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七章 检点自己 人生目标才不会出轨

  • 小说: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 作者:王峰
  • 字数:524120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3:32

生活中的困难、诱惑数不胜数,能否克服困难、抵住诱惑,关键要看自己的定力足不足。决定定力的因素有很多,检点自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能否管好自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控制情绪,学会制怒

愤怒情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这是一种心理病毒,它比其他身体疾病更加厉害,能摧毁人的一生。想有所成就的人,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培养控制情绪的好习惯,学会制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幸福的人生。

很多人有动辄发怒的习惯,虽然他们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当遇到某些令人生气的事情时,依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任这种不良习惯兴风作浪。发泄过后,他们也许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说法明显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因为,这种坏习惯是可以用好习惯替代的,那就是养成控制情绪的好习惯。大凡意志坚强者都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并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因此,人们大可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它不能帮助人们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挫折过后的自然反应。事实上,无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以此类推,当你气得失去理智时,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发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往往会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沮丧、灰心感便油然而生。然后,你便会作出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便把愤怒当成了一种本能习惯,认为它是人的本性之一,是理所当然的。一旦这种想法产生了,动辄发怒的坏习惯就不易改正了。而它将会阻止你的成功。

大凡有作为的人是不会被愤怒情绪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公元前283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解围,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现在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个真王,哪能当假王呢?”这一步棋稳住了韩信,使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无济于事,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汉,当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上交,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皇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议。”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自己也因此丢了性命。

从这两件事中就可看出,在关键时刻是不可以让怒火左右情绪的。不然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

只要能消除愤怒的恶习,控制情绪的好习惯便会自然生成。那么,怎样消除愤怒这一恶习呢?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了解愤怒的误区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心中的愤怒,可以以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然而,不妨想想,是否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且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愤怒情绪,虽然世界绝不会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失望;但无论如何,要消除那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每当以愤怒来应对他人的行为时,心里会发出一个声音:“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甚至会喜欢你。”然而,别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也不会事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因此,自己那美好的愿望则永远不会实现。因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是禁受不住困难打击的象征。这种表现往往使自己陷入发怒的误区,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自寻烦恼。仔细想想,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啊!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别人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说话、行事,没有必要理会你对此事的态度和看法,也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行事。想到这些,愤怒的情绪就会被理解所代替。

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看自己的笑话,甚至会引发生理上心理上的病症。当遇到令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选择前者会成为恶习下的牺牲品,而选择后者则是控制不良情绪的成功者,久而久之就能养成控制情绪的好习惯了,对情绪的收放也能掌握得恰到好处了。

也许你认为自己属于这样一类人,即对某人某事有许多忿忿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你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在你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如果别人能和自己一样,那么你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才能消除心中的怨忿。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可取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烦恼。他应为自己这种愚蠢的行为负责。”

所以,为了消除发怒这一误区,首先要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勇敢地表现出自己的愤怒;然后,以新的思维方式让自己保持精神愉快;最后,不再对任何人的行为负责,不因为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总之,只要自尊自重,拒绝受别人的控制,便不会用愤怒折磨自己。

(2)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生活中有些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严格得近乎呆板,这当然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只要人们观察一下周围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善意的幽默。让别人开怀大笑,在笑声中观察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这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对于“幽默”这个词,我们也许并不陌生,然而,究竟什么是幽默呢?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个性、兴趣、能力、意志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语言的调味品。有了幽默,什么话都可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它是引力强大的磁铁,可以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引入磁场中心,让每个人的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幽默与智慧是一对孪生儿,是知识与灵感勃发出的光辉。幽默中渗透着一种紧张的意志,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一个奋力进取者。幽默也能展示人乐观豁达的品格。

半夜时分遭到小偷光临,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可巴尔扎克却不这么认为,他与小偷开起了玩笑。

巴尔扎克一生写了无数作品,却常常手头拮据,穷困潦倒。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觉,有个小偷摸进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惊醒了,但他并没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来,点亮了灯,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

幽默,实在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

(3)愤怒的表现形式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人们动怒的情形。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人们陷入不同程度的愤怒,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大怒,尽管愤怒是一种逐渐形成的习惯,但它也是一种侵蚀人际关系的病症。下面是人们愤怒的常见原因:

①当他人干事马虎、丢三落四时动怒。尽管你的怒气很可能会鼓励别人继续自行其是,而自己也会继续气下去。

②对无生命的东西动怒。要是你胫骨给撞了或大拇指给锤子砸了,尖叫一声倒可以减轻不少痛苦。但如果你为此大动肝火并做出某种不良行为,如用拳头砸墙,那么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加剧痛苦。

③因丢失东西动怒。不管你怎样咆哮大怒,丢失的钥匙或钱夹都不会物归原主。相反,它只会阻碍你有效地寻找遗失的物品。

④因自己不能控制天下大事而动怒。你可以不满意政治局势、外交关系或经济状况,但你的愤怒以及随之而来的情性却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了解到愤怒情绪的来源以后,便可以对症下药找出控制愤怒情绪的有效方法,如:

①当你愤怒时,首先冷静地思考,提醒自己:以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现在也必须如此,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②当你想用愤怒情绪教育孩子时,可以假装动怒:提高嗓门或板起面孔,但千万不要真的动怒,不要让愤怒折磨自己。

③不要欺骗自己。你可以讨厌某件事,但你不必因此而生气。

④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如果一味禁止别人这样做,只会加剧自己的痛苦,要学会允许别人选择其言行,就像坚持自己的言行一样。

⑤请值得信赖的人帮助自己。每当发怒时,让别人提醒你控制情绪。当你接到信号之后,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己的情绪。

⑥在大发脾气之后,大声宣布自己又做错事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⑦当你要动怒时,尽量靠近你所爱的人。

⑧当你要动怒时,花几秒钟冷静地描述一下当时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以此来消气。最初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你熬过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

⑨不要总是对别人抱有期望,只要没有这种期望,愤怒也就不复存在了。遇到挫折时,不要屈服于挫折,应当接受逆境的挑战。这样你便没有空闲来动怒了。

愤怒没有任何好处,它只会妨碍人的生活。同其他所有误区一样,愤怒使你以别人的言行确定自己的情绪。

(4)避免发怒的方法

愤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古代素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生理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会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胆汁增多、呼吸紧促、脸色改变,甚至全身发抖。这种情况对人的健康不利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做才能控制发怒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遇到令自己发怒的事情时,应当力求避开,眼不见,心不烦。这是自我保护性的制怒方法。

②在遇到令人发怒的事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这时如果主动在大脑皮层里建立另外一兴奋灶,用它去找到或消除引起发怒的兴奋灶,这样就会使怒气平息。

③怒从何来?常常是虚荣心强、心胸狭窄、感情脆弱,盛气凌人所致,对此,可以用疏导的方法将烦恼与怒气导引到高层次,升华到积极的追求上,以此激励起发奋的行动,达到转化的目的。

④这是一种主动的意识控制,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养、意志修养缓解和降低愤怒的情绪。有人在要发泄怒气时,心中默念“不要发火,息怒、息怒”,会收到一定效果。

人应该养成控制情绪的好习惯,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控制情绪的波动。千万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喜怒无常,改掉这些坏毛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

2、谦虚谨慎,消除自负心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早已成了一则古训,它告诉人们要低调做人,养成谦虚的好习惯,这是做事之本。否则,会招致自大、目中无人的恶名。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说明了谦虚的好处。一个人的心灵倘若被骄傲、自大填满了,其事业将停止不前,其见识、经验、阅历等都会受到限制,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而那些谦虚谨慎的人,不但能倾听他人的建议,还能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的人进步比较快,更容易取得成功。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完全可以证明谦虚的必要性,他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一个人不管自己取得了多么显赫的成就,也不论其地位有多高,学识多么渊博,都有其不足之处。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部百科全书,虽然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跨越这一领域,就变成了门外汉。如果想获得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应虚心向他人请教。由此看来,养成谦虚的好习惯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这样才能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谦虚,才创造出和谐美好的社会;因为谦虚,才使人与人之间多了许多“人情味儿”;因为谦虚,才使社会文化得到充盈;因为谦虚……总之,谦虚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无法衡量的,养成谦虚好习惯对人的生存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谦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赐予人们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可以帮助人们搞好人际关系,但前提是要看人们是否具备谦虚谨慎的好习惯。只有在好习惯的指引下,谦虚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谦虚好习惯的养成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必须做到表里如一。有些人表面谦虚,可心里却非常自大,对待向其传授经验、知识的人表面恭维,而实际上却充满了不屑之情,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傻子,虽然当时没有拆穿你虚伪的面具,但心里也有一本账,下次就不会轻易地教你任何东西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内心非常谦虚,可为了面子,表现出来的却是自高自大,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真正的谦虚,是表里如一,是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其他的人或事。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意见,并将所收集来的意见加以整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谦虚的人,不在乎功名利禄,不计较得失,不害怕困难、险阻,永远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

谦虚并不意味着低贱,并不是告诉人们见了谁都要像古代茶馆里的“茶博士”那样,见人便低头哈腰、满脸堆笑。与别人见面后,主动跟对方打招呼,一副生怕得罪人的模样。谦虚的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与人相处时,只要做到不傲慢自大就可以了。

谦虚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当然这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见了谁都把对方当神灵来供奉,对别人的意见、看法也不须完全言听计从,只要懂得以礼待人、宽容忍让就可以了。

做人应该既不失礼于人,也不卑躬屈膝。既要自尊自重,又不可傲慢无礼;既不可心无定性,主动向他人献殷勤,也不要矜持傲慢,等别人主动和你打招呼。

谦虚谨慎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做事先做人,如果人都做不好,又何谈做事?所以,人们要养成谦虚好习惯,不但完善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做起事来也比较容易成功。

3、经常反省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对自己做错的事,要知道悔悟和责备,这是改正错误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因此,要把反省自己当成一种习惯,用以鞭策自己积极向上。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对很多人的生活起到了指点作用。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每当晚饭过后,他的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然后再向父亲汇报所学到的知识,父亲赞同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维持着,每天晚上他就会拿10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什么东西,绝对不会上床休息的。这个习惯时时激励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促使他不断进步。

无独有偶,一位作家的书房里,赫然醒目地挂着一张条幅:“在飞逝的今天,你为生活留下了什么?”而且问号写得特别大。他说:“这张条幅像悬在我脊梁上的一条鞭子,问号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我的心灵。”他认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实写照。每一天都是描绘人生画卷的一笔,人们必须认真地画好每一笔。人生好比一卷长长的胶片,每一格胶片记录着每天的生活态势。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反省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是对自我言行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进航线。

为什么要经常反省?因为人不是完美的,总要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年轻人由于缺乏社会历练,常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监督自我的内在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们可以及时知晓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正不当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反省机制是自我心灵中的一种“自动清洁系统”或“自动纠偏系统”。反省是砥砺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人的想象力更敏锐,使你真正认识自我。

孟子云:一日三省吾身。这是圣贤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时时提醒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却不是太难办到的事,一个人有了不当的意念,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可能瞒过任何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人之所以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原因是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冲动。一个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增强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时下,许多行业都很注重培养员工反省自己的习惯,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西方一家企业在一天工作结束时,抽出下班前的10分钟,让员工集合起来一起做一次“晚祷”,由老板领头朗诵下面几句话:

——我今天8小时的工作,是否有偷懒的行为?

——我今天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缺点?

——我对今天的工作是否尽了全力?

——我今天是否说过不当的话?

——我今天是否做过损害别人的事?

这种方式对于个人来说是过于呆板了些,但其精神可资借鉴。对个人来说,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些,只要是反省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建立自我反省机制是为了反观自我的不足,以达到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反省、看待反省:

第一,正视人性的弱点,认识反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或以“自我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面心镜,通过它可以洞观自己的心垢。人本身就如同眼睛一样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却无法看到自己。反省机制的建立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限。反省难就难在个人的意愿上,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审查自身缺陷,有没有勇气去洗刷它。

第二,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真诚地面对这些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第三,反省的内容就是时时扪心自问,检察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有益于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

第四,反省的立足点和取向主要是针对自己,省悟自身的不足。这不仅是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比如,“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自知其短,乃进德之基”;“先问自己付出多少,再问人家给了多少”等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我们能时时这样去反省自己,就能心平气和待人处世,就能广结善缘,力求进取,开创光辉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至于反省的方法,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拿出来检视一遍。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时刻关注自身发展,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等等。

在茫茫的人生旅途跋涉,人们必须点亮一盏心灯,“一日三省吾身”,时时叮嘱自己:“一路走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成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4、不要轻易说放弃

莎士比亚曾说过:“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上。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时,便终止不做了。”这句话确实精辟入微,实际生活中,那些平庸者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才被成功者抛在了身后。所以,人们要克己自律,严格地要求自己,面对困难决不轻言说放弃。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倘若做事婆婆妈妈、畏首畏尾,遇到困难逃之夭夭,再容易的事也会成为困难、阻力。

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事都困难重重,需要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大部分事情是可以轻松解决的,偶尔遇到一些小磨难,只要人们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足够的耐性去对待,困难是完全可以轻松化解的。

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非上天的厚爱,也非机缘巧合,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塑造的结果,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机缘、幸福、成功将与你擦肩而过。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同样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十日所辍,不但不会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成功也会在身边悄然溜走。

许多人幻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于是,忘记了持之以恒的训诫,疯狂地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有的变卖所有家产,去投资股票;有的东拼西借去做“大生意”;更有甚者用以前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做起了违法勾当。这些人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过幸福、富裕的日子,就必须通过正当渠道去拼搏。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持之以恒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每天积攒一角钱,天天坚持存储,多年下来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1000多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持之以恒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他曾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没有一项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实验,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

而他在发明电灯时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他的这一说法。众所周知,爱迪生就电灯灯丝的选择上,曾做了多次实验,每失败一次,他都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或许下次实验会获得成功。倘若他因几次失败而放弃实验,那么发明电灯的人将不会是他,成功的光环也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由爱迪生的事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事只有能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这是成功者与失败者间的最大区别。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呢?不妨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1)淡化困难

人生旅途中,人们会经历种种磨难,有的可能会被人们遗忘,而有些挫折可能给人们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甚至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终身难忘的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永远消沉下去,当然要想让人们忘记这样的挫折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将其淡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为了目标的实现,继续努力奋斗。如果不能继续为目标而奋斗,不仅会失去信心,还会逐渐忘记自己的使命,甚至怀疑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这对继续奋斗百害而无一利,就更不用说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了。

(2)设立人生目标

设立人生目标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一旦目标设立了,人的本能会激励斗志,迫使人们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努力,会下意识地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而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如果能预想出自己的目的地,那么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为目标的实现指引一条光明大道。

为自己设立了人生目标以后,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会为自己的欲望而努力,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

当然,确定人生目标的好处不只以上所述,一旦目标确立以后,人们会对一些机会变得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到目标,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人是需要鼓励的,当尝到成功的甜头以后,就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内心渴望获得更多成功的欲望,甘愿为此付出代价。这样有利于持之以恒好习惯的养成。

(3)制定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做事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是做不好事的。设计一个合理的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一旦制定了计划,就可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办起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不但如此,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这对获得成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制定工作计划,可以使自己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严峻的问题。如,遇到困难时,自己会产生疑问“还要继续做下去吗?”“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我还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吗?”如果你选择了坚持下去,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成功;如果选择放弃,那么等待你的只能是平庸。

值得注意的是:制定和执行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要制定那些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的计划,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困难重重,这样会打击自身积极性,产生放弃的念头。更何况,一旦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后,自己会受到一些硬性东西的束缚,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然会缺少原动力。

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与意志,能战胜对手,也能战胜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有这种精神。为了能经受困难与挫折的挑战,人们一定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绝不轻易说放弃。否则,生活将一片黯然。

5、杜绝抱怨,学会接受

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遇到不利因素时,要学会接受,在这不利因素里学习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要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切勿让抱怨毁了大好前程。

抱怨是成功的天然克星,是最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在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数不胜数,当人们遇到此类事情时,不是抱怨出身不好,就是抱怨社会阅历太浅,要么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殊不知,困难、挫折却偏爱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越是抱怨,困难、挫折就越发艰巨。所以,人必须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

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醒悟了: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子,与那金光闪闪的金子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自己因能力不足所以得不到重用。因此,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帝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异常精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是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接受挫折的洗礼,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那灿烂夺目的光辉。

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人是非,我感觉非常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能为人提供一片净土,我会去的。”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教会呢?”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到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许多不顺遂的事,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抱怨也并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人们陷入负面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是非多,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教会也有它自身的优点,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会的缺点上,那就容易将缺点放大,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试着去看事物可令自己学习成长的部分,而不要专注那些对自身成长无益的方面。

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会联合起来一起写小说。他们一起出钱,不定期出版他们所写的小说,偶尔也会聚在一起交换心得。在这样的团体里面,总会有想要拿文艺奖,想要成为真正作家的人。可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明明自己还没达到那个水准,却一直感到不满。这种人会不断地抱怨别人没眼光,没有欣赏水平。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作品不好。

目前许多媒体都在小说界寻找有才能的新人。所以如果你稍具才气的话,能不被发觉吗?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被重视,就说明他们的作品还不够完善。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并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将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大概就是那种会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论者。这类人不仅在小说界,在一般商业界也到处可见。

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常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这种人就像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小说家一样。一个人如果凡事都怪运气不好,那么他很难跳出那个框框。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切责任往命运上推。宿命论者,大多非常地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总把一切阻碍成功的因素推到命运上。

能够开朗工作的人,大多不是宿命论者。如果你相信命运的话,也请你往好的方面想。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不断地帮你开运。

若想杜绝抱怨,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学会接受,养成勇于接受困难的好习惯。

《为自己出征》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学会接受不期待,失望就会少得多。”对周围的事急于判断,一直是一个坏习惯。

哪个明星外表不好看;哪个政治人物操守不良;哪样的颜色不得体……种种原本自然的事物,都被人们加上“该”或“不该”,难怪生活中的抱怨越来越多,而赞美越来越少。这样的生活,其实是自找的。

从有史以来,世界一直是个相对的世界。有黑一定有白,有好一定有坏,这是原本存在的事实。一味地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知道,自己不想要的那部分,可能正是某个人的喜爱。

凡存在,必有价值,这是肯定的。

鸦片对很多人来说是毒品,但对有需要的病人来说,却是抗痛良药。运动是健康的,但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却是危险且会致命的。

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只想品尝成功的甘甜,而躲避困难的苦涩,只会令自己不快乐。

谁都没有创造宇宙的力量,除非学会接受,否则难以在现今这个宇宙里生存。既然如此,培养接受好习惯,是对自己对他人都绝对必要的功夫。

刚开始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但渐渐地就会习惯了,生命中的喜悦也将源源不绝地到来。努力排除抱怨,才能不再有抱怨,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由于内心的狭隘,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也正因为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生活中才会充斥着抱怨。

《法华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穷人探访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亲戚。亲戚同情他,因此热诚款待了他,结果穷人酒醉不醒。正当这时,官方通知亲戚有要事需要他处理,亲戚想推醒穷人,向他告别,但穷人不醒,他只好悄悄地把一些珠宝塞进穷人的破衣服之中。穷人醒后,浑然不知,依然如同往常,生活依然贫困。过了一些时日,两个人偶遇,亲戚告诉他衣服中藏宝的真相,穷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么多日子以来,自己身上有“小宝藏”也不知道!

如同那位身怀宝藏却仍四处流浪的穷人一样,我们要仔细地“搜查”一下自己的“衣物”,看看自己的佛心佛性在哪里。找到宝藏后,你还会失落惆怅吗?

养成接受的好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力与承受能力。因此,人们必须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还要磨炼自己的耐性与承受能力。

6、别让自私自利吞噬心智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它告诉人们,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自私自利时刻冲击着人们善良的本性,为成功设置障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懂得克己自律排除不良因素,养成先为别人着想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取得成功。

自私自利害人害己,不但不能获得好人缘,就连办事也会慢他人半拍,甚至出现僵局的场面。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注意避免自私自利的想法,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这才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好习惯之一。

安东尼·罗宾谈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他有很多哲理性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是否教了你许多赚钱的方法呢?”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我赚钱的方法,只告诉了我做人应懂得的处世之道。”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与别人合作时,不能只想自己的利益,要本着先为别人着想的原则做事。”

也就是说:让别人有利可图。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不会吃亏而且有便宜可占,因此许多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从表面上看,李嘉诚似乎有些吃亏,可实际上他赚到的更多。不妨想想看,虽然他在一个合作者身上赚到的利益比较少,但是将在10个、100个、1000个乃至上万个合作者身上赚到的利益集中起来,那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由此看来,先为别人着想确实对经商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并不是说先为别人着想这一原则只能应用在商界,在其他领域中同样适用。

安东尼·罗宾吸取了李嘉诚先为别人着想的办事原则,每当与人合作时,一定利用这种思考模式,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先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罗宾认为,天下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不会卖的人。假如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利益因素,或只要产品好就卖得出去的话,那天下就不需要任何营销人员了。在任何产品的营销中,人是最大的差异。比如迈克,他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个顾客,那个经理一看他就说:“迈克先生,你不要来了。我知道你很有名、很成功也很有钱,但我们公司绝对不可能给你下信封订单的,因为我们公司的老板和另一信封老板有25年的交情,早在25年以前我们就和他开始了合作。你也不用再来拜访我,因为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板追访我三年都没有成功。所以,迈克先生我建议你不要浪费时间。”

但迈克没有放弃,他有的是办法,独特的方法就是永远先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有一次,他发现这家公司采购经理的儿子很喜欢打冰上曲棍球,他又知道这个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洛杉矶一个退休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球星。后来,他得知这个孩子因出车祸住进了医院,这时,迈克觉得机会来了。他买了一根曲棍球杆并请那位球星签名后,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医院。当他抵达医院后,孩子的父亲还没有到,那位采购经理的儿子问他是谁,他说:“我是迈克,是给你送礼物来了”。孩子对他的礼物非常感兴趣,又问:“是什么样的礼物?”他说:“我知道你喜欢曲棍球,崇拜这位球星,这是一根他亲自签名的曲棍球杆。”不可思议的是,小孩兴奋得不顾脚疼,硬要下床,这时迈克说他的工作结束了。

结果,当孩子的父亲来到医院时发现儿子整个人都变了,本来低落的情绪现在荡然无存。他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将事情的整个过程说了一遍。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采购经理和迈克签了400万美金的订单。

人是有感情的,每个人都懂得“投桃报李”的道理。所以,在做人、做事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要让自私自利的念头蒙蔽了双眼,把先为别人着想的念头摆在心中首要位置,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以此为准则,并将其当做一种习惯,用来完善自己为人处事的方法。

7、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有可能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这就需要人们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有人会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后悔不已,也有人会因此而消沉,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犯错不要紧关键是能及时改正。

从小父母就为孩子们灌输诚实、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思想。其目的就是想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忽略这个好习惯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我不会做”、“我犯错是因为……”“其实我也不想……”“那不是我的错”等,这些都是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都是推托之辞,是不被提倡的。面对自己的过错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并不会使你颜面尽失,也不会招致他人的厌恶,反而,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好汉”。这对树立威信、聚集人气、获取成功百利而无一害。有些人根本不能体会到知错就改这一好习惯的妙处,一旦犯下错误,就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是掩盖自己的过失,生怕失信于人,害怕在小辈面前失去威严,殊不知这是面子在作祟,如果只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纵容错误的蔓延,只能落得失信、丢脸的下场。

其实错了就是错了,大错误是错,小错误也是错,就算一点错也还是错。只要知错就改,仍然是人们所欢迎的人,仍然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许。

杰克住在纽约市中心附近,在他家旁边,有一片野森林。春天的时候,黑草莓丛野花盛开,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马草长得高过马头。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园——它的确是一片森林,也许跟哥伦布发现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杰克常常带着雷斯到公园去散步,它是一只友善不伤人的小猎狗。因为在这片森林公园里很少能碰到人,所以,杰克常常不给雷斯套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

他训斥杰克:“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却不给它套上链子或口罩,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是的,我知道,”杰克轻柔地回答,“不过我想它不至于在这里咬人。”

“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但如果下次再让我看到这只狗没戴口罩出现在公园里,那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了。”

杰克客气地答应照办。

经过这次遭遇,杰克果然给雷斯戴上了口罩。可是,麻烦又来了,雷斯很讨厌戴口罩。因此,杰克想碰碰运气。起先很顺利,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他同雷斯就撞上了暗礁。

一天下午,雷斯和杰克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间那位骑马的警官再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见此状,雷斯快速地朝那个警察冲去。

杰克知道这下完了,所以不等警察开口他就说:“警察先生,这次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借口了。你上星期已警告过我,带狗出来时,必须给狗戴链子或口罩,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是啊!我已警告过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呢?不过你承认错了,这很好,”警察的回答变得柔和了,“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想带自己的爱犬出来散步。”

杰克回答说:“的确是忍不住,但这是违法的。”

“这样一条小狗大概不会咬伤人吧。”警察说。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杰克接着说。

“哦,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杰克,“你看这样办吧,你只要吸取教训,保证今后不再这样,事情就算了。”

由杰克的经历可以看出知错就改的好处。如果杰克有意为自己辩护的话,那么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免不了会受责备,自己何不先认错呢?听自己谴责自己不比被别人批评好受得多吗?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了指责和批评,别人十之八九会宽容、饶恕你的错误。

精确、一丝不苟,是制作商业广告和出版读物的重要原则。

有些艺术编辑要求他们的下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曾有一位艺术组长,总是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下属们每次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总觉得倒胃口,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因为他攻击人的方法。

有一次,他的一位下属李强向他交了一件匆忙完成的画稿,没过多久他就给李强打电话,要他立即到办公室,说是画稿出了问题。当李强走进他的办公室后,正如预料的那样,惹来了很多麻烦。他恶意地准备责备李强。李强见状忙说:“先生,如果你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画稿这么多年,该知道怎么画才对。我觉得很惭愧。”

他立刻开始为李强辩护起来说:“是的,你的话没有错,不过这终究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

李强再次打断了:“任何错误要付的代价都可能很大,叫人不舒服。”

他开始插嘴,但李强没有让他把话说出来,继续检讨自己的错误。说:“我应该更小心一点才好,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该使你满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来。”

“不!不!”他反对起来,继续说:“我不想那样麻烦你。”他开始赞扬李强的作品,告诉李强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行了,又说,一点小错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毕竟,这只是小节不值得担心。

李强急切地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了。结果,这位刻薄的艺术组长还邀请李强共进午餐,分手之前,他开给李强一张支票,又交待了另一件工作。

傻瓜才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聪明人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并给人以谦恭有礼的感觉。

历史对南北战争时期的李将军有一段极美好的记载,就是因为他把毕克德进攻盖茨堡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自己。

毕克德的那次进攻,无疑是西方世界最显赫最辉煌的一场战斗。毕克德本身就很辉煌,他长发披肩,而且跟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中一样,几乎每天都在战场上写情书。在那悲剧性的7日午后,当他的军帽斜戴在右耳上方,轻盈地放马冲刺北军时,他那支忠诚的部队不禁为他喝起彩来。他们喝着彩,跟随着他向前冲刺。队伍浩荡,军旗翻飞,军刀闪耀,阵容威武,北军也不禁发出了惊讶的赞叹声。

毕克德率队轻松地向前冲锋,穿过果园和玉米地,踏过花草,翻过小山。同时,北军的大炮也一直没有停止轰击,但他们继续挺进,毫不退缩。

突然,北军步兵从隐伏的墓地山脊后冲出来,对着毕克德那毫无提防的军队猛烈地开火。山间硝烟四起,惨烈有如屠场。几分钟之内,毕克德所有的旅长,除了一名之外,全部阵亡,5000士兵折损五分之四。

阿姆斯德统率余下的士兵奔上石墙,拼死冲杀,把军帽顶在指挥刀上指挥作战,高喊:“兄弟们!宰了他们!”

他们拼了。他们跳过石墙,用枪把、刺刀拼死肉搏,终于把南军军旗竖立在墓地山脊的北方阵线上。

军旗只在那里飘扬了一会儿。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却是南军战功的辉煌记录。

毕克德的冲刺——虽然勇猛、光荣,却是失败的开始。李将军失败了,他没有办法突破北方。南方的命运已定,李将军大为痛心,他懊丧地向南方的戴维斯总统递上了辞呈,请求改派一个年轻有为之士接替他的职位。辞呈中,每字每句都流露出李将军深刻的自我检讨。如果李将军要把毕克德进攻所造成的惨败结果归咎于别人,那他可找出数十个借口。但是,李将军的品德太高尚了,他不愿迁怒别人。

正如卡耐基所说:“若能抬起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有益于你。因为承认一个错误,不仅能增加周围人对你的尊敬,且将增加自己的自信。”所以,人们应该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8、先从自己做起

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开创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厄运的降临。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然后再去要求别人。

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身做起,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之一。有句话叫求人不如求己,一切成功无异于自己努力的结果。这种说法再恰当不过了。

有人认为: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大错特错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不能反求诸己,一味希望依靠外在环境的改变来达成个人愿望,这无异于任人摆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

《旧约》里约瑟夫的故事颇耐人寻味,约瑟夫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他17岁时就被亲生手足卖到埃及,任何人处在同样的境遇下,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及奴役他的人愤愤不平。但约瑟夫不这么想,他专注于修养自己,不久便成了主人家的总管,掌管所有的产业,备受倚重。

后来他遭到诬陷,含冤坐牢13年,可是依然不改其志,化怨愤为上进的动力。没有多久,整座监狱便在他的管理之下。到最后,便掌管了整个埃及,成为法老以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这种行为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可是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开创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厄运的降临。举例来说,如果某人婚姻出了问题,却只顾揭发对方的过错。这种做法于事无补,只不过强调错不在我,且充其量证明你是个无能的受害者,并不能挽回婚姻。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向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当然人们也盼望能感受这份苦心,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所在。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人们不妨试着做个好学生或好职员。如果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情仍是上上策,不管快乐或不快乐,同样积极主动。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比方说天气。但人们可保持内心的愉悦,对力不能及之事泰然处之,对能够掌握之事全力以赴。

一旦化学方程式有某一部分改变,整个化学反应就会改变。同样的,只要人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有一家很大的公司,该公司总裁精力十分旺盛,而且对流行趋势反应极其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管理风格却十分独裁。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几乎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多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不但言之有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仅仅以上司的缺失作为愤怒的借口,却不见他们付出任何行动。

例如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指示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6年吗?”

“不知道,公司大概也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受差遣时,他总是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体会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有一天,公司的一位顾问与总裁交谈时,总裁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种指示,惟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总裁向他征询了意见。这位主管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了。

这在办公室引起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然,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的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强出头、富于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其实不然。积极主动的人只是反应更为敏锐,更为理智,能够合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印度圣雄甘地曾受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跟他们唱高调,只在口头上谴责大英帝国奴役印度人民。相反的,他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一点一滴努力经营,脚踏实地建立影响力,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他没有任何高官厚禄,以一介平民,凭着热忱、勇气以及道德说服的力量,终于使英国人投降。3亿人民因而脱离殖民地统治。

想了解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从言谈中就可看出端倪。描述关注圈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了无牵挂。”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裁……”

“如果我的丈夫脾气好一点……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我学历更高……”

面对这些情况你又如何呢?是先从自我做起还是怨天尤人呢?

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似乎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人在困难面前驻足;有人因困难的艰巨而退缩;更有甚者会因困难而丧失原有的动力。而那些能正确面对困难,冷静处理困难的人,必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凡事先从自己做起的好习惯。

9、少些计较,多些包容

生活中,一些人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总喜欢斤斤计较,认死理,因此养成了过于挑剔的坏习惯。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这为工作、生活、办事制造了无形的障碍。做人就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就需要养成包容的好习惯。

做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用毕生精力去探索的大学问,许多人都想洞悉其中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所以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局限在某件事情上,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斤斤计较,认死理。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别人就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当中,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陈明爱斤斤计较,他总抱怨他们家附近那个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多少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丈夫有外遇跟她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而她每月只能开二三百元工资,全家挤在一间12平米的平房里。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样一来,显得陈明太苛求别人了。

人生如此短暂,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斤斤计较的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就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这样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改掉了斤斤计较的坏习惯,人缘也会逐渐好起来,办事效率也会日趋提高。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有许多朋友,而结交朋友则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少些计较,多些包容,这样才能谱写出快乐的人生乐章。

10、不做不该做的事

生活中,存在许多零星琐事,对于这些事人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可是,往往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常常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些人常常被困在莫名其妙的忧烦之中,它一旦出现,人生的欢乐便不翼而飞,生活中仿佛再没有晴朗的天了,真是吃饭不香,喝酒没味,干工作没劲,干事业没心,玩没意思。这一切,只因为他们陷入了多余的琐事之中。

有一种说法是:“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些人有时偏偏为这些小事忧虑,始终得不到平静。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杂志里说:“我的一些痛苦经历告诉人们,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忘了的小事弄得心烦……人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愁一些在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人忘了的小事。不要这样,让我们把时间只用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运用伟大的思维,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就像吉布林这样有名的人,有时候也会忘了“生命是这样的短促,不能再顾及小事。”其结果呢?他和他的舅爷打了一场非常轰动的官司。

故事是这样的:吉布林在维尔蒙娶了一个当地女孩子凯洛琳·巴里斯特,在维尔蒙的布拉陀布罗造了一间很漂亮的房子,在那里定居下来,准备度过他的余生。他的舅爷比提·巴里斯特成了吉布林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游戏。

然后,吉布林从巴里斯特手里买了一块地,事先协议好巴里斯特每一季可以在那块地上割草。

有一天,巴里斯特发现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开辟了一个花园,他非常生气,暴跳如雷。

几天之后,当吉布林骑着脚踏车出去游玩的时候,舅爷突然驾着一部马车从路的另一边转了过来,逼得吉布林跌下了车子。

而吉布林——这个曾经写过“众人皆醉,你应独醒”的人——却也昏了头,告到官里去,把巴里斯特抓了起来。

接下就是一场很热闹的官司,大城市里的记者都挤到这个小镇上来,新闻传遍了全世界。事情没办法解决,这次争吵使得吉布林和他的妻子永远离开了美国,这一切的忧虑和争吵,只不过为了一件很小的事:一车子干草。

平锐克里斯以前也说过:“来吧,各位!人们在小事情上耽搁得太久了。”一点也不错,的确是这样子。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

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的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最后,却毁在一小队甲虫身上。

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使这样一个森林巨人倒下了。

人就像森林中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但都撑过来了。可是却因一些本不该做的小事,而葬送了前途,仔细想想这么做值得吗?

人们一旦养成了专注小事的坏习惯,人生之途就变得险象环生了。人们必须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尽量控制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

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而烦心,这是一件没有实在意义的事。

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在一些不该做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也不要因这些小事儿烦忧,时刻谨记:不为琐事烦忧,不做不该做的事。

11、不能破罐子破摔

生活中,许多人遇到一些打击便自轻自贱,破罐子破摔,完全丧失了自己固有的强大优势,变得平平常常,默默无闻。这是一种不理智的生活态度,也是破坏幸福的不良因素。坎坷的人生之旅中,没有一个人是顺风顺水的,即使遇到打击也决不能破罐子破摔,要养成坚强的好习惯。

有一个外企女职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的时候,是一个十分自信、从容的女孩。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出类拔萃的,相貌也是出众的,追她的男孩子也特别多。

毕业以后,她成了一名外企职员。在那儿干了一个月之后,旁人惊讶地发现,原先十分活泼开朗的她,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说话变得羞羞答答了,连做事也变得畏头缩尾。而且说起一些事情来,总是显得特别胆怯,和大学时候的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天上班前,为了穿衣打扮她常常要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她之所以这么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而遭同事或上司耻笑。

在工作中,她更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以至到了谨小慎微的地步。是什么使她有如此突然的变化?为什么原来活泼自信的她,参加工作以后就变得自卑了呢?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是因为她不能承受工作中的打击。有一次,经理要她将一份文件送到经理室,由于行动匆忙,她将文件搞混了。当时,经理用严肃的态度告诉她做事要细心,女孩敏感地把经理的提醒当成了批评,从而做起事来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事。

还有一次,经理要女孩陪同见一位很重要的客户,女孩因为穿着不当遭到了经理的指责,这就是女孩比别人早起两小时用在穿着打扮上的主要原因。

女孩的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属于后天的认识性自卑,也就是说,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认识——她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对工作的认识,对同事与上司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对打击的认识。

受到经理批评后,女孩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生怕看到别人鄙视的神情。听到经理的传唤,也显得神经兮兮,每次向经理汇报工作时都非常谨慎。就这样,她的精神时刻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

终于有一天,女孩无法承受这种精神折磨了,她开始消极怠工,对待工作也显得漫不经心了,以往的闯劲也不知去向了。时过不久,女孩收到了公司的解聘书,无奈之下离开了这家公司。

女孩的做法是欠思考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打击在所难免,任何人都不是圣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人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遇到挫折、打击时,首先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应主动地承担压力,把自己犯下的错误及时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许多年前在美国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16岁的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收银员,每个月领着极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满意足地卖力工作,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实现自己成大事的理想。

所以他做起事来,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希望能够获得经理的赏识,提升他为推销员。谁知经理对他的印象却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经理对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硕无比,我劝你还是到铁厂里当一名工人吧!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一番接近侮辱性的训斥,对于那位年轻的小店员来说,如平地响雷,没想到自以为做得不错的他,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大凡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换了任何人都承受不了。他们一定会被气得暴跳如雷,从此做起任何事情来,都抱着消极的态度,不肯“劳而无功”了。

但那位青年并没有这样做,他虽被辞退,但仍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击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他对经理说:“是的,经理,你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摧毁我的意志。你说我无用,当然,这是你的自由,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的自信。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十倍。”

他并没有吹牛,说的句句是实话,虽然在那家五金公司跌倒了,但他把这次打击当成激励,从此他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美国鼎鼎大名的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

通过史坦雷先生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当他遇到残酷的打击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也没有像上述那个女孩一样破罐子破摔、垂头丧气,更没有磨灭心中那顽强坚韧的精神,也正是因此,他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由此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面对打击时要以平常心态对待,绝对不能破罐子破摔,要培养坚韧向上的精神。

像史坦雷先生那样在受到打击后,坚韧拼搏的人数不胜数,美国汽车公司总裁伍德先生也是其中一员。他出身国会议员,仗着从前在国会演说时,常常博得听众拍手喝彩,便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高手,以此自满自足,洋洋得意,因此闹出了笑话。

有一天晚上,他同往常一样,神采奕奕地登台演说,对象是一群目不识丁的煤矿工人,而且其中多半是来自外国,对英语茫然不懂,然而,那天演讲台前仍旧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其中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被迫前来受教。伍德看到这种空前盛况,愈发以为自己的演说确有惊人的魔力,能吸引这么多的群众前来热心听讲。当演讲进行时,听众席中不时会爆发出雷鸣般掌声,于是他愈加兴奋,将音量放大,尽量发挥他的“天才”。

演说结束后,伍德满面春光,洋洋得意地走下演讲台,对身边的一位新闻记者说:“我的演说还算不错吧!他们似乎都听得入迷哩。”

新闻记者冷冷地答道:“你或许不知道,听众懂得英语的只有三五个人。”

伍德大失所望,记者的话使他大受打击,他半信半疑地说:“那他们为什么常常为我鼓掌喝彩呢?”

新闻记者说:“你演说时没有注意到吗?那些为你拍手喝彩的人们,都是由一个懂英语的工头从中领导指使的。”

后来第二个人上台演讲时,伍德仔细观察台下情形,果然跟那位新闻记者说的一样。而且那个指挥的人,显然不太高明,遇到不应拍手的时候,也带领群众狂热地拍起手来。后来伍德和其他人谈起这事时,说:“从那次以后,我才开始怀疑自己的演说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再也不敢妄自夸大了。”

后来,伍德并没有因那次演讲所闹出的笑话而失去信心,他通过坚韧的毅力,不断完善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演讲技术,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甚至是无情的打击,关键看你怎样去对待它们,如果能用坚韧的心态加以处之,结果定会柳暗花明,反之则可能一败涂地。因此,坚韧便成了一种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培养坚韧好习惯也成了当务之急。

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打击也是获取成功前的必然经历。遇到打击人们没有必要破罐子破摔,只要把它当做成功前的历练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12、避免唠叨,从容豁达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不满,由此而唠叨个没完。殊不知,唠叨是破坏安定团结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唠叨的人都不受欢迎。这就要求人们要避免唠叨,从容豁达地看待当前境遇。

玛丽亚小时候和姑妈一起住在英格兰。姑妈经营着一家小店。每当有以牢骚满腹、喋喋不休而出名的顾客到达小店时,她总是把玛丽亚叫到身边,不管玛丽亚在做什么重要的事都要过去。然后,她把玛丽亚拉到身边神秘而又认真地说:“丫头,来,进来。”乖巧的玛丽亚很听话地按照姑妈的指示去做。

这时姑妈会向她的主顾打招呼,说:“托玛斯老弟,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托玛斯就会长叹一声对姑妈说:“不怎么样,实在是糟糕。糟糕透了大姐。你看这该死的夏天,天气热得要命,我一点也不喜欢它,噢,实在是烦透了。天气闷热得几乎快使我窒息了,可把我折腾得够呛。我受不了,真的快要命了。”

姑妈经常是一只手托着下巴,淡漠地站着,一边低声地嘟哝着:“唔,嗯哼,嗯哼。”一边向玛丽亚使眼色,确信玛丽亚已经将这些唠叨听进心里去了。

又有一次,一个牢骚满腹的人道:“耕地这种活儿真让人讨厌,尘土飞扬让人闹心不说,骡子也犟脾气不听使唤,真是要人命的苦差事,我实在是讨厌它,再也干不下去了。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我的腿脚,还有我的手,酸痛得难以忍受;眼睛也被风扬起的尘土迷了;鼻子吸入尘土后也被呛得难以忍受,哎呀,实在是受不了了!”

这时候姑妈还是重复同样的动作和表情,淡漠地站着,嘟哝道:“唔,嗯哼,嗯哼。”然后再向玛丽亚使个眼色。

当这个牢骚满腹的家伙前脚出店门,姑妈后脚就把玛丽亚叫到跟前,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对她说:“丫头,你听到这些人如此这般地唠叨了吗?”

玛丽亚总是乖巧地点点头,静静地听姑妈的教导。姑妈见玛丽亚乖巧的模样就会接着说:“丫头,记住,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喜欢唠叨的人,不管他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当他们酣然入睡后,却可能一睡不起。不觉中,温暖的被窝却已成了冰冷的灵柩;柔软的羊毛毯却变成了裹尸布。他们再也不会有机会抱怨天气的糟糕或干农活的劳累了。记着,丫头,唠叨最容易让人失去生命。”

如果你对哪件事感到不满意,但又不可能让它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那就换种态度去对待,切勿唠叨,因为唠叨不是一个好习惯。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