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一章 生活交际学:从生活状态中挖掘真相

  • 小说:每天读点交际学(经典珍藏版)
  • 作者:赵渊
  • 字数:477369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4:00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在此可以理解为处世之道、人际关系之道。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与人交往,不善交际者的生活道路会比较崎岖,因为他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会因人际不睦而阻碍重重。我们要善于用交际去扫除这些路障,这样才能使幸福之路顺畅无阻。

运用“首因效应”,第一次要“闪亮登场”

一个人的仪表、风度、性格、态度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使别人对他作出判断,并作为今后与之交往的基础。

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对堪称“第一”的事物有较大兴趣和较强的印象,甚至可能只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比如,人们不经意地就可以说出许多“第一”——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但是紧随其后的第二,人们恐怕就说不出几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总是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但对第二的印象却很模糊。而且,人们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往往对第一次形成的印象记忆深刻。就是说,在初次交往中,一个人的仪表、风度、性格、态度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使别人对他作出判断,并作为今后与之交往的基础。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一系列出现的事物,往往对最初出现的印象很深刻。

这个原理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里发现的:试验者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们以任意的顺序加以回忆,结果发现:位于开始部分的字词,要比位于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被人回忆。

一篇文章、一套数据,之所以最初的内容比后面的部分让人记忆深刻,是因为新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在人的大脑皮层下会留下较深的痕迹,这样以后回顾起来就比较容易。另外,思维的过程表明,人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定势”现象,即所谓的“先入为主”:初次印象成为思考问题的起点,在思维的坐标图中,人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就是从这个起点开始并向后延续。思维的过程是大脑运动的过程,而运动就有惯性在起作用,因此最初的印象对后面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惯性作用”。

著名销售员布莱恩·崔西有一次去拜访一位客户,在向对方销售的时候,他并没有说太多销售方面的话题,但是他的个人特点比较鲜明,让对方一下子记住了他。在他第二次和客户见面的时候,对方向他提起初次见面时对他的感觉:“你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儒雅自信的气质,这让我很快对你产生了好感,并且信任你。”生意成交后,这位客户又向布莱思·崔西介绍了很多潜在客户。

人们总是根据经验,通过第一印象就把人归类:张三是这一类人,李四是那一类人。因此,人们在和同陌生人接触时,第一次能否让对方产生认同感,往往会影响到你日后和对方的关系。周围的人与你接触,如果你说的话他们不爱听,做的事他们看不惯,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大家别着劲儿,那么就会在开始时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以后的关系。

我们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利用首因效应,让自己第一次就“闪亮登场”,给他人极好的第一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首因效应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人们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方面的素质。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持久、融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从倾听开始

如果说渴望倾诉是人性普遍的弱点,那么善于倾听就是人性的光芒。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听众,不仅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同时也会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时时处于优势位置。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一项很重要的制胜法宝。一个在人群中滔滔不绝的人或许很容易受到大家的尊敬和钦佩,可是一个懂得倾听并善于鼓励别人的人,则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竞争激烈,一个人为了生活要做的事太多,因此许多人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讲话。时间一久,他们的性情也变得急躁,对倾听显得腻烦,常常是还未等到对方把话说完,就予以否定,然后以十分武断的口气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类人往往是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展示自己雄辩的口才。但这样的做法,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沟通。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对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挑战和训练,因为倾听是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也因为倾听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所以倾听可以使你的心智越来越发达。

许多实践经验表明,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往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那些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总是宾客盈门,朋友众多,因为人们总是喜欢与尊重别人、平易近人的人交往。假如你想成为一位善于交谈的人,那就应当先成为一位善于专心听别人讲话、善于鼓励别人多谈自己成就的人。

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讲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卡耐基在纽约书籍出版商齐·马·格林伯格举行的晚宴上结识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卡耐基以前从来没有和植物学家交谈过,结果他发现这次交谈非常有趣。卡耐基说:“我是恭恭敬敬地坐在椅子上听他讲述印度和室内园艺的事。”卡耐基有一个小小的家庭苗圃,植物学家还善意地指导他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卡耐基说,他是在参加一个晚宴,那里有几十位客人,但是他违背了所有的客套礼俗,对其他客人好像视而不见,同那位植物学家一连谈了好几个小时。午夜来临,卡耐基向其他客人道了晚安之后就离开了。那位植物学家转过身去对宴会主人说了几句恭维卡耐基的话,说他“最富于魅力”。最后,植物学家说今晚和卡耐基聊得很带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事后,卡耐基仔细回忆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在那次交谈中,他自己几乎什么都没有说。一个人在几个小时内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竟然会成为很投机的交谈伙伴,实在出人意料,但事实上又在情理之中。从植物学家来看,卡耐基是把他作为意气相投的话友;而从卡耐基的角度来看,他本人只是一名忠实的听众,只是不断地鼓励植物学家说话。

倾听与雄辩的高谈阔论相比,可谓朴实无华,然而它的效果却很神奇。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会使对方知道,你是把他们当做你感兴趣的人来看待的。向他们传递了这种信息,或许这就是你能赋予对方的最珍贵的礼物。当对方因为你的倾听而得到鼓励时,不仅讲述了他所感兴趣的事,同时也接受了你的情感。并且,你在认真倾听对方讲话时,也可以从对方讲话中得到知识,可以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倾听是一种品德。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信任和欢乐,会使对方吐露出内心的苦恼或喜悦,最重要的,它还能使说话者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只有善于倾听他人谈话,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思、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更好地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

交际学家指出,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自己和他的成就。如果说渴望倾诉是人性普遍的弱点,那么善于倾听就是人性的光芒。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听众,不仅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同时也会让他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时时处于优势位置。

记住别人名字是一种交际智慧

社交中记住他人的名字很重要。这体现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如果你能够记住别人的名字并轻松地叫出来,就等于巧妙而有效地给予了别人恭维。

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外出旅游,在名胜古迹或其他旅游景点的石头上、墙壁上都会看到“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这种行为虽然不文明,有碍别人观瞻且有破坏性,但这也说明人们对自己的名字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科学家爱用自己的名字为自己的发明取名,名人爱用自己的名字为商品命名,就连强盗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别人记住(古时候的绿林好汉在打家劫舍时常留下自己的姓名)。

社交中记住他人的名字很重要。这体现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如果你能够记住别人的名字并轻松地叫出来,就等于巧妙而有效地给予了别人恭维。反之,你就会把自己放到十分不利的位置上。

刘强和张伟参加考研,成绩不分伯仲,参加复试的名单中,两个人都榜上有名。但在面试时,由于刘强提前对将要成为自己导师的王教授进行了了解,在面试时,他有礼貌地说:“王教授,请您以后多加指点……”文质彬彬且聪明机灵的刘强给王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顺利通过了复试。而张伟竟连王教授的姓都搞错了,尽管他的回答问题得也很贴切,但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很多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记住人名的好处,但却总是记不住,要不觉得这个人面熟但叫不出名字,要不能叫出名字但又与人对不上号。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在与很多人交换名片时,往往看着手中的名片却不知道谁是谁。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多次重复这个人的姓名

你要清楚地听清这个姓名,介绍之后要立刻重复这个姓名,交谈中尽可能地用到这个姓名,以便在头脑中扎下根来。

2.建立有意义的联想

你可以运用联想法记忆名字。如一个人的名字叫“严婉庄”,倒过来念“装碗盐”,这样马上就把这个朋友的名字记住了。

3.运用谐音记忆名字

谐音法也是记忆名字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有一个刚见面的人叫“李青齐”,你就可以马上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他是“你亲戚”。

4.观察一个人相貌中最突出的特征

当你初次与一个人见面时,你要观察他相貌中最突出的特征。如五官、身材中的特别之处,把观察到的材料存在自己的头脑中,像漫画家一样,把他的特征加以夸张,这样你就容易记住这个人了。

5.记录一个人的相关信息

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回到家后,你就要立刻把这个人的姓名、职务记录下来,比如,张天翔,机械厂老板,说话时爱微笑着叼一根烟。这样,你就可以长久地记住一个人。

天生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能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培养而形成的好习惯。而你一旦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它就能使你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多优势,因为,对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和最重要的声音。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三世曾夸口自己在背诵皇室责任之外,还可以记住他所见过的每个人的名字。他的技巧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没有听清那个名字,会立即说:“十分抱歉,我没有听清您的名字。”如果这是一个不常见的名字,他又会问:“那么应该怎样拼写呢?”在谈话过程中,他会不断重复对方的名字,结合外貌、言谈等特征做一个大概的记忆。

如果对方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拿破仑三世就会进行更深入地了解。等到独自一人时,他把这个名字写到一张纸上,仔细地看,努力把它印入脑海。通过这种方法,他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留下了对这个名字的印象。

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职务并恰当地称呼,是一种交际智慧,这不仅能让你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能使对方感到你在关心他,喜欢他,使他愉快和欣慰。记住别人的名字不但是获得友谊、达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伙伴的通行证,而且它能立即产生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门。

要像时钟一样守时

时间就是金钱和信誉,这不管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来说,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在交往不断扩大的今天,像时钟一样守时,对提高交际效率和交际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组合,除了要求外在的表现和语言之外,时间在人际沟通中也很重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书《袁氏世范》中写道:“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就是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人际关系中的守时即准时赴约,遵守时间,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守时而耽误别人的时间。因为是否守时表示你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是诚信的重要表现,关系到你和别人之间能否真诚相交,你是否值得对方的信任。

约会在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不管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还是老朋友,迟到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信用。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迟到一会儿,又不会怎么样。”是的,迟到是不会有多大损失,但是迟到就意味着失约,或多或少都动摇着你的信用度。经常迟到的人只会给人留下“你是不讲信用的人”的印象,容易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会影响以后的交往或合作。

有一次,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邀请一些人参加他的正式宴会。一位议员迟到了,其他被邀请者都已坐在餐桌旁,华盛顿说:“我们这里的人必须准时出席,我的厨师从来不问客人到齐了没有,只问时间到了没有。”华盛顿的话流露出他对议员的这次交际印象不佳。议员的迟到无疑给这次宴会的开头带来一丝不愉快的阴影——哪怕是短暂的一会儿。

在人际交往中,能否准时赴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与可靠的基本原则。如果是商业活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时赴约,就应该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对方,这是国际惯例。当然,首要前提还应该是你延期的原因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

一般和朋友见面都会约定一个时间,如果有人不守时,非得过了约定的时间才来,势必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珍贵的,无论你是出身豪门,还是一般人家,尊重别人的时间就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基本尊重。遵守时间的人能够赢得对方对你的信任,也同时赢得了尊重。因为你懂得时间的价值,懂得尊重别人,人们也会尊重一个信守自己承诺的人。

有一次,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去拜访他的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彼特斯住在珀芬小镇的农场里,他在动身前写信告诉彼特斯,自己将于某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

康德到了珀芬小镇后,租了一辆马车。到彼特斯的家需要经过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说:“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桥坏了,如果这样过去的话会很危险。”康德立刻下了马车,看了看桥,桥中间的木板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这时候,康德特别焦急,因为离此地最近的另一座桥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如果赶到那边过桥,以平常速度计算,得到12点半才能到彼特斯的家。想到这里,康德从一个老妇人手中买下了她在河边的一座破旧的农舍。付了钱之后,他立刻从破房上拆下几根长木头去修桥,用了不到20分钟就修好了。马车平安地过了桥,康德也在11点之前赶到了彼特斯的家。彼特斯看到康德之后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可真守时啊!”康德在与彼特斯相会的日子里,没有提起自己如何过河的事情。后来,彼特斯无意中听到那个农妇讲了此事,他很是感慨,于是给康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您太客气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守时。其实,老朋友之间的约会,晚一些时间是可以原谅的,何况您还遇到了意外。”康德在回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时间就是金钱和信誉,这不管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来说,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在交往不断扩大的今天,像时钟一样守时,对提高交际效率和交际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信誉是人际交往中的名片

一个人只有遵循信誉规范,他才能像“信得过”产品一样成为“信得过”的人,得到他人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誉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需遵循的重要德行。当一个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时,便没有人愿意同他交往。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社会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而信誉就是交往的名片,是人的最大的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

早年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很少有外国人来到此地。后来,许多外国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个男孩的信誉。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到此地采风,他们请当地的一个男孩代买4瓶啤酒,这个男孩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买到了啤酒。第二天,男孩又自告奋勇地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让他买10瓶啤酒,但直到第三天下午这个男孩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男孩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男孩却敲开了摄影师们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买到了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买到了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了剩下的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伪善欺诈,在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严重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坦白、和睦友善的关系,从而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古时候,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抱住一块木头大声呼救。有个船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个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这个商人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他又说出同样的话:“我是个富翁,谁能救我,我就给谁100两金子。”有人想救他,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别理他,他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商人两次翻船遇到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信誉是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现在很多人都把交往的关注点集中在技巧方面,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难以达到搞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效果。因为信誉不足,尽管技巧高超,终究不过是得一时之逞,难以保持长久的友谊。而一个人如果以信誉为本,那么,即使他的交往技巧不足,也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依靠信誉,一个人就可以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积累资本,扩大自己的声誉,不断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信誉在短时期内不会使人“利益最大化”,但可以保证个人长期“风险最小化”。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毁了自己的声誉,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人是关系的存在物。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一个人无论能力多么强、多么全面,也不能离群索居,也要依托于各种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不仅需要符号性的中介,而且需要制度性的中介。制度性的中介既包括法律规范,也包括道德规范,而信誉就是贯穿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一个人只有遵循信誉规范,他才能像“信得过”产品一样成为“信得过”的人,得到他人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

宽容是社交中的桥梁

宽容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无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是一个人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论语》中写道:“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其中,“宽则得众”就是说宽厚、宽容就能得到大众拥护。在人际交往中,宽容表现智者思维与练达,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

人际关系学专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这种宽容,指的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有效地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的人,容易因斤斤计较而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可伴有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状。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宽容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无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是一个人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叶侍郎是邻居。一次,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夫人便给远在京城的张宰相写信,想让他出面干预。张宰相回信后,张夫人立即把自家的墙向后退了三尺。叶侍郎颇感意外,执意要看张宰相的回信。原来张宰相写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叶侍郎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向后退了三尺。这样,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识与见解。那么,在实际交往中,无疑将产生一些偏见、一些误解、一些分歧,如果人们一味地强调自我,漠视他人,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维强加于人,势必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上一道鸿沟,难以结伴而行。而宽容就是一道桥梁,它能让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娄师德是唐朝名将,他性格稳重,待人宽容。他的弟弟出任代州刺史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辅助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嫉妒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嫉妒以免去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不会让你为我担忧。”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别人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此而增加愤怒。你不要擦去唾沫,应当笑着去接受它,让它自己干了。”因为这样宽广的胸襟,娄师德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始终受到武则天的信任。

宽容往往折射出人们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一个人要学会宽容,就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你以宽容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就会沿着平坦的大道走向幸福的彼岸。

热情让你与他人迅速打成一片

热情能够感染周围的人,它能使人散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真诚与自信,并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让彼此的交流顺畅自如,谈话滔滔不绝。

著名企业家查尔斯·施瓦布曾说过:“当一个人有无限热情时,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热情是指一种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和对事业的炽热感情,它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有热情才有动力,高度的热情往往表现为激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同样以其独有的魅力占据着制高点,它能让一个人迅速地与他人“打成一片”。

你该如何迅速认识一个人并且和他建立交流呢?是热情主动,还是冷漠孤傲?人人都怕被拒绝,这是人的天性。当你看起来“安全”的时候,你就减少了别人对你的恐惧感。如果进一步,你能够热情主动,那将有更好的效果。

张女士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宴会,宴会上,她唯一认识的就是繁忙的女主人。她在房间里四处看了看,希望在人群中发现一两张熟悉的面孔,但是,她一无所获。于是她开始自选食物。两位站在她旁边的女士正在交谈,她把盘子装满食物后,转向身边的一位男士。这位男士向她点了点头,然后拿了个碟子,转身走开了,留下她独自在那儿。她感到尴尬,觉得大家都在看她。“到底哪不对劲啊?”她想了又想。“我很乏味还是没有吸引力?”她托着一盘子的食物,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独自用餐的地方。她感到极度不自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忍受多久。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遇到和张女士同样的情况,一个人也不认识,又不能愉快地与人交谈。你可能太孤僻,觉得与人接近让你感到不自在。你可能把别人的无意行为理解为拒绝,并因此弄糟了心情。因为这是被动的方法——等待被人介绍。

其实,只要换种方法来处理,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宴会中,李小姐遇到了和张女士同样的问题。

李小姐拿着一盘子食物,四处看看,想找一处地方坐下。她发现在房间的另一边有几个人围坐在一张咖啡桌边,她走了过去,先做自我介绍,然后坐了下来。她先介绍自己和女主人的关系,然后问问别人的情况。几分钟之内,她已经与人展开交谈。当一位男士边走边找座位就餐的时候,她就邀请他也加入,然后介绍这些是自己刚认识的几位朋友。在这种情况中,李小姐采用主动的方式介绍自己。虽然她可能心里会忐忑不安,但是,在发现与别人有共同之处后,她很快就不再害羞了。

大多数人都喜欢热情主动的人,这让他们感到安心,感到能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是,这让他们不用费事地主动与人交流。将心比心,热情的人总是能使人倍感舒心。

热情能够感染周围的人,它能使人散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真诚与自信,并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让彼此的交流顺畅自如,谈话滔滔不绝。有热情你才能和他人打成—片。所谓“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们会把喝酒和谈话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喝酒的朋友在酒精作用下容易激发出热情,从而让谈话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更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畅谈不已。

热情是通过人们的一些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为了了解传达此类“冷热”信息的肢体语言,研究者拍摄了被试者与他人进行5分钟交流的录像带。研究者让一些人评估一下别人,他们有多热情或者多冷淡,接着再把无声的对话录像带放给他们看,并让他们以同样的方式评估每个参加者的冷淡或者热情的程度。对于观察者来说,表现热情的肢体语言是关注的姿态、微笑和点头,而不注意对方、没有微笑、坐着的时候伸直了腿都是表面冷淡的肢体语言。

有趣的是,接受评估的人自己没有把这些肢体语言当做冷淡的表示,他们不知道别人这么看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冷热信号。因为,其他人也可能会判断你态度冷淡,别人可能消极地回应你,尽管你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或者你并不想传达这样的信息。在社交场合,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对话,很多时候都是一对多或多对多,如果你态度冷淡,你就不能在众多人中给其他人留下印象,很快就会被别人遗忘。

如果你想使自己表现得更为热情一点,那么善用面部表情非常重要。面部表情是最能引起注意的非言语信息,也是一个人最准确的、最微妙的“情绪晴雨表”。据悉,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肌肉,可产生丰富的表情,准确传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通过不同部位的组合而产生。在所有的表情中,人们最喜欢的肯定是笑,没有一个人喜欢看愁眉苦脸的样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凭着一张笑脸,扩大自己的影响,表现自己的热情,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赢得关键的客户。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比尔·盖茨。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即使面对微软将被“一分为二”的时候,比尔·盖茨都始终保持着一张笑脸,这也成为微软的金字招牌。

我们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热情,让自信的笑容随时挂在嘴角。展现出你的热情,感染、带动你的亲人、朋友,同时,也有助于你收获快乐,取得成功。

“储蓄”人情,建立“人脉账户”

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给人帮忙的机会,就要及时抓住。因为人情就是财富,社交中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储蓄人情”,扩充人脉。

俗话说:“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我们应该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这样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一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给人帮忙的机会,就要及时抓住。因为人情就是财富,社交中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储蓄人情”,扩充人脉。

如何结得人情,并无一定的规则。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的一句暖心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中山国君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意思是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够救人于危难困厄之际;结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在社交中,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高高在上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脉账户”的收入。因此,我们在帮忙时要做得自然一点,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2.杜绝“一次性的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毋庸置疑,在这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是不明智的。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帮助行为的一方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别人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而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但你的行为风范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3.好事不要一次做尽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就会让关系融洽、密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他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因为“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这样,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社交的本质就是不断用各种形式帮助其他人成功。在人际交往中,避开一些帮助他人的误区,共享出你的知识与资源、时间与精力、朋友与关系、同情与关爱,从而持续地为他人提供价值,同时提高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妥的“人脉账户”。

巧打圆场,化干戈为玉帛

作为圆场之人,一定要用理解的心情,找出使尴尬者陷入僵局的原因,随机应变,想出好的圆场办法,最终达到硝烟开头,和气收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目的。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给他人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是打圆场的一大原则。一个人要想在社交中有一个良好的人缘资源,少了打圆场的技术支持,很可能会是个“豆腐渣工程”,是只能说说而不能达到的幻觉,会像肥皂泡一样“一圆即灭”。

学会打圆场可以让一个人在社交中左右逢源。从主动的角度说,他人陷入窘境,主动解围,为他找个台阶让他下得了台。从被动的方面讲,自己造成失误时,要善于扑救,自圆其说;不幸落入社交僵局,通权达变,打破冷场坚冰;与人很有可能产生不快时,更少不了和“稀泥”,让对方保持体面,从而把事情摆平,甚至变坏事为好事。

然而,如何给台阶,圆场应该怎么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清楚,以下是怎样圆场的几种技巧。

1.调侃自嘲,自找台阶

在社交中,一旦因自己失误而造成不好下台,最聪明的办法是:多些调侃,少些掩饰;多些自嘲,少些自以为是;多些低姿态,少些趾高气扬。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想方设法争取主动。

2.指鹿为马,巧妙解释

有时某种行为在特定场合中虽有特定意义,但圆场者为了化解,却巧妙地解释为另一种意义。

一位社会名流偕夫人出席一场宴会,在进入宴会大厅前,他被一群媒体记者围住。他的随行保安人员急忙围上前去,喝令站在这位社会名流身边的一个记者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因为保安怕这个记者的口袋里有伤人的武器,这个记者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这位社会名流的夫人立即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媒体记者解释说,保安的意思是要记者们把手伸出来,跟这位社会名流握手。顿时,气氛变得热烈了,记者们亲切地同这位社会名流握手致意。

3.擅用虚荣,恭维圆场

古往今来,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有时一个人十分懊恼或不快时,只要旁人说几句得体的美言,这个人就会立刻云开雾散了。

一次,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纪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很难写。解缙稍加思索,立刻说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钩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4.善用假设,巧避锋芒

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有时碍于面子,有时把握不准,这时可以用假设句去表达。由于附加了假设的条件,使表达变得婉转,所以问话人、说话者和涉及对象都能接受。

一个学生和班主任争论男生能不能去女生宿舍,老师一口咬定绝对不能。学生很长时间不能说服老师,又见老师似有怒意,为了结束争论,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他巧妙地说:“如果老师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这本是一句废话,它并没有肯定老师的观点,然而这位老师听了却不再争执。

5.承认错误,诚恳致歉

在人生中,各种矛盾屡见不鲜,但许多矛盾是可以通过道歉消除的。其中,伤害了别人的人,只要能多些自我反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诚恳道歉,便不难化解矛盾。

6.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我们在打圆场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偏不倚,要让双方都觉得你没有任何的偏向。否则,你的圆场恐怕就是火上浇油,会起到反作用。

张芳是一家饭店的老板。一次,一位中年妇女点了一碗汤。很快汤就端了上来,由于喝得太急,汤刺激了她的呼吸道,随着“啊嚏”一声,她的唾沫和汤都喷在了对面一位顾客的身上和碗里。这位顾客吼道:“你怎么乱打喷嚏!”中年妇女也被自己的不雅之举惊呆了,赶紧向对方赔礼道歉。待自己缓过神来后,马上对张芳喊道:“我告诉你不要放辣椒的,你干什么在里边放辣椒?你赔我的饭钱,我还要赔人家的饭钱呢!”张芳马上问厨师,厨师说自己根本就没有放辣椒。这时,其他的顾客也开始议论纷纷,饭店里乱成一团。张芳对着厨师大手一挥:“算啦!再做两碗汤,两个菜,这顿饭我请了,和气生财嘛!”两位顾客这才平静下来表示接受。后来,他们还和张芳成了朋友。

圆场之“圆”没有一成不变的技术,圆场之“场”也无特定无疑的情形。作为圆场之人,一定要用理解的心情,找出使尴尬者陷入僵局的原因,随机应变,想出好的圆场办法,最终达到硝烟开头,和气收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目的。

婚姻以“和”为贵

经营一场婚姻,要比经营一份事业要难得多。婚姻需要你调动全身的情感和体力,陪着你最亲最爱的人,打一场持久的、微妙的战争。

夫妻又叫“伴侣”,伴侣的“侣”字很有意思,它是由两个“口”字和一个“人”字组成的。繁体字的“侣”字是这样写的:“侶”。这说明伴侣是由两口人紧密联结在一起而形成的,缺一就不能称为“伴侣”了。伴侣是伴在一起的,伴在一起就需要进行密切的交际,如果不懂得和另一半如何交往,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伴侣往往将不再是伴侣。

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因为家庭生活琐事和性格不合而导致的离婚夫妇占到离婚总数的48%。其实,经营一场婚姻,要比经营一份事业要难得多。婚姻需要你调动全身的情感和体力,陪着你最亲最爱的人,打一场持久的、微妙的战争。

夫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依法结合的伴侣。男女因结婚成为夫妻,双方具有特定身份,与其他两性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夫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属于人性、亲昵性、长久性、发展性和契约性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人生中最亲密而又特殊的人际关系。就其本身而言,夫妻一方面要建立巩固的夫妻联盟,即夫唱妇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彼此间保持适当的个人天地,彼此尊重对方的个性、兴趣和志向。因为现代夫妻的心理要求是既能同属一体,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兴趣,有相对独立、自由的时间做些自己的事情或参与自己的社会活动。

男女之间选择结婚,就是选择用自由交换了责任。幸福的婚姻是由夫妻双方的通力合作而产生的,夫妻都有责任。从原则上讲,幸福的婚姻不只是消极地避免和减少那些破坏家庭的因素,更需要的是从积极的方面去加强夫妻间爱情的联系。

夫妻间相处最重要的、最能维系婚姻长久的不过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和”字,就是要夫妻之间和睦相处。新婚燕尔的一对男女要做到如胶似漆并不难,难就难在蜜月过后能否“一团和气”地经历“四年之痛”、“七年之痒”,甚至更长远的岁月。古人形容的夫妻之间恩爱用“琴瑟和谐”,以“和”贯穿夫妻生活。而相比之下,那些爱打乱婚姻平静,不以礼待人,蛮横霸道的男女,就像两只爱打架却从未学会飞翔的幼鸟,站不住脚,终究会有摇摇欲坠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夫妻性格差异很大。两个火暴脾气的人容易发生“内部战争”,两个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冷战”。但夫妻一起生活,不是竞选总统,非要分个输赢,总要有一个人打破僵局,这样的生活才能和谐。一般来说,夫妻发生矛盾时,可以用以下三种原则转移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

1.“明日复明日”原则

发生矛盾时,你不要马上动怒,告诉自己明天再说。这种原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自我“欺骗”手段,因为它可以使一个人不必承认他在拖延问题,并能使冲动、紧张的情绪得到控制和缓解。

2.假设原则

你可以用假设的办法来转移对对方的怨恨。例如,他也许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才把我当做“出气筒”;她也许身体不舒服,才对我发脾气,我应该多关心她才是。

3.取代原则

一旦双方因争执而动怒,你可以用散步、唱歌、看电影等方法取代愤怒的感情。

夫妻在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时,要懂得经营——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交际学常识。生活质量绝不仅仅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强调精神生活的品位和身心的健康,做到在平安无事时,和和气气地相亲相爱;在发生争执时,和蔼可亲的包纳兼容;在和好如初后,和平友好地握手言欢。这样,夫妻间就能保持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婚姻的幸福指数也能无限地上升。

与配偶的父母和谐相处

和配偶的双亲轻松愉快地相处,整个大家庭都会充满其乐融融的气氛。并且,小家庭也会因为这种积极关系变得更加愉快,更加和谐。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则是两家人的事情。如何与对方的父母相处,也是交际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婚之前,一方对另一方所说的话,仅仅代表一个人的想法;一方对另一方所做的一切,仅仅代表一个人的举动。而结婚后,情况就会变得大不一样了。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男人,就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女人,也就等于娶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社会关系及父母。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就要求婚姻双方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还要考虑配偶的父母。任何一方的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和配偶的双亲轻松愉快地相处,整个大家庭都会充满其乐融融的气氛。并且,小家庭也会因为这种积极关系变得更加愉快,更加和谐。一个人想与配偶的父母轻松相处,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战术”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与配偶的父母闲谈

要尊重配偶父母的习惯和价值观,多了解一切配偶的父母所感兴趣的事物,这些有助于增加你们的谈论话题。在这一点上,男士们一定要更加注意。平常可与岳父岳母一起坐下来,告诉他们你和爱人对未来或某些重大事件的打算,并邀上岳父岳母一起谈论。如此,显得你充分尊重岳父岳母,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与认同。另外,认真听取岳父母对于你们所做计划的想法,会使他们有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感觉。

2.在配偶的父母面前要有礼貌

在配偶父母面前遵从一些简单的礼节,会让你更受人喜爱。比如,说话时多用一些“请”“谢谢”“非常感谢”之类的客气话,以对他们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

3.把配偶的父母当成一家人

在配偶父母家时,应该从心里把自己看成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只讲礼节的客人。做什么事都应该大大方方,潇洒自如,适当地帮忙做些家务。

4.显示你对配偶父母的爱

让配偶的父母知道你很爱他们,在他们面前显示你的爱。过一段时间给他们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在节日的时候给他们送一些他们喜欢的礼物。在生活中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比如,你可以抽出一个休息日到他们那里帮忙做家务。当配偶的父母来到自己的家中时,要给他们准备一些可口的、他们喜爱的饭菜,在方方面面为他们提供方便等等。

5.不要随便求助

一位婚姻专家说过:“想与配偶父母相处愉快,千万不可在金钱上与他们有瓜葛。还有,别依赖他们经常替你照顾孩子。请他们来替你照顾孩子也许省钱又省事,但会令你们为了管教孩子的方法而常生龃龉。”美国家庭关系顾问潘妮·比洛芙斯基表示同意。她说:“如果你和父母在财务或孩子问题上有了牵扯,父母就可能不把你当大人,觉得你还是孩子,这可能导致你和配偶不和。”

6.不要加入家庭内部纠纷

在平常把自己看成配偶家里的一分子,但是,当家庭发生纠纷时,赶快取消自己一分子的角色,做一个局外人。千万不要加入配偶双亲的争吵,你应该力图制止战争的扩大,但是如果实在制止不了,就最好不要插手。并且,也不要让他们加入你和配偶之间的争吵,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使关系越搞越糟糕。

另外,千万不能当着配偶父母的面指责自己的配偶,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指责。而且让对方父母听见,还以为你是在指责他们的家教不严。

交际学常识告诉我们: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忽略了配偶父母的感受,心里难受的不仅是配偶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你的另一半)也会不乐意的,那你的家庭就会经常闹矛盾。当婚姻与亲情相遇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彼此包容。这样,你的家庭才会更加稳定、和谐。

距离是朋友交往的“氧气”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距离有足够的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朋友的空间范围,以保鲜彼此间的友谊。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是交际学中的重中之重。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但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其实,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正常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风调雨顺是好年景,雨下多了是涝,下少了是旱,不多不少最合适。自然万物如此,人也如此。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事情:关系非常好的朋友突然之间反目成仇。在众多原因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交往失了度,没有把握好距离。距离是我们维持自己身心健康的基本要素,过近的接触会给人一定压力,而过远的接触却使人期待压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气球,不允许、不喜欢他人随意侵犯或突破。这种距离、范围源于人的动物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属性。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殖中心,保护自己的性命,本能地要求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并视自己占有的“地盘”为势力范围。一旦这一范围遭到异类、异群的侵犯,就必然全力以赴地把入侵者驱逐出去。人类也是这样,人类也要通过警惕、防御、反击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空间。与动物的空间概念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人的客观空间范围与主观空间意识都有较大的可变性或可伸缩性,人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比动物更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距离在不断地缩短,其过程也是一个从好到坏的过程。你与他之间不太熟悉的时候交往,各自向对方展示的是自己好的一面。他首先看到的也只是你的长处和优点。即使你给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通过接触,他会发现原来你是个不错的人,是很值得交朋友的人。

可是,彼此间熟悉到了距离很小的时候,你的缺点就会在你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或者因为他太了解你,即使你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也没有用。更近的距离可以让他更清楚地看清你。如果你的缺点恰好是他不能忍受的,他极可能渐渐地疏远你。你和他之间太熟,不管你有些什么优点,他总会在这些优点中找到自己不能忍受的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好朋友之间,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的原因。实际生活之中也是这样,每个人最要好的朋友往往不是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人。

有专家指出,朋友距离的近距离范围最好在46~76厘米之间,身体上没有其他亲密接触,刚好能相互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交往时如果进入这个距离,就会对对方构成侵犯。朋友距离的远距离范围是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距离更靠近远距离范围的近距离(76厘米)一端。

距离犹如一缕芳香,时常隐隐而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保持距离就是给彼此充足的氧气,避免友谊因为太过亲密而窒息。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距离有足够的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朋友的空间范围,以保鲜彼此间的友谊。

一个人只有把交际学这门功课学好用好,才能拿捏好与朋友相处的尺度和分寸,才能赢得友谊。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