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遗忘和忽略无关紧要的部分

  • 小说:改变思维改变命运
  • 作者:王玉前
  • 字数:568982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3:33

简化思维,顾名思义,是将问题简单化,是抛开或者忽略事物复杂的一面,去发现其主题和主体。简化思维是思维品质、思维过程优化的体现,是思维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高度抽象化、复杂化、深刻化而难于理解的思维过程均可以通过概括、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转化或演绎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问题。有些问题看起来复杂,但都是由很多简单的事物交织在一起的,只是因为量与形式的斑驳,而显得复杂。所以,思维方式运用得当了,复杂事物就会得到简化。

简化思维是最接近行动和效果的思维,将问题简单化并迅速付诸行动是简单思维的优势。在人们的思考过程中,概念体系的移动和引用总是慢于概念本身的移动和引用,理论体系的移动和引用更远远滞后于具体而简单的理论法则的移动和引用,这是由人类智能发育的既有水平所规定的。

智慧的人有两种,一种记忆和储备了大量知识,成为一个随时可备查的百科全书式的智者;一种拥有深邃而睿智的眼光,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立刻反应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具体处理特定的思维任务时都必须有必要的“遗忘”,思维的选择性能力主要表现为遗忘和忽略那些在时空和逻辑上无关紧要的部分,这构成了思维的专注力,也直接提升了思维的有效性。

思维本质就是迅速而广泛的联想,“专注力”决定思维的有效性,这一事实证明了思维不仅需要广泛联想,而且需要深入而有效的联想,思维的全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广泛、深入和有效的比对”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就是一个“选择性过程”。

思维的选择性决定了任何人的思维过程都具有“简单化”的倾向,这是人类在历史进步中发育出来的一种超越生物的机体本能和动物的思维混沌的思维结构性趋势,只有人类可以轻松的理解:脱离对概念和事实的抽象,仅靠在大脑中裹胁整个世界的表象来进行比对活动,至多只不过是一种对认识片段的初始处理,从中不可能得出更高级的思维成果,因为这一“思维”方式本身缺乏选择性的“简单化”特征,无法摆脱动物“思维”的原始状态。

由上可知,思维的简单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选择性遗忘,二是概念化和抽象,两者在人人思维中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其具体作用的机制、效果、流程、方向等,既受到个人的个性、学识、成长历程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的职业、任务、社会网络等外在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倾向于选择更接近于为他所认为的自己所在的群体的共同认识的那些思维方向予以简化,再比如个人倾向于从自身曾经得到承认的或者比较擅长的领域中优先进行简化,还有就是个人更容易参与主流事件所对应的意义的简化,而越是前沿、创新和陌生的领域,越难以在个人层面引发有效的简化思维,等等。

思维的简单化意味着迅速贴近和使用结论,其中有两种特别值得重视的价值。一是思维的简单化对迅速吸收人类既有文明成果、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学、社会网络研究、人类行为学、科学哲学、控制论、博弈论、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大量经过实验检验的理论研究成果只有以简单化思维予以吸收,才能够迅速转化为指引人们实际行动的更为实用的实践指南,反之这些成果更可以获得大众化实践的检验背景;二是思维的简单化可以让人们摆脱“思维混沌”而更为专注于思维与行动的结合,换言之,思维的“简单化”会大大增强思维的实践性,扩展思维的行动和事实背景。

思维的简单化也就是思维的哲学化,就是对于原则、法则、规则的更有效运用,就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观察、思考、行动、交往中尽可能的迅速给出“结论”或者迅速引用“法则”,而不要陷入持续低效的循环思维、混沌思维、自闭思维的陷阱,“思维的简单化”的命题实际上属于“思”与“行”的关系的命题,但与古人早有的“坐言起行”、“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等同样论述“思”与“行”的关系的命题相比,“思维的简单化”更侧重以“思维的一端”而不是“思维与行动的接口”为出发点,这更接近于直接而纯粹的思维的方法论。

回到原点想问题

有时,我们容易受到别人意见的影响,进入他人的思维模式,甚至是误入了他人的陷阱,影响了自己的思考。有的时候,巨人的肩膀不一定是阶梯。回到原点想问题,你会更加清楚。

有一位动物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抓回一只小鸟,然后把小鸟关进一间房里,这间房子的布置很简单:有两扇窗户,一扇向着外面的天空,光亮无比,不过玻璃窗是关着的;而另一扇开向一间光线很暗的房间,只要小鸟穿过这扇窗户,绕过灰暗的房间,就可以飞出去。

开始,这只小鸟盯着光亮的窗户,向窗外飞去,可玻璃窗把它挡了回来。小鸟碰壁后,在房里绕了两圈,又向那扇光亮的窗户冲去,结果又碰壁。

整个过程,几次碰壁之后,小鸟跌落在窗台上,它的头已经碰出血。它卧在窗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天空,直到死去。小鸟没有看一眼对面那扇灰暗的窗户。

做好手上的工作

许多人都在追问怎样才能得到事业的胜利,答案很简单,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到最好,无论它是怎样的一份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幸运的宠儿。

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想不到的是,上司竟然安排她洗厕所!

这样的脏活没有谁愿意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细皮嫩肉,喜爱洁净。洗厕所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使她难以接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她忍受不了。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时,胃里立即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呕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是要求特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了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了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

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这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所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的光阴一瞬而过,后来她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录取通知书

有些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简单,往往要等到最后才有结果,不要着急,静静地等上一会儿,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英格丽·褒曼18岁那年去参加皇家戏剧学校的考试。

进入考场后,英格丽·褒曼一丝不苟地表演着精心准备的小品。但无意中朝评判席上的一瞥,使她大失所望。

她看到评判员们在漫不经心地聊天,说笑着,比划着,一点儿也没有在意她的表演。英格丽·褒曼绝望了,甚至连后面的台词也忘掉了。

这时,她听到评判团主席说:“好了好了,谢谢你,小姐!下一个……”英格丽·褒曼脑海里一片空白,世界一下子模糊了。

她走到一条河边,想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因为河水太脏,臭气熏天,最后动摇了。

第二天,她收到了皇家戏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若干年后,英格丽·褒曼与那位评判团主席邂逅。

说起当年的情景,他立马瞪大了眼睛:“真是天大的误会。”那天你一上台,我们就选中了你。你是那么自信,我们都很欣赏你的台风。我对另外几个评判员说:“好了,别浪费时间了,叫下一个吧。”

幸福就在眼前

眼前的才是最好的,闭上眼睛数数你现在拥有的东西,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不要等过去之后才后悔莫及。

有一天,上帝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的问题。上帝敲了敲门,走到智者的跟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探讨吗?”

智者毕竟是智者,他虽然没有猜到面前这个老者就是上帝,但也能猜到绝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正要问上帝您是谁,上帝说:“我们只是探讨一些问题,完了我就走,没有必要说一些其他的问题。”

智者说:“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觉得人类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常的不明智,而且往往在大的方面迷失了理智。”

上帝感慨地说:“这个我也有同感。他们厌倦童年的美好时光,急着成熟,但长大了,又渴望返老还童;他们健康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健康,往往牺牲健康来换取财富,然后又牺牲财富来换取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但却往往忽略现在,结果既没有生活在现在,又没有生活在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永远不会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没活过,还说人生如梦……”

智者对上帝的论述感到非常的精辟,他说:“研究人生的问题,很是耗费时间的。您怎么利用时间的呢?”

“是吗?我的时间是永恒的。对了,我觉得人一旦对时间有了真正透彻的理解,也就真正弄懂了人生了。因为时间包含着机遇,包含着规律,包含着人间的一切,比如新生的生命、没落的尘埃、经验和智慧等人生至关重要的东西。”

智者静静地听上帝说着,然后,他要求上帝对人生提出自己的忠告。

上帝从衣袖中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上边却只有这么几行字:

人啊!你应该知道,你不可能取悦于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拥有什么东西,而是做什么样的人和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富有并不在于拥有最多,而在于贪欲最少;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它却要很长很长的时光;有人会深深的爱着你,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金钱唯一不能买到的,却是最宝贵的,那便是幸福;宽恕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宽恕还是不够的,你也应当宽恕自己;你所爱的,往往是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极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伤,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心爱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没有了,错过了就会变的。

智者看完了这些文字,激动地说:“只有上帝,才能……”抬头一看,上帝已经走的无影无踪了,只是周围还飘着一句话:“对每个生命来说,最最重要的便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学会说谎的艺术

诚实固然比虚伪更加美丽,然而,很多善意的谎言,美好的误会又何必公之于众,真相大白呢?维持它们美好的形象又有什么坏处呢?

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像,每天来膜拜的人很多。教堂里有位看门人,希望能为耶稣分担一些痛苦。

有一天在祈祷时,他诚心地向耶稣表明了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你现在就可以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于是,这个看门人就真的变成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这一天来了一位富商,他祈祷后落下了手边的钱袋便离去了。看门人在十字架上看见了,很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却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当他要离去时,发现了前面那位富商落下的袋子,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耶稣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了。十字架上的看门人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他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忍着不能说。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来祈求耶稣给他平安。正当年轻人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袋,两人吵了起来。

正在他们吵得难舍难分的时候,十字架上的看门人终于忍不住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放开了年轻人去找那穷人要钱,而年轻人则匆匆地离去了。

这时耶稣出现了,指着十字架上的看门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待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可是对那穷人,这笔钱却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的生命。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冲动前需思量

人们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做一些不正确的判断。而且,仿佛越是不正确的判断,人们越容易被其迷惑,坚持不懈,结果不可收拾。朋友们,擦亮你们的眼睛吧!让事情在判断之初就有个正确的方向,即使错了,也要经常回头看看,以便能最快地改正。要知道,沿着反方向走得越远,错的越多。

很久很久以前,也说不上是什么年代了,在阿巴加旺住着一个领主。领主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儿子,他的儿子还小,躺在摇篮里,每天得有人照看。他还有一条狗,这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大狗,这条狗勇敢倔强,打起来不置对方死地不肯罢休。

一天,领主的老婆上教堂去了,领主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传来一阵号角声。随后他看见一匹牡鹿从他身边穿过,一群猎人和狗在后面追它。猎人们骑着马,狗奔跑着。

“我得和他们一道去追,”领主自言自语地说,“我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这匹牡鹿有我一份。”

那条狗照例跟他走,可这回主人指了指睡在摇篮里的孩子,它就乖乖地蹲伏在摇篮的一边了。

领主走后不久,一只狼从门外走进来,闻到了人肉的香味,就直朝摇篮跑去,想吃掉这孩子。狗呼哧一声站起来,竖起背上的毛,一眨眼工夫,它已经和狼扭打起来了。这是头厉害的狼,是山里有名的“灰色武士”。两个天生的冤家用牙齿撕,爪子抓,直打得口角流血,皮毛扯成一片一片,像破布条似的挂在身上。它们从房间的这一头打到那一头,撞翻了摇篮,把血溅在毯子上。尽管它们又是吼又是叫,尽管它们的爪子抓得“格啦格啦”响,孩子却始终安安静静地躺着。他睡着了,一点儿也没受惊吓。那狼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他。

最后狗把狼逼到了房间尽头的一个角落里,狼的嚎叫声平息下来,变成了喘息声,吼叫声变成了嘶哑的嘘嘘声,已无力挣扎了。狗立即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咬断了狼的喉咙。

过了一会儿,打到猎物的领主兴高采烈地回来了。狗听见院子里主人的脚步声,挣扎着站起来,跑去迎接主人。狗摇着尾巴要舔主人的手,可主人闻到的是狗满嘴的血腥味,看到的是血迹斑斑的狗腿和尽是血迹的地板,以及倒扣在地板上的摇篮。孩子呢?哪儿也看不见,领主大吃一惊,心生伤悲。

“恶魔!”领主一边高喊着,一边拔出剑。他愤怒得几乎要发狂了,以为这狗吃了他的孩子。领主一剑刺穿了狗的身子,狗倒地死了,狗刚刚断气,领主听见摇篮底下一声孩子的哭叫,他急忙奔过去,扶正摇篮,他的孩子平平安安地躺在里面,白胖胖的手指头正扯着围在嘴前的丝巾。

就在领主把孩子往怀里抱的时候,他发现躺在远处屋角里的那只死狼。主人赶回到狗那里。他看见狗的两腮被撕裂了,血肉模糊,这是那场恶战给它带来的。领主十分悲伤,心如刀割。他捶胸顿足,懊悔万分。可是狗已经死了,再也无法喘息了。

后来悔恨不已的领主叫行吟诗人把他的鲁莽行为编成一个故事,还选了一块很好的墓地,像埋葬英雄那样埋葬了他的狗。以后人们形容那些鲁莽行事而又事后懊悔的人说:他可怜得就像那个杀了狗的人。

苦难与不幸

苦难和灾祸总是会困扰我们的生活。当苦难降临时,我们不要只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幸,换个角度,把苦难当做是一种磨砺,那样,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有光彩。

在一个小区的楼群里,住着两位很特别的人,33号住着一位年轻人,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空袭中不幸被炸断;“文革”中,妻子忍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没能和他同舟共济,与他划清了界限,离他而去;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年轻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

而隔壁邻居的那个年轻人却与之相反,常常是愁眉苦脸,什么时候都显得很忧郁。当他听别人讲33号那个老人一生中的经历以后,就想和老人聊聊。于是年轻人便找了个机会到了老人家里聊起了天,并把他的愁事跟老人说了。老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

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便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您有恨呢?”老人无言地将年轻人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年轻人眼前:“你瞧,它像什么?”

“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年轻人答道。

老人拿着手中的树叶对年轻人说:“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类似心脏的形状。年轻人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继续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树叶更近地向年轻人凑凑。年轻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叶子中间被针扎了很多次似的。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手掌中,用沉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把叶子放在年轻人的手里,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年轻人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年轻人在人生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总能从它那里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权衡目标

老鹰向往小鸟的自由,挣脱了锁链,却牺牲了自己的翅膀。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的目标真的值得你用那么多代价去换么?没有衡量的追逐就是盲目,等追到的一天,也许你就开始了后悔的历程。“交友需胜己,似我不如无”。做什么事都是样,如果你不确定你的目标是对的,不如静静等待吧。

一只老鹰被人锁在一间黑屋子里,每天除了吃以外,就是睡觉,非常苦闷。

有一天,它见到一只小鸟唱着歌儿从身旁的窗户掠过,就想象着自己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可是,这些都是假的,它多么向往自由啊,多么希望自己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啊。

为了自由,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想挣脱锁链,可是由于锁链太结实,无论它怎么使劲也都是白费力气。它没有放弃,为了自由,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它使尽了浑身的力量,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可不幸的是它也挣折了自己的翅膀。它用折断的翅膀飞翔着,没飞几步,它那血淋淋的身躯还是不得不栽落在地上。

创造逆境中的良机

困难险阻值得害怕吗?其实不然,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付出了多少,自然就会得到多少。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遍袭美国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三千名员工悲伤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付薪水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开始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三千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落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夜以继日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二十五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心服口服。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

随时调整目标

很多时候,目标和现实是不统一的,越是牢牢地抱定错误的目标,越是一步步地走向失败。所以,懂得变通,知道调整,才是成功的路。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也宁可将错就错。

这年春天,他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事与愿违,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莫及,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重蹈覆辙,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抱着饥饿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便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世上没有如此愚蠢至极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仅仅是给自己点灯才能照亮自己么?不,有时给别人点燃生命之灯,会把自己照得更亮!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络绎不绝地默默前行。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照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一位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他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自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目失明。”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了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向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不留心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听了,深沉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的。”

闪烁的希望

生命的路上,谁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向常规的舆论低头,就会渡过难关。

在一次航行中,由于海风袭来卷起很大的浪潮把船打沉了,船上人员死伤无数。有一个人却侥幸获得一个救生艇而幸免,他的救生艇在风浪上颠簸起伏,如同树叶一般被吹来吹去。他迷失了方向,救援人员也没有找到他。

天渐渐黑下来,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袭上心头。灾难使他除了这个救生艇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自己的眼镜也丢了,他的心灰暗到了极点,无助地望着天边。

忽然,他看到一片阑珊的灯光,他高兴得几乎叫了出来。他奋力地划着小船,向那片灯光前进,然而,那片灯光似乎很远,天亮了,他也没有到达那里。

但是他没有死心,仍然继续艰难地划着小船,他想那里既然能看到灯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烧着。

白天时,灯光看不清了,只有在夜晚,那片灯光才在远处闪现,像是对他招手。

就这样,三天过去了,饥饿、干渴、疲惫更加严重地折磨他。有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但一想到远处的那片灯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许多力量。

第四天,他依然向着那片让他有生还希望的灯光划着。最后,他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就昏倒在艇上,虽然如此,但他脑海中却始终闪现着那片灯光,依然认为自己能够活着到达那片有灯光的港湾或码头。

到了晚上,终于有一艘经过的船把他救了上来。当他醒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四夜。

当有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时,他指着远方的那片灯光说:“是那片灯光给我带来了希望。”

大家顺着他指的地方望去,那里哪是什么灯光,只不过是天边闪烁的星星!

王者之风

的确,再强的强者也有软弱的一面,谁都不是永远的霸王。然而强的时候不恃强凌弱,弱的时候不气馁放弃,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森林里有三头凶猛的狮子。一天,由林中动物选出的代表——猴子召集大家在一起开会,它要求大家作出一项决定:“我们都知道狮子是百兽之王,但是我们森林里有三头狮子,三头狮子都非常凶猛。我们应该服从哪头狮子,拜谁为王呢?”

这三头狮子也知道动物在开会,于是它们在一起商议:“其他动物难以裁决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不能同时有三个林中之王。我们三个也不想拼个你死我活,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

动物们在激烈讨论之后作出决定并通知了这三头狮子:“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你们三个比赛爬山,第一个登上山顶者为王。”

全体动物都观看了这场爬山比赛。第一头狮子往上爬,爬到一半就下山了;第二头狮子往上爬,爬到一半也下山了;第三头狮子拼命往上爬,但是山实在太高了,尽管它用尽全力,也没能登上山顶。于是,动物们一筹莫展了,议论纷纷,到底该选哪只狮子当王呢?这时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鹰说:“我知道应该拜谁为王。”顿时,山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老鹰。

老鹰说:“狮子爬山时,我在天上飞翔,听到了它们对大山说的话。第一头狮子说:‘大山,你赢了。’第二头狮子也说:‘大山,你赢了。’只有第三头狮子说:‘大山,你现在暂时赢了,但是你已经不能再长高了,而我还要继续成长,等过一段时间,我一定会征服你的。’”

老鹰最后说:“三头狮子的区别在于第三头狮子有王者之风,因为它在失败时不灰心丧气,困难虽大,但它的精神凌驾于困难之上,只有它配称狮王,也只有它配做百兽之王。”在动物们的欢呼声中,第三头狮子被拜为林中之王。

坚持下去

勇敢,坚持,不向固有思想低头。淘尽了自己胸中的泥沙,你也有一颗金子的心。

某一天,上帝宣旨说,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失的金子般的心。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长时间内没有泥人敢于冒这个险。过了很多年,终于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

“泥人怎么能过河呢?你不要白日做梦了。”

“你知道肉体一点儿一点儿失去的那种感觉吗?”

“你将会成为鱼虾的美食,连一根头发都不会留下……”

尽管很多人都劝阻他,然而,这个小泥人决意要过河。他不想一辈子只做这样一个小泥人。他想拥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必须先过地狱——就是他将要去经历的河流。

小泥人来到河边,犹豫了片刻,便把他的双脚踏进了水中。

顿时,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笼罩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脚在飞快地溶化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远离自己的身体。

“快回去吧,不然你会被毁灭的!”河水咆哮着说。

小泥人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往前挪动。一步,又一步……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选择,使他连后悔的资格都不具备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个残缺的泥人;在水中迟疑,只能够加快自己的毁灭。而上帝给他的承诺,似乎比死亡还要遥远。

小泥人以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向前挪动着,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鱼虾贪婪地啄着他的身体,松软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间都摇摇欲坠。有无数次,他都差一点葬身于波浪之中。小泥人真想躺下来休息一下啊!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会永远安眠,连痛苦的机会都会失去。他只能忍受,奇妙的是,每当他觉得自己将要死去的时候,总有什么东西能够使他坚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过了多久——简直到了让他绝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上岸了。他如释重负,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的衣衫玷污了天堂的洁净。他低下头,开始打量自己,却吃惊地发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一颗金灿灿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长在他的心上。

纪昌学箭

有的时候,看似直接通往成功的坦途往往使人陷在其中,不能前进。而一些看似荆棘密布的道路,却左转右转,一直通向成功。你绕了弯吗?不,每一点汗水都在成功的记事本上留着印记。

古代有个著名的射手名叫飞卫,当时全国的很多年轻人都慕名向他求教。

其中有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名叫纪昌。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神箭手,于是也向飞卫拜师学习射箭。

飞卫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但是他并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纪昌必须学会目不转睛地盯住目标,他说:“当你能够做到盯紧任何目标,并且做到保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不眨眼的程度时再来找我吧。”

虽然不解老师的意图,但纪昌还是用了两年的时间勤学苦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练到半夜三更。当他练到即使锥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时,他再次去向飞卫求教。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他说:“当你能把虱子看到像拇指那么大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纪昌谨遵老师教导,又回家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于是再次向飞卫求教。飞卫却告诉他说:“年轻人,你的箭术已经学成了……”

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飞卫看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再经过一番技巧的训练,纪昌终于成为了誉满天下的神箭手。

公平的给予

上帝是公平的,在给出一份苦难时也会给出一份恩惠,就看你怎样看待,如果你是聪明的,那么苦难也会变成恩惠。

欧洲某国的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誉满全球,而且她拥有一位如意的郎君和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次她举行完一个成功的音乐会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被一群狂热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起来,赞美与羡慕之词洋溢了整个会场。

有的恭维歌唱家少年得志,大学刚毕业就走进了国家级剧院,成了一名主要演员;有的恭维歌唱家25岁就被评为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年轻有为;也有的恭维歌唱家有一个优秀的丈夫,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静静地听,什么也没有表示。当大家把话说完后,她才缓缓地说:“首先我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你们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不幸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他还有一个经常要被关在屋里精神分裂的姐姐。”

人们震惊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锲而不舍

我们是否也应该像故事中哈里那样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去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明天呢?如果你真的在读这个故事时就开始着手准备工作,那么你离哈里式的成功就不远了。

有一个人,从确立了他的目标开始,时刻记得行动才是第一位的。这个人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空余时间,他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写作。他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不停地写啊写。这样整整写了8年以后,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100美元。他没有灰心,相反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休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虽然稿费没有多少,欠款却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甚至没有买一个面包的钱。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朋友们见他实在太贫穷了,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差事。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然而,他成功了。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创电视收视率历史最高纪录。这位真正的作家获得了普利策奖,收入一下子超过500万美元。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的成名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读到的《根》。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世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将你一举推上成功之巅,你必须有理想和信心,遇到艰难险阻必须设法克服它。”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