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二章 辛勤肯干 收获与付出才能成正比

  • 小说: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 作者:王峰
  • 字数:524120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3:32

勤劳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如果只想着不劳而获,成功注定与他无缘,除非遇到“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幻想不劳而获,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笨鸟先飞早入林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与这句话意思相仿的还有一句俗语“笨鸟先飞早入林”,这两种说法都道破了勤奋的真谛,提醒人们要养成比别人早行动的好习惯。

关于鲁迅先生“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早”字,不仅道出了勤的根本,也道出了他求学的态度。

怎样养成比别人早行动的好习惯呢?下面的一些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日程,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有效地安排工作日程,对你有利而无害。不要等到事情摆在面前才想应对办法,这样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

洽谈生意,参加考试,发表讲话,都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在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也需挤出时间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这样就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韦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董事长————玛丽·韦尔斯·劳伦斯就是一位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企业家。

她知道如何提高每天的工作成效。她精通生意经,懂得如何使自己的销售战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在商业界取得了显赫的地位。

目前,她的公司年经营额为2.5亿美元。刚开业时,她度过了一段非常艰辛的时期。

那时,她在纽约一家饭店租了一间房子,母亲帮她接电话,两个人忙得连午饭时间都不休息。

转眼16年过去了,公司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可她在办公室吃午餐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

当《时装》杂志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实际上我并没有去拟定各种计划表,但在我的脑子里早已把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密了。我安排生活如同很多人经营生意一样,我不得不这样做。”

把工作事先安排好,这不但有利于工作的展开,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你自然比不懂得安排工作的人收获要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自然处于领先地位,你的起点自然会比别人高,更容易实现比别人早行动的目的。

勤奋工作终会有所回报,但你切莫忘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只有走在时间的前面,才能比别人收获得更多,这就是成功的决窍,更是人们应该养成的习惯。

其次,要具备一股钻劲。要想养成比别人早行动的习惯,除了合理地安排工作外,还要有一股不怕辛苦的钻劲,凡事都要坚持到底,始终如一,这样就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兢兢业业,勤奋向前,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的道路上,才会有你的身影。

人活着,就要有勤奋精神。比如在学校学习,不少人为自己不能取得出色成绩而寻找借口: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或者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钻劲,少了这种精神便少了前进的动力,没有动力还何谈进步,何谈高人一筹呢?做什么事只有本着比别人早,比别人勤的态度,才能做出令人艳羡的成就。

虽然读书并非一个人惟一的出路,但不可否认它是大多数人实现理想、取得成功最为现实且最有效的办法。

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养成比别人早行动的好习惯就能取得好成绩。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在学习上如何比别人早,虽然所处的客观环境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学习,也就是所谓的预习。

当老师讲到此处时,你所理解的深度,自然要比其他没有预习的人要深,这样就达到了比别人早行动的目的。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为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像他一样好,但在挂有很多果子的枝头面前,你只有蹦起来,才能够得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不甘落后,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自己想像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只有一直向前才能寻找到理想的彼岸。

成功果实是由辛勤汗水的浇灌长成的。获得果实就意味着要付出,意味着要吃苦。

正如一句西方名言:“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断地进取,比别人早行动,才能达成目的。

2、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一个人的想法不管有多好,也要靠实际行动来实现。想法再好,如果不为之付出行动,成功也与之无缘,这样的人难成大器。当然,这里所强调的敢干并不是告诉人们要盲目地付出蛮力,而是在正确的想法上,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勤勉踏实,才能避免漂浮。”是成功人士不断勉励自己的成功箴言。漂而无根,就要随风摇摆;勤勉踏实,才可遇事不乱。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不断对自己说这些话,不厌其烦地提醒自己,因为这对你是终身有益的。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干,才能实现目标,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只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本职工作,即使是一个能力一般的人,也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

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员工,就要脚踏实地、勤勉踏实、全神贯注、充满热情地工作,那么很快就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同时,也向上司表明了你的忠心,使他更贴近你,并且你的积极心态常常感染着上司,激励着上司积极进取。

让上司放心的就是你这份积极心态,影响上司的也是这份心态。领导者常常排斥那种冷漠、粗心大意、懒惰的员工。

人们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产生着不同的结果。因为,人们都知道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罗斯金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尚和卑微的职业之别。

上帝使每个人都从事着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行业里找到快乐与满足。

有一些擅长做家务的主妇,她们不管是做饭、擦家具,还是铺床、洗衣,都有一副自得其乐的专注神态。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做着各种事,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看着她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事,看着她们那发自内心的满足,真是一种享受。她们使家庭的氛围变得温馨、舒适,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使生活更为美好。

还有另外一些家庭主妇,她们把家务活当成天下最乏味的事,只要稍有可能,她们就会拖延或干脆省掉那些家庭劳动。即使是被迫做了一些,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整个房间一片狼藉,毫无舒适感。在这样的家庭里,身心怎么能得到放松呢?你只会觉得一切都是乱七八糟。

一份卑微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什么,即使是补鞋这么低微的工作。有一些鞋匠把它当做艺术来做。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本着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原则,去迎接每一位顾客。

另外一些鞋匠却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好像自己只是为了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工作质量。

前一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不是总想着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湛,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生活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是最伟大的道德家,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也要坚持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集中精力、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约翰·密尔这段话的意思是:勤奋工作是快乐的源泉。有人要他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生活准则时,他说:“这条准则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对于刚刚跨入社会门槛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建议是:工作,工作,工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个人,就会知道哪个是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因为他们许多表现都出于自发性、创造性、谨慎和专注。

这些人与那些在工作中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截然不同。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总是充满热情,干劲十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

不但如此,他们还总是主动去找事情做,期望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而那些每做一件事都觉得乏味的人,这一生都会受生活所累。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心存着“人人都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中,我们只要等待好运降临到身上就行了”这样的想法。但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人结果都是非常可怜的。

诗人朗费罗则说:“日常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却非常重要!就像时钟的发条一样,可以让钟摆匀速地摆动,让指针指示正确的时间。当发条失去动力时,钟摆就会停止,指针也不再前进,时钟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有任何价值。”只要我们能鼓起勇气,拿出力量和行动来,勤勉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这从自然界就可以得到体现。一潭死水会逐渐变臭,奔流的小溪会更加清澈。如果没有狂风暴雨,没有飓风海啸,地球上将全部是陆地,空气也会静止不动,这样的世界毫无生气。在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人们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产生懒散心理,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但是,如果每天要为生计奔波,与大自然作激烈的搏斗,经受各种锻炼,一个人就会精神抖擞,发出最强的力量。”这是迪恩·法拉对脚踏实地、勤恳工作的阐述。

金斯利说:“每天早晨起床后,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想着自己有事做,强迫自己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样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和勤奋、意志力等各种美德。在懒惰人那里,是没有这些优点可言的。”

要立即采取行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去做想做的事情。

如果缺乏勇气、魄力、忍耐力和决断力,那就磨炼自己具备这些能力。应该深信,上帝赋予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人们能够改变自己。

取得良好成绩的人正因为每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才使其走向了成功。

每天早起一点,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每天对待工作认真一点,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阻碍,多一些舒畅。

人们必须脚踏实地地生活,勤勤恳恳地工作,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用勤劳的好习惯充实着人生,以此来提高个人修养与丰富个人内涵。

3、不要让天赋成为负担

天赋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成功,也可以将人的大好前途毁于一旦。有些人自认为天赋极高就忽略了辛勤的重要作用,结果葬送了一生。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天赋的牺牲品,应该引以为戒。

现实生活中,许多具备较高天赋的人,都因懒惰而毁了大好前程,他们认为有了天赋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天赋对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勤奋却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不要因在某方面的天赋高人一筹就自命不凡。

“天赋”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勤奋和苦干对有天赋的人来说是不必要的,许多人都是因有了这种想法后而止步不前。

天才的影响很大,人们认为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如果自己也是天才的话,自然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成为一个佼佼者。

甚至会认为:天才不需要刻苦学习,没有必要遵守规则和体制,也不用受外界因素的束缚,就能够活得“潇洒自如”,对仔细分析事情发展、辛勤劳动更是不屑一顾。

他们以为只要轻松一跃,在不经意中,成功就唾手可得,就能取得显著成绩。

这种想法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实现。具备这种想法的人,只有在被生活所迫的时候,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创造一点生活的条件。一旦生活境况稍加改善,就重新回到以前的状态,开始贪图享乐起来;或者是另一种情况,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要么到处游荡,要么在床上胡思乱想。

英国著名画家雷诺兹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他对天才的理解是:“天才除了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进行忘我工作以外,与常人无异。”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所取得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英国画家密莱斯说:“我实际上比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还要苦,还要累。”

当提到年轻人的时候,他说:“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天赋极高、绝顶聪明,也没什么出息。我不要求人人都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如果一个年轻人真正具备成为艺术家的天赋,即使没人引路,他的理想也一定会成为现实。很多人把孩子带来,问我是否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我总是回答:‘当然不!’因为不管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他都必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小到大,他要做许多琐碎的工作,不管多么乏味,都要耐心对待。”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人,他说:“我小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都是勤奋努力的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这种习惯,所有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并且自觉地做下去,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的工作,我却反觉得很快乐。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具备勤奋努力习惯的人,不会被人称赞是尊贵或伟大,人们也不会认为这样的人有多大价值,但是,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是对养成勤奋好习惯价值的肯定。”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才智平平却依靠勤奋取得成功的人,他们的实例就是对勤奋高于天赋的有力诠释。

对成功充满幻想的人,他们只要作一次即兴发挥的精彩演说,写一篇构思技巧独特的文章,或者是经商过程中偶尔做出惊人的表现,就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具备高人一筹的天赋,于是便幻想一夜成名。但那只是单纯的想像,他们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则是懒散、傲慢的工作态度,因此,这种所谓的天赋便成了“废品”,终究难成大事。

许多人不懂得勤奋与天赋的辩证关系,其实,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有人认为,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当然这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说法,但是如果不用勤奋来滋养天赋,那么再高的天赋迟早也会被泯灭。由此可说,勤奋是天赋的基础,天赋与勤奋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就。

“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雷诺兹说,“如果说你智力与能力一般,勤奋就是对不足的最好补偿。如果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成功。如果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天才出自勤奋。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天赋,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

但也并不是强调具备非凡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即使一个智商平常的人,只要能付出艰辛的劳动,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同样能够成就大事。

高尔基说:“一个智力平常的人,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也要比不曾付出的天才更值得尊敬与赞扬。”

约瑟夫·库克也说过这样的话:“机智灵活又踏实肯干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绩。”

有些人的天赋的确很高,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天赋如果不和判断力、逻辑推理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个人和社会就毫无意义。

那些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是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毫无收获。

4、摆正心态,克服懒惰

勤奋与懒惰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关键看你怎样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如果选择了前者,后者将会被舍弃,随后而来的是成功。反之,生活将索然无味。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常警戒自己,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勤劳与懒惰,以积极的心态做好每件事。

勤奋是懒惰的克星,是取得成就的秘密武器,也是每个人都应养成的好习惯。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三个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我在咱们家的那块地里,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

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便在老人所说的地方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当时,正逢播种季节,带着失望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种上了庄稼。

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

由于他们深翻了土地,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此时他们才明白老人的用意。

勤奋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金子虽然珍贵,但却不能失而复得。纵然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总会有穷困的一天。

惟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人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就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是弥补你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嗓音回答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非凡超群。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

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顶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

正是因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同时还练出了一副好口才,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勤奋与懒惰。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人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积极心态的作用下,克服障碍后取得成功的。

许多人都听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凡事只有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很多人总想找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当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发现“勤”字才是成功的要诀之一。

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让人精神为之振奋的故事。

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的好习惯,鲁迅说得很形象:“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形成一首好诗。”

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

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

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

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

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一种对社会无用的卑劣之人。

著名牧师、学者、作家伯顿写了一本内容深奥却十分有趣的书——《忧郁的剖析》,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伯顿在书中指出:“精神抑郁、沮丧总是与懒惰、无所事事联系在一起的。”伯顿又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懒惰是魔鬼们的灵魂……一条懒惰的狗都遭人唾弃,一个懒惰的人当然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的了,一个聪明然而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劳动和勤劳的地位了。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一潭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在肮脏的环境中疯狂地滋生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心思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

伯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忧郁的剖析》这本书的深刻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该书的这段结束语中。

伯顿在该书的最后部分说:“你千万要记住这一条——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你必然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你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记住这一条:千万不可懒惰,万万不可精神抑郁。”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但这种人的脑瓜子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思维活动,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该属于他人的东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茂盛的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

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思想杂草”的懦夫,并时时折磨他们、戏弄他们。

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懒惰、无所事事从来就不是一种荣耀,更不应该成为一种特权。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卑鄙的小人极满足于白吃白喝,并以大肆挥霍、浪费为荣,但那些稍有头脑、有抱负、有良知的人毫无疑问会鄙夷他们。

斯坦利勋爵说:“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过去不可能、现在也不可能、将来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有人认为只有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避免种种烦恼和不幸。许多人都已经这样试过,但结果总是一样。无论是谁,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劳动和烦恼乃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之神……那些尽力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却总是找上门来,忧愁也总是光顾他们。”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人,心灵恬静是勤奋者始终追求的,而懒人却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