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场合人员复杂,养成注重小节的好习惯就如同为自己穿上了一层防弹衣,即使不能使人成为社交高手,至少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1、慎言承诺,承诺就要做到
轻易许诺是社交过程中的大忌,也是一个不良恶习。这样很容易丢掉做人最宝贵的东西——信誉。没有人喜欢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所以,人们要养成慎重许诺的好习惯,把信誉做强,把关系网做大。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承诺,明确地答复别人,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的承诺,这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
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是一种影响个人形象的不良习惯。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办或不可办,或介乎两者之间,而你却毫不迟疑地承诺一定为其办成,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一个故事:在一个十字路口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位老人正坐在树下歇息。
突然,一个年轻人飞奔到老人面前,惊慌地哀求老人救他,说有人误以为他是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正带着一帮人追捕他,要剁掉他的双手。说罢,纵身爬到那棵大树上躲了起来,并再一次要求老人不要说见过他。老人看年轻人的长相不像个小偷,便回答说:“让我想一想。”
就是老人这句不自觉的承诺,使年轻人放心了。不一会儿,追捕的人赶到大树下,问老人:“你有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不料这个老人曾发过誓,今生绝不讲假话,便随口答道:“见过。”
追捕的人又问:“他往哪儿跑了?”老人随手朝树上指了指。
年轻人终于从树上被拖了下来,剁掉了双手。年轻人当然大骂老人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叛了他。
大家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人们很少用宽容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承诺的原因。
在交际中常常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
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他会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吗?如不细想,即使任何人听了,也会觉得某某不对,因为到了这地步,谁还会顾及当初某某自觉或不自觉地应允朋友时的为难境地呢!
有人不禁会问:“当着朋友面,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朋友所求之事根本就办不到时怎么办?”
日本的应酬学家掘川正义告诉我们:“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托完毕之后,不妨轻轻地摇头,不必强烈地表示出拒绝的态度。”
这就是说,做人不必用伤害感情的强烈言辞去拒绝,只要轻轻摇一下头,把拒绝的意思含蓄化就可以了。
这时,朋友便可以理解。再加上你充分陈述拒绝的理由,朋友会更容易接受。当朋友提出某种请求时,不是果断地回答,而是采取拖的办法,这都是不好的交际之道,后果必然不理想。
其实,慎重承诺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誉负责的表现。如果不能答应为某人办理某事,最好不要轻易许诺或做出其他不明确的答复,这对交际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除掉草率承诺的恶习,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样人际关系网才能越结越大。
2、随和待人,切勿偏激执拗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习惯。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万事随和为前提。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是与人相处过程中不可小视的恶习。
三国时代,那位蜀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王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能祛除偏激、意气用事的坏毛病,那么,吴蜀联盟大概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是另番景象。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将军后,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由关羽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最终落得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他偏激执拗的坏习惯,使他形成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性格,人们应以此为戒,驱除偏激执拗的恶习,养成万事随和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们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他们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
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有些人总是喜欢戴着有色眼睛看问题,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于别人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他们一概不听不理。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们提供了什么,不问自己为别人贡献了什么。这种人往往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别人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做人千万不能成为偏激恶习的俘虏,这样再好的朋友也会离你远去。要把万事随和当成与人交往的基础,并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应用在扩大人际关系中,这对自己的发展大有裨益。
3、学会说“不”,巧妙拒绝
与人相处时,人们往往会羞于拒绝别人,认为那样做会伤害朋友,破坏友情,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偏激。其实,善于说“不”也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但不会破坏友情,反而会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小钱倒也无所谓,若涉及大钱就要三思了。如果你还不好意思把“不”说出口,上当受骗是很有可能的。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因此,“不”这个字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说,人们必须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当然,这并不是告诉人们对于他人的请求不分场合、不依情况、不符合实际地一律说“不”,这未免有些不尽人情,曲解了拒绝的真正含义,也不利于在人群中立足。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说“不”呢?
不妨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你做某件事时,要先问自己——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来考虑。如果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如果根本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旦勉强了自己,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一些技巧,因为向你求助的人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方法不得当,很容易破坏彼此关系。
技巧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拒绝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可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该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
那么,要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拒绝并不坚定。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聊的要求、拜托就不会烦扰你了。
在说“不”前要仔细考虑一下,对朋友的要求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愿意为之效劳,如果不愿意,那么,就要有勇气说“不”。反之,可为朋友热心服务。在有原则性的条件下说“不”,不但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还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4、委婉处事,注意给别人留有余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时难免做一些不适当的事,甚至是错事。而任何人都不愿自己的错误或隐私被当众揭发,因为,那会使当事人很难堪。因此,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人们要谨慎处理,养成委婉处事,给别人留余地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口无遮拦。否则,会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处事方法,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把委婉处事当做处世的重要手段,凡事都要给他人留余地,要知道,当众揭露或指责他人的过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也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当然生活中,不免会存在这样一种人,总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指责他人的过失,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显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他们已经成了坏习惯的俘虏,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而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这样做又何必呢?自己得不到好处不说还伤害了他人自尊。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必须养成委婉处事的好习惯,凡事都要给别人留余地。这样人际关系网才能越结越大。
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给对方一个暗示,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过错及隐私,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为止。
在一著名饭店,一位外宾吃完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地“插入”西装口袋里。
这一切被服务小姐看在眼里,她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
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表示了谢意后,随即解释道:自己多喝了几杯酒,头有点晕,误将食筷放入口袋里。并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西装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这位服务小姐做的可谓恰到好处,既给对方留了面子,又把事情圆满解决了。另外,当别人因某种原因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你同样可以为对方留足面子。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使在场的旁人觉察不到,这才是最巧妙的办事智慧。
当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时,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在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对方会更加感激你。
虽说不要当众揭露他人隐私,但是遇到朋友出错时也应善意地提醒,这样朋友会对你感激不尽。那么,在他人犯错时如何提醒他呢?
第一,暗示。
暗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出于特殊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和行为,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由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建议、信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有位小女孩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销售珠宝的工作。一天,珠宝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那人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柜台里的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到。此时,她看到那位青年正惶恐地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了。当青年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青年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
女孩看着他微红的脸,一声不吭。
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
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青年很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变红的脸才浮出一丝笑意,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
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
终于,那位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青年转身离去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盗窃案。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不外乎大叫抓偷窃者或报警。但是,这位女孩却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既没惊慌也没声张,使小偷归还了偷窃物,并且使他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假如那女孩大喊大叫,说不定她还会受到伤害。
暗示是一种既温和婉转又能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的谈话艺术,是运用迂回曲折性语言含蓄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特意说些与本意相关的话语,以表达本来要说的意思。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缓冲方法,它能使本来有些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到真正涵义。
暗示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够诱导对方去领会你的话,去思考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委婉暗示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劝说对方,都能适应对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你的说法,进而也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生活中有很多尴尬的事情发生,如果直截了当,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此时,不妨巧妙地旁敲侧击,用暗示的方式重击他的“隐痛”,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伤了和气。
第二,难题不直取,曲线易解决。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而问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有时候这些难题让人头疼,进退两难。但是,如果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主要是分清对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力求用巧妙的方式圆满解决。
有一次,一位外国的重要客人圆满结束了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后,决定从上海取道回国。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友好情义,有关方面在上海一家著名的豪华饭店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宴会。
出于对贵宾的尊重,宴会上使用了极其珍贵的九龙杯。这种酒杯除做工精美、质量上乘外,平时看不出其他特别之处,然而斟上酒后,杯子盘旋的龙嘴里衔着的珍珠便会骤然发亮,甚是奇异。
这位尊贵的外宾不但赞不绝口,连声“OK”,而且还爱不释手。可能是已有了醉意,竟顺手将一只酒杯放进了他的公文包里。
此事令我方接待人员颇感为难,这套九龙杯堪称国宝,全套36个,少了一个,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时我国的一位领导人正在上海,听了汇报后批示:九龙杯一定要追回来,但不可轻率行事。究竟怎么做才好呢?他思考了一会以后,询问当天晚上有什么接待活动,负责人回答:“看中国的杂技表演。”这位领导人听后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马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下去。
晚上魔术节目表演开始了,只听一声枪响,桌上放的三个九龙杯突然少了一个,正在观众大感惊讶的时候,只见魔术师微笑着走到外国客人面前,彬彬有礼地对观众说:“我把那只珍贵的九龙杯变到尊贵客人的公文包里了!”那位客人只得将公文包打开,让魔术师取出了九龙杯。这时场内观众掌声雷动,就连那位外宾也跟着一起鼓起掌来。珍贵的九龙杯是国宝,必须取回,而对方又是非常重要的客人,不仅不能生硬讨要,就连当面询问也不合时宜。在这种非常情况下,要取回九龙杯,就必须讲究策略。我国领导人采取了绕道攻关、迂回前进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
在交际过程中,只要能管住自己的嘴,养成委婉处事的好习惯,凡事都给别人留足面子,一定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轻松社交制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5、多多赞扬,事半功倍
求人办事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活动,既然请他人帮忙办事,就要在他人身上细思量、狠下功夫。而赞扬他人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赞扬也是说服他人的要害所在。只要切中了要害,办事的成功几率就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养成赞美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有人非常吝惜对他人的赞美,认为那是华而不实的象征,是虚伪的表现,然而人人都喜欢听到他人的赞美,都以得到他人的赞美为荣。因为,如果能得到别人的赞美,说明自己的行为已经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对赞美他的人自然会产生好感,从而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所以,在社交过程中千万不要吝惜对他人的赞美,把赞美他人当做一种习惯,这会为你人脉关系的扩张带来很大帮助。
默壳集团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要在费城建立一幢高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工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铜器装饰的承包商宣称,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就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许多努力都没效果。于是杰克奉命前往纽约,要当面说服铜器承包商。出发前,他仔细考虑了如何顺利完成任务的相关细节。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用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杰克先生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有点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杰克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姓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们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二百年了。”一连几分钟,他一直在谈家族及祖先。当他说完之后,杰克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杰克先生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如此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了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杰克爽快地答应了。在参观过程中,杰克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竞争者的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宣称那些机器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杰克先生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坚持请杰克吃午饭。
到这时为止,人们也一定注意到,杰克对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只字未提。
吃完中午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会因此延误也无所谓。”
杰克先生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由于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用赞扬他人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应该学会从称赞和满足对方需求入手。
无论在什么场合下,赞美都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难纠缠,实现预期目的,是与人交际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养成赞美好习惯,一定可以帮助你在复杂的交际过程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6、友善待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林肯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只要我们养成友善待人的好习惯,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自然能得到八方支援。
与人交往要从友善开始。如果你发脾气,对人家说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自己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对方呢?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充满火药味的口气,敌视的态度,能使对方心甘情愿地赞同你吗?
“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对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彼此有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喜欢与粗暴、无礼、蛮横的人交往,相反那些待人真诚、善良、亲切的人更能赢得好人缘。每个人与人相处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如果你对每个人都充满敌意,正像威尔逊总统所说的“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更紧”,别人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一来,完全扭曲了交际的目的与作用。
工程师史德伯希望他的房租能够降低,但他知道房东很难缠。史德伯在讲习班上说,“通知他,合约期一满,我立刻就要搬出去。事实上,我不想搬,如果租金能降低,我愿意继续住下去,但看来并不可能,因为其他的房客都试过——失败了。大家都对我说,房东很难缠。但是,我对自己说,现在我正在学习为人处世这一课,不妨试试,看看是否有效。”
于是,他给房东写了一封信,房东一接到他的信,就同秘书来找他。史德伯在门口充满善意和热忱地欢迎房东。开始他并没有与房东谈降低房租问题,只是强调他多么喜欢那个房子。他真是“诚于嘉许,惠于称赞”。他称赞房东管理有道,表示很愿再住一年,可是由于房租问题,他不得不搬家,因为他已经负担不起房租了。
房东对史德伯的态度大吃一惊,他显然是从未见过一个房客对他如此热情,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然后,他开始诉苦,抱怨房客,其中一位给他写过14封信,大大地侮辱了他。另一位则威胁他如果不能制止楼上那位房客打鼾,就要他退房租。房东赞许地说:“有你这样的房客,多令人轻松啊!”接着,甚至在史德伯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房东就主动要给他减租金。可是,史德伯对房东降低的价钱仍然不满意,他还想要再少一点,于是,就说出了他能负担的数字,结果房东一句也没多说就同意了。
当房东转身离开的时候,对史德伯说:“有没有需要装修的地方呢?”
倘若史德伯与其他房客一样,用粗暴的方式要求减少房租的话,那么,一定会碰到同样的阻碍。由此看来,使他达到目的的是友善、同情、称赞的方法。
友善待人比粗暴无礼更能让人接受,这对交际有很大好处,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做法,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再举一个例子:这次是一位女士,一位社交界的名人——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戴尔夫人说:“最近,我请了少数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我希望宾主尽欢。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失望了。午宴很失败,看不到艾米的身影,他只派个侍者来招待我们。这位侍者对第一流的服务一点概念也没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放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透了。我简直气死了,我竭力从始到终强颜欢笑,但不断对自己说:‘等我见到艾米再说吧,我一定要好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这顿午餐是在星期三。星期四晚上,听了为人处世一课,我才发觉:即使我教训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作对,反而会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站在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没有法子。同时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了,火气太大了。所以我不但准备不苛责他,反而决定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这个方法效验如神。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带着防卫的神色,严阵以待准备争吵。我说:‘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我有多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菜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松弛了。”
艾米微笑地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
戴尔夫人继续说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宴会,我需要你的建议。你是否认为我们再给厨房一次机会呢?”
“呵,当然,夫人,当然,上次的情形不会再发生了!”
下一个星期,戴尔夫人再度设宴待客。艾米和她一起计划菜单,还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戴尔夫人和宾客到达的时候,餐桌上被两打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彩多姿,艾米亲自在场照应。食物精美滚热,服务完美无缺,饭菜由四位侍者端上来,而不是一位,最后,艾米亲自端上可口的甜点作为结束。
散席的时候,主客问戴尔夫人:“你对招待施了什么法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
其实,这并非是什么魔法在发挥作用,而是友善和诚意的结果。
友善不但能化解仇怨,而且能更好地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基于此,人们养成友善待人的好习惯,不但能搞好人际关系,还能使他人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达到预定目的,正所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则有关太阳和风的寓言。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而有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一个穿大衣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开始吹了起来。风越吹越大,大到像一场飓风。由于风吹得又急又猛,老人把大衣紧紧地裹在身上。
终于,风平息下来,退却。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揩汗,脱掉了大衣。这时,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而有力。”
许多人是吃软不吃硬,你对他的态度越恶劣,他的反抗意识越强,如果用激烈的方式与他对抗,他回报你的自然是残酷的现实。就像上面这则小故事一样,它告诉人们粗暴无礼的做法并不是最有效、最可取的,友善待人才是社交过程中最需要的。
美国波士顿郊区曾发生了一件事,它足以证明这一点:
那年,波士顿的报纸上充斥着堕胎专家和庸医的广告。表面上是给人治病,骨子里却是为了谋取钱财,欺骗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治疗方法使受害者满怀恐惧,而事实上却根本不加以治疗。他们害死了许多人,却很少被定罪。他们只要缴点罚款或利用政治关系,就可以逃脱责任。
这种情况太严重了,激起了波士顿很多善良的民众的义愤。传教士拍着讲台,痛斥报纸,祈求上帝能终止这种广告。公民团体、商界人士、妇女团体、教会、青年社团等,一致公开指责,大声疾呼——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议会掀起争论,要使这种无耻的广告不合法,但是在利益集团和政治的影响力之下,各种努力均告徒然。
华尔医师是波士顿基督联盟的善良民众委员会主席,他的委员会用尽了一切方法,都失败了。这场抵抗医学界败类的斗争,似乎没有成功的希望。
接着,有一天晚上,华尔医师采取了一个新型办法。他所用的是仁慈、同情和赞美。他企图使报社自动停止那种广告。他写了一封信给《波士顿先锋报》的发行人,表示他多么仰慕该报:新闻真实,社论尤其精彩,是一份完美的家庭报纸,他一向看该报。华尔医师表示,以他的看法,它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报纸,也是全美国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然而,”华尔医师说道,“我的一位朋友有个小女儿。朋友告诉我,有一天晚上,女儿听他高声朗读贵报上一则关于堕胎专家的广告,并问他那是什么意思。老实说我的朋友很尴尬。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贵报深入波士顿的上等家庭,既然这种事情发生在我朋友家里,在别的家庭也难免会发生。如果你也有女儿,你愿意她看到这种广告吗?如果她看到了,还要你解释,你该怎么说呢?”
“很遗憾,像贵报这么优秀的报纸——其他方面几乎是十全十美——却刊登这种广告,使得一些父母不敢让女儿阅读。大概其他订户都和我有同感吧!”
两天以后,《波士顿先锋报》的发行人,回了一封信给华尔医师。日期是1904年10月13日。华尔医师把这封信保留了30多年。
其内容是:
麻省波士顿华尔医生:
亲爱的先生,十一日致本报编辑部来函收纳,至为感激。责函的正言,促使我实现本人自接掌本职后,一直有心于此但未能痛下决心的一件事。
从下周一起,本人将促使《波士顿先锋报》摒弃一切可能招致非议的广告。暂时不能完全剔除的广告,也将谨慎编撰,不使它们造成任何不快。
责函惠我良多,再度致谢,并盼继续不吝指正。
上面的故事再次说明了友善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友善对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一定要把友善待人摆在心中首位。
太阳能比风更快使人脱下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易于改变别人的心意。因此,人们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尽量使自己养成友善待人的好习惯,这会为你的社交锦上添花。
7、以德服人,友好相处
善于交际的人,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拓展人脉关系网。因为,他们具备以德服人的好习惯;而不善于交际的人,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经营人际关系,最终还是一塌糊涂,其原因是没把德字摆在心中首要位置。要想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还需培养以德服人的好习惯。它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帮助人们顺利打开人际关系网。
许多人认为,要想养成以德服人的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任何人都无法为“德”下一个定义,它包含的面太广,以至于无从下手。其实,要想培养以德服人的好习惯并非多么困难,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事,只要做到如下几点,人际关系就会有所改观。
(1)谦逊谨慎、互尊互爱为社交添光彩
微笑是最好的礼仪,的确如此,它还可以将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谦逊、真诚、友好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素质、修养俱佳的人往往能受到他人尊敬,获得人生乐趣。因为,他们常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尊重别人。
(2)宽容、理解他人
理解与宽容是拉近彼此距离的黏合剂。摒除任性,用宽大的胸怀包容、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扩大人脉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感情交流很可能遇到阻碍。只有真正做到理解他人,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3)真心诚意关心、帮助他人
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与周围的人友善相处,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替他人分担忧愁。例如,朋友家遇到一些麻烦,这时你可以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一定会对你感激不尽,俗话说得好:“雪中送炭,炭火暖情谊深。”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被帮助者在心理上受到慰藉的同时,对帮助他的人自然也会铭记于心。在社交中,倘若能敞开胸怀,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帮助、欣赏、赞扬别人,良好人缘将不会离你太远。要知道,关心、帮助、欣赏、赞扬是相互的,你不关心、帮助别人,同样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4)信誉至上
社交中,没有人喜欢与表里不一、两面三刀、缺乏信誉的人交往,人们一致认为,与这样的人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诚实守信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他,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长久的理解与信任。信守承诺、维护信誉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接受他人的邀请应准时赴约,力求做到不失信于人。社交过程中,时间观念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礼仪、修养的准绳:时间观念强、守时、守信、不失约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懂礼仪、有修养;时间观念差、不守时、不守信、经常失约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缺乏信誉,不懂礼仪,缺少修养,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5)遵守社会公德
判断一个人的举止文明与否,主要看他能否遵守社会公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颗公德心,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的秩序。否则,社会将不会长治久安。
与人相处过程中,以德服人是一条重要原则,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这是社交道路上的通行证,是广结人缘的好帮手。
8、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可能是全能的。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基础,很难有所成就。广泛地结交朋友,妥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应该把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当成日常生活中的首要任务,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生活中,许多人都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面,毋庸置疑,这样的人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缺少与人相处的能力,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错过了获得信息的机会。
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决定人际关系网大小的作用,能把它当成习惯来应用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能受到八方援手,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遇到困难时只能独自承受。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现今,已是关系社会,仅凭自己实力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是合作时代,如果没有主动与别人搞好关系的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又怎能在竞争中立足呢?所以,培养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的好习惯已成了当务之急。此外它不但是追求双赢的前提,有利于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个人健康。
在许多人眼中,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因为合作,归根到底就是要与人打交道,就是要进行交际,这就要求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合作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会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范仲淹,宋朝的才子,官至宰相,他的才识智慧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他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结果处处受阻。看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腐败之风,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发出了“微斯人,吾孰与归?”的千古悲吟,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人类社会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人际关系被打上了独特的烙印,想在社会中安逸生活,想在社会活动中游刃有余,想在社会发展中出类拔萃,就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在事业的成功路上可助你一臂之力。针对这一问题,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际关系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
现代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研究证实,人际关系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力。
第一,能产生亲和力。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同心协力,顽强拼搏,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绩,创造灿烂的人生。可见亲和力对于事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第二,能相互补充。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择人才。
第三,能使人感情融洽。
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而感情是人类之间交往的基础,人与人之间需要时刻传递友谊,交流感情。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一个人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联系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功时,相互交流经验和分享快乐;在失败时,相互倾诉和鼓励,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人们要做“有情的领导”,才能够在事业的奋斗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第四,能更好地交流信息。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掌握了成功。信息闭塞,可能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具有以上几种作用,它更能使人摆脱孤独的窘境,使人能左右逢源,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创事业。
基于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人们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可是,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整天坐在家里,等待别人上门与你结交是不太可能的,它需建立在主动与别人搞好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维护好人际关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要想养成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的好习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第一,要机智、勇敢。
机智能使人摆脱尴尬,从而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机智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人们只要爱学,善学,一样可以获得。
第二,要有幽默感。
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人,因为幽默而取得成功的人千千万万,幽默使人更具魅力。幽默首先是一种艺术,是人在生活、交往和斗争中的一种工具,如果能恰当运用幽默这一工具,会使生活充满活力,使交往和谐、自然,更会使人在斗争中智胜一筹,并能够获得友谊。
人们要学会幽默,从而增加个人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接近你、理解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你,助你摆脱困境。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和英国的丘吉尔首相是二战时两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研究如何对付法西斯时,两个伟人会面了。
在会面中,两个人仔细地谈论了对付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详细计划,但在某些利益分配上,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意见不能尽快达成一致,两人很是伤脑筋。
一天晚饭后,丘吉尔去拜访罗斯福,丘吉尔没有让工作人员禀告,直接进入了罗斯福的住处,而罗斯福刚刚洗完澡出来,正好一丝不挂地面对丘吉尔,两个人都很尴尬。
罗斯福先反应过来,哈哈大笑着说:“丘吉尔首相,我罗斯福真是毫无保留地向大英帝国全面开放啊!”
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场尴尬在轻松、幽默中避免了,两人间由此还结下深厚的友谊。在此后的日子里,两人各自让步,从双方的利益出发,很快达成了协议,从而为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尴尬的时候,幽默是最好的中和剂,通过幽默最能建立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幽默不仅能让人笑,同时也增加了魅力和风度,也会使你在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用轻松的心情战胜对手。人人都应该是活泼开朗的,学会用幽默来武装自己,这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第三,要学会理解。
幽默可谓是在紧张中战胜对手的一剂良药,但这些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在交际中,一定要学会理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冲突的发生。
理解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理解,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理解。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人与人之间尖锐的对立,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从而找到事业上的好伙伴、好帮手。
“当今,成千上万的推销员拖着沉重的脚步在人行道上蹒跚,疲乏、沮丧、收入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愿望。如果推销员能够向人们说明他的服务或商品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那么他用不着宣传,也用不着卖,人们就会向他买。”
卡耐基的这段话向成千上万的推销员说明了一个道理,也告诉人们一个哲理,自己不理解别人,别人如何来理解你呢?
能理解别人的人,必须在行动上宽宏大量。体贴别人,会赢得更多人的好评,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支持和帮助是不行的。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正确认识自己,从自身出发,乐于助人,能与人同甘共苦,这样才有机会赢得别人的帮助与合作,才能成就事业。
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就要做到主动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础,但它需要建立在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的愿望上,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不能主动结交朋友,人际关系网的扩大就会受阻。所以说,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就成了交际中的重要部分。人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并时刻将它应用到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前途一定是充满光明的。
9、主动沟通,注重交流
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闷在心里,不愿与人沟通,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别人怎么会知晓,怎么与别人交流意见,从中获得提高呢?更何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沟通是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沟通,交际圈也将成为一潭死水。
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养成与人沟通的好习惯,随时与对方交流思想,这不但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双方产生共鸣,还可以从中获取有益信息,提升自身水平。这对处理人际关系百利而无一害。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这样说:“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卡耐基在一次讲课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日本一位学者曾提出这样两个有趣的算法:5+5=10和5×5=25。
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假设有这样两个人,他们的能力都是5,这样,两个人的能力加起来则等于10。如果他们互不交往,或者虽有交往却无坦诚面谈和交流,那么他们的能力不会有任何提高。这是5+5=10。如果他们交流信息,相互协作,便可能因为互相“感应”而产生思想“共振”,使两个思想重新组合而发挥出高于原来很多倍的效力来,犹如5×5=25。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个关于交换苹果和交流思想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若我们相互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相互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将各有两种思想。与人面谈,有助于你摆脱原有视野的束缚,进入一个更自由的思想天地,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因质的变化,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
我们学习面谈的技巧,就是要追求产生出“新思想”这样的效果,即5×5=25。
在现代社会,相互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需要与别人商谈的事情,不同的人去谈,结果会大相径庭。有的人不仅达不到5×5的效果,甚至连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因“言不达意”而使人曲解、误解、招致烦恼,甚至结下怨仇的事情。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也许由于不能随机应变和出语不敏而被弄得言困语乏、丑态百出。
再比如,未能及时察觉到面谈对象心绪不宁,而自己还喋喋不休,这时你的“金玉良言”只能得到5-5的效果了。
如果出言不慎,误触对方的伤心处,而自己还自鸣得意,可想而知,面谈的结果该是怎样的一番境况。
由此可知,充分利用面谈的机会,追求人际交往的乘法效应,对于走上成功的坦途,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数年前纽约一位企业家说,他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觉察到,如果这一生真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学会沟通,尤其是面对很多人讲话,因而他参加了卡耐基训练,而他学的是化学。其实许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求职的时候,主考官对人们的印象常决定着能否录取。而且应聘的职位越高,像应征聘经理、总经理的时候,印象越重要,而我们的沟通能力就是这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赚钱、事业发展方面,人们需要与人交际,其实交际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合作伙伴。怎么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呢?那就要靠沟通能力了。婚姻生活更是如此,从交朋友到谈恋爱,到婚后的家庭生活,以至后来的亲子关系,无一不需要沟通。
可见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本能。本能天生就会,能力却需学习才会具备。只有将这种能力上升为习惯,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才会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10、分一部分说话权给别人
上帝造人的时候,只给人一张嘴,却给人两只耳朵,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要求人们要把说话权分一部分给别人,不要让对方彻底当听众。这会打消别人与你交往的积极性。
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有时比自己唠叨不休更有价值。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别人忽视,希望成为交谈中的主角,一旦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这个愿望,会发自内心的愿意与对方接触。反之,如果对方一味的把自己当成听众,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重视。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不让别人产生被忽视的感觉呢?
首先,控制自己的说话量。
也就是说,不要自顾自地说起没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坏习惯,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难以止住。其实,这并不是聪明者所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一方面,你说的话越多,给别人传递的信息就越多,别人在你身上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另一方面,你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浪费了许多力气为别人传授信息,别人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认为你是一个善于炫耀自己的人,更何况,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不可能都是别人爱听的,说不定哪句说得不到位就可能得罪人,从而对你敬而远之。看来,那些口若悬河的人确实该改改,否则会吃更多亏。
尤其是从事推销这一行业,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推销员的目的是推销产品。使多数人能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观点,购买自己的产品,所以,在说话这一问题上必须引起注意。应该做到让对方尽情地说话,这样才能在对方的话语中,揣摩到对方的性格、心思、购买欲望。
与人交际过程中,如果自顾自的说起没完,不管对方的来意、兴趣爱好,是很容易被误解的,那是一件很危睑的事情。当然,对于对方的提问,也不能爱答不理,这样是非常伤人的。因此,对于别人的提问你要耐心地听下去,抱着一种开朗的心态,把别人的话听完。真诚地鼓励对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想法表达清楚。
当然,也不能只是听对方讲话,自己偶尔也要跟着说几句,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对方说:“我很喜欢月季花。”这时你可以回应对方一句,如:“我也很喜欢,特别是红颜色的。”这样一来,对方就会顺着你的话继续说下去。为彼此间的谈话制造了愉悦的气氛,谈话也就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可是,如果你说出一句大煞风景的话,不但不能继续话题,还很可能破坏双方感情,为顺利交际制造障碍。
与人交谈也有一定的规则,虽然它不像交通规则那样呆板,但是也遵守着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否则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误入雷区。在社交过程中,与人谈话并不能像与家人谈话那么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它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单纯地把自己当成主角,还要适时地充当听众。在恰当的时间里把谈话内容扩大化,以方便继续谈下去。而且还要不时地与交谈对象互换位置,让自己充当听众,这样才能使交谈平稳地进行下去。
交流是双向的。在听完对方的谈话后,自己要发表一下意见或建议。如果只是沉默地听取而不做任何表示,交谈很可能陷入一片死寂的气氛中。再者,当别人发表完意见后,无形中就等于把说话权交到了你的手里,此时,你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现自己。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上面已经谈到了,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只给人一张嘴,却给了人两个耳朵,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要养成多听少说的好习惯。曾有科学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是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科学家把成绩最好的10%和成绩最差的10%做对比,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受过同等训练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出在他们每次推销自己时讲话的时间长短上。业绩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话时间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话时间累计只有12分钟。
人们或许不明白,为什么只说12分钟的推销员会取得较高的成绩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得少,听人说的自然就多了。在倾听过程中他们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他们可以利用倾听的时间思考、分析顾客的各方面信息。然后,针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看法,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善于倾听不但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好处,对家庭、企业而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很好的听众,这是松下电器驰名于世界的原因之一。他说,如果你对手下人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加理睬,那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再提了,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懒惰的恶习。他们认为提了也没有用,你也不会听,干脆听你的不就可以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积极性还能高吗?脑子还会开动吗?智慧还能激发出来吗?显然不行,这样公司会死气沉沉,效益不会好到哪里去。
倾听还能提升人气指数,使人们有个好人缘。
每个人都喜欢讲,而不喜欢听,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意识到多听比多讲效果要好。让自己尽可能充当好听众的角色,这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大的好处。
一次,卡耐基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作客,植物学家津津有味地给他讲述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卡耐基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植物学家的讲话爱答不理,他似乎对植物学非常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时地还向植物学家提出个问题。
两人像遇到知己一样,谈得越来越开心,直到半夜,植物学家意犹未尽地告诉卡耐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善于倾听,就是要告诉人们要强迫自己喜欢别人的话题,以足够的耐性去倾听对方的意见,就像去电影院看一场自己不喜欢的电影,要耐着性子把它看完。如果自认为电影不好看就一走了之,那么买电影票的钱也就白花了。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不喜欢对方提出的话题时,你同样一走了之,这种行为很可能伤害到对方感情。所以,在交际这个大舞台上,不要总把自己当做主角,该当听众的时候就要把说话权交给对方。否则,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尊敬。
社交场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每个人的个性、爱好都不尽相同,如果只强调别人去应和你,听你一个人讲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在社交过程中,不会交到真心朋友,更不会办成事。所以说,与人交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一部分说话权给别人,这不但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好处,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一种习惯,帮助你交好朋友、办好事。
11、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可是这需要以尊重他人为基础,只有先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对你尊敬有加。尤其是在社交场合,更应该意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尊重是双方面的,要想养成这一习惯,首先要从尊重他人意见做起。
莫里斯在一家木材公司当推销员。他是一个善于指责别人,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人。有一次,他尖酸刻薄地指责一位检验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检验人员向他解释出现错误的原因,结果他根本没有等检验人员把话说完就又开始了他的指责。后来,他不得不离开那家木材公司。原因是大家都远离了他,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条路。莫里斯对此非常不解,于是向一位老者请教原因,老者说:“你在交际过程中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要知道,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好人缘才能属于你。”
听完老者的话,莫里斯茅塞顿开,他决心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努力使自己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指责别人,对人对己都没好处,过分地指责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破坏人际关系。所以说,人们应该尽量控制自己,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而获得的好处却非金钱所能衡量的。
与人交际时,双方意见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你是经常自以为是,还是考虑一下他人的想法呢?这对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很大影响。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意见当做耳旁风,甚至为了维护面子,说出激烈的话语来诋毁对方。殊不知,这是严重地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既不利己也不利人,这么做又何苦呢?人无完人,自己不可能是一部百科全书,对任何领域都有独到、正确的看法,有时候倾听一下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完善自我想法,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此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如果他人意见是对的,可是你没听取,那就相当于是资源浪费,错过了有利的信息。还可能伤害到别人,因为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为人际交往设置障碍。
人们能接受外貌、身高、地位、收入上的差距,却很少能接受智力上的差距。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差距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西奥多·罗斯福在入主白宫时曾经说:“如果我的决策能有75%的正确率,那么就达到预期的最高标准了。”由此看来,人们不接受这一事实是不行的,像罗斯福这样的杰出人物,尚且说出这样的话,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人是自尊心非常强的高级动物,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如果你对他的意见持怀疑态度,或用某种动作、语言、神态表示出你的怀疑,对方很可能对你产生看法,认为你对他不够尊敬,你是在玷污他的智慧,打击他的自信心。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出现激愤的场面是很有可能的,这样岂不是违背了交际的真正意图了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尊重别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须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越织越大。
与人交流的时候,最好不要说“我的看法才是正确的”、“你错了”、“别在跟我做无谓地争辩了,你的看法根本无法实施”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你要按照我的看法改变。”这种做法势必会引起一场恶战,引起他人反感。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与人相处,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先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肯定别人看法的正确性,或许就不会惹上烦恼了。那样,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还可能给别人留下宽容大度的印象。
詹姆士·哈维·罗宾森教授的《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人是善变的,有时会在毫无理由的情形下突然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错误是被别人指正出来的,人们反而会固执己见、甚至会迁怒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想法对人们有多么珍贵,而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能把这两个字用到恰当的地方,才是真正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要义。人们不但不喜欢批评自己的行为,更不喜欢被别人纠正、指责,如果自己所坚信的事情、看法遭到了怀疑,人们自然而然会为自己找借口。结果如何呢?多数人会将错误推到别人身上。”
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用尖刻的语言训斥了他:“本杰明,你知不知道你已经无可救药了。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你那刻薄的打击,你伤害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这是在自断后路。许多人一致认为,只要是有你在的场合,他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因为你知道得太多,已经没有人能教你什么了,其他人也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你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一来,你便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你的思维、见识也将局限于此。”
在那次严厉的训斥后,富兰克林听取了他的意见,并决定改正批评指责他人的恶习,学着去尊重他人,听取他人的意见,即使他人的意见是不正确的,也要认真听。
后来,富兰克林立下一个规矩,他说:“我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对于‘当然’,‘无疑’等这些字眼,统统改为‘我想’,‘我假设’‘我想像’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这些语言。当我对别人的陈述产生意见时,我绝不立刻反驳,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我的意见。在表达意见的同时,还要强调对方意见的正确性,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看法,是因为就目前这件事来看,对方的看法稍有些差异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多了。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场合,只要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而且会减少一些冲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不会感到有多么难堪,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与人相处的一项原则。如果能把握这一原则,达到和平、融洽相处的目的是很容易的。
12、正确对待他人的错误
原谅、理解是与人相处的关键,任何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原谅与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可能被他人误解。学会原谅、理解,在社交场合更受人欢迎,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亲近你。
与其说原谅、理解是一种美德,不如说这是一种习惯,每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懂得原谅与理解的真正含义,因为要想使自己具备原谅、理解他人过错的心,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从而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最终达到宽以待人的境界。其实,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原谅、理解他人过错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在以后的为人处事过程中,一定会一劳永逸。
孟尝君的例子,可以给人们留下许多遐想空间,他的经历证明了原谅、理解他人过错的重要性,也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度能容的胸襟可以帮助人们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挥洒自如。
那么,人们如何才能做到原谅、理解他人的过错呢?
首先,对人不要太苛求。
水至清则无鱼,任何人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要能够原谅人们的缺点和过失。待人接物,不能对人过于苛求,人无完人,对待别人的过错,过于苛求,会给人带来压力,使双方的步调出现异常。在社会上生活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个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知识较为渊博,在为人处事上比较有度;有的人缺少涵养,不懂得素质为何物;也有的人处世尚浅,不知道如何做个受欢迎的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总不能要求别人讲出符合自己口味的话吧!也不能把别人的行为规定在一个标准的框框中。所以,人们只能要求自己去适应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以豁达的心态去与别人相处,包涵别人的过失。
其次,学会宽容。
宽容是处世做人的要点。一个以敌视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人为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
处世做人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只有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因此,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襟坦荡宽广的人不会为犹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做事稳重、态度从容不迫的人。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经常为瓜田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情形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到梁亭的瓜地里,把瓜秧全部扯断了。第二天梁亭人发现瓜秧被毁以后,气愤难平,告到县令宋就那里,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对梁亭的人说:“楚亭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为什么还要学他们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好起来,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人所为。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到了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表示酬谢,结果这对敌国成了友邻。
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可以使人有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的指责而迁怒别人,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示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猥琐狭隘,一个活得自然潇洒。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包括工作中,有人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说着就较起真儿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严重的甚至大打出手,或闹个不欢而散,影响团结。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其实这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和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为一点小是小非而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你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和,往往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善良的人性为人处世,自然会获得他人的认可。
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要成大事,一定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只有具备宽广的胸襟,才能坦然面对别人的过失,才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辉煌!
要想拥有宽容忍让的习惯,做一个胸怀大度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坦然面对不如意的事,包容他人的过错。
13、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
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交往双方难免会出现矛盾,此时如果死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势必会影响双方感情,不妨站在对方立场上来看待这一矛盾,或许会发现对方的看法也有可取之处。
认识一个人是容易的,但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却很难。虽然如此,但是,替别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倒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同时这也显示了人们豁达的品质。
生活中时不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会得到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
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
假如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能消除许多烦恼,也可以掌握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多年来,卡耐基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骑马,以此作为消遣,像古时高尔人的传教士一样。
他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他看见一些小树及灌木被人为烧掉时,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由粗心的吸烟者所致,它们大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引起的。有时这些火蔓延得很凶,以致必须叫来消防队员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道,凡引火者应受罚款及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能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不大认真,火仍然时有发生。
有一次,卡耐基跑到一个警察身边,告诉他一场火正急速在园中蔓延着,要他通知消防队。警察却冷漠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卡耐基急了,所以从那时起,卡耐基自愿承担起保护公共场所的责任。最初,他没有试着从儿童的角度来对待这件事。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于想做出正当的举动来阻止他们。他上前警告他们,用威严的声调命令他们将火扑灭。而且如果他们拒绝,他就恫吓要将他们交给警察。这只是在发泄情感,而没有考虑孩子们的观点。
结果呢?那些儿童遵从了——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遵从了。但当他离开以后,他们又重新生火,并恨不得烧尽公园。
多年以后,卡耐基增长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于是自己不再发布命令,甚至威吓他们,而是走到火前,向他们说道:“孩子们,这样很惬意,是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孩童时,我也喜欢生火——我现在也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这公园中生火是极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别的孩子们不会是这样小心,他们过来见你们生了火,也就会学着生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以致使火焰在干树叶中蔓延,以致烧毁了树木。如果我们再不小心,这里就会没有树林。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地成长。但请你们即刻将所有的树叶扒得离火远些——在你们离开以前,要小心用土盖起来,下次你们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沙滩中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就不同了,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你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当然,卡耐基也感觉很好,因为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考虑了孩子们的想法。
如果你习惯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那么你很可能得到一颗成功的种子,善加管理一定会开出漂亮的花朵,结满甘甜的果实。
14、把礼仪中的细节做好
生活中有许多粗枝大叶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不在乎一些细节,总表现出大大咧咧的样子。虽然说,不拘小节并非恶行,但一些基本的细节还是要在意的。否则,会不自觉地养成马虎大意的坏习惯,影响人脉关系网的扩大。
与人交往中,必须注意的细节有哪些方面呢?大体包括握手的细节、介绍中的细节、接递名片时的细节。
握手时应注意的细节
握手,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人们应该把他当成一种习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是现代交际和应酬的礼仪之一。握手,既是一种礼仪方式,又可称之为人类相处的“次语言”。深情、文雅而得体的握手,往往蕴涵着令人愉悦、信任、接受的情感。两人见面,若是熟人,不用言语,两手紧紧一握,各自的亲热情感就互相传导过去了;若是生人,握手之际,就是由生变熟的开端。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通行的交际礼节。
基于握手的重要作用,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握手对社交、应酬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人们应该把握手当成一种习惯,千万不要认为握手是一件麻烦事,也许只是轻轻地握一下手,就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什么时候该行握手之礼呢?
大多数用于见面致意和问候,也是向久别重逢或多日未见的友人传达思念之情。握手,有时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义。据说握手是西方中世纪骑士相互格斗,在势均力敌时作为和解的表示,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证明手中没有武器,相互握手言和,发展到后来,便演变为国与国之间言和的象征。
握手除了作为见面、告辞、和解时的礼节外,还是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既然握手礼仪应该被人们当成习惯使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否则会贻笑大方。
(1)与女性握手应注意的礼仪
与女性握手,应等对方先伸出手,男方只要轻轻地一握就可。如果对方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代替握手。一个男子如主动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则是不太适宜的。
在握手之前,男方必须先脱下手套,而女子握手,则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别人握完后再握。按国际惯例,身穿军装的男子可以戴着手套与妇女握手,握手时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这是一种惯例。握手时,应微笑致意,目光不可游离,或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着对方的面擦手。
与女性握手,最应掌握的是时间和力度。一般来说,握手要轻一些,时间要短一些,也不应握着对方的手用劲摇晃。但是,如果用力过小,也会使对方感到你拘谨或虚伪敷衍。因此,握手必须因时间、地点和对象不同而分别对待。
(2)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的礼仪
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不仅是为了问候和致意,还是尊敬的表示。双方除注视、面带微笑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平辈、朋友或熟人先伸手为有礼,而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时则应等对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则,便会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
第二,握手时,不能昂首挺胸,身体可稍微前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对方是贵宾就显得胆小拘谨,只把手指轻轻接碰对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荣幸”而久握对方的手不放。
第三,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这也是尊敬对方的表示。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荣幸”等热情致意的话。
第四,遇到若干人在一起时,握手、致意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还必须注意,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在跨门坎甚至隔着门坎时握手,这些做法也是失礼的行为。
第五,在社交中,除注意个人仪容整洁大方外,还应注意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者潮湿的手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如果老人、贵宾来到你面前,并主动伸出手来,而你此时正在洗东西、擦油污之物等,你可先点头致意,同时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同时赶紧洗好手,热情予以招待。
第六,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表示欢迎,但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对方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握手问候。
介绍时应注意的细节
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打交道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介绍这一行为会频繁地出现在社会交往中,它与握手一样,广泛地应用在与人交往中。
之所以说介绍与握手同样重要,是因为它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它是社会交往中人们互相认识、建立感情时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社交场合中,介绍和被介绍,是一种经常采用的形式。
介绍最突出的作用,在于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两个不相识的人难免会有隔阂,但通过介绍,就能使陌生人变成朋友,使友谊得以发展,甚至可能促使事情办成。
介绍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圈子,加快彼此间的了解,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介绍是一种经常性行为,因此,其方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不当的介绍方法,不但不会发挥介绍的作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呢?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有各种方式。如按交际场合来区分,有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按被介绍的人次区分,有集体介绍和个别介绍;按介绍者来区分,有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按被介绍者的地位、层次来区别,有重点介绍和一般介绍;按被介绍者的性质和介绍采取的形式来分,又可区分为商业性介绍、社交性介绍和家庭成员介绍等。
第一,正式介绍。
是指在较为正式、郑重场合进行的介绍。总的原则是:年轻的或后辈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男性被介绍给女性,一般来客被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把一个男士介绍给女士,在介绍过程中,女士的名字应先被提到,然后再提男士的名字。但如果你要介绍一男一女相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得多,则应该将女士介绍给这位男土,以示尊敬长者。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应该是年轻的被介绍给年长的,同样是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在年龄相差无几的男士中,并不讲究谁先介绍。但如果其中一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地位较高时,另外一位应当被介绍给他。另外,通常是未婚的被介绍给已婚的,除非是未婚的男士(或女士)年龄比已婚的大得多。介绍时,最好是把对方的工作单位或就读的学校顺便提一下。当你被介绍后,通常的礼仪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以略施一躬。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见到您真高兴。”
第二,非正式介绍。
是指在一般的、非正式场合所作的介绍。这种介绍不必过分讲究正式介绍的规则,如果大家都是年轻人,就更可以轻松、随便一些。如介绍人可先说一声:“让我来介绍一下!”然后作简单的介绍。也不必遵循先介绍谁、后介绍谁的次序,最简单的介绍方式是直接报出被介绍者的姓名,当然也可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采用这种较为随便、朋友式的介绍方法,可使被介绍者感到自然、亲切。至于把一位朋友介绍给大家时,只要说一句:“诸位,这位是×××”,也就可以了。
第三,一般介绍。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介绍。它要注意两条原则:首先,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其次,在简单介绍中,必须先提女方的名字,然后再说男方的名字。
第四,在集会上的介绍,一般在宴会、舞会或普通集会上,由于来宾较多,这时不必逐一进行介绍,主人只须介绍坐在自己旁边的客人相互认识即可,其余客人可自动和邻座聊天,不必等主人来介绍。
第五,自我介绍也是社交场合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聚会场合如果要与一个不相识的人谈话,自我介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你可以先作自我介绍,等对方作完自我介绍后,便可进行交谈。
互赠名片时应注意的细节
互赠名片是联络双方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媒介,也是人们应注意的基本礼仪之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在握握手、相互介绍的同时,还要注意名片的使用。
那么,名片该如何使用呢?
名片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用于商业性的横向联系和交际;另一种是社交中的礼节性拜访,还有一种是用于表达感情或表示祝贺。在日常生活中,名片比较多地用于后两种情况。
拜访时如何使用名片呢?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在赠送礼物时,将名片包在礼物里面或附在礼物外面。
第二,在赠送鲜花或花篮时,把名片附在花束上。
第三,在非正式邀请中,例如与很熟悉的朋友相聚,可用名片代替请帖,只需在名片上写几句话和写明时间及地址即可。
第四,当朋友请人送来礼品或书信时,可将名片代作收条或请帖。虽然名片的运用不是很频繁,但是它也是基本礼仪之一,为了增进双方的了解,人们也应该把递名片作为一种习惯。
鉴于名片的重要作用,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递名片应双手呈递,接名片时态度一定要恭敬,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接过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看一遍,绝不要一眼不看就藏起来。有看不明白之处可向对方请教,对方一定会很高兴地告诉你。名片放在桌子上时,切忌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不礼貌的表现。有时,你想得到对方的名片,但他却并未给你,那最好不要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给我一张名片!”而应该以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没有什么不便的话,能否请您给我留一张名片?”若对方确实没有名片,一般会婉言说明的。
细节虽小却能影响整个交际气氛,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使别人对你产生看法,这对与人交往没有任何好处。这就要求人们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注意把礼仪中的细节做好,不要为自己招来无礼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