们尊敬。人们也应该摒弃“视劳动为卑微”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劳动的好处多多,所以人们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用劳动来陶冶情操、打造健康体魄,做一个心灵完美、身体健康的人。
3、饮食要合理,睡眠要得法
健康状态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情感上、信仰上、社会环境和生活规律上的状况,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生存因素,也指生命质量和生活因素。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对调节人们的健康状态有很大帮助。
一般年轻力壮的人对健康并不太注意,只是害了一场重病或人到中年时,才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但往往健康已受到损害或潜在的威胁。虽“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总不如未雨绸缪早预防的好。
由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竞争逐渐增强,人们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对日常生活根本没有太多的讲究,就更不用说是注重饮食与睡眠了。健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已被抛到金钱之外了。
“健康是人生的财富。”这是爱默生的感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习厚生则可,学习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现代学者梁实秋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本钱。”这些观点是深刻的,也是很现实的。纵然你有经天纬地的超世之才或气吞山河的宏图大志,如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枉然。健康养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在这方面多有论述,而且身体力行,在当时物质医疗条件都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他能活到73岁,可算是“古来稀”了。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为:保持精神乐观,重视体育锻炼,讲究饮食卫生,注重睡眠质量,使生活有规律。
现代文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优裕,医疗条件的日臻完备,并不等于健康。人类正经受着由饮食不合理和睡眠不得法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和死亡的考验。人们必须对饮食和睡眠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由于生活广阔无边,人生多姿多彩,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饮食确实是影响健康的头号杀手。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这给人们敲响一记警钟。
养成一个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是健康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也说明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人的健康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方式共同决定的,但某种长期的行为方式,会使遗传因素异化。这需要人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掉陋习,培养符合科学规律和自身情况的生活习惯,敢于并善于同命运抗争。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这个道理。恩格斯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质过程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亡就到来了。”所以,要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只有自爱自立,调动自身内部的积极性,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生活中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而人们又不能因为怕生病而拒绝吃饭,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所以饮食习惯便成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不妨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1)三餐合理分配
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是有讲究的,正确的方法应该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而不是暴饮暴食。一般来讲,三餐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即:如果一天吃2斤食物,那么早晚各吃6两,中午吃8两比较合适。
(2)适当搭配荤、素
荤食和素食各有优点:其中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是荤食所无法比的。这样,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优势互补,才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3)挑食和偏食要不得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营养价值再高的食品或者含有多种健康成分的食物,也无法满足身体的多方面需求。如果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都无法使营养达到均衡。所以,养成一个不挑食或不偏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4)暴饮暴食百害无一利
有的人经常把两顿饭并成一顿来吃,一次吃了两顿饭的量或者一次吃得过多,这就是一种暴饮暴食的行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等症,而且还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活动,从而诱发心脏病等,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度地吃喝、暴饮暴食。
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有益于健康,是生活习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养成按时入睡和按时起床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能看激烈的影视剧和球赛或谈怀旧伤感的事情,以免刺激大脑,使其处在兴奋状态;不要在睡觉前吃东西,避免加重胃肠的负担;不要在睡前喝浓茶与咖啡,防止因尿频与精神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睡眠质量很高的时候,会感到很舒服,工作起来效率也会很高。反之,则会产生精神欠佳、工作效率低下、心情烦闷等不良情绪。然而,人的正常睡眠时间应该是多长呢?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是不固定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人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减少。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保证,只有睡好了,才能休息好,工作好。因此,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还须注意以下三点:
(1)安静清洁的环境
睡眠并不需豪华的别墅,纵有良屋千万间,睡觉只需几尺宽。但室内要清洁卫生,无噪音和干扰,室内温度要适中,空气保持清新。另外,要有充足的阳光,如果卧室朝向是东南或南是比较好的。
(2)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入睡
专家提出,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眼。讲的就是在睡前必须保持心平气和,这样才能保证安静入眠。但是,当心情不好或者恼怒的时候入睡,肯定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或者听一段好听的轻音乐,则有助于睡眠。
(3)睡前洁身
养成睡前梳头、刷牙、洗脚、洗下身等清洁卫生的好习惯,不仅是良好的养生之道,而且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最佳方法之一。
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正确理解,在崭新的健康知识基础上建立起自我保健、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样就能够远离疾病,健康、幸福会伴你一生。
4、经常调节不良心态
及时调节不良心态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意思是强调心态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人们要养成及时调节心态的好习惯,使自己能够轻松愉悦地接受困难挑战,全力向成功冲刺。
人生道路上,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一些困难、遭受一些磨难是在所难免的。要知道,困难无处不在,磨难无时不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会被一些不良情绪左右,不能客观、理智地分析解决问题,更有甚者会放弃原有目标,甘愿沦为失败的奴隶,平平庸庸过一生。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从困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及时调节不良心态,对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所以说,养成及时调节不良心态的好习惯,已成了当务之急,要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必须具备这种习惯。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得上是健康心态呢?
心态是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器,决定着行为的方向与正确性。那么,健康心态就是正常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行为方式。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在一个大教室里,如果人们周围有熟人、朋友,也有不认识的人,当要求他们与周围的人握手致意时,人们将怎样想怎样做呢?有的热情,有的勉强,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有的只找认识的人,否则就不愿做……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握手应该人人都会,既不需要知识、阅历,更与智商技能无关,可是握手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握手的对象不同,心态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但这绝对是健康心态。
正常心态就是内心的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即“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领导。
生活中随时可见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都合乎逻辑。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个人则说杯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只是心态。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对事情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心态给人带上了有色眼镜和预定频道的耳机,于是人们只看到和听到自己“想”看和“想”听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环境造成的。还与个人心态是否健康有关系,一个健康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积极克服不良念头;一个不正常的心态则可能毁灭自己或他人的前程。所以,保持健康心态是十分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及时克服不良心态的好习惯。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灾难的迫害。但他仍然可以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日后他据此写了《夜与雾》一书。
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现了弗洛伊德的错误。作为该学派的继承人,他反驳了自己的祖师爷。
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显得几乎无以区别。
而弗兰克却说:“在集中营里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但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有一天,当他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领悟了“人类终极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自由的,是纳粹无论如何也剥夺不走的。也就是说:人可以自行决定外界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人们都可以忍受,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人们还保留着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高僧一年四季只穿件单薄的衲衣而无严寒酷暑之苦;高士伟人临危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其刮骨,铮铮有声,而关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谈笑风生,与人对弈。这完全验证了“幡动、心动”的禅门机锋。说到底,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人生,也完全由自己决定,由人们的心态决定。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遭遇和结果虽然与弗兰克不同,但都能在一种稳定的心态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最终的维护。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劝降,均告失败。于是用重枷大镣,把文天祥囚禁起来,企图通过肉体折磨使他屈服,一关就是四年。
文天祥所处的牢房,是一间低矮狭小、昏暗潮湿的土室,老鼠成群,恶臭四溢;夏秋之际,度日尤为艰难。他曾用这样几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形:“或时日果果,或时雨淋淋,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熄,水火交相祥,益热与益深。酷罚毒我肤,深忧烦我襟。”
但这种肉体之苦,文天祥等闲视之,丝毫没有动摇报国的坚强意志。他在囚中吟唱不绝,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
文天祥最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誓言。后人赞道:“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这就是文天祥的心态,文天祥的选择。
由此可见:学会调节心态已成了人们的必修课,是人生中必须养成的习惯之一,只有养成了适时调节心态的好习惯,才能拥有豁达的人生,遇到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人的心态只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
面对相同的夕阳,有人低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是一种心态的写照。
有人反对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这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有人则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这已是另一番心灵境界。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往往是造成人生苦果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小小的差别就是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跨越理想的大门,而消极的心态只能将人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相信没有人愿意成为消极心态下的牺牲品,都想拥有一个好心态,但这需要学会如何及时调节心态,遇到困难或危难时,能够用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
日常生活中,困难随处都可能遇到,随时都可能降临到每个人头上,从小到大,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夸口说“我从未遇到过困难”,因此说,在人生成长道路上,人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及时调节心态的好习惯,这样,无论遇到任何麻烦,都可以坦然面对了。
5、时刻保持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包含身体健康,还包含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不断战胜自己、创造机遇、充满活力、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得丰富多彩。
所谓心理健康,顾名思义就是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处理生活中的繁杂琐事。
人类的本性是由公平、诚实、真实、美丽等原则构成的。如果人们在思想或者行动上破坏了其中任何一个原则,就会在内部产生不平衡,对能量和生命力造成浪费,造成身体和心理的衰退,从而影响健康状况。
有一位妇女,她非常害怕变老。平日生怕别人看出她衰老的模样,因此,她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貌。很长一段时间,她以假发掩盖自己的白头发,并且经常处于一种恐惧中,特别是出外旅游时,她生怕别人揭穿她的年龄。她用了许多化妆品和器械,目的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在这种忧郁的精神状态下,她衰老得越来越快了。
许多人衰老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因为不能使心理状态保持和谐。而这种不和谐、磨擦和冲突会迅速消耗人的生命。当人们的精神处于不和谐状态的时候,身体健康会因此而受尽破坏。心理上的平衡、镇静对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是很有好处的,它能使一个人恢复青春活力。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做法:他们希望从外表上保持年轻,通过对外表进行修饰和改变,掩盖住衰老的迹象,因此便忽视了心理健康。
如果想留住青春,应该尽量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年轻人充满活力、机智、聪慧,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把自己看做是年轻人。把自己打扮得和年轻时一样容光焕发和潇洒,不要总是弯腰驼背,走路时也不要落在后面,站直了走路,这样显得更年轻一些。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诚实
心理健康的人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活着就应该做个强者,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2)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是非常自尊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我,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决不依赖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自立
在生活中,心理健康的人从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会因为受别人的鼓励而改变思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憎恨而停止实践,他们会在自己的信念下,用自己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4)充满活力
心理健康的人,即使休息时间比别人少得多,他们也能保持精神抖擞,富于激情,任何时候都有事可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他们做事从不疲倦,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所有能量,创造出超人的毅力。他们不会因工作而累坏身体,生活中总是充满活力、永不厌倦。
(5)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正确对待现实。用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努力来改变现实,从中获得乐趣,享受生活。
(6)有一颗平常心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对事情好奇、向往,永远追求真理。他们不会在乎前进中有多少挫折,更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为追求真理而披棘斩荆。对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试一试,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7)心胸宽广、乐观活泼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能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
幽默帮助人消除忧虑和烦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心情愉快的人比一般的人入睡快,睡眠质量高。愉快的人会有很多朋友,而朋友多的人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和沮丧。好的社会交际使人的性格变得温和、平易近人,这些会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心情愉悦的人最长寿,进步也会使人长寿。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变得更渊博、更完善,那么他会比那些已经停止进步的人更年轻,衰老的速度更慢。
(8)勇于面对失败
心理健康的人,不怕失败,认为失败是局部的,是成功的前奏。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教训,获得经验,然后再征服失败。同时他们认为,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已,完全不影响自己的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失败又是人身价值的体现。要善待失败,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由千千万万次失败做先导,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人就要走向失败。当一个人停止进步的时候,衰老的过程就开始了。当他的思想不再开阔,理想开始与他告别,对生活失去渴望的时候,衰老正向他悄悄走来。向往明天、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悔恨过去。他们清楚地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只有在失败中找出教训,才有益于成功。
(9)不会患得患失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忧患未来。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为未来而忧
虑,是毫无意义的。堕落、停滞是年轻的大敌。要想保持年轻,必须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保持活跃。如果不想过早地衰老,那么思想应该保持活跃,不断地用新观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关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一个人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好奇心,他就会永远年轻。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变成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青春活力是每个人的追求,因此,人们必须拥有一个健康心态,这对人体健康、延缓衰老有很大的好处。在良好心态的作用下,生活会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6、及时减压,换得轻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工作问题、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种种困难和不顺之事都可能变成压力摆在人们面前。在这种状态之下,要养成减压的好习惯,才不会被压力整垮。
心理学家认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人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压力。虽然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压力太大容易使人产生疲劳,这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说,必须养成给自己减压的好习惯。当工作任务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不妨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当社会竞争使自己产生窒息感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当长期的紧张、恐惧和患得患失,使情绪出现不良反映时,可以为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否则,压力在心中沉积过久,不免会引发心理疾病。
由压力引发的心理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如:极度沮丧、产生幻觉;产生无助感、头疼等,如果这些病严重到足以干扰日常生活时,就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由于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疾病还可表现为:
(1)长期的忧郁
现代生活使人容易产生忧郁,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感情压力,都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短时期的忧郁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危害,只要及时调整,就可能好转,而长期的忧郁就可能诱发严重的疾病。所以,人们要养成减压的好习惯,不要让压力毁掉自己原本拥有的幸福生活。
(2)人际关系不良
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人肯定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不能与人合作,不相信任何人。
(3)经常失眠
压力过重的人,总是想入非非,由于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就会在幻想中靠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这样的人始终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由于过度兴奋神经发生紊乱,失眠就是常事了。
因压力而造成的心理疾病很多,以上只是泛泛地列举几例,但这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懂得适当地给自己减压,必然会产生心理疾病,这对人身体健康无益。基于此,学会减压是有必要的,将减压作为一种习惯也是势在必行的。
所谓“习惯”就是人受某种刺激所作出的“固定性反应”,这种反应反复出现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人由于受外界压力的刺激,必然要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有良性反应也有恶性行为,所谓良性反应就是学会减压,这种减压行为反复重复便形成了减压的好习惯。而恶性行为,就是引发心理疾病的首要因素。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产生心理疾病,所以,应学会减压,把好习惯延续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减压的好习惯呢?
(1)要淡泊名利
人们常常为欲望而感到生活不易,为欲望而慨叹人生之短促。名誉、官位、财产、身体等欲望,已成了人们压力的主要来源,占有欲望给人们设置了一个个焦灼痛苦的圈套,使人们陷入痛苦的深渊。应该以淡泊名利的心境看待人生,即使既定目标没有实现,也不要太“伤感”,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曾经拼搏过、奋斗过,就会拥有充实、幸福的经历。淡泊给予人们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受伤的心会得到意外的修补。甘于淡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脱了世俗凡境,品味大自然的瑰丽奇景和多彩的人生风景。
(2)使自己快乐
人们为了排遣无端的压力,有人抽烟,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寻找刺激……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减压方式。
任何加于身体上的负荷,不论是心理方面(如不愉快事件)还是物理因素(如环境污染),都是压力的来源,都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扮演各种角色,其中肯定会有自己不愿扮演的社会角色,这样便会产生压力,人便会感到压抑。
长期的压抑会使人产生异常心理和变态心理,世界著名的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的、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因此,人们应该时刻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减压。
长期受压抑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以及其他类型的变态心理,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妨碍工作进展、家庭和睦、事业发展。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压抑,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竞争激列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须把减压当做一种习惯融汇到日常生活中。因为,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会减压,并能把它当做习惯应用的人,生活必然是轻松自在、幸福美满的。
7、人不是机器,要适当休息
适当的休息有益于健康,毕竟人不是机器,机器尚且需要维修保养,更何况是人呢?生活中,许多人连续工作,不知疲倦,这显然是对自身健康不负责的表现。人们必须养成适当休息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因年轻力壮而忽视了健康问题。
尼尔在《为什么要疲倦》一书里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休息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许多人认为休息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并不然。休息具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能防止疲劳。
人们似乎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心脏每天要输送出大量的血液,如果将这些血液集中起来,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而每天所供应出来的能量,也高得惊人。那么一个拳头大小的心脏,为什么能承受如此重的任务呢?人们对此深感怀疑,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心脏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一天24小时,分秒不差地不停工作。它每次收缩之后,都会休息一段时间,全天算起来它只工作9个小时,其他15个小时都处于休息状态。
由此看来,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那么,什么样的休息才能算是合理、有效的呢?
必须学会令自己放松
人们每天要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有些人可能会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不懂得休息之道。如果想轻松应对这些外来压力,还需养成休息的好习惯。
以下几方面内容可帮助人们缓解疲劳,有助于帮助人们养成休息好习惯,可供人们进行参考:
(1)平躺
当你感觉疲倦时,可以平躺在地板上,使身体尽量伸直、放松,每天重复几次,便可驱除疲劳。
(2)接触大自然
疲惫时,将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戴上太阳镜,躺在松软的沙滩上,望着蔚蓝的天空,凝听大自然的呼唤,感受亲触大自然的感觉,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深呼吸
用稳定的深呼吸平定紧张的压力,印度的瑜伽术在深呼吸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对安抚神经有很大的好处。
给自己放个假
会生活的人并非整年埋没于工作当中,他们懂得给自己放假,懂得劳逸结合,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工作过程中,不时要给自己放个假,使自己彻底放松一下,这么做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进度,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当自己倍感疲惫时,陪同家人一同外出旅游,到一个清静优美的地方小栖一下,这样事业才能更成功,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许多人整天忙忙碌碌,可是却不见出成绩,自己还会因此而感到疲惫。这是缺乏规划性,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不能劳逸结合,不懂得休息的表现。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此时应提高警惕,尽量使自己养成休息的好习惯,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来应对每一个挑战。
8、戒烟限酒,有益健康
要养成好习惯,摒除坏习惯也是必要的。由于人的性格、爱好不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对此,人们应该时不时地审视自己,改掉影响健康的不良恶习。
健康的习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良习惯则使人们与健康擦肩而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养成了抽烟、酗酒等不利于健康的坏毛病,人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尽自己最大所能,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有一段时期,盖蒂抽烟抽得很凶。一天,他去法国度假,在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晚上下起了大雨,地面特别泥泞,开了好几个钟头的车之后,盖蒂实在是累极了。吃过晚饭,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睡着了。但是清晨时分盖蒂突然醒了过来,他很想抽支烟,于是打开了灯,很自然地伸手到床头摸烟,但是没有。他下了床,到衣服口袋里去找,也没有。于是他又在行李袋里找,结果他又一次失望了。他知道这个时候旅馆的酒吧和餐厅早就关门了。他想,这个时候把门房叫过来帮他去买烟,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要吸烟,惟一的办法就是穿好衣服,到火车站去买,但是那还要穿过六条街。
看来情形并不乐观,外面还下着雨。他的车子停在了离旅馆还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而且,他住店的时候,别人也提醒过他,车房的门在午夜是关着的,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开门。
在抽烟恶习的折磨下,他从温暖的床上爬下来,并穿上衣服准备冒雨、步行到火车站去买烟。正在伸手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笑了起来,笑自己傻。他觉得,自己的行为非常荒唐可笑,嘲笑自己已经成了恶习的俘虏。
盖蒂站在那里,不停地想着,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一个商人,一个自认为有足够智慧可以对别人下命令的人,居然屈服在坏习惯的脚下,宁愿受坏习惯的驱使冒着大雨穿过好几条街去买香烟。
此时,盖蒂才意识到他早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是为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可以放弃极大的舒适。看来,这个习惯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的头脑立刻就清醒了过来,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他走到桌子旁边把那个烟盒团起来扔了出去,然后重新换上睡衣,回到床上。怀着一种解脱,甚至是一种胜利的感觉,很满足地关上灯,合上了眼睛。在窗外的雨声里,他进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深沉睡眠。自从那个晚上之后,他再也没抽过一支烟,再也没有想过要抽烟。
盖蒂说,他并不是想用这件事来指责那些有抽烟习惯的人。但是他经常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按照当时的情况,他差点儿被一种恶习俘虏。
抽烟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非常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烟瘾的驱使下,很多人的反应会像盖蒂开始的行为一样,为了能吸上烟,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自身健康,可是能像盖蒂那样用平和的心态改掉抽烟恶习的人却不是很多。有些人明知抽烟有害健康还一意孤行,甘愿为烟牺牲健康,认为抽烟是一种享受,仔细想想又何必呢?抽烟既浪费金钱,又有害健康,与其将金钱浪费在抽烟上,倒不如用在改善伙食上。所以,人们在犯烟瘾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盖蒂,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成为坏习惯的俘虏,在烟瘾面前甘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用一颗平常心,把抽烟的意识,抛到九霄云外去。如果你做到了,就会发现自己轻松、自由了许多,离健康也近了一步。
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是烟和酒,当然,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喝酒也不例外。
李平是一家机械公司的销售经理,由于工作关系应酬是在所难免的。许多人都说“酒桌上好办事”,此话绝对不假,李平也仗着能喝酒而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业绩屡屡上升,公司经理对他也另眼相看。有一天,李平要陪一位客户去吃饭,为了照顾好客户,李平拿出了他能喝的本事,与客户大喝特喝起来。正在兴头高涨的时候,李平突然感到胃痛,客户见李平痛苦的模样,立刻把他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才知道,因为过度饮酒,李平患了胃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平康复出院了。这次教训使他彻底戒掉了过度饮酒的坏习惯。
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有像李平这样的经历,但因过度饮酒而导致的疾病也数不胜数。许多人也因为饮酒“品尝”到了被疾病折磨的滋味,而后痛下决心改掉过度饮酒的坏毛病。其实,与其在经受折磨之后痛下决心改掉恶习,还不如防微杜渐,在健康受到威胁前提高警惕,避免受到恶习的攻击,这样岂不可以免于病痛的折磨之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